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4)
- 2023(10195)
- 2022(8665)
- 2021(7808)
- 2020(6381)
- 2019(13662)
- 2018(13264)
- 2017(24083)
- 2016(13366)
- 2015(13980)
- 2014(12980)
- 2013(12471)
- 2012(11088)
- 2011(9768)
- 2010(9508)
- 2009(8868)
- 2008(8358)
- 2007(7121)
- 2006(6105)
- 2005(5165)
- 学科
- 济(43261)
- 经济(43201)
- 管理(35062)
- 业(33178)
- 企(25829)
- 企业(25829)
- 方法(18500)
- 数学(16440)
- 数学方法(16234)
- 农(14984)
- 财(13054)
- 中国(12323)
- 学(12033)
- 业经(11250)
- 贸(10769)
- 贸易(10763)
- 易(10487)
- 农业(10403)
- 税(9766)
- 地方(9251)
- 税收(9166)
- 收(9134)
- 制(8306)
- 环境(8017)
- 务(7731)
- 财务(7720)
- 财务管理(7706)
- 技术(7438)
- 企业财务(7221)
- 银(6621)
- 机构
- 学院(176025)
- 大学(172691)
- 济(65467)
- 经济(64155)
- 管理(62943)
- 研究(62611)
- 理学(55296)
- 理学院(54650)
- 管理学(53390)
- 管理学院(53121)
- 中国(44672)
- 科学(44372)
- 农(43136)
- 京(35425)
- 业大(35300)
- 农业(34807)
- 所(33613)
- 研究所(31366)
- 财(30159)
- 中心(27757)
- 江(26436)
- 财经(24076)
- 院(23286)
- 农业大学(23153)
- 省(22694)
- 经(21967)
- 北京(21213)
- 范(21199)
- 技术(21172)
- 州(20773)
- 基金
- 项目(130900)
- 科学(100586)
- 基金(94011)
- 家(87599)
- 国家(86909)
- 研究(85967)
- 科学基金(71935)
- 社会(54436)
- 省(52807)
- 社会科(51628)
- 社会科学(51615)
- 基金项目(49978)
- 自然(49667)
- 自然科(48537)
- 自然科学(48515)
- 自然科学基金(47657)
- 划(45269)
- 教育(38699)
- 资助(37108)
- 编号(32841)
- 重点(30604)
- 发(28518)
- 计划(28236)
- 创(28129)
- 部(26703)
- 科研(26494)
- 创新(26403)
- 科技(25443)
- 业(24482)
- 成果(24191)
共检索到24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英 王冬梅 黄益宗
以封丘土壤为培养基质,研究在不同N水平下接种分离自封丘长期定位施肥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N水平下,AMF侵染率随着外界施N水平升高而降低。3种N水平下,分离自NK(N、K混施)土壤的AMF群落能促进白三叶草生长及营养吸收;高N水平下,分离自1/2OM+1/2NPK(一半有机质一半化肥)土壤的AMF群落对白三叶草营养无贡献,反而会抑制其生长。不同N水平下AMF群落对白三叶草的营养贡献出现差异,这与长期不同的培肥方式下AMF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祥波 李玉玺 范嘉妍 雷琬莹 姜岩 梁红 王帅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腐殖质组成的分析,评价玉米单作及间作白三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白浆土培肥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通过4个施氮水平(140、175、200和225 kg·hm~(-2))的设置,以不施肥为对照,比较玉米单作及间作白三叶2种栽培模式对白浆土总有机碳(TOC)含量、水溶性物质碳(C_(WSS))含量、可提取腐殖酸碳(C_(HE))含量、胡敏酸碳(C_(HA))含量、胡敏酸(HA)碱溶液E_4/E_6、胡富比(C_(HA)/C_(FA))及胡敏素碳(C_(Hu))含量的影响,明确对白浆土培肥效果最佳的玉米栽培模式。[结果]与拔节期相比,玉米灌浆期单作栽培模式仅在施氮水平225 kg·hm~(-2)时才能使白浆土TOC含量增加,而玉米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的4个施氮水平处理中白浆土TOC和C_(HE)含量均增加。与CK相比,间作模式下较低施氮水平更有助于TOC含量的保蓄,其中,施氮量为140和175 kg·hm~(-2)时对C_(HE)的促进效果较好;相同施氮水平下,相对于单作模式,间作白三叶栽培显著降低C_(WSS)的消耗;玉米单作栽培模式下,140、175和200 kg·hm~(-2)的施氮量促使HA分子结构简单化,而增施氮量为225 kg·hm~(-2)后可促使HA分子芳构化程度增加;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更易促进C_(HA)/C_(FA)的降低,施氮量为175 kg·hm~(-2)时白浆土C_(HA)/C_(FA)的降低幅度最大,C_(HA)向C_(FA)转化优先以结构简单的分子进行,使留下的HA分子结构均向复杂化方向进行;玉米间作白三叶栽培模式在较低施氮水平下(140和175 kg·hm~(-2))有利于C_(Hu)的矿化和分解,而在较高施氮水平下(225 kg·hm~(-2))更有利于C_(Hu)的形成和累积。[结论]玉米间作白三叶,在14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更有助于白浆土TOC含量的保蓄以及C_(HE)含量增加,同时显著降低C_(WSS)的消耗,促进C_(Hu)的矿化和分解,并且该模式能够促进白浆土C_(HA)向C_(FA)的转换,使余下的HA分子结构更加复杂。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白三叶 白浆土 腐殖质组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红群 宋勇春 李晓林 陆景陵
