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9)
- 2023(10649)
- 2022(9024)
- 2021(8050)
- 2020(6880)
- 2019(15106)
- 2018(14646)
- 2017(27476)
- 2016(15398)
- 2015(16883)
- 2014(16447)
- 2013(16213)
- 2012(14988)
- 2011(13575)
- 2010(13446)
- 2009(12666)
- 2008(12603)
- 2007(11231)
- 2006(9998)
- 2005(9086)
- 学科
- 济(57949)
- 经济(57843)
- 管理(48684)
- 业(44930)
- 企(36927)
- 企业(36927)
- 方法(26648)
- 数学(23309)
- 数学方法(22969)
- 财(18913)
- 农(16344)
- 制(16155)
- 学(15514)
- 中国(14752)
- 业经(13761)
- 务(11521)
- 贸(11495)
- 财务(11494)
- 贸易(11490)
- 财务管理(11464)
- 易(11232)
- 体(11203)
- 企业财务(10901)
- 农业(10827)
- 银(10161)
- 银行(10100)
- 环境(9940)
- 技术(9929)
- 融(9699)
- 金融(9696)
- 机构
- 大学(226979)
- 学院(223505)
- 济(90412)
- 经济(88571)
- 研究(82119)
- 管理(81933)
- 理学(71184)
- 理学院(70321)
- 管理学(68878)
- 管理学院(68502)
- 中国(61064)
- 科学(54259)
- 农(51331)
- 京(48633)
- 所(43991)
- 财(42978)
- 业大(41833)
- 农业(41169)
- 研究所(40325)
- 中心(36459)
- 江(34337)
- 财经(33840)
- 经(30810)
- 院(30131)
- 北京(30122)
- 经济学(28282)
- 省(27819)
- 农业大学(27268)
- 范(26029)
- 州(25785)
- 基金
- 项目(157704)
- 科学(123008)
- 基金(116851)
- 家(107566)
- 国家(106747)
- 研究(103800)
- 科学基金(89128)
- 社会(67311)
- 社会科(63879)
- 社会科学(63862)
- 自然(61488)
- 基金项目(61216)
- 省(60604)
- 自然科(60097)
- 自然科学(60075)
- 自然科学基金(59056)
- 划(53023)
- 资助(48142)
- 教育(47032)
- 编号(37923)
- 重点(36570)
- 部(34711)
- 创(32999)
- 计划(32757)
- 发(32742)
- 科研(31582)
- 制(31179)
- 创新(31137)
- 成果(30246)
- 业(29445)
共检索到330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晨皓 缪凌鸿 林艳 刘波 戈贤平
为了探讨不同制备方法肌醇及其添加量对建鲤生长性能、生理生化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以蛋白含量34.64%和脂肪含量7.86%制备基础日粮 (C),通过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00 mg/kg酶促法肌醇 (C+400E-MI)和400 mg/kg化工法肌醇 (C+400C-MI)配制3种实验日粮,选取当年繁育的健康的建鲤幼鱼 [(1.5±0.01) g]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养殖结束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制备方法的肌醇均具有提高建鲤幼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浆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有效保护了肝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0 mg/kg酶促法肌醇可以显著提高建鲤幼鱼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性,增加谷胱甘肽 (GSH)的含量。添加400 mg/kg化工法肌醇能够显著提高建鲤幼鱼肝脏GPX的含量,但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丙二醛 (MDA)的含量。进一步对基因表达的分析发现,2种肌醇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建鲤幼鱼肠道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L-12在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添加400 mg/kg酶促法肌醇还显著降低了肠道中抗炎因子TGF-β1和IL-10在mRNA水平的表达。总体而言,饲料中添加400 mg/kg 化工法和酶促法制备获得的肌醇均可以提高建鲤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抑制了肠道炎症反应,而酶促法肌醇对建鲤幼鱼的生长促进和抗氧化能力增强效果更优,因此,酶促法肌醇是一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水产动物营养性添加剂。本实验可为不同制备方法肌醇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锦秀 周小秋 刘扬
幼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初始体质量(10.29±0.10)g,分别饲喂去皮豆粕蛋白占总蛋白0、25%、50%、75%和100%的等氮饲料代替白鱼粉蛋白,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随去皮豆粕增加,SGR下降,饲料系数升高。当替代50%时,SGR、肠重和前肠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中肠后肠溶菌酶含量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50%~100%大豆蛋白组出现肠道皱襞顶端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白细胞数量增多等症状。由本结果可知,高比例去皮豆粕抑制幼建鲤生长,并使其肠道生长受阻和结构受损从而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降低饲料利用率;肠道损...
