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1)
- 2023(7596)
- 2022(6368)
- 2021(5574)
- 2020(4638)
- 2019(10259)
- 2018(9660)
- 2017(17831)
- 2016(9939)
- 2015(10695)
- 2014(10174)
- 2013(9975)
- 2012(9227)
- 2011(8345)
- 2010(8143)
- 2009(7289)
- 2008(7193)
- 2007(6221)
- 2006(5458)
- 2005(4672)
- 学科
- 济(36999)
- 经济(36950)
- 管理(26946)
- 业(26298)
- 企(20151)
- 企业(20151)
- 方法(18030)
- 数学(16218)
- 数学方法(16058)
- 学(11338)
- 农(11280)
- 财(9583)
- 中国(9300)
- 贸(8992)
- 贸易(8991)
- 易(8783)
- 业经(8577)
- 农业(8000)
- 技术(6462)
- 环境(6451)
- 制(6302)
- 地方(5848)
- 务(5748)
- 财务(5746)
- 财务管理(5732)
- 划(5502)
- 企业财务(5465)
- 产业(5353)
- 理论(5248)
- 银(5242)
- 机构
- 大学(145861)
- 学院(143991)
- 济(56173)
- 研究(55845)
- 经济(55190)
- 管理(51044)
- 理学(45393)
- 理学院(44802)
- 管理学(43801)
- 管理学院(43590)
- 农(41958)
- 科学(40445)
- 中国(38830)
- 农业(34177)
- 业大(32509)
- 所(31324)
- 京(31126)
- 研究所(29455)
- 中心(24221)
- 农业大学(22729)
- 财(22698)
- 江(20971)
- 院(20020)
- 省(19271)
- 北京(19045)
- 室(18871)
- 财经(18864)
- 科学院(18636)
- 业(18403)
- 实验(17497)
- 基金
- 项目(109121)
- 科学(84014)
- 基金(80230)
- 家(76671)
- 国家(76082)
- 研究(66727)
- 科学基金(62265)
- 自然(44965)
- 自然科(43955)
- 自然科学(43933)
- 自然科学基金(43206)
- 社会(42819)
- 基金项目(42796)
- 省(42744)
- 社会科(40633)
- 社会科学(40620)
- 划(37840)
- 资助(32306)
- 教育(29915)
- 重点(25587)
- 计划(25259)
- 发(23257)
- 编号(23242)
- 科技(23117)
- 创(23108)
- 部(22945)
- 科研(22402)
- 创新(21730)
- 业(21667)
- 农(19586)
共检索到200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众 云锦凤 逯晓萍 王润莲 温超 贾利霞
2002-2003年在内蒙古正蓝旗草籽繁殖场进行了田间试验,旨在探索当地自然气候和生产条件下,蒙古冰草种子田的适宜播种技术。经播种行距、种肥量和播种量三因子三位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条播行距是影响蒙农1号蒙古冰草种子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种肥量和播种量为次要因子。建植蒙农1号蒙古冰草种子田时,条播的最适行距为38 cm;用撒可富作种肥的适宜施用量为157.8 kg/hm2;播种量13.3~52.6 kg/hm2为宜。
关键词:
行距 种肥量 播种量 蒙古冰草 种子生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慧娟 张榕 耿小丽 李德明 付萍 周栋昌 高占琪 刘乾
2020-2021年,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甘肃省通渭县不同播种量(7.5、15、22.5和30 kg·hm~(-2))和行距(30、60、90和120 cm)对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实际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甘肃红豆草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行距是影响红豆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行距60和90 cm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和120 cm (P <0.05),播种量则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受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在行距60 cm+播种量22.5kg·hm~(-2)组合时红豆草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1 423.81 kg·hm~(-2)。同时,行距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千粒重具有显著影响(P <0.05),播种量对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同样影响显著(P <0.05)。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每花序荚果数、每花序饱满荚果数、空瘪率、每花序空瘪荚果数、每株荚果重、分枝数和千粒重是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综上,红豆草种子实际生产中,以行距60 cm+播种量22.5 kg·hm~(-2)组合最佳,同时可通过减少每花序空瘪荚果数,降低空瘪率,增加每花序荚果数、分枝数以及提高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等方式来提高种子产量,但要注意协调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铁军 韩建国 赵守强 岳薇
以扁穗冰草为材料,通过肥料的施用与行内疏枝组合处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限制扁穗冰草种子产量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是氮、磷、钾。连续2年施氮,种子产量显著增加,秋施N45kg/hm2、春施N90kg/hm2、行内疏枝到45cm的扁穗冰草种子产量最高达924.3kg/hm2;同一施氮量下,秋春季2次施氮的扁穗冰草种子产量高于春季一次施氮处理,另外,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是影响扁穗冰草种子产量的主要组成因素,秋季施氮可以显著增加第二年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春季施磷有利于生殖枝数、小穗数、种子千粒重增加;春季施钾可以增加每小穗小花数、每小穗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疏行处理可...