采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4种锌水平条件下接种菌根菌(Glomusmosseae)对三叶草生长的影响表明,施锌量对菌根侵染率、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接种菌根菌可使植株地上部磷含量比相应的对照增加近1倍,地下部增加2倍多;随施锌量提高,接种使地上部锌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地下部逐渐增加。
关键词:
丛枝菌根 锌 植物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 胡廷花 刘慧紧 赵一军 徐震 毛文娅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不同家畜放牧下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构成和群落稳定性,可一定程度揭示其植被演替特征。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多年放牧牛(grazing cattle pasture, GC)、放牧羊(grazing sheep pasture, GS)的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草地死物质量及植物物种数为GC> GS,植物物种Simpson指数为GS> GC;2)草地禾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及原生禾草]、原生双子叶(马鞭草科、车前科、酢浆草科和十字花科)及适口性中等植物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C> GS,播种白三叶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S> GC;且GC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为主(77.20%),GS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51.79%)和豆科(28.02%)为主;3)草地土壤K含量为GC> GS;4) GC草地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直方图呈反J型,群落演替度(37.08)比GS草地(45.45)的低。研究认为,GC草地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GS草地群落处于更高演替阶段,牛放牧更利于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放牧时可实行牛、羊混牧制,或牛、羊轮牧制,以提高禾草/白三叶草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秋实 李志芳 陈青云 高丽红 郭文忠 宋生印
为了探索温室黄瓜有机栽培施肥模式,研究了套种三叶草与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70%的有机肥且套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的处理黄瓜单产较其他处理增加7.81%~18.86%;黄瓜中Vc含量较100%化肥和70%有机肥处理增加18.45%、6.85%,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比100%化肥处理分别下降9.72%、32.76%;且黄瓜从盛瓜期开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增加,末瓜期土壤速效氮含量较其他处理增加幅度为21.46%~33.92%,速效钾含量增加20.13%~69.94%,速效磷含量增加7.5%~28.80%,并且种植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
关键词:
白三叶草 有机肥 黄瓜 土壤速效养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丽莉 贾炜珑 张彦芹
以白三叶草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直接再生系统中不同基本培养基成分和激素浓度的研究发现:白三叶草下胚轴顶端细胞的分化能力最强,分化率在65%以上,子叶次之,下胚轴其他部位几乎不分化。高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有效提高子叶的再生频率15%,而对下胚轴顶端细胞的分化影响不大。在6-BA3mg/L+NAA0 08mg/L的浓度下,下胚轴上段的再生频率最高,达80%以上。
关键词:
白三叶草 外植体 植株再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敏 杨浩瑜 包立 汪泰 张乃明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关键词:
辣木 配比施肥 养分吸收 生长状况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沈良英 王福军 刘彦培 蔡明 罗富成 钟声 牟兰 黄必志
为深入探究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在草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脉络,从主观判断转向客观计量,该研究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借助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白三叶草栽培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白三叶栽培技术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趋减”的趋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是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经过生成期、转折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白三叶栽培技术的研究主题逐步从牧草资源开发和生态适应性向果园生草转移,其主要研究趋势为提高牧草产量和发展草业是白三叶的研究基础,新西兰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果园生草”及“果园碳氮循环”是未来白三叶牧草栽培的研究重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芳 高瑾 张艳 李乔仙 梁倩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
