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4)
- 2023(6652)
- 2022(5832)
- 2021(5184)
- 2020(4467)
- 2019(10050)
- 2018(9596)
- 2017(17840)
- 2016(9911)
- 2015(11007)
- 2014(10657)
- 2013(10635)
- 2012(10135)
- 2011(9348)
- 2010(9219)
- 2009(8623)
- 2008(8385)
- 2007(7603)
- 2006(6889)
- 2005(6464)
- 学科
- 济(37349)
- 经济(37273)
- 管理(28840)
- 业(24155)
- 企(19557)
- 企业(19557)
- 方法(16837)
- 数学(14765)
- 数学方法(14593)
- 贸(13100)
- 贸易(13098)
- 易(12922)
- 学(12840)
- 财(12158)
- 出(11665)
- 环境(11216)
- 农(10163)
- 中国(9994)
- 制(8890)
- 口(8112)
- 出口(8082)
- 出口贸易(8082)
- 划(7496)
- 业经(7278)
- 地方(6490)
- 体(6267)
- 农业(6265)
- 融(6050)
- 金融(6050)
- 技术(5831)
- 机构
- 大学(149178)
- 学院(145697)
- 济(59346)
- 经济(58194)
- 研究(57893)
- 管理(49420)
- 理学(42819)
- 理学院(42294)
- 中国(41923)
- 管理学(41398)
- 管理学院(41171)
- 科学(39549)
- 农(35854)
- 所(32127)
- 京(31930)
- 研究所(29662)
- 农业(28995)
- 财(28464)
- 业大(27766)
- 中心(25126)
- 江(23290)
- 财经(22331)
- 院(21771)
- 经(20440)
- 省(20401)
- 北京(19780)
- 经济学(19678)
- 农业大学(18480)
- 经济学院(17917)
- 范(17695)
- 基金
- 项目(104448)
- 科学(79947)
- 基金(76803)
- 家(72304)
- 国家(71806)
- 研究(66888)
- 科学基金(58313)
- 社会(43059)
- 社会科(40821)
- 社会科学(40807)
- 自然(40324)
- 基金项目(40052)
- 省(39961)
- 自然科(39342)
- 自然科学(39324)
- 自然科学基金(38628)
- 划(35417)
- 资助(32495)
- 教育(29482)
- 重点(24892)
- 编号(23334)
- 部(23072)
- 计划(22829)
- 发(22569)
- 科研(21638)
- 创(21267)
- 科技(20524)
- 创新(20180)
- 业(19552)
- 国家社会(19213)
共检索到220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许光 赵培 王国成 王秀华 潘鲁青 黄倢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养殖技术(Bio-floc aquaculture technology,BFA)应用到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系统中,研究生物絮团在凡纳滨对虾不同放苗密度下的水质调控、对虾生长及存活等方面的作用效果。试验将200、400和600尾/m2的放苗密度分为传统养殖组(TF200、TF400和TF600)和絮团养殖组(BFA)(BF200、BF400和BF600)共6组,分别在18个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其中BFA组通过添加益生菌和赤砂糖培养生物絮团,并在养殖过程中极少换水,而传统养殖组进行传统换水养殖管理。经过113d的养殖试验,随着放苗密度的增加,水质、对虾存活率和对虾特定增长率逐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亦晨 谭洪新 罗国芝
利用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并通过设置不同的养殖密度探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水质情况的影响。实验选择同一批标粗到一定规格的健康凡纳滨对虾[体长(4.80±0.25) cm,体质量(0.98±0.16)g],分成5个密度梯度组放养到养殖池中,进行为期45 d的养殖。结果表明:80~610尾/m~3范围内,硝化型生物絮团系统对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氮可以控制在警戒浓度(0.2 mg/L)附近波动,为凡纳滨对虾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证养殖存活率,另外该系统下适当的排污可以避免高密度养殖下硝酸盐氮积累太快;80~610尾/m~3时存活率随密度升高而下降,但产量随密度升高而增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逸飞 张家松 李贤 董登攀 宋协法
为探究生物絮团(BFT)系统中泡沫体积与生物絮团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求通过泡沫体积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实验采用3组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系统进行100 d的实验研究,测定泡沫体积、水体表面张力及水环境因子等参数,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泡沫体积变化与生物絮团、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泡沫体积与总氨氮(TAN)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1。泡沫体积受生物絮团状况影响,与絮团体积(FV)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66。泡沫体积由增转降的日期与生物絮团开始形成的日期高度拟合,二者相差在5 d内。随着生物絮团的形成,泡沫体积逐渐降低。当生物絮团成熟稳定时,泡沫体积会维持在0.011 0 m3/t以下(1 t水体生成0.011 0m3泡沫)。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泡沫体积的变化判断生物絮团的运行情况。本研究可提高生物絮团的可控性,对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邓应能 赵培 孙运忠 杨丛海 黄倢
