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2)
2023(6428)
2022(5429)
2021(4845)
2020(4107)
2019(8973)
2018(8537)
2017(15893)
2016(9161)
2015(9581)
2014(9329)
2013(9043)
2012(8286)
2011(7583)
2010(7201)
2009(6701)
2008(6568)
2007(5736)
2006(4829)
2005(4186)
作者
(30857)
(26032)
(25939)
(24477)
(16685)
(13037)
(11546)
(10515)
(9949)
(9113)
(9062)
(8590)
(8557)
(8495)
(8359)
(8174)
(7855)
(7854)
(7496)
(7422)
(7048)
(6406)
(6281)
(6066)
(5853)
(5852)
(5761)
(5621)
(5548)
(5503)
学科
(29941)
经济(29906)
(23632)
管理(23329)
(17659)
企业(17659)
方法(14736)
数学(13259)
数学方法(13130)
(10302)
(9192)
(8454)
贸易(8454)
(8412)
(8264)
中国(7695)
农业(7075)
业经(6903)
技术(5700)
(5395)
(5395)
财务(5391)
财务管理(5383)
环境(5189)
企业财务(5140)
(4743)
银行(4691)
地方(4583)
(4572)
(4426)
机构
大学(130262)
学院(129148)
研究(50815)
(48585)
经济(47687)
管理(45438)
(40716)
理学(40418)
理学院(39866)
管理学(38949)
管理学院(38749)
科学(37076)
中国(34433)
农业(33318)
业大(30725)
(29727)
研究所(27987)
(27489)
农业大学(21966)
中心(21929)
(19352)
(18819)
(18525)
(18141)
(17839)
科学院(17376)
(17290)
北京(16704)
财经(16290)
实验(16251)
基金
项目(98247)
科学(74335)
基金(70860)
(68334)
国家(67780)
研究(59526)
科学基金(54561)
自然(39549)
(39474)
自然科(38710)
自然科学(38693)
自然科学基金(38070)
基金项目(38021)
社会(37259)
社会科(35302)
社会科学(35292)
(34444)
资助(28669)
教育(26519)
计划(23438)
重点(23001)
科技(22112)
编号(20948)
(20926)
(20787)
(20584)
(20447)
科研(20271)
创新(19568)
(19118)
期刊
(46808)
经济(46808)
学报(36972)
(36412)
研究(29813)
科学(28234)
农业(25372)
大学(25302)
学学(24623)
中国(22987)
管理(14506)
(14458)
(13678)
业大(11965)
农业大学(10313)
(9055)
金融(9055)
(9052)
教育(8472)
业经(8351)
经济研究(8293)
科技(7958)
林业(7775)
技术(7566)
财经(7519)
中国农业(7305)
自然(6445)
(6363)
问题(6350)
商业(5880)
共检索到177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波  宋晓华  段斌  易常会  孔冬艳  彭宇  柳琳  庞瑞华  孙艳芳  李慧龙  郭桂英  李金涛  周棋赢  宋世枝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黄金晴"稻米品质的影响,实现日本"黄金晴"稻米品质提升,促进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应用与推广。【方法】针对来源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黄金晴",在2014和2016年采用分批播种试验,并结合不同播种期"黄金晴"全生育期内对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日本"黄金晴"的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稻米蛋白质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反比,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期温度的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显著提升;日本"黄金晴"的垩白性状(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灌浆期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之间成正比,灌浆期温度高,稻米中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都有所增加。2年试验数据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延迟,灌浆期温度降低,日本"黄金晴"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和食味值等重要品质性状均得到逐步提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改变日本"黄金晴"播种期,将其灌浆期调整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时期,为实现日本"黄金晴"在豫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奠定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波  杨宁宁  何璐璐  孔冬艳  柳琳  孙艳芳  蒋悦  庞瑞华  李金涛  周伟  汪全秀  
为了探讨灌浆期高温对豫南不同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影响,以豫南地区的9个香稻品种和1个常规对照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2016,2017年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豫南香稻胚乳垩白性状的变幅范围较宽,在不同的播种期和不同的灌浆期温度条件下,不同香稻品种胚乳垩白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香宝1号、郑稻18和香宝2号胚乳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比较敏感,而其余香稻品种的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豫南香稻胚乳的垩白率与灌浆期温度整体呈正相关:灌浆期温度越高,稻米胚乳的垩白率越高,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淀粉粒之间的空隙也越大。此外,开花后14 d的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率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开花后21 d、成熟期和花后7 d的温度。因此,针对香宝1号和香宝2号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敏感的品种,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变播种期实现稻米垩白性状的改良;对农香粳4号和信长粳等胚乳垩白性状对灌浆期温度相对不敏感的香稻品种,在今后香稻新品种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骨干亲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绍东  周宇飞  黄瑞冬  