关键词:
白三叶草 黄酮含量 抑菌活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申 刘业萍 刘丽萍 于存申 吕绍元 李海云 司东霞
为明确硝态氮(NO_3~–-N)不同供应水平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特性,确定适宜高羊茅正常生长的NO_3~–-N浓度,以Ca(NO_3)_2为氮源,在石英砂盆栽培养条件下,研究高羊茅生长及养分吸收对不同浓度外源NO_3~–-N(0、5、10、15和20 mmol·L~(–1))的响应。结果表明,外源NO_3~–-N显著影响了高羊茅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随NO_3~–-N浓度的增加,高羊茅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植株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根长和根表面积随NO_3~–-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根系直径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增加NO_3~–-N浓度可提高植株地上部磷浓度和磷吸收量,适宜浓度的NO_3~–-N可促进植株地上部氮、钾的吸收和累积。适合高羊茅生长的NO_3~–-N浓度范围为4.3~18.2 mmol·L~(–1),4.3 mmol·L~(–1) NO_3~–-N浓度可作为高羊茅养护管理时合理施用氮肥用量推荐的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坤 鲁剑巍 鲁君明 陈防
在江汉平原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肥配合施用对黑麦草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氮(N0)的基础上施用磷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在低氮(N150)条件下,施磷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可显著增产10.8%-16.1%;在高氮(N300)条件下,施用低量磷肥(P90)就可得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17.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的磷水平上配合施用氮肥均可显著增产。氮、磷肥的施用可以相互提高养分的吸收。综合比较氮磷肥配施经济效益,在试验设计条件下,N300P90处理的配比效果最好,产量达62.00 kg/hm2;净利润最高,增收4 152.7元/hm2,产投比为2.2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宏 张杨珠 龙怀玉 黄运湘 廖超林 李洪斌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白菜、甘蓝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粪肥、菜饼肥及蔬菜专用肥分别与化肥配施处理的白菜和甘蓝的产量高于纯化肥处理.白菜以蔬菜专用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产量最高,比纯化肥处理提高了25.30%;对N、P养分的利用率最高的处理分别是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蔬菜专用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白菜产量比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65%、10.77%;甘蓝以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产量较高,比纯化肥处理提高了9.90%,对N和P养分的利用率最高的处理均为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甘蓝产量较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9.23%、14.9%.
关键词:
白菜 甘蓝 产量 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哲 何文寿 侯贤清 党柯柯 赵小霞 俞晓红
【目的】研究氮素不同施用量在马铃薯不同的生育期对马铃薯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在马铃薯生育期,施氮肥均可提高植株器官N、P、K质量分数,其中N2P2K2处理的各器官N、P、K质量分数最高,均显著高于N0P2K2处理。生产1000 kg块茎所需N、P2O5、K2O平均比例为1∶0.49∶2。施氮肥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其中N2P2K2处理(225 kg/hm2)对马铃薯增产和提高商品薯率效果最佳,较N0P2K2处理显著提高21.33%和18.56%。【结
关键词:
马铃薯 养分吸收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国元 李晓林 杨志福
在砂培试验中,设置了0、15、40g/kgK2O施钾水平,3个施磷水平保持一致(010g/kgP2O5),玉米分别在网室(低温)及温室(常温)中生长,待玉米长至5叶期时测定植株的钾磷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温室及网室中玉米生长因施钾而受到显著影响,以施用15g/kgK2O最有利于玉米地上部及根的生长,而其中又以网室(低温)中的生长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无论是在温室还是在网室中,施用钾肥均使玉米植株比根长显著下降。试验进一步表明,低温下施钾促进了植株对钾的吸收,同时对植株根冠部磷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过量施钾降低了玉米根冠部磷的含量及吸磷总量,降低了单位根长吸磷量。
关键词:
玉米,钾,磷,温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