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3)
2023(6217)
2022(5066)
2021(4400)
2020(3505)
2019(7704)
2018(7216)
2017(13509)
2016(7395)
2015(7570)
2014(7117)
2013(6990)
2012(6390)
2011(5711)
2010(5341)
2009(4742)
2008(4613)
2007(3813)
2006(3236)
2005(2599)
作者
(24336)
(20377)
(20315)
(18924)
(12814)
(10090)
(8940)
(8190)
(7690)
(7023)
(6932)
(6652)
(6608)
(6580)
(6367)
(6130)
(6126)
(6106)
(5823)
(5688)
(5468)
(4953)
(4700)
(4685)
(4547)
(4498)
(4447)
(4427)
(4311)
(4140)
学科
(26911)
经济(26881)
管理(22830)
(21490)
(16465)
企业(16465)
方法(12705)
数学(11535)
数学方法(11469)
(8722)
环境(7578)
(7562)
(7291)
(7255)
贸易(7255)
(7097)
中国(6765)
业经(6433)
农业(6151)
技术(5513)
(5421)
(4797)
财务(4795)
财务管理(4790)
企业财务(4577)
(4410)
地方(4326)
产业(4235)
(4109)
银行(4066)
机构
学院(105022)
大学(104839)
(42438)
经济(41785)
管理(39868)
研究(37508)
理学(35891)
理学院(35490)
管理学(34822)
管理学院(34670)
(29771)
科学(27018)
中国(25762)
农业(24181)
业大(24073)
(20950)
(20273)
研究所(19239)
(16754)
中心(16667)
农业大学(16527)
财经(14337)
(14245)
(13466)
(13256)
(13073)
经济学(13028)
(12708)
科学院(12641)
(12552)
基金
项目(82550)
科学(63947)
基金(61307)
(58149)
国家(57677)
研究(50431)
科学基金(47980)
社会(34043)
自然(34017)
基金项目(33476)
自然科(33280)
自然科学(33264)
(33097)
自然科学基金(32706)
社会科(32440)
社会科学(32428)
(28332)
资助(23505)
教育(21725)
重点(19144)
计划(18925)
(18018)
(17888)
科技(17282)
(16998)
(16953)
创新(16940)
编号(16927)
科研(16909)
国家社会(15020)
期刊
(38902)
经济(38902)
学报(27721)
(25756)
研究(23334)
科学(21990)
大学(19384)
学学(19067)
农业(17453)
中国(16389)
管理(12388)
(11904)
(9911)
业大(8489)
业经(7437)
农业大学(7248)
经济研究(7217)
(7085)
(6969)
金融(6969)
科技(6808)
财经(6657)
林业(6026)
技术(5968)
(5652)
问题(5585)
商业(5422)
中国农业(5202)
自然(4960)
资源(4943)
共检索到135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丁小飞  
比较了冷揉、余热揉、热揉3种揉捻方式对绿针名优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揉处理的茶叶外观品质和茶多酚等4种成分均较其余2种揉捻处理的茶叶为优,这说明热揉是较为理想的揉捻方式。结合试验结果,作者还对余热揉和热揉的含义作了讨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跃斌  蔡利娅  罗理勇  王伟  邓克尼  
对龙井、乌牛早、迎霜、萍云11号、福鼎大毫、湘妃翠、茗丰、碧香早等8个茶树品种名优绿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以茗丰、萍云11号、迎霜、福鼎大毫名优绿茶品质最好,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茗丰名优绿茶品质较好.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春季以福鼎大毫、萍云11号、迎霜、茗丰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83%,2.84%,2.67%,2.66%;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1.477.夏季以湘妃翠、萍云11号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82%,1.81%;儿茶素比值以湘妃翠最低2.199;脂溶性色素测定结果还表明,春茶色泽物质组成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周继荣  袁芳亭  
以卷曲形名优茶为试材 ,研究了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用于名优绿茶增香的效果。结果表明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可用于名优绿茶增香 ;增香的温度和时间对名优绿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低于 130℃范围 ,随着增香温度的升高 ,茶多酚、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氨基酸呈增加趋势 ;随着时间的增加 ,茶多酚、叶绿素、氨基酸含量下降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在温度超过 130℃时 ,茶叶色泽易黄变 ,香味易焦变。香气分析结果表明 ,在增香过程中 ,二氢海葵内酯、香叶醇、芳樟醇等具有良好香型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上升。结合内质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 ,采用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增香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1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姜昊  
对用相同鲜叶加工成8种名优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名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的名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各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b、Cda、Pyb的差异较小。凡经揉捻的名茶Chla的含量低于未经揉捻的名茶(龙井制法的扁形茶例外),而Pya的含量则相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安冬  武世华  陈玉琼  余志  张德  倪德江  
