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4)
2023(9992)
2022(8715)
2021(8125)
2020(6726)
2019(15393)
2018(15450)
2017(30101)
2016(16389)
2015(18052)
2014(17742)
2013(17104)
2012(15490)
2011(14079)
2010(14413)
2009(13259)
2008(12378)
2007(10796)
2006(9661)
2005(8657)
作者
(45602)
(37851)
(37746)
(36016)
(24235)
(18208)
(17085)
(14792)
(14434)
(13795)
(12869)
(12754)
(12028)
(11995)
(11868)
(11836)
(11423)
(11314)
(10955)
(10937)
(9540)
(9159)
(9137)
(8737)
(8676)
(8480)
(8353)
(8329)
(7529)
(7509)
学科
(63266)
经济(63216)
管理(45755)
(39624)
(31653)
企业(31653)
方法(27021)
数学(24399)
数学方法(23818)
(19182)
中国(16036)
(14908)
环境(14395)
(14332)
地方(13819)
业经(12918)
农业(12190)
(11889)
贸易(11884)
(11492)
(11029)
(10752)
理论(10273)
(9982)
土地(9570)
(9542)
(8901)
银行(8878)
(8528)
(8468)
机构
学院(219595)
大学(213556)
(85712)
管理(84731)
经济(83727)
研究(73314)
理学(72403)
理学院(71626)
管理学(69922)
管理学院(69569)
中国(56436)
(48003)
科学(46908)
(39334)
(38707)
(36953)
中心(34992)
业大(34751)
(34141)
研究所(33526)
农业(30457)
北京(30397)
财经(30394)
(28483)
师范(28173)
(27584)
(27444)
(27411)
技术(25425)
经济学(24968)
基金
项目(149092)
科学(116669)
研究(107969)
基金(105903)
(92933)
国家(92202)
科学基金(79072)
社会(66091)
社会科(62732)
社会科学(62717)
(59928)
基金项目(55275)
自然(52930)
自然科(51702)
自然科学(51690)
(51083)
自然科学基金(50660)
教育(50325)
编号(45495)
资助(44615)
成果(35574)
重点(33913)
(32986)
课题(32258)
(31682)
(30958)
创新(28985)
科研(28529)
计划(28107)
大学(27218)
期刊
(97253)
经济(97253)
研究(61333)
中国(46712)
(35772)
学报(33122)
科学(32300)
管理(30944)
(28671)
教育(25303)
大学(24597)
农业(24567)
学学(23206)
(20802)
金融(20802)
技术(20743)
业经(18228)
经济研究(15820)
财经(13613)
(12993)
问题(11981)
统计(11887)
(11759)
资源(11562)
(11135)
科技(10503)
技术经济(10285)
现代(10096)
决策(9994)
商业(9932)
共检索到328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皓然  吴群  
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对2000—2035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现状及未来政策模拟趋势下的碳排放趋势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南京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一定的政策干预可以调控碳排放量;调整城镇化水平可以抑制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增速;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调整产业结构和汽车使用量,均可有效控制碳排放量的增长;单纯通过调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调控土地利用碳排放并不显著;多种政策协调控制下的碳减排水平远高于单一政策调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浩之   施睿   蔡子攀   黄贤金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排放活动出发,计算出具体地块的碳排放。研究旨在为南京的生态空间、紧凑用地、绿色行为、结构优化、产业新城等方面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李楠  魏锜琀  
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对策。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城乡土地利用状况,设计适合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度模拟模型,评价模拟结果。研究结果: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总协调度为0.677,处于"比较协调"区间的中下水平。研究结论:利用协调度模型对城乡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利用城乡土地的政策和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演化模拟可定量地从空间尺度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厘清未来时期内土地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CLUE-S模型,以北京市为研究案例,结合1985、2000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识别了北京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演化的驱动因素,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基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禀赋及生态保护等不同情景,对北京市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及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的时期内,驱动因子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其中交通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率影响较显著,坡度对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2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结果来看,Kappa指数为87.03%,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3预测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均表现为继续向外扩展,且以东南、东北为主要扩展方向,但扩张的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叶长盛  袁壮壮  胡梦姗  
基于南昌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7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和FLUS模型,对2025年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及空间布局进行预测模拟,探究低碳优化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南昌市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一升五降"特征,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变化地类;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显著增加,但年均碳排放增加量有所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2025年各地类结构更为均衡,有效杜绝了某种地类出现的持续减少或增加的恶性循环结果;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汇较2017年增加了2.04×104t,充分兼顾了多方利益,有助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3)在不同方位上,各地类数量之间的比例得到显著优化;2017—2025年不同地类主趋势方向差异明显,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祥,周生路,邹勇刚,彭补拙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正负面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提出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并对兼顾小城镇健康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冠英  张建新  刘培学  王小丹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程度是评价土地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之一,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建立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模型和相应指标体系,利用1999—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9年以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处于上升状态。(2)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α一直处于19.16°~70.65°之间,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几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居高不下,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汉儒  付梅臣  
