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2)
- 2023(12414)
- 2022(11017)
- 2021(10341)
- 2020(8762)
- 2019(20108)
- 2018(20052)
- 2017(38158)
- 2016(21106)
- 2015(23633)
- 2014(23737)
- 2013(23397)
- 2012(21371)
- 2011(19209)
- 2010(19145)
- 2009(17602)
- 2008(17240)
- 2007(15155)
- 2006(13225)
- 2005(11816)
- 学科
- 济(77883)
- 经济(77764)
- 管理(65340)
- 业(58927)
- 企(50632)
- 企业(50632)
- 方法(35249)
- 数学(30130)
- 数学方法(29782)
- 财(23476)
- 农(20962)
- 中国(19956)
- 制(19325)
- 业经(18592)
- 学(18084)
- 地方(15040)
- 务(14807)
- 财务(14737)
- 财务管理(14707)
- 企业财务(13950)
- 农业(13637)
- 理论(13624)
- 贸(13344)
- 贸易(13335)
- 和(13187)
- 体(13158)
- 环境(13139)
- 易(12958)
- 技术(12941)
- 银(12917)
- 机构
- 大学(297958)
- 学院(295339)
- 管理(116979)
- 济(112671)
- 经济(110016)
- 理学(101119)
- 研究(100018)
- 理学院(99991)
- 管理学(98314)
- 管理学院(97783)
- 中国(73173)
- 京(63850)
- 科学(63475)
- 财(55050)
- 农(51527)
- 所(50937)
- 业大(47225)
- 研究所(46411)
- 中心(44680)
- 江(43630)
- 财经(43251)
- 农业(40596)
- 北京(40387)
- 经(39198)
- 范(38032)
- 师范(37610)
- 院(36294)
- 州(35136)
- 经济学(33031)
- 财经大学(32192)
- 基金
- 项目(205279)
- 科学(159863)
- 研究(148475)
- 基金(147794)
- 家(130215)
- 国家(129167)
- 科学基金(109749)
- 社会(91446)
- 社会科(86540)
- 社会科学(86517)
- 省(80494)
- 基金项目(79110)
- 自然(72802)
- 自然科(71032)
- 自然科学(71011)
- 自然科学基金(69723)
- 划(68312)
- 教育(67806)
- 编号(60456)
- 资助(60451)
- 成果(49748)
- 重点(46173)
- 部(45020)
- 发(42976)
- 创(42904)
- 课题(41947)
- 创新(40082)
- 制(39689)
- 科研(39506)
- 教育部(38150)
共检索到432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亭亭 杨佩文 李向东 杨子林 林兴华 毕云青 裴卫华 杨群辉 彭荣珍 杨明英
【目的】研究有效控制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防控措施,控制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通过q PCR检测方法,测定土壤中根肿病菌含量,结合田间发病株率综合分析4种化学农药及组合、3种土壤改良剂和4种作物轮作对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控病效果。【结果】明迪和福帅得处理的油菜根肿病发病株率较低,分别为73.33%和77.42%,明迪处理的土壤中病原菌含量为1.7×10~7copy number/g,显著低于对照;抗重茬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硅肥3种土壤改良剂处理的油菜根肿病发病株率和土壤中根肿病菌含量均比对照低;轮作大蒜的土壤中病原菌含量最低,为2.2×10~7copy number/g,与对照和轮作大麦、蚕豆、马铃薯的土壤中病原菌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明迪、福帅得、微生物菌剂及轮作大蒜对根肿病有一定控病效果,在生产中根据病害发生程度,集成"轮作+土壤调理+清理病根+化学药剂防控"技术,达到持续控病的目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阿丽 朱发娣 王惟萍 石延霞 谢学文 李宝聚
为了明确接种方法、环境和基质条件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病的影响。研究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肿根保存形式、光源及光周期、基质类型及基质p H值等对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程度的影响,以建立一套简便、稳定的大白菜根肿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体系。结果表明,大白菜种子在培养皿中催芽7 d后,采用浸根接种法,不仅节省菌源,而且操作简单,发病稳定;自然光照与稀土灯补光结合16 H光周期条件下,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最严重,且发病均匀,为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的最佳光照环境;草炭和蛭石基质有利于根肿病的发生,砂土和壤土对根肿病发生有抑制作用;根肿病在p H值5.0和p H值7.0时均可发病,但酸性环境有利于根肿病的发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晓坤 吴毅歆 毛自朝 何月秋
以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漂浮育苗池水和人工接种不同菌量的芸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休眠孢子悬浮液,分析病菌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致病性差异,观察病菌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的传播距离、侵染程度和带菌水浇灌处理后的病情,并在水培育苗池中进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漂浮育苗有利于根肿病传播,且发病程度与接种的孢子悬浮液带菌量呈正相关,当以103、104、105、106、107个/g的菌量接种时,漂浮育苗植株的发病率分别为9.51%、19.88%、44.31%、63.65%、76.00%,传统旱育苗植株的发病率分别为5.33%、1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向东 孙道旺 曹继芬 符明联 李根泽 张忠武 杨明英 杨家鸾 严卫中