对甜高粱品种辽饲杂3号在4个播种期条件下进行了叶片性状指标测定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甜高粱在拔节、孕穗、开花、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绿叶数等叶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与开花期达最大值,早播时甜高粱前期叶绿素含量高,晚播时后期叶绿素含量较高。比叶重在灌浆期达最大值,且以晚播甜高粱的比叶重较大。叶面积指数随播种期延迟,并有下降趋势,但晚播甜高粱在成熟期时叶面积指数较高。绿叶数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叶面积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晓娟  唐湘如  闻祥成  李艳红  周新建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期对香稻香气形成、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确定华南双季稻区早季香稻的适宜播种期。在大田条件下以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米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10日播种的香稻的2-AP含量最高,桂香占和农香18的2-AP含量分别达到了24.35,11.67 ng/g。2-AP含量与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2-AP含量较高的播种期其游离脯氨酸含量、籽粒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适当推迟播种提高了香稻精米率,而降低蒸煮食味品质。3月5日播种的香稻产量最高,桂香占和农香18的产量分别达到了6.57,6.77 t/hm2。延迟播种不同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泽敏  王维金  周竹青  蔡明历  陈国兴  朱永桂  
为揭示结实期温度对早籼稻米品质的影响 ,通过对全年 8次分期播种的 5个早籼稻品种的米质测定 ,结合结实期温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 :品种及米质性状对温度的反应有别 ,垩白和整精率的变幅最大 ,为温度反应敏感型性状 ;粒长和粒形及出糙率、精米率的变幅最小 ,为温度反应迟钝型性状 ;其它为温度反应中间型性状。因垩白基数的大小不同 ,导致米质优的品种播期间的变异系数大 ,米质劣的品种的变异系数小。结实期温度效应的诸因素协同影响米质 ,分 3部分 :含日均温、日均温差、日均最高、最低温的均温因子 ;含积温、天数、累计最高、最低温、累计温差的积温因子 ;全生育期天数作为影响最小的指标 ,对米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袁菊红  刘鹏  张顺堂  
为探明再生稻的适宜播种期,选用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再生稻生育期、腋芽萌发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3月3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好,再生季产量高,4月11日播种的腋芽萌发较差,但能正常成熟,4月19日播种的腋芽萌发差且不能在安全期内齐穗,导致部分穗子不能抽穗或能抽穗但不能正常成熟.从气候条件和高产角度出发,供试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最佳播种期为3月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锡香  晏儒来  向长萍  徐跃进  孙红绪  
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实现了菠菜生产的品种杂优化。在有关的栽培技术研究中,Gonzalez等指出,播种期和采收期不仅影响菠菜的生长发育,而且在英国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秋季采收比春季采收的菠菜品质好。我国的菠菜生产至今仍主要采用常规品种,而且以秋冬栽培为主。在南方,一般为一次播种分期采收,往往不注重选择最佳播种和采收时期。关于播种和采收期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尚未见有人研究报导,故用“华菠1号”杂交菠菜为材料,探讨播种期、采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在长江流域条件下新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收期,为新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倩  陈冠英  陶洪斌  张萍  周楠  任伟  王璞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我国玉米主产区在播种期经常遭遇季节性干旱,严重限制玉米播种、萌发和苗期生长,与之相适应的灌溉措施有待于完善。本研究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控制条件下布置盆栽试验,研究玉米播种期水分胁迫以及播后补水对玉米出苗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明确补充灌溉的缓解作用,并确定在不同土壤墒情下播种后的适宜补灌量。本研究设定7个处理: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下设定湿土点种、播后补灌15.0 mm和22.5mm蒙头水,中度水分胁迫下设定湿土点种、播后补灌15.0mm和22.5mm蒙头水。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墒情变差,玉米出苗率下降,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减小,根冠比增大,根系的生长受到阻碍。2)播种后浇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镇  赵庆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王才林  
采用不同地点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地点对南粳44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44稻米加工品质变好,垩白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增加,胶稠度降低,食味值下降,糊化温度上升;随着地点的南移,南粳44稻米加工品质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变大,糊化温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呈先降后升的曲线变化。不同播期和地点对南粳44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在不同播期和地点间相对比较稳定,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受播期影响较大,在不同地点的表现则相对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金良  祝增荣  周瀛  陆强  孙祥良  陶献国  陈跃  王华弟  程家安  
【目的】了解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2年田间设置4个播种期,调查分析水稻灰飞虱种群动态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程度。【结果】播种期是影响条纹叶枯病的重要因子。在浙江北部,单季晚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病情递减;秧田期株发病率与播种期的关系可以Weibull方程来描述、与秧田期灰飞虱种群动态曲线下面积(AUCPD,即累计虫日)或高峰期密度则呈Logistic关系;本田稳定期发病率则可以以播种期、秧田期灰飞虱高峰期密度、秧田末期的株发病率来描述,而本田期的AUCPD并不是描述该阶段的发病率的必要变量。【结论】在综合治理中,适期播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瑜洁  姜亚珍  游松财  