关键词:
扁穗冰草 种子产量 生殖枝 施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_1:1.2 kg·hm~(-2),S_2:1.8 kg·hm~(-2),S_3:2.4 kg·hm~(-2),S_4:3.0 kg·hm~(-2),S_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_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_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8.18;以上指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均在S_4处理下最大,分别为5 993.39和630.68 kg·hm~(-2),较S_1处理提高了180.25%和38.4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生殖枝花序数与每花序小花数和种子产量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生殖枝花序数和实际种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每荚种子数次之,株高的贡献率最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S_4> S_3> S_2> S_5> S_1。建议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种子田生产的最佳播种量为3.0 kg·hm~(-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斌 张敏 王彦龙 刘颖 马玉寿
为探究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适宜播种量、施肥量和行距,本研究采用3因素5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磷酸二铵施用量及行距对发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发草的实际种子生产和高效原种扩繁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播种量、施肥量及行距处理下,第2年种子产量以播种量2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50.0 kg·hm~(-2),行距30.0 cm的组合模式最高,产量为130.78 kg·hm~(-2)。从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来看,种子产量与穗宽、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和每生殖枝结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穗长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5)。通过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关系模型发现,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小花数、小穗数及千粒重对种子产量增益明显。在种植过程中可适当调整栽培技术,增加发草穗宽、每生殖枝结实数和小花数来提高发草种子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仇春辰 胡雨彤 严涵 赵婷婷 张一 周小国 郭亮 廖雨
种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过程中会发生发芽率低、分蘖低甚至颗粒无收的现象,而增施氮肥能够在一定程度改善这种情况,另外在何时收获羊草能得到最大的种子产量仍有待研究。为此,本研究开展施氮量(分别为0、150、300 kg·N·hm~(-2)·a~(-1))和收获时间(分别为盛花期后25天、30天、35天、40天、45天)对羊草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以明确新疆羊草的施氮量和最佳收获时间。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收获时间对羊草种子发芽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产生显著影响。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35天的处理与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40天、45天的处理相比,羊草种子发芽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没有显著的变化。第一次采样中,150 kg·hm~(-2)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0 kg·hm~(-2)处理和30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31.25%和12.51%;(2)不同施氮量和收获时间对羊草各部位全氮、全磷均有提高。在新疆羊草种子生产时,适宜的施氮量是150 kg·hm~(-2),最佳收获时间为盛花期后35天。
关键词:
羊草 施氮量 收获时间 种子产量 发芽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潘多锋 张瑞博 李道明 高超 王建丽 申忠宝 李佶恺 张睿 张举梅
以农菁4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 ‘Nongjing No.4’)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期(上年秋季施肥、当年春季施肥、当年秋季和春季分次施肥以及不施肥)和收获期(盛花期后21、24、27、30、33、36、39、42和45 d)对羊草种子产量、影响因素(抽穗率和结实率)和质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地区羊草种子生产适宜的施氮时期和收获时期。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增加羊草种子的产量(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建文 田新会 张舒芸 杜文华
为探寻使黑麦(Secale cereale)抗倒伏性增强,并能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矮壮素喷施浓度,本研究通过在黑麦拔节期对其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0,0.1%,0.2%,0.3%,0.4%),研究其对黑麦抗倒伏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喷施浓度为0.3%和0.4%时,黑麦株高降低约30cm,节间缩短,基部第2节间的外径增粗,抗折力增强,钾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氮含量减少,抗倒伏指数增大,同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喷施矮壮素),增产1 500kg·hm-2(P<0.05)。黑麦种子产量与株高和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5)。从经济效益和环保的角度出发,喷施浓度为0.3%的矮壮素既可以增加产量又可以减少矮壮素用量,为黑麦进行种子生产的适宜用量。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黑麦由于倒伏引起的种子产量低的问题,为黑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众 云锦凤 逯晓萍 温超 贾利霞