关键词:
幼建鲤 去皮豆粕 生长性能 肠道 免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梅琴 颜桂炀 郑柳萍
采用3种方法制备了结晶度良好的ZnS粉体,采用XRD、FT-IR等技术对其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的ZnS粉体均为六方晶系,其中采用水热法合成的ZnS粒径为10-20 nm;不论在紫外光还是在可见光下ZnS粉体均对亚甲基蓝具有较高的脱色率,呈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锦秀 周小秋 倪学勤 刘扬
选择体重为(11.34±0.16)g健康建鲤720尾,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分离大豆蛋白代替白鱼粉蛋白0、40%、60%、80%和100%的等氮饲料,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试验,探讨对其生长性能及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鱼粉蛋白组相比,当替代60%~100%时,增重、特定生长率、采食量、肠重、肠长和前肠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同时,前、后肠出现上皮顶端细胞脱落、固有层变宽且其中白细胞数量增多等病理症状;当替代80%~100%时,中肠后肠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而中肠、后肠抗体水平分别于替代60%~80%和60%时显著升高(P<0.05),之后则相对降低。...
关键词:
建鲤 分离大豆蛋白 生长性能 肠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锋 蒋广震 刘文斌 李向飞 蒋阳阳 邵仙萍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建鲤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其中,蛋白质(CP)的4个水平分别为26%、30%、33%和36%,可消化能(DE)的两个水平分别为13.5 MJ/kg和14.5 MJ/kg。选用建鲤幼鱼96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在规格为3.0 m×1.0 m×0.8 m的水箱中,每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随能量水平的升高显著改善(P<0.05);其中,CP36DE14.5组和CP33DE1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娟 孙立威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张明明
选用初始体质量(3.2±0.16)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饲喂添加壳寡糖质量分数为0.00%(对照组)、0.10%、0.30%、0.50%和0.70%的饲料8周,考查壳寡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前肠组织结构及肠道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添加0.30%、0.50%和0.70%壳寡糖组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2.53%、16.17%和9.47%(P<0.05);添加壳寡糖各组较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在肠道组织结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强 曹体宏 李宝山 王际英 郝甜甜 宋志东 王晓艳 孙永智
本实验以大菱鲆幼鱼(39.69±0.25) g为研究对象,探究由裂壶藻和拟微绿球藻组成的混合微藻替代鱼油对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确定混合微藻替代鱼油的适宜比例。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混合微藻,分别替代0、25%、50%和100%的鱼油,制成4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D1、D2、D3和D4),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随替代比例的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呈下降趋势,D1、D2和D3组的SGR和FE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D4组(P<0.05);肝体比(HSI)在D1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随着混合微藻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且D4组显著低于D1组(P0.05),EPA和n-3PUFA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3)肠道脂肪酶活力在D3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3组肠道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力和补体C3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酶(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替代比例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混合微藻替代50%的鱼油并不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提高肠道的消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广鑫 孙娜 王腾腾 陈钰臻 韩慧宗 姜海滨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YB1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720尾初始体重为(3.6±0.7) 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60尾。4组大菱鲆幼鱼在投喂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活菌量为0 (对照)、10~(5)、10~(6)和10~(7) CFU/g的YB1,养殖期为50 d。结果显示:1) YB1添加量为10~(7) CFU/g时,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幼鱼肝脏丙二醛含量下降了42.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 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大菱鲆幼鱼肠道肌层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殷彬 迟淑艳 谭北平 姚红梅 姚亚军 董晓慧 杨奇慧 刘泓宇 章双
为研究硫酸锰(MnSO_4·H_2O)、甘氨酸锰[MnC4H8O4N2]和羟基蛋氨酸锰(MnC5H11NO6S2)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为(11.00±0.12)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添加MnSO_4·H_2O、MnC4H8O4N2和MnC5H11NO6S2(分别记作MnSO_4、Mn-Gly和Mn-MHA),使饲料中Mn元素水平分别为37.74 mg/kg、40.66 mg/kg和38.15 mg/kg,投喂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结果表明, Mn-Gly和Mn-MHA组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方面, Mn-Gly和Mn-MHA组均显著低于MnSO_4组(P<0.05),Mn-MHA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显著高于MnSO_4和Mn-Gly组(P<0.05),Mn-Gly和Mn-MHA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均显著低于MnSO_4组(P<0.05)。Mn-Gly和Mn-MHA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与MnSO_4组相比,Mn-MHA组显著提高了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P<0.05),增大了后肠肌层厚度(P<0.05);Mn-Gly组中肠皱襞宽显著高于MnSO_4组(P<0.05),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MnSO_4和Mn-MHA组(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莉芳 邢秀苹 赖红娥 杨欢欢 秦贵信 杨婳