通过不同方法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耐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根肿病菌接种,花油6号、花油8号均表现抗病(R),CR-千秋白菜表现高抗(HR),83-1白菜表现中抗(MR)。根肿病病田育苗移栽,星星在正反季均表现高抗(HR);83-1白菜正季表现抗病(R),反季表现感病(S)。根肿病病田直播,星星正季表现抗病(R),反季表现感病(S);83-1正季表现中抗(MR),反季表现高感(HS);不同品种根肿病病田直播,不同品种间对根肿病抗性差异明显,不同品种均表现反季发病比正季严重,病情指数高低顺序为83-1白菜>花椰菜>青菜>西兰花>苤蓝>中甘11。
关键词:
十字花科蔬菜 根肿病菌 抗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明英 杨子林 马桂明 裴卫华 曹继芬 杨佩文 毕云青 林兴华 周丽凤 李向东
采用根肿病菌和土壤混合法,在休眠孢子浓度1×108(个/g土)条件下,设置7个温度及6个土壤pH值梯度,进行根肿病菌对白菜致病性测定,90 d后拔根调查根肿病菌侵染发病情况。测定结果,在pH值6时,不同温度梯度间白菜根肿病发病株率存在较大差异,其发病株率从高到低的温度为30℃>25℃>20℃>35℃>15℃>10℃>5℃。5和10℃条件下,其根肿病菌侵染力弱,不发病或发病株率较低;15~30℃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发病率增加,但在35℃条件下,发病株率降低。温度25℃条件下,pH值为4、5、6、7、8、9的白菜发病株率分别为80.36%、100%、65%、10.77%、3.23%、0.0%。pH值4...
关键词:
根肿病菌 温度 pH值 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岑卫健 刘娇 付秋霞 杨丽超 朱平川 姜伯乐
以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8004菌株为研究材料,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鉴定Hrc V控制的分泌蛋白质组。结果表明,野生型和突变体菌株均获得分辨率高且具有可重复性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经过图像软件分析找出差异点61个,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22个蛋白点上调,39个蛋白点下调。挖取下调蛋白质点39个做质谱分析,质谱成功鉴定出25蛋白质,主要包括各种酶类、转运蛋白、延伸因子、Dna K蛋白、分子伴侣及假定蛋白。推测这些蛋白质可能在Xcc 8004的致病性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Xcc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幼平 蓝乐夫 罗鹏
本文概述了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诸葛菜、蓝花子、海甘蓝和播娘蒿的开发和利用,并对上述资源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十字花科,野生植物资源,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长坤 李勇 李健强
黑斑病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 ,2 0世纪 90年代前后在我国北方严重发生 ,目前在生产中仍有潜在风险。黑斑病病原芸薹链格孢、甘蓝链格孢、萝卜链格孢的鉴定主要借助病菌形态、病原变异、核酸序列、同工酶与酶联免疫分析 ,其中从核酸水平进行病原鉴定更为快捷 ;黑斑病菌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是重要致病因子。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种传黑斑病菌种的检测和鉴定。在该病害的防治方法中 ,种子处理及施用高效低毒杀菌剂是有效途径。今后应在分子水平上注重对病原种群构成、病害流行及种子健康检测方法的研究 ,同时加强该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和技术性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军 赵燕 黄丽华 汤宾 黄妤 张学文
为探明十字花科不同物种PIN3基因的表达调控差异,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la)、红花荠菜(Capsella rubella)、白菜(Brassica rapa)、油菜(Brassica napus)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等17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十字花科物种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18个PIN3同源基因。对这18个同源基因编码序列上游1 500bp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及比对分析,结果发现,光响应、多种激素响应及胁迫响应等相关元件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生长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芸 尤民生
本文首次从产卵选择性和取食选择性两方面研究黄曲条跳甲对芥菜、萝卜、大白菜、山西白和芥蓝等5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寄主选择性.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产卵选择性与取食选择性基本一致,芥菜为其最嗜寄主,芥蓝为最不嗜寄主,两者差异显著(P<0.05).但该跳甲对不同寄主的子叶取食选择性与真叶取食选择性两者间表现不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槐 官春云 陈社员 刘忠松