采用来自湖北宣恩的鄂茶10号嫩芽材料,按照不同的做形方式(烘条、理条、滚条、搓条)和理条叶含水量(含水量40%、37%、33%、30%)加工成干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测定对茶叶的外形和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做形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条形名优绿茶的最适做形方式。结果显示,不同做形方式影响茶叶形状品质,理条与搓条做形评分都显著高于烘条和滚条做形处理,不同做形方式对干茶和茶汤色泽影响显著。综合各项因素,理条做形外形条索紧结优美,综合品质最好。随着理条叶含水量的降低,茶叶条索变得紧直,香气浓度提高,但干茶和叶底绿色度和润度明显下降,色泽变暗;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综合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分析,理条做形以理条后叶子含水量在33%~37%为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瑶  封雯  贺勇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固形投叶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固形时间则对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随固形叶含水量的降低,茶条紧直度提高,香气品质提高,但外形色泽绿色度下降;随着固形温度的升高,茶条的直度、平伏度和绿色度下降,尤其是当固形叶温超过70℃以后,色泽明显变暗;随着固形叶量的增加,绿色度、香气和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瑶1  2   封雯3   贺勇4   余志1   陈玉琼1   倪德江1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固形投叶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固形时间则对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随固形叶含水量的降低,茶条紧直度提高,香气品质提高,但外形色泽绿色度下降;随着固形温度的升高,茶条的直度、平伏度和绿色度下降,尤其是当固形叶温超过70℃以后,色泽明显变暗;随着固形叶量的增加,绿色度、香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智修  段文华  吴海燕  司智敏  
通过名优茶Camellia sinensis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被调查者首先关注的是名优茶内在品质和安全,其次是知名度和价格;不同用途的名优茶,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不同,商务礼品茶要高于自用;约62.7%和72.6%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早和嫩持无所谓态度;40.7%消费者认为群体品种或无性系品种制名优茶各有特色,不过偏爱无性系的比例远高于群体品种;有65.5%消费者喜欢手工制作或手工结合机制名优茶,只有10.0%消费者喜欢纯机制茶;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大认证,以及质量安全(QS)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达91.0%和85.0%;77.4%和76.1%的消费者会注重名优茶的品牌和专用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应富  李中林  袁林颖  周正科  敬廷桃  尹旭敏  邓敏  刘佳红  
本文通过对秋季不同品种茶鲜叶进行绿茶杀青工艺试验,从杀青叶叶象、成品茶感官品质和内含物3个方面分析了杀青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认为:微波、汽热杀青能很好地保持绿茶色泽和提高茶叶鲜味品质,更适于秋季绿名茶的杀青工艺,锅炒杀青虽然熟粟香更明显,但对于叶质较厚的中、大叶种,不容易杀透、杀匀,而且苦涩味较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大。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揉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茶叶香气香型相似率的计算表明,揉捻改变了茶叶的香型,揉捻型与未揉捻型名茶香型不相同,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差异较大,这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结合有关研究,提出了在保证外形品质的前提下,揉捻工序以轻压、短时为主,适当缩短做形时间的技术措施,以改善名优茶香气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玲  陈惠衡  李适  
通过对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绿茶原料与其提取物进行感官评价和儿茶素组成、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析,研究了绿茶原料与茶叶提取物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绿茶速溶茶以中小叶种绿茶原料的适制性较好,但制率低于大叶种原料26.75%.大叶种原料的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高出小叶种的40.27%和39.71%,适合生产高含量儿茶素的速溶茶和儿茶素提取物.以云南和广西大叶种绿茶为原料,通过三个不同的拼配方案提制速溶绿茶,可利用茶叶原料的互补性,在保持较稳定和较好品质的前提下将制率提高10.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袁芳亭  田波平  
用薄层层析扫描分析法测定了绿针茶叶绿素组成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采摘期制成的绿针茶叶绿素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推进,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呈下降趋势,脱镁叶绿素a(Pya)、脱镁叶绿素b(Pyb)呈上升趋势,叶绿素酸酯a(Cda)、叶绿素酸酯b(Cdb)变化较小。杀青工序和揉捻后做形前期是叶绿素破坏和脱镁叶绿素形成的主要阶段。随着采摘期的推移,成品茶叶的Chla、Chlb的含量逐渐下降,而Pya、Pyb的含量则逐渐上升,使叶色发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文军  刘仲华  胡祥文  黄建安  龚雨顺  龚志华  
为筛选出名优绿茶高效复合保鲜剂 ,以湖南郴州茶树良种示范场春季 1芽 1叶加工而成的名优绿茶为原料 ,选择去湿除氧的保鲜剂对其进行破坏性贮藏 3个月 ,从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物理性状 ,儿茶素组分四方面比较分析了各保鲜剂的保鲜效果 .结果表明 ,名优绿茶破坏性贮藏 3个月后 ,香气、汤色、滋味、亮度、透光率以及各内含成分不同程度地劣变或下降 ;各复合保鲜剂对名优绿茶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 ,其中以变色硅胶 +维生素 C,变色硅胶 +铁粉 ,焦亚硫酸钠 +维生素 C的保鲜效果为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袁芳亭  周继荣  
对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杀青温度和时间对杀青叶品质有较大影响 ;在温度低于 16 0℃时杀青 ,随温度的升高 ,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 ,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 ;随杀青时间的延长 ,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而叶绿素和茶多酚则呈下降之势 ;当杀青温度超过16 0℃时 ,在任一时间内茶叶都会焦变。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的适宜温度是 140℃ ,时间为 35~ 5 5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金兰  王维赞  李长宁  李毅杰  梁强  刘晓燕  朱秋珍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和绿豆品种郑绿8号、品绿04108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甘蔗行距和绿豆间种方式,研究甘蔗间种绿豆对甘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间种绿豆,甘蔗前期生长相对较慢,但不影响甘蔗的分蘖和成茎;绿豆压青可以促进甘蔗伸长前期的蔗茎伸长;甘蔗合理间种绿豆,可以促进甘蔗增产3.30%~7.66%;绿豆压青对提高甘蔗品质有一定促进作用,蔗汁重力纯度比对照提高0.80%~2.54%;甘蔗间种绿豆可以收获绿豆约434.85~470.55 kg/hm2,产值增加约4500元/hm2;综合效益最好的是甘蔗行距1.2 m间种1行绿豆、收豆后进行压青处理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