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0)
2023(10136)
2022(8560)
2021(7683)
2020(6469)
2019(14424)
2018(13995)
2017(26024)
2016(14669)
2015(15947)
2014(15624)
2013(15189)
2012(14113)
2011(12739)
2010(12729)
2009(12015)
2008(12063)
2007(10756)
2006(9464)
2005(8526)
作者
(45735)
(38506)
(38465)
(36093)
(24347)
(18529)
(17040)
(14904)
(14686)
(13649)
(13530)
(12854)
(12685)
(12360)
(12118)
(11818)
(11696)
(11468)
(11187)
(11128)
(9927)
(9551)
(9341)
(8861)
(8767)
(8629)
(8549)
(8498)
(7834)
(7686)
学科
(52410)
经济(52308)
管理(46998)
(42694)
(35415)
企业(35415)
方法(22336)
数学(19339)
数学方法(19093)
(17998)
(15761)
(15756)
中国(13856)
(13558)
业经(13335)
(11114)
贸易(11112)
(10969)
财务(10948)
财务管理(10923)
(10848)
(10778)
农业(10401)
企业财务(10399)
(9885)
银行(9827)
环境(9527)
(9300)
(9296)
金融(9293)
机构
大学(214230)
学院(211847)
(83729)
经济(82051)
管理(77884)
研究(75993)
理学(67780)
理学院(66941)
管理学(65691)
管理学院(65318)
中国(55590)
科学(49933)
(47068)
(44778)
(41159)
(40353)
业大(38531)
农业(37605)
研究所(37090)
中心(33444)
(32450)
财经(32370)
(29407)
(27515)
北京(27378)
经济学(26033)
(25962)
(25617)
师范(25500)
农业大学(24989)
基金
项目(149395)
科学(116708)
基金(110256)
(100978)
国家(100205)
研究(100060)
科学基金(83636)
社会(65124)
社会科(61705)
社会科学(61690)
基金项目(58812)
(58011)
自然(56834)
自然科(55538)
自然科学(55512)
自然科学基金(54572)
(50411)
教育(45566)
资助(43855)
编号(37140)
重点(34850)
(32875)
(31524)
(31080)
(30593)
计划(30537)
成果(30018)
创新(29722)
科研(29496)
国家社会(27879)
期刊
(90523)
经济(90523)
研究(58434)
学报(45087)
(42488)
中国(42333)
科学(38411)
(32894)
大学(32867)
学学(31725)
管理(28347)
农业(28136)
(18448)
金融(18448)
教育(17913)
财经(16413)
(15029)
技术(14892)
经济研究(14539)
业经(14435)
(13987)
(13004)
业大(12873)
问题(12194)
科技(11353)
农业大学(10954)
(9840)
技术经济(9228)
资源(8951)
现代(8874)
共检索到309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吴素霞  范海荣  谢新宇  常连生  王秋兵  
为探讨施肥对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试前比较,不施肥主要消耗氨基酸氮和铵态氮,土壤酸解性总氮及氨基酸态氮、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含量均显著减少,进而造成全氮含量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土壤全氮、酸解性总氮和氨基酸态氮出现下降趋势,氨基糖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则呈增加态势;增量NPK化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铵态氮含量使酸解性总氮和土壤全氮略有盈余;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各处理则表现为酸不溶性氮含量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志卿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氮素肥力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碱解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由于10~50μm粒级全氮储量和<10μm粒级碱解氮储量降低(分别减少51.8mg.kg-1和31.4mg·kg-1),而造成土壤氮素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和增量NPK化肥处理通过提高<10μm粒级碱解氮储量(分别上升5.7mg·kg-1和9.3mg.kg-1),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则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全氮和碱解氮储量(分别上升41.2~69.7mg.kg-1和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艳菊  王改兰  王振宙  聂冰  熊静  黄学芳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栗褐土中无机磷的积累,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效果更加明显。Ca-P是栗褐土无机磷的主体,占无机磷总量的80.0%,其次是O-P、Fe-P和Al-P。长期施肥处理的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增加,而单施氮肥处理无机磷各组分略有下降。无机磷中Ca2-P、Ca8-P、Ca10-P、Al-P、Fe-P与Olsen-P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7,0.886 5,0.915 5,0.860 2,0.848 4,均达极显著水平,O-P与Olsen-P的相关性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王介元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主要影响松结态腐殖质碳含量,对稳结态和紧结态的影响较小。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土壤有机碳和结合态腐殖质碳表现为以递减速率持续上升;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则造成土壤有机碳和结合态腐殖质碳不断降低,其下降速率亦表现为递减。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土壤有机碳的亏损或盈余向结合态腐殖质碳分配比例的变化态势各异,不施肥处理随时间的延长渐增,而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则呈相反趋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艳玲  周怀平  杨振兴  程曼  解文艳  郭晋  王志伟  
