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0)
2023(6207)
2022(5412)
2021(4943)
2020(4332)
2019(9022)
2018(9042)
2017(16387)
2016(9210)
2015(9658)
2014(9054)
2013(8795)
2012(7830)
2011(7018)
2010(7044)
2009(6663)
2008(6108)
2007(5467)
2006(4716)
2005(4102)
作者
(27894)
(23585)
(23254)
(22001)
(14561)
(11545)
(10315)
(9285)
(8806)
(8307)
(8107)
(7772)
(7429)
(7396)
(7369)
(7343)
(7307)
(7067)
(6873)
(6600)
(6178)
(5859)
(5805)
(5664)
(5291)
(5182)
(5177)
(5036)
(4915)
(4801)
学科
(28224)
经济(28206)
管理(22299)
(20615)
(17201)
企业(17201)
方法(11582)
数学(10040)
数学方法(9886)
(9549)
(9118)
(8844)
中国(8240)
(7379)
业经(6992)
(5961)
农业(5960)
贸易(5954)
地方(5865)
(5799)
(5759)
财务(5746)
财务管理(5738)
结构(5457)
产业(5452)
企业财务(5429)
(5153)
(4894)
银行(4839)
理论(4752)
机构
学院(120463)
大学(116753)
研究(45745)
(41239)
经济(40233)
管理(38998)
理学(33617)
科学(33421)
中国(33192)
理学院(33122)
管理学(32174)
管理学院(31981)
(31001)
(25660)
(25131)
农业(25057)
业大(24353)
研究所(23922)
中心(20524)
(19193)
(18639)
(17177)
(16966)
技术(16186)
农业大学(16148)
北京(15418)
科学院(15310)
(15203)
(15159)
财经(15104)
基金
项目(87300)
科学(65798)
基金(60836)
(57690)
国家(57287)
研究(56901)
科学基金(46135)
(35891)
社会(33268)
自然(32868)
自然科(32093)
自然科学(32077)
基金项目(31978)
自然科学基金(31469)
社会科(31416)
社会科学(31403)
(31294)
教育(26045)
资助(24967)
编号(22669)
重点(21568)
计划(19972)
(19715)
科技(18655)
(18255)
(17610)
科研(17606)
成果(17319)
创新(17264)
课题(16694)
期刊
(47314)
经济(47314)
研究(30495)
学报(30201)
(29068)
中国(23984)
科学(23837)
大学(20570)
学学(20027)
农业(19781)
(15400)
管理(14406)
教育(12117)
(10904)
(9371)
金融(9371)
业经(9110)
技术(9094)
业大(8684)
经济研究(8254)
(7755)
财经(7166)
农业大学(7107)
科技(7062)
林业(7025)
资源(6285)
(6279)
中国农业(5649)
问题(5625)
商业(5387)
共检索到174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丽华  赵明  赵久然  陶洪斌  王璞  
【目的】试验通过氮肥调控,塑造高效冠层,确立不同夏玉米品种高效冠层与氮肥调控的定量化关系指标。【方法】设置4个施氮水平(0、90、180、270kg·ha-1),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金海5号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3个品种夏玉米在施氮量90或180kg·ha-1下冠层光合性能和产量较高。在灌浆前期,群体光合势(LAD)和叶面积指数(LAI)在施氮180或270kg·ha-1条件下显著较高,之后为90或180kg·ha-1下较高,说明,高氮条件下生育前期冠层内透光率较低,冠层结构较不合理,导致生育后期叶片提早衰老,使后期光合性能和产量降低。【结论】由此得出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靳立斌  张吉旺  李波  崔海岩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目的】研究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性,探讨高产高效形成的生理机制,为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播种方式、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综合农艺管理措施的合理优化,设置综合生产管理(MT)和施氮量试验(NT),研究探讨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施氮量试验中,施氮184.5 kg.hm-2(N2)时,产量、穗位及底层透光率达到最高,超过这一水平,产量、透光率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降低。综合生产管理中,再高产高效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从大喇叭口期(V12)到抽雄后6周(6WAT)始终维持在4.4以上,生育后期下降缓慢;穗位及底层透光率以及茎粗、穗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王慧军  王璞  
本试验对0,90,180,270kg/hm24个施氮量下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明确不同株穗型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3个品种夏玉米均在施氮量90~180kg/hm2下冠层透光率较高,LAI发展动态合理(前快、中稳、后衰慢),群体光合性能较高;其群体粒数、群体粒重和籽粒品质较高,源库性能较优。早衰型品种CF008成熟期粒叶比处理间无规律可循;郑单958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较高的条件下成熟期源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而保绿性较好的品种金海5号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较高条件下库不足是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佰朝  张吉旺  董树亭  赵斌  刘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田淹水条件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供试夏玉米品种为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通过设置3叶期(V3)淹水3 d(V3-3)和6 d(V3-6),拔节期(V6)淹水3 d(V6-3)和6 d(V6-6),以不淹水处理为对照(CK),比较不同淹水时期(V3和V6)和淹水持续时间(3 d和6 d)对夏玉米光合势、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冠层透光率及其半球灰度图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淹水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显著下降,群体透光率提高,群体光能截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吉春容  李世清  冯宏昭  李生秀  