2002—2006年在内蒙古正蓝旗进行了田间追肥试验,旨在探索 NPK 多元复合肥对蒙古冰草种子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期以及同期一次性不同施肥量水平处理对蒙古冰草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均有较大影响。蒙古冰草种子田经过3年连续产种后,第四年表现种子产量急剧下降,仅为第一年的35.9%。如果第三年种子收获后及时追施 NPK 多元复合肥150kg/hm~2,可使次年种子产量大幅度提高,达到1165.4kg/hm~2,为不追肥的5.2倍。
关键词:
NPK 多元复合肥 蒙古冰草 种子生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晓岩 梁正伟 黄立华 马红媛
研究了东稻2号在不同播量条件下的秧苗素质,以及在盐碱地大田种植、人工插秧条件下不同播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下降,每盘播量50,80,100,120 g明显优于150 g与200 g,秧苗个体生长良好,素质较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每盘80 g(500 g/m2),平均为5 284.7 kg/hm2,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9.9%,6.1%,9.8%,16.1%,14%。
关键词:
水稻 播种量 秧苗素质 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旭春 顾洪如 张霞 董臣飞 许能祥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南方优质的禾本科牧草,由于其在收获期易倒伏,种子产量较低,而生产中应用植物生长抑制剂可调节植物生长,降低倒伏率,提高种子产量。为此选用3种生长抑制剂对多花黑麦草进行喷施,结果发现,多花黑麦草生殖枝数增加,穗长缩短(多效唑除外),倒伏率降低,种子实际产量增加。当多效唑施药量为200g·hm~(-2)时,种子实际产量最高,为2 267kg·hm~(-2),较对照提高了3%;抗倒酯施药量为423g·hm~(-2)时种子实际产量最高,为2 842kg·hm~(-2),较对照提高了29%;稀施保施药量为1 770 mL·hm~(-2)时种子实际产量最高,为2 508kg·hm~(-2),较对照提高了14%。3种生长抑制中,抗倒酯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在抑制节间长度、防止倒伏方面效果显著,增产效果最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云 余淑艳 黄薇 王星 高雪芹 彭文栋 伏兵哲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2016-2017年平均结果显示,HM和BM处理苜蓿的株高分别为105.75和104.77 c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38和8.40 cm;HM和BM处理的每株花序数为493.77和501.85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2.12和90.20个;BM处理的每花序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个,HM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HM和BM处理的每荚种子数分别为6.12和6.92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8和1.6个;HM和BM处理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358.95和494.7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58和193.33 kg/hm~2。由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可知,苜蓿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提高每株花序数间接地实现。[结论]覆白膜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关键词:
苜蓿 覆膜种植 种子产量 宁夏干旱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永光 郝丽珍 王萍 张进文 刘杰才 胡宁宝 赵清岩
在1998-2002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03-2004年期间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直播法,每隔15 d播种1次,共12个播种期。结果表明:沙芥从播种至出苗需7~18 d,种子发芽出土的活动起始温度为12.56℃,有效积温为69.07℃;各播种期株高、总叶片数、株展、茎粗、一级分枝数、返青率、种子产量均随播种期推后而降低,且播种过晚,翌年才出苗;一年生植株安全越冬且翌年能抽薹开花的日历苗龄为59 d以上,植株形态指标为株高9.6 cm,株展为15.5 cm,平均叶片数为5.8片,茎粗为0.8 cm以上;二年生植株生长势、种子产量与一年生苗生长势呈正相关,返青...
关键词:
沙芥 生长发育 种子产量 播种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锡香 晏儒来 向长萍 徐跃进 孙红绪
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日本及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实现了菠菜生产的品种杂优化。在有关的栽培技术研究中,Gonzalez等指出,播种期和采收期不仅影响菠菜的生长发育,而且在英国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秋季采收比春季采收的菠菜品质好。我国的菠菜生产至今仍主要采用常规品种,而且以秋冬栽培为主。在南方,一般为一次播种分期采收,往往不注重选择最佳播种和采收时期。关于播种和采收期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尚未见有人研究报导,故用“华菠1号”杂交菠菜为材料,探讨播种期、采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在长江流域条件下新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收期,为新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菠菜 播种期 采收期 产量和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