以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气温升高对苏南地区(江苏姜堰市)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文献阅读获取当地播期试验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相结合,构建水稻增温试验,模拟研究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有利于苏南地区的水稻生长。各生理指标受升温影响的具体表现为:水稻生育期缩短,尤其是营养生长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增量在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至抽穗期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减小,升温有利于水稻生长前期的叶片增长,同时也会加快后期的叶片衰亡;光合势(LAD)在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至抽穗期下降,而抽穗至成熟期增加;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干物质(DMA)累积增量与群体生长率(CGR)均增加。分析表明,拔节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小山  魏臻武  曹德明  任海龙  梁建峰  陈祥  吴晓月  
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是苜蓿属植物,可用作绿肥、饲料、蔬菜。为确定金花菜在扬中市的最适播种期,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金花菜产量,以淮扬金花菜和温岭金花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金花菜的发芽率、出苗率、成活率、分枝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9月中下旬播种的淮扬金花菜和温岭金花菜出苗率、成活率、分枝数、产量等皆高于8月份和10月初播种的。淮扬金花菜在播种期为9月29日时产量最高,为3 164.7kg·hm(-2),温岭金花菜播种期为9月19日时产量最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众基   朱镕一   荆凤鸽   俞倩   赵光武  
【目的】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作物出苗性能、群体质量、产量和品质潜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活力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12个常规粳稻和12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发芽条件下的种子活力及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并分析其差异性与相关性,探究种子活力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水稻类型和品种间的种子活力和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品质优的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沈农702’‘沈农9816’‘两优0367’‘Y两优900’‘晶两优华占’的发芽指数为23.8~27.2,活力指数为2.8~3.7,糙米率为79.0%~82.7%,整精米率为54.4%~66.0%,与其他水稻品种相比,种子活力较高,品质较好。稻米品质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整精米率与活力指数相关度在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中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水稻种子活力高的品种具有更好的稻米品质,综合各指标,‘沈农9816’‘沈农702’‘两优0367’‘晶两优华占’‘Y两优900’可推广种植和应用。表4参32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凤山  葛全胜  陶福禄  蔡杨星  卜建超  白妮妮  
通过改变陆—气界面的地表水热交换,农田管理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之一。华北平原玉米的播种期和有效积温发生了规律性变化,改变了叶面积指数(LAI)、地表反照率(α)、净辐射(R_n)、潜热(LH)和冠层温度(T_c)等,成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反馈过程。论文利用SiBcrop模型模拟3种玉米情景(春玉米、夏玉米、潜在玉米)下的LAI、α、R_n、LH和T_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春玉米具有早播种、早收获、早LAI峰值的特征;夏玉米具有晚播种、晚收获、晚LAI峰值的特征;潜在玉米具有早播种、晚收获、高LAI的特征。模拟情景之间LAI差异为±2.5 m~2·m~(-2);T_c差异为±0.5℃。地表反照率(α)和地表能量分配是决定情景之间T_c差异的决定因素,播种期推迟,以α升高的降温效应为主;有效积温增加,以LH分配增多的降温效应为主。春玉米具有最高的冠层温度,夏玉米和潜在玉米的冠层温度较低且差异很小。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农田土地管理变化适应和缓解区域气候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博   陈种凯   吕丹   廖志杰   郑冉   刘雨晴   田丰   罗红兵  
为确定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育性转换的生态因子,筛选不育特性稳定的两系材料,选择合适的播期进行制种,以光温敏无雄穗系I17、I478、Ptvt3和Ptvt2为材料,以自交系478、B73为对照,在湖南省浏阳市进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对9个播期玉米的雄花育性、雄穗性状、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光温敏无雄穗系育性转换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苗期的日均高温;I17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6期间;I478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3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4期间;Ptvt2对环境敏感的时期在V2—V5期间;I17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1—6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I478适合在播期1、2、8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5—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适合在播期1、8、9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2—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2适合在播期1和播期2播种,进行自交制种,在第3—7播期播种,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种子生产。Ptvt3相比I17、I478和Ptvt2具有繁殖产量高、生育期长等优点,且不育特性稳定,适合作为两系不育系进行生产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