【目的】气孔是叶片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重要通道,探讨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叶片气孔特性的差异变化,对深入研究气孔特性与光合和蒸腾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株型分别为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的玉米品种陕单9号、农大108和陕单902 3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冠层叶片气孔密度等特性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全生育期内,各夏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生育期推进,叶片气孔密度逐渐上升,气孔面积显著下降,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株型玉米品种间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均以紧凑型品种高于其他株型品种,平均分别为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边大红  张瑞栋  段留生  李建民  李召虎  
以半紧凑型玉米品种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在高、低两密度条件下,拔节期采用局部化控方式塑造玉米冠层,并研究了该冠层结构特征及对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化控处理后化控部分植株变矮,穗下部节间变短(穗位下降)、穗上部节间变长、基部节间增粗,使玉米群体形成"波式"冠层的同时,群体LAI增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冠层中下部透光条件改善,使冠层内叶片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使单位面积穗数和粒重增加,表现出比对照明显的增产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梦  梁茜  葛均筑  郑志广  张垚  马志琪  吴锡冬  杨永安  侯海鹏  
为明确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以京农科728(JNK728)为材料,设置密度和施氮量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显著提高JNK72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N180相比,N300和N360叶面积指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DM)显著增加。增加密度显著降低同等施氮水平下JNK728吐丝后穗位叶SPAD值和DM,但显著提高V12-R1+20阶段的LAI。增加施氮量和增加密度均可显著提高JNK728的产量,低密度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显著增加穗行数和千粒质量而提高产量,高密度下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显著增加行粒数,增加密度通过增加穗数提高产量。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31.2%~72.3%,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12.5%~52.6%,增加密度后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在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达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时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达12.0×10~3 kg/hm~2。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耐密抗倒夏玉米选择耐密抗倒品种在中密度(7.5×10~4株/hm~2)时,施氮量宜低于300 kg/hm~2,产量可实现9.5×10~3 kg/hm~2,增加密度至9.0×10~4株/hm~2,施氮量在300~360 kg/hm~2为宜,产量可以达到12.0×10~3 kg/hm~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昌伟  王纪华  黄文江  朱小茜  刘良云  黄义德  
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g·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小;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TCRP随天顶角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37·5°时最大;消光系数在抽雄期最小,且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随施氮量的变化因生长期而异;叶片分布(LD)值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呈增加趋势,随方位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0°~270°最大。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微  李川  张盼盼  牛军  郭涵潇  何佳雯  刘京宝  乔江方  
为探讨错株种植方式改善玉米密植群体冠层结构,实现增产的作用机制,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7 500(D_1)、82 500(D_2)和90 000(D_3)株/hm~2 3个密度水平,常规对株(CK)和错株(S)种植2种方式,测定错株密植夏玉米群体冠层叶面积指数(LAI)、无截获散射(DIFN)、叶绿素荧光参数、SPAD、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表明,密植水平和错株种植均对夏玉米冠层特性和产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提高密植水平虽然显著增加了植株叶面积指数,降低了无截获散射;但对穗位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PAD产生了不利影响,以90 000株/hm~2密植水平下降幅最大。说明过高的密植水平不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错株种植方式可有效削弱密植群体冠层叶片相互遮蔽的弊端。与对株(CK)种植相比,错株种植(S)可显著增加冠层叶面积指数,降低冠层无截获散射,优化了群体冠层结构,且对82 500株/hm~2密植水平调控效果最优。同时,错株种植缓解了高密植水平对植株穗位叶的不利影响,提高了D_2和D_3密植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F_v/F_o)和SPAD。夏玉米在82 500和90 000株/hm~2的密植水平下分别增产18.89%和8.12%,但过高密植水平90 000株/hm~2显著降低了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且使秃尖延长。与CK相比,S可使各密植水平夏玉米千粒重提高6.72%~11.94%,增加82 500和90 000株/hm~2密植水平下的收获穗数,使夏玉米增产10.23%~14.08%。在各密植水平和种植方式中,以82 500株/hm~2密植,错株种植方式下产量最高,2年较对照平均增产30.03%。因此,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在82 500株/hm~2密植水平下采用错株种植方式可以显著优化群体冠层结构,提高群体光能截获和利用,是实现夏玉米密植增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曼  常庆瑞  曹晓瑞  