本研究尝试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凡纳滨对虾试验性封闭养殖系统中,筛选生物絮团养殖所需的适宜碳源及其添加量,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凡纳滨对虾的适宜养殖密度。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150和300尾/m2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中,每天按照饲料(蛋白含量42%)投喂量的77%添加蔗糖,生物絮团4d即可形成,在84d的养殖期内,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对虾成活率在80%以上,取得较好的养殖收获。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凡纳滨对虾 封闭养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习林 杨展昆 朱其建
采用正交表L20(51×28)安排5种水平放养密度(50、100、170、260、340个/m~2),与增氧方式、是否换水、是否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消毒剂4种简易水质调控措施开展室内水泥池凡纳滨对虾养殖实验。通过比较分析水质演变规律、消化酶比活力与养殖效果,综合探讨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密度及简易水质调控措施效果。结果显示:放养密度显著影响温室水泥池养殖水体水质、对虾生长及产量(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戈 朱开玲 张庆起 王志杰 黄倢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大鹏 何安尤 韩耀全 施军 陈晓汉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零换水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生物填料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并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处理组130 mg(CaCO3)/L;T2处理组100 mg(CaCO3)/L;T3处理组70 mg(CaCO3)/L;T4处理组不调节,每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在养殖周期内定期检测各水层和各生物填料层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以及水质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组在各水层和填料层的细菌总数和氮循环细菌数量,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组(P<0.05),总氮浓度、无机氮浓度、对虾体质量增长速度、饵料转化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刘文畅
在室内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不用药、添加益生菌和零换水条件下,采用300、600、900尾/m33种养殖密度,通过90 d海水养殖试验,探索了密度对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在构建硝化型生物絮凝系统过程中,随密度增加水质逐步下降,如BFT900组的DO由8. 21 mg/L降至3. 34 mg/L,p H由8. 24降至6. 75,TAN由0. 08 mg/L升至1. 64 mg/L,NO2--N由0. 10 mg/L升至10. 80 mg/L,NO3--N由0. 54 mg/L升至153. 70 mg/L,上述各组指标差异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BFT300组产量[(4. 08±0. 63) kg/m3];饵料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升高,其中BFT300和BFT600组差异不显著(P> 0. 05),但均显著低于BFT900组的饵料系数(1. 82±0. 62,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琛 闫茂仓 张翔 於俊琦 柴雪良 曾国权
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两种养殖密度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水体中细菌群落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菌群相对丰度变化明显,细菌多样性随时间逐渐提高,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蓝藻丰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变形菌、拟杆菌和浮霉菌丰度逐渐增大,同时养殖前期高密度池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 戴习林 臧维玲
当前凡纳滨对虾为我国对虾海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温棚高位池是其在浙江宁波地区重要的养殖方式,研究养殖密度与水质调控技术是推广该养殖方式的当务之急。通过第一茬70 d生产性养殖实验,探讨了早春温棚高位池养殖密度对水质、对虾生长与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春温棚高位池高密度(315、375ind/m2)养殖效果良好,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54 kg/m2与1.32 kg/m2。两种密度水平下,虾生长与养殖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水质指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nH3-nm(0.058~0.081 mg/L)与nO2--n(0.001~4.290 mg/L)等控制在对虾安全生长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勇 夏苏东 于学权 唐士桥 王华 王美琴 孙国祥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平均养殖密度3.1kg/m3)下,用5种蛋白质水平(31%、35%、39%、43%、47%,分别以A~E组表示)的饲料,投喂体质量(6.2±0.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实验期60d,探讨蛋白质营养对生长、环境因子、排泄与饲料消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水平>39%时具有显著促进对虾生长的效果。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增重率先增加后降低,饲料系数则相反。