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9)
2023(14838)
2022(13008)
2021(12095)
2020(10035)
2019(23015)
2018(22648)
2017(43155)
2016(23905)
2015(26525)
2014(26173)
2013(25879)
2012(23903)
2011(21453)
2010(21029)
2009(18940)
2008(18150)
2007(15498)
2006(13544)
2005(11403)
作者
(71400)
(59552)
(59092)
(56180)
(37843)
(28902)
(26673)
(23559)
(22874)
(21003)
(20700)
(20166)
(19120)
(18627)
(18365)
(18348)
(18346)
(17636)
(17113)
(17069)
(15101)
(14413)
(14349)
(13657)
(13358)
(13254)
(13180)
(13117)
(12155)
(11983)
学科
(91219)
经济(91129)
管理(62454)
(59751)
(47520)
企业(47520)
方法(41599)
数学(36445)
数学方法(36064)
(26892)
地方(23735)
(23325)
中国(22800)
(21026)
业经(20353)
农业(18451)
(16641)
贸易(16633)
(16044)
环境(15579)
(14412)
技术(14292)
(14016)
理论(13995)
(12855)
财务(12796)
财务管理(12777)
(12301)
企业财务(12012)
地方经济(11683)
机构
大学(330319)
学院(329132)
管理(128710)
(122485)
经济(119728)
研究(113850)
理学(112846)
理学院(111426)
管理学(109284)
管理学院(108717)
中国(81384)
科学(77940)
(71541)
(66924)
业大(59347)
(58773)
研究所(54736)
农业(53061)
(52324)
中心(51812)
(51433)
(44863)
师范(44273)
北京(43917)
财经(42946)
(41910)
(39153)
(39020)
(37195)
师范大学(36142)
基金
项目(242166)
科学(188096)
基金(174296)
研究(167778)
(156395)
国家(155130)
科学基金(131283)
社会(103850)
社会科(98264)
社会科学(98236)
(96237)
基金项目(94784)
自然(89911)
自然科(87747)
自然科学(87719)
自然科学基金(86122)
(81853)
教育(76017)
资助(70272)
编号(67533)
重点(54900)
成果(52307)
(51821)
(51346)
(50140)
计划(47403)
科研(47170)
创新(46856)
课题(46575)
大学(43473)
期刊
(129599)
经济(129599)
研究(89114)
学报(64388)
中国(61636)
(59469)
科学(56185)
大学(46589)
学学(44220)
管理(42881)
农业(40893)
(37507)
教育(33621)
技术(26035)
(23787)
金融(23787)
业经(22778)
(21242)
经济研究(19997)
财经(19358)
科技(18444)
资源(18270)
图书(18038)
业大(17995)
(17584)
问题(17433)
(16436)
林业(15383)
理论(14978)
技术经济(14724)
共检索到464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茂秋  潘洪义  朱芳  房力川  
【目的】本文揭示了不同类型撂荒耕地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目视解译与实地调查提取撂荒耕地信息,结合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多项指数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江县30个乡镇季节性、常年性撂荒地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研究区域季节性撂荒占撂荒地总面积61.9%,常年性撂荒占撂荒总面积38.1%,且撂荒地类型集中为旱地,水田占比较少;综合空间格局多项指数,形状复杂、面积小、空间上分散的地块易形成季节性撂荒,而常年性撂荒地多为空间分布集中、面积大的地块;地形、灌溉距离、耕作劳动力均是影响撂荒地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测算表明,影响撂荒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斑块面积、地形指数和灌溉距离,其中季节性撂荒与三者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常年性撂荒与三者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撂荒耕地的分布与自身特征存在密切联系,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贝贝  方叶林  周寅康  
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撂荒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2010—2016年承包耕地的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影响因素,着重从显性撂荒和隐性撂荒两个角度研究其概率变化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①农户承包的耕地同时存在显性和隐性撂荒现象,隐性撂荒比例较大,但未来撂荒的现象均将逐渐减少;②一致性方面,种子农药化肥投入、农业补贴政策等对撂荒的抑制作用显著,但其边际效应都将减小;土地征用会促使农户选择撂荒,存在负面的长程作用;③显性和隐性撂荒的影响因素有差异,丘陵地貌区显性撂荒显著,耕地规模化和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能减少农户隐性撂荒的概率;自然灾害发生将会导致显性和隐性撂荒,但自然灾害对显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用减少,对隐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应却增加;④在空间差异上,经济发达区域的耕地发生显性撂荒的概率仍较大,粮食主产区继续发生隐性撂荒的概率较大。未来应制定和完善相关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资和大规模开展土地流转等解决耕地撂荒难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燕燕  陈琼  刘峰贵  周强  许寰戈  马伟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全球范围内耕地撂荒已成为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重要趋势之一,深刻改变了农村土地景观,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湟水流域上游36个样本村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耕地的原因,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湟水上游耕地撂荒比较普遍,撂荒农户占比为10.74%,所有农户撂荒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为3.08%,但撂荒农户撂荒面积占撂荒农户耕地面积比高达24.01%,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峡口附近和农牧交错带,平坦地区和距离西宁市较近的地区撂荒较少。