【目的】揭示关中地区夏玉米叶面光谱特性与施氮量间的相关性,探索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叶片含氮量与叶绿素等生化指标及其光谱反射率特征。【方法】在田间设置不同施氮水平(纯氮施用量分为0,120和240kg/hm2)的试验小区,分别于喇叭期、抽穗期、吐丝期和乳熟期,采用FieldSpec光谱仪于室内标准光源下测定夏玉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采用H2SO4-H2O2消煮,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叶片氮含量,采用叶绿素仪测定穗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夏玉米叶片含氮量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作物施氮水平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含氮量有直接影响;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叶面的反射波谱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收兵  徐丽娜  陶洪斌  董志强  王璞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以"金得乐"化控试剂为调控株型的手段,在紧凑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玉米的株型,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试验设为3个密度: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每个密度下设置相同的化控处理:T(6+12)6、12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2.25和1.5mL/L"金得乐"(EC)试剂;T(6+8)6、8叶展期分别叶面喷施1.5mL/L EC试剂;CK对照不喷施。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下存在着不同的理想株型。中低密度下较为理想的株型为穗位低(占株高的40%),穗位层短即棒三叶叶间距小(占株高的17%),穗位层叶面积大(占整株叶面积的29%),穗上层叶片紧凑,叶间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贾秀领  梁双波  王璞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冠层、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密度调控,构建高效冠层,发挥品种潜力,实现高产和高水氮效率同时提高。结果表明,低中密度条件下冠层结构合理,穗位层透光率较高,植株LAI发展符合中稳、后衰慢的动态,穗粒数和产量较高。耗水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水分利用率(WUE)随密度增加而先升后降,为中密度下较高。地上部总氮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与种植密度并不呈正比,3个品种夏玉米各项氮效率指标均为低或中密度处理较高。可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但密度增加有一定的上限范围,过高反而不利于产量和水氮效率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立刚  李虎  杨黎  翟振  邱建军  
【目的】针对环渤海区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氮肥施用量过大,环境效应逐渐增大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下长期和区域环境效应,明确冬小麦/夏玉米的减氮潜力和区域。【方法】利用定位试验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氮素施用量15年的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逐渐增加,到两季作物施氮量达到240—300 kg N.hm-2以上时,作物产量增加能力有限,而氮淋溶损失量则逐渐加大,土壤中残留的无机氮素也逐渐增加。与当前区域氮肥施用量364×104t相比,区域氮肥总量减少30%和优化施肥两种调控方案下环渤海地区总氮素平衡的各个输出项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生斌  陈新平  张福锁  
对冬小麦施氮在下茬夏王米上后效的研究表明:1)冬小麦收获后土壤残留的无机氮量与冬小麦生长季的总施氮量呈极显著的平台加线性相关关系,即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土壤残留无机氮保持一恒定的值,但超过一个临界值(93.7 kg.hm-2)后土壤残留无机氮量与冬小麦季总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2)冬小麦收获后 0~90cm土壤残留无机氮与下茬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呈显著的线性加平台的关系,夏玉米在达到平台产量时的土壤残留无机氮为 63.6 kg·hm-2;3)在该试验所处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冬小麦189kg·hm-2的施氮量就可以满足冬小麦、夏玉米两茬作物对氮素的需求;4)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瑞  周建斌  崔亚胜  王天泰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硝态氮分布、累积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的户县、周至2县分别设置了6个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氮量处理下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含量,计算了土壤氮素平衡值。【结果】夏玉米收获后,在0~20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平衡值逐渐增大,其中,当施氮量为90~150kg/hm2时,土壤氮素基本达到平衡;当施氮量达270~450kg/hm2时,土壤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