(2)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氮和磷酸盐浓度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加而显著升高,E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哲 杨章武 葛辉 陈辉辉 卓吓晃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育苗标粗阶段生物絮团形成所需要的适合碳源,设计3种不同碳源添加组(葡萄糖组、淀粉组和蔗糖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期20 d,以分析不同碳源添加后对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营养成分、细菌群落结构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碳源添加量均为投喂量的80%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有效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3个碳源添加组水样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淀粉组水样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浓度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蔗糖组;最终对虾存活率统计结果显示,葡萄糖组、淀粉组、蔗糖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9%、54.2%、69.8%和44.3%;淀粉组的生物絮团沉降体积(BFV)显著低于葡萄糖组,蔗糖组BFV最高,在13~15 d后3组均趋于稳定;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的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葡萄糖组和蔗糖组则差异不显著;葡萄糖组和蔗糖组生物絮团中组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和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显著高于淀粉组;葡萄糖组、淀粉组和蔗糖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分别为0.93、0.89和0.92。3种类型生物絮团在门级水平的细菌群落共有18余种,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各组占有比例均最高,淀粉组拟杆菌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蔗糖组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淀粉组。研究表明,添加不同碳源可影响水体生物絮团的形成、营养成分、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不同程度地改善水质。以必须氨基酸指数及存活率为评价指标,则葡萄糖和蔗糖都是凡纳滨对虾育苗标粗水体中适宜的碳源选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龙 陈钊 汪鲁 陈世波 张鹏 曲克明 李秋芬 朱建新
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是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养殖场实际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实验(21 d),探究了放养密度(1.52.25万尾/m3)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养殖水体水质以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放养密度为1.52.25万尾/m3时,放养密度的增加会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饵料转化率。实验期间各养殖池内水体的p H值逐渐下降,氨氮和COD浓度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弧菌浓度则在一定范围内(0.3×1047.5×104 CFU/m L)波动。放养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养殖水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岑剑伟 王剑河 李来好 郝淑贤 李卓佳 文国 石红 周婉君
仪器分析法(营养成份分析和质构分析)与感官评价法有机结合,以对虾口感为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对虾品质鉴定体系,并以此法对无公害海水养殖、传统海水养殖及传统淡水养殖对虾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对虾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对虾的机体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不大,只有无公害虾肌苷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达2.76mg.g-1。氨基酸分析中表明:无公害海水养殖对虾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等指标优于其余样品;无公害虾的感官指标基本上与海水虾相似,3种虾的色泽和气味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无公害虾的滋味及口感均比其它两组对照好;多汁性指标则以淡水虾最佳。在质构分析方面,3种虾硬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士 臧维玲 戴习林 侯文杰 张煜 杨明 丁福江
在不换水、不用药条件下,在室内采用相同规格(3.50 m×7.15 m×1.20 m)水泥池和相同养殖密度300 ind/m3,分别以水位40、80、110 cm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81 d,研究不同养殖水位(水量)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养殖系统的氮、磷收支。结果表明:40 cm水位试验组成活率、单位体积水体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个组单位面积水体产量两两间差异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