为筛选杂交亲和性好、营养优势强的杂交组合 ,生产叶用或薹用蔬菜新品种 ,采用 5个不同的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 ,与十字花科不同类型的蔬菜品种远缘杂交 ,研究了远缘杂交亲和性 ,目的在于找出杂交亲和性强的油菜雄性不育系 ,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品种 .研究结果表明 :油菜不育系与十字花科不同类型蔬菜品种杂交 ,亲和性有比较大的差异 ,与红菜薹品种杂交亲和性最强 ;不同的不育系与同一类型品种杂交 ,以 714A的杂交亲和性最强 ,6 81A杂交亲和性最差 ;不同不育系与不同杂交组合 F1 杂交 ,除少数杂交组合外 ,大多数杂交组合亲和性较差 ;6 81A与特异性状的十字花科蔬菜品种杂交 ,亲和性均较差 ...
关键词:
油菜 远缘杂交 亲和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玉花 吴刚 肖玲 曹应龙 卢长明
【目的】发掘低芥酸野生种,并探明这些野生种的低芥酸遗传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序列法从野生种和甘蓝型油菜中分离FAE1序列。用酵母系统异源表达野生种的FAE1。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比较FAE1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的FAE1序列与甘蓝型油菜的FAE1同源性高于85%。分析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发现5个野生种在第282位氨基酸残基处都是丝氨酸,而且与酶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Cys223、His302、His387、His391和His420)都没有发生突变,这些特征与报道的高芥酸油菜品种相同,不同于低芥酸油菜。Western Blot分析发现野生种的FAE1都在酵母系统中获得了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璇 魏霜 姜子德 王卫芳
【目的】人工构建一段随机序列并作为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 IAC)添加进实时荧光PCR体系中,建立含有扩增内标的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aculicola )和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上述2种检疫性病菌,旨在在提高检测通量的同时,指示PCR假阴性问题。【方法】通过对实时荧光PCR体系中各个引物及探针比例进行优化,从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实际样品检测等多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在20 μL体系中加入1.114×10~(3)拷贝的IAC不影响靶目标的扩增,特异性强,对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及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灵敏度分别为6.9×10~(-4)、1.6×10~(-4 )ng/μL。应用该方法对52批进口油菜籽和十字花科蔬菜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可以实现上述2种检疫性病菌的快速检测,同时有效指示PCR反应的假阴性。【结论】两种检疫性病菌含IAC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不仅能提高检测准确性而且能防止漏检,在口岸进口种子检疫中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对引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影 黄锐之 钟新民 侯喜林 吴学龙 王五宏 李必元 刘智宏
采用PCR克隆技术,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的AtHSP22基因全长及其他物种同源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在十字花科植物大白菜、普通白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花椰菜、芥菜、荠菜、萝卜3个属10个物种中成功克隆得到耐热相关基因HSP22的同源序列10条。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这些同源序列的相似性达89.3%以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2.1%以上。由进化树可直观地看出,芸薹属与荠属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类;其次与萝卜属、拟南芥属聚为一类。由氨基酸序列预测的高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无规则卷曲最多,α-螺旋均在30%以上,因而属于α结构蛋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宾 李玉军 赵燕 黄丽华 黄妤 张学文
为了探明十字花科植物不同物种PIN3基因之间的进化差异,运用Brassica Database数据库及十字花科基因数据库在线平台,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la)、红花荠菜(Capsella rubella)、芜青(Brassica rapa)、油菜(Brassica napus)、甘蓝(Brassica oleracea)等17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十字花科物种的18个(油菜含有2个)PIN3同源性基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推导的编码蛋白(PIN3)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8个PIN
关键词:
十字花科 PIN3基因 系统进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