研究褐土区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磷素形态和磷素累积的影响,对不同磷组分与磷素盈余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促进土壤中磷素向作物易于吸收的形态转化、提高磷素的利用效率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探索合理的磷肥调控措施。选用其中的9个处理,即不施肥处理,4个不同水平氮、磷化肥配施处理,3个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以及1个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供试土壤取自1992-2012年在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北坪旱塬上长期定位试验的0~20 cm耕层土壤,运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测定耕层土壤不同组分磷素含量,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磷素形态及盈余的影响,计算不同形态磷素与磷素盈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单施高量有机肥促进了土壤磷素向活性较强的磷素形态转化,使H_2O-P和NaHCO_3-P含量迅速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中H_2O-P、NaHCO_3-P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磷素投入量的增加满足植物的需求后,会有大量活性较强形态的磷素向Na OH-P转化;不同施肥处理对HCl-P含量的影响差异性较小,对于Residual-P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土壤磷素盈余量大小表现为:N_0P_0M_6>N_3P_2M_3>N_4P_4M_0>N_3P_3M_0>N_4P_2M_2>N_2P_2M_0>N_2P_1M_1>N_1P_1M_0>N_0P_0M_0。磷素盈余与各组分磷相关性表现为:HCl-P>NaHCO_3-P>Residual-P>H_2O-P>NaOH-P。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或不合理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会导致磷素在土壤中大量盈余,其中,单施高量有机肥的盈余量最大。当土壤中磷素投入量在33~61 kg/hm~2时基本可以满足植物的要求,N_4P_2M2_处理在满足植物需求的前提下当季利用率达到最大,为36.4%,推荐施磷量为61 kg/(hm~2·年)。土壤磷素盈余与稳定态磷素的相关性最大,磷素盈余会使磷素的利用效率迅速降低。合理的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作物对磷素的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天聪  李世清  邵明安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伟  周怀平  解文艳  关春林  郜春花  石彦琴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张电学  王秋兵  吴素霞  常连生  谢新宇  杨会民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10μm粒级最高,10~50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显著减少;施肥均可提高土壤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含量,全磷和无机磷含量以增量NPK化肥处理增加最多,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则以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处理较高,微团聚体各粒级磷素消耗或积累幅度因施肥制度而异。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中磷有效性降低,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积累态磷有效性显著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媛珍  周怀平  解文艳  杨振兴  关春林  
针对土壤中重金属Hg污染的现状,为研究北方半湿润偏旱区褐土农田Hg元素的长期变化规律,对连续进行22年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试验0~40 cm农田土壤及2013年玉米籽粒中的H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长期施肥条件下褐土Hg元素的盈亏状况、年际变化和剖面特征及对玉米籽粒中H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土壤Hg含量有所亏缺,其他施肥处理Hg含量均有盈余;随着施肥年限的增长,土壤Hg呈下降趋势,比基础土样降低了29.3%~74.2%;高量施肥均可能会引起表层Hg含量的向下迁移,导致20~40 cm土壤Hg含量升高。2013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Hg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长期氮磷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解文艳  樊贵盛  周怀平  关春林  于婧文  
通过17年大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自然降水、一年一作春玉米种植制度下,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时,0~300 cm褐土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特点及农田氮素平衡。结果表明,适量的氮磷肥及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比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土壤氮素基本平衡;过低量的氮磷肥配施,土壤氮素处于亏缺状态;过高量的氮磷肥配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比,土壤氮素盈余显著增加。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施氮量超过120 kg/hm2后,硝态氮在土壤中有明显累积,硝态氮峰值出现在100~180 cm土层之间,且随施入氮素量的增加硝态氮峰值升高,以硝态氮形式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氮量占总施氮量的10.93%~44.24%。过高量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维水  卢昌艾  李桂花  武红亮  赵雅雯  王碧胜  孟繁华  
【目的】土壤易分解氮(labile nitrogen,Lab-N)和耐分解氮(recalcitrant nitrogen,Rec-N)是土壤氮库的两个重要组分,其组分含量与比例可反映土壤有机氮周转与固存特性。因此,研究土壤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易分解氮与耐分解氮的含量及比例特性,是土壤氮库管理与土壤肥力质量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方法】利用中国东部3种旱作土样(吉林公主岭黑土、河南郑州潮土、湖南祁阳红壤)和1种水稻土土样(湖南望城),运用颗粒密度分组法,研究长期不施肥(CK)、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4种不同施肥制度下易分解氮和耐分解氮的含量及比例变化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晓宁  韩晓日  刘宁  左仁辉  吴正超  杨劲峰  
【目的】揭示施肥对土壤供氮潜力的影响。【方法】以土壤有机氮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采用Bremner法对棕壤29年长期定位试验的有机氮组成进行分级。【结果】单施化肥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氮含量及其组成无明显影响;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耕层土壤各形态酸解有机氮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氨基酸态氮的增加最为明显。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顺序是氨基酸态氮>非酸解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氨基糖态氮。各形态有机氮的剖面分布相似,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处理对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变化的作用表现为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供氮潜力,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永林  唐华俊  李小平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芬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