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6)
- 2023(17705)
- 2022(14956)
- 2021(14045)
- 2020(11659)
- 2019(27084)
- 2018(26499)
- 2017(49474)
- 2016(27810)
- 2015(31104)
- 2014(30856)
- 2013(30222)
- 2012(27773)
- 2011(25287)
- 2010(24978)
- 2009(22563)
- 2008(21852)
- 2007(18900)
- 2006(16538)
- 2005(14543)
- 学科
- 济(107472)
- 经济(107355)
- 管理(71477)
- 业(68708)
- 企(54013)
- 企业(54013)
- 方法(52085)
- 数学(46487)
- 数学方法(46060)
- 中国(34288)
- 农(29240)
- 财(26105)
- 学(25714)
- 教育(23136)
- 业经(22185)
- 贸(22005)
- 贸易(21994)
- 易(21401)
- 农业(19981)
- 地方(19971)
- 理论(18173)
- 制(17571)
- 技术(17377)
- 环境(16462)
- 务(15709)
- 财务(15647)
- 财务管理(15623)
- 和(15351)
- 银(15258)
- 银行(15179)
- 机构
- 大学(394102)
- 学院(386877)
- 济(155494)
- 经济(152465)
- 管理(145751)
- 研究(139530)
- 理学(127719)
- 理学院(126181)
- 管理学(123908)
- 管理学院(123207)
- 中国(98026)
- 科学(87743)
- 京(85145)
- 所(71247)
- 农(70424)
- 财(67816)
- 研究所(65932)
- 业大(62467)
- 中心(60804)
- 范(57207)
- 师范(56598)
- 农业(55825)
- 财经(55822)
- 江(54695)
- 北京(54274)
- 经(51222)
- 院(50061)
- 经济学(48240)
- 师范大学(46591)
- 经济学院(43856)
- 基金
- 项目(271907)
- 科学(214150)
- 基金(197422)
- 研究(195749)
- 家(175787)
- 国家(174310)
- 科学基金(147091)
- 社会(123727)
- 社会科(117241)
- 社会科学(117214)
- 省(104520)
- 基金项目(103781)
- 自然(96464)
- 教育(94771)
- 自然科(94261)
- 自然科学(94234)
- 自然科学基金(92599)
- 划(91312)
- 资助(81617)
- 编号(78002)
- 成果(64100)
- 重点(62846)
- 部(61718)
- 发(58752)
- 创(56461)
- 课题(56378)
- 教育部(52832)
- 创新(52610)
- 科研(52440)
- 国家社会(51422)
- 期刊
- 济(157769)
- 经济(157769)
- 研究(119028)
- 中国(76558)
- 学报(69487)
- 教育(62866)
- 农(62209)
- 科学(60932)
- 大学(52154)
- 管理(50514)
- 财(48631)
- 学学(48446)
- 农业(43465)
- 技术(33489)
- 融(28868)
- 金融(28868)
- 经济研究(27473)
- 财经(27093)
- 业经(24185)
- 业(23827)
- 经(23304)
- 问题(20828)
- 科技(18932)
- 版(18420)
- 贸(18137)
- 技术经济(18041)
- 业大(18024)
- 图书(17710)
- 理论(16665)
- 世界(16486)
共检索到558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华萍
本文计算了从1993年到2001年间中国29个省份的生产率增长数据的曼奎斯特指数,然后通过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不同教育水平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都具有有利影响,而中小学教育对于效率改善具有不利影响;而且,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的有利影响是通过具有大学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向更有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再分配实现的。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曼奎斯特指数 教育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艳
本文以我国2007-2016年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及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固定效应分析、工具变量法以及系统矩估计四种方法证实了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系统矩估计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APEC1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首先,估计了对CO2的排放没有管制、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CO2排放水平减少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其次,对影响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有:在平均意义上,考虑环境管制后,APEC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国家和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人均能源使用量和开放度均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永刚
中国旅游业自1978年以来持续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增长因素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资本和劳动力,技术进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本文利用基于产出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09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⑴剔除2003年"非典"疫情的极端影响,在2000-2009年间,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力量;⑵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⑶东部旅游业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⑷中部地区旅游...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君 张捷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部门选择性对外开放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本文采用1992~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考察了第二、三产业对外开放度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的对外开放对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短期内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影响是抑制性的;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对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促进作用。本文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自我提升作用较为显著,而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自我提升作用不确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向阳 童馨乐
文章使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具体考察FDI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明立 谭远发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向阳 徐翔
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不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宜超 刘廷廷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增长新常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融资结构是否适合现阶段产业发展?何种融资结构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首先用索罗余值法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然后探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融资方式均通过资本产生正向作用,且直接融资贡献约为间接融资的5倍。因此,笔者认为在推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进程中,应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关键词:
融资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文华 刘冲 杨华蔚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0年西部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三次产业间要素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区域间全要素增长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阶段波动性,而西部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率为正,但自2006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而空间上,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但收敛性分析表明,各省三次产业的全要素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桂才 朱晨
增长核算法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2位数编码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总体来看,劳动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而垄断程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慢。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显示,市场结构、对外贸易、产权结构和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变量的增长率与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正相关,而FDI增长率和资本深化增长率则与TFP增长率负相关。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如果在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外资政策方面作出适当调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核算法 行业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杨华 朱宁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1995-2008年的农业效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农业无效率水平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产出无效率、役畜投入无效率和播种面积无效率是中国农业无效率的主要来源;1995-2008年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5.58%,主要体现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农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机械化的普及有利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骏 蔡贤恩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07年福建省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然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动态模拟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协整关系,进而说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对外开放与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对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农业技术进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在测度分析我国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层级分异的视角,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集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产业驱动力呈现出以制造业为主切换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演变特征,在高等级中心城市这种趋势愈加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提升技术效率的途径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主要提高了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集聚对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总体上并不显著,但高等级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集聚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史修松 徐康宁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状况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3-2003年中国建筑业TF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建筑业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东、中、西部地区建筑业TFP增长及其动力存在区域差异;同时也表明区域建筑业发展有收敛趋势,通过技术扩散与学习可实现行业总体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物流业经济增长质量实证研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中国区域乡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
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力与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FDI、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
地区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农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
中国不同经济类型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
资本深化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工业1990-2013年的经验证据
R&D投入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1999~2010年的经验数据
全要素生产率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