为分析并解释不同人文因素对于土地类型变化的影响,本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CCA)研究了2002-2009年间南京市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大量减少并向建设用地转变,与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收入有较强的正相关;草地和耕地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并且两种地类之间存在相互转变的过程。CCA分析法阐释了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主要经济因素的响应,不同的用地类型受到的影响大小和方向有所差异,丰富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吕宏军  
近20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与城市化相关的环境问题随之产生。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样的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南京市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1987、1998、2000年的三期遥感数据,通过分层分类的方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专题信息提取,结合GIS技术,获得研究区1987-1998,1998-2000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据此全面分析了南京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13年来,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以大量蚕食耕地而显著增加,年均增幅达到1.92%;耕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明皓  王耀兴  李东鸿  夏保宝  
城市交通布局对城市形态具有重大影响,也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以瑞典J nk ping市为例,采用CLUE-S模型模拟不同交通情景下的城市发展动态变化。首先,基于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选择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然后利用CLUE-S模型,在模型检验和参数验证的基础上,模拟未来25年不同交通情景下城市形态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可达性因子的选择对于改善用地类型的回归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设施等级对各用地类型转换概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两种不同的交通规划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模拟发现,在未来交通规划情景下,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且在城市中心区交通发达的区域,城市呈现填空式拓展,新增加的城市用地分布比较集中;城市外围表现出较强的沿交通线的拓展趋势,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冠敏   肖瑶   刘渺渺   林森   巫志龙   胡喜生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演变过程与土地利用变化息息相关,而交通规划政策往往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当前考虑交通规划情景对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鉴于此,以福州市为例,基于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情景(A1)、交通规划情景(A2)和生态保护情景(A3)下的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InVEST模型测算碳储量,分析交通规划对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福州市2000—2020年间耕地面积大幅下降(239.25 km~2),建设用地成倍扩张(423.34 km~2),林地面积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2)PLUS模型在福州市具有较高的适用性,Kappa系数为0.928;(3)交通规划情景下,总体耕地转出区域得到优化,相比自然发展情景,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减少(1.90 km~2),转为林地的面积增加(1.89 km~2),未利用土地也在交通规划情景得到最优配置;(4)交通规划情景下,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比2020年减少了32.84 t,仍比自然发展情景多储存2.25 t,但比生态保护情景多流失49.91 t;(5)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三种情景的碳储量均存在较大的空间正相关性,碳储量高值区域在福州市西北部呈现聚集状态,低值区域主要聚集在闽江流域和临海地区。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的结合,实现了对未来碳储量的精准预测,可为优化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碳储存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绍铂  魏娜  杨桂山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了南京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市各区县为评价单元,综合分析了南京市各区县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状况与影响因素。对于属于环境提前型的区县,可在环境容量允许的条件下重点加强经济建设,适当通过加大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提升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属于经济提前型的区县则需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金明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模型设计的程序,并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南京市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对资源的影子价格和模型的灵敏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但承龙  
本文首先阐述代际公平优先原则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接着通过设计满足代际公平基本要求的五种规划方案与构建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三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南京市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设计 ;然后应用多目标线性划模型优化南京市的规划方案 ;最后对规划方案的效益与公平进行评价 ,从规划方案规划的结果来看 ,规划方案基本达到了规划方案设计的要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裴彬  潘韬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要素的动态作用过程自LUCC相关研究计划开展以来一直是重点内容,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将土地利用主体的决策过程和环境要素变化过程综合起来研究土地利用系统动态变化,是实现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在对土地利用系统复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土地利用系统变化模拟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自然环境要素对土地利用主体决策的影响、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主体及主体间相互作用及在此基础上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研究。土地利用模型是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研究进展发现国内外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研究的模型尚不多见。基于主体的土地利用模拟方法综合了土地利用变化中空间变化和主体决策过程,适合于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的空间过程、空间相互作用和多尺度现象。本文在对国际上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模拟的相关进展、模拟平台等分析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开展基于多主体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