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坡陡无法开展机械作业、土地贫瘠和耕地距离远3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占据主导,其次是农户自身特征因素,最后是社会经济因素。农户会根据耕地特征和自身条件将耕地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条件对耕地进行选择性撂荒,故耕地撂荒情况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稳定型农户户均撂荒面积最少,稳定型次之,基本型最多。而拥有耕地的数量以及转出面积和退耕面积是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区内退耕耕地并未完全落实,导致大面积耕地处于荒芜状态。因此,提出需加强耕地保护和补偿、完善土地流转等相关法律制度,大力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丽娟  冉瑞平  林武阳  宋倩  
基于宜宾市南溪区158户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家庭总人口、外出打工人口、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收入比重、耕地地块数、耕地年均耕种次数、农户对耕地的重要性认识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有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倩  尚月敏  冯锐  胡晓涛  吴克宁  
研究目的:研究丘陵与平原区耕地质量变异情况的差异,总结不同地貌类型监测点布设原则,为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分析耕地质量变异情况,分析对比平原区与丘陵区耕地质量变异影响因素,依据变异分析结果布设监测点。研究结果:中江县和大兴区耕地质量的变异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依据各自变异特征,在区域内品字状布设监测点,并应用克里格插值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布设监测点满足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要求。研究结论:平原地区的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空间变异特征更有规律,品字形布设能够满足监测精度要求;丘陵地区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密监测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英  李秀彬  宋伟  史铁丑  
在农地流转市场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农户间的耕地流转无疑会缓解因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造成的耕地撂荒现象,但仅从农户尺度上分析难以揭示农业劳动力数量与耕地撂荒间的关系。运用重庆市武隆县17个乡镇40个自然村的308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从农户和村庄两个层次上探讨农业劳动力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程度及农地流转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农户尺度上亩均农业劳动力对耕地是否撂荒的影响不显著,而在村庄尺度上显著。②亩均务农劳动力与耕地撂荒规模的偏相关回归分析中,控制耕地流转和不控制流转条件下,农户尺度上两者的偏相关系数和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138和-0.027,前者在1%水平上显著,而后者不显著;村庄尺度上,控制流转和不控制流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3和-0.294,均在5%水平上显著。③在农地流转市场较为完善的地区,选择在村庄尺度上进行农业劳动力对耕地撂荒影响分析研究是比较合理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永康  刘学录  张一达  任君  王全喜  李晓丹  
为了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差异特征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K-mean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甘肃省东部四市的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情况及空间水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内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2016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度整体处于较粗放利用水平(均值0.377 2),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Ⅲ、Ⅳ级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Ⅰ、Ⅱ级位于研究区中部,整体呈"哑铃"状结构;2)全局莫兰指数为0.142 2,表明研究区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LISA聚集图空间特征与集约度等级图基本吻合;3)劳动力指数、地均机械总动力和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率、有效灌溉率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成正相关关系,由于空间的辐射性和依赖性,各回归系数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片"或"带"状区域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业婷  常庆瑞  陈学兄  马廷刚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陕西省武功县为研究区,在0~20 cm土层,以"S"形法采集耕地土样2 219个,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拟合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0~65.80 mg/kg,平均值为21.75 mg/kg,最佳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且具各向异性特征,块金系数为0.360 3,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区域分布比较明显,总体分布状况与地貌特征基本一致。