【目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尾的鲤稚鱼、(116.89±0.13)g/尾的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m(玉米油)∶m(鱼油)=1∶1)为脂肪源,糊精、面粉作为饲料糖源,分别配制成5种等氮(鲤稚鱼和幼鱼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约为400和360g/kg)等能(总能分别约为16.9和15.2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30,60,90,120g/kg。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8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桂娟 杨沛 戴济鸿 欧伟豪 陈枳初 艾庆辉 张文兵 张彦娇 麦康森
为研究大豆皂甙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在以鱼粉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和0.3%的大豆皂甙,配制成鱼粉组和大豆皂甙组2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来投喂体质量为(4.63±0.01) g的大菱鲆进行12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3%的大豆皂甙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胃蛋白酶及肠淀粉酶活性;2组实验中大菱鲆肠道组织形态无明显差异,但大豆皂甙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肠道中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和属分别为变形菌门和盐单胞菌属。LEfSe和MetaStat分析显示,饲料中添加大豆皂甙后显著提高了大菱鲆肠道内优势菌(变形菌门及希瓦氏菌属),皂甙水解相关的肠道微生物(鞘脂单胞菌属、普氏菌属、栖瘤胃普雷沃菌以及普通拟杆菌)及潜在致病菌(莫氏杆菌属和发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了Caenimonas、Niastella和条件致病菌罗尔斯通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0.3%大豆皂甙抑制了大菱鲆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且引起了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改变。因此,大豆皂甙对鱼类肠道健康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明 仲维玮 田娟 文华 刘波 吴凡 刘伟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石勇 胡毅 刘艳莉 车常宝 钟蕾
为探讨血根碱是否具有缓解黄鳝(Monopterus albus)由脂多糖(LPS)诱导后引起的免疫应激及炎症反应作用,本实验设置对照组(基础饲料)和实验组(基础饲料+750μg/kg血根碱),每组3个重复,养殖实验持续8周,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取30尾规格一致的黄鳝经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在注射前0 h和注射后3 h、6 h、12 h、24 h和48 h进行采样。结果显示,在0 h时,实验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葡萄糖(GLU)、皮质醇(COR)、IgM、C4、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肝脏中SOD在腹腔注射LPS后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3 h或6 h达到峰值,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中AKP、IgM、C4的含量和肝脏中SOD活力在注射LPS后上升幅度更大,GLU和COR的含量上升幅度慢,并且GLU、COR、AKP、IgM、C4、GOT和GPT恢复至正常水平速度更快。肠道中炎症相关基因IL-1β、IL-10、IL-12β、IL-15、TGF-β1和TGF-β2表达量在腹腔注射LPS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6 h或1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调了IL-1β和IL-12β基因表达量,上调了IL-10、IL-15、TGF-β1、TGF-β2和TGF-β3基因表达量。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腹腔注射LPS诱导黄鳝产生了免疫应激及炎症反应,在3~6 h时出现高峰,而饲料中添加750μg/kg血根碱能够有效改善黄鳝由LPS诱导产生的免疫应激及炎症反应。
关键词:
黄鳝 血根碱 脂多糖 免疫 基因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国兴 王贝 闫潇 侯彩霞 张建新 张新胜 郑俊林 王俊丽
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1,Sglt1)是协助葡萄糖吸收的主要蛋白。实验首先采用RT-PCR获取sglt1基因全长,克隆至PGME-T载体进行序列及免疫原性分析,选择长度为92个氨基酸(544~637)的多肽作为目的片段(sglt1-P)),扩增sglt1-P,引入双酶切位点EcoRⅠ和HindⅢ后,连接至pET-32a(+)上,构建表达载体pET-32a(+)-sglt1-P,转化至E.coli Rosetta中,获得重组基因工程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标多肽,并以此为抗原制备Sglt1特异性抗体。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山 冷向军 李小勤 刘贤敏 胡斌 李家乐
分别进行了二个试验以考察饲喂蚕豆对不同规格草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以配合饲料,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饲喂平均体重(535±50)g草鱼77 d;试验Ⅱ以配合饲料、发芽蚕豆饲喂平均体重(84.5±3.5)g草鱼68 d。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中,与摄食配合饲料的草鱼相比,摄食浸泡蚕豆或发芽蚕豆均极显著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1),提高了饲料系数(P<0.01);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胶原蛋白含量上升(P<0.01);前肠道蛋白酶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投饲蚕豆可改变草鱼肌肉成分,但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关键词:
草鱼 蚕豆 生长 肌肉成分 蛋白酶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