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施肥是影响武功县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茗华  王薇  刘光盛  王红梅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经过多年的耕地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获得较大的提升,但受青壮劳动力析出,务农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耕地撂荒问题成为耕地保护亟待关注的新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撂荒问题以及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耕地撂荒风险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粤北山区兴宁市为例,从基础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土壤质量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撂荒风险测度,探析不同撂荒风险耕地特征,最后提出分类治理对策。结果表明,耕地撂荒风险测度模型PCM系数为72.8%,能较好地测度耕地撂荒风险;兴宁市约三成耕地为高撂荒风险状态,其主要分布在土壤质量较差、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耕作便利性较差的高海拔坡耕地上,且主要为田块细碎、形状不规整的旱地。为避免耕地大规模撂荒,建议建立耕地撂荒风险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土地流转,通过扶持种植大户,吸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方式推广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菲  樊天相  陈展图  
文章基于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265户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特点进行解析,构建包括农户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资源禀赋和区位影响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文章指出,青羊镇农户兼业行为普遍,从纯农户到非农户,家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逐步增大;不同类型农户在耕地流转的规模、模式和耕地流转前后用途变化方面都有所差异;纯农户基于生存保障的角度,不积极将耕地转出,一兼户意识到耕地的潜在价值,流转决策因子以生存和经济因子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聂鑫  肖婷  缪文慧  汪晗  
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挖掘,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检验并探讨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作为"理性人"的农户,其耕地撂荒行为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生产资料费用占总支出比率、农户家庭总支出和总余额、土地流转情况、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个人特征因素和养老保险制度因素。基于此,研究提出诸如:制定对农村青年劳动力的专项扶持政策,提高农户对保护和集约利用耕地的认知程度,加大对教育、医疗和农业设施的投入,制定差异化的土地流转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世雄  梁小英  梅亚军  温馨  王艳妮  毛南赵  
目前,建立于复杂性科学基础上的多智能体模型(MAS)已成为模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方法。论文在MAS理论之上,构建一个基于CAtegory-Belief-DeSire-intention(CBDi)决策结构的MAS模型,结合net logo软件平台,模拟分析农户Agent土地利用行为,并将结果与Belief-DeSire-intention(BDi)模型进行比较。论文以陕西省米脂县冯阳坬村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基于CBDi的MAS模型验证(模型精度为87.19%),相比于传统的BDi决策模型精度有所提高;2)net logo平台能够展示农户决策的过程,直观地显示MAS模型的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世雄  梁小英  陈海  毛南赵  
多模型耦合已经成为国内外模拟LUCC有效途径之一。论文通过如下步骤阐明宏观耕地撂荒格局和微观主体行为间的互动机理。首先,将微观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纳入其决策,构建有限理性多智能体决策模型(Multi-Agent System,MAS);其次,通过SNNS平台的训练学习以及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验证土地转换模型(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LTM)模拟研究区宏观撂荒格局的有效性;最后,依据多模型耦合机理,耦合MAS模型与LTM模型,形成耕地撂荒模拟模型(Cropland Abandonme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花林  黄萤乾  
耕地撂荒是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闽赣湘山区6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每提升10%,耕地撂荒占比会增加1.11%;小规模农户土地转入会提升其耕地撂荒规模,此时扩大经营规模对耕地撂荒的减缓作用甚微,而土地转出会降低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的劳动力、土地与农业机械等要素投入,以及灌溉条件和地块数等均稳健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推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应着重提高地块规模,鼓励留村务农劳动力换工,并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拓宽农户家庭多元化的收入机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雪娇  徐艳  周建  
为研究不同规模耕地的经济效益差异及影响耕地经济效益的因素,以曲周县第四疃乡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利用Stata 12.0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农户微观视角分析不同农户耕地经济效益的差异及影响效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耕地规模大的分组中农户耕地经济效益较高;耕地经济效益与耕地块均面积、机械拥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务农人口数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地块规则成方、加入合作社等新型组织或自成种粮大户均有利于提高耕地经济效益。据此提出解放劳动力、实施土地整治、扶持农村合作社、推动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