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3)
2023(10049)
2022(8426)
2021(7708)
2020(6482)
2019(14342)
2018(14018)
2017(26429)
2016(14738)
2015(15833)
2014(15381)
2013(15321)
2012(14224)
2011(12857)
2010(12825)
2009(11905)
2008(12003)
2007(10767)
2006(9641)
2005(8389)
作者
(46643)
(39558)
(38968)
(36678)
(24362)
(19250)
(17291)
(15491)
(15069)
(13667)
(13625)
(12963)
(12541)
(12397)
(12271)
(12200)
(11831)
(11414)
(11302)
(11102)
(10281)
(9701)
(9542)
(9185)
(8971)
(8773)
(8715)
(8594)
(8209)
(8037)
学科
(61033)
经济(60961)
(49389)
(45412)
管理(37877)
农业(29985)
(28578)
企业(28578)
方法(23558)
数学(21175)
数学方法(20981)
业经(17577)
(17032)
(16695)
中国(14489)
(13174)
(11293)
贸易(11288)
(11037)
地方(10498)
(10488)
财务(10483)
财务管理(10460)
农业经济(9991)
(9979)
企业财务(9975)
(9611)
技术(9386)
(9325)
(9264)
机构
学院(211807)
大学(209295)
(87206)
经济(85647)
管理(77352)
研究(77256)
(71508)
理学(67791)
理学院(67048)
管理学(65744)
管理学院(65425)
中国(58767)
农业(56197)
科学(52653)
业大(47461)
(43758)
(42266)
研究所(38923)
(36417)
中心(35702)
农业大学(35254)
(31904)
(29319)
财经(29155)
(28731)
(26765)
北京(26559)
科学院(26397)
(26224)
经济学(26174)
基金
项目(149212)
科学(115260)
基金(108848)
(100232)
研究(99458)
国家(99323)
科学基金(82181)
社会(64205)
社会科(60412)
社会科学(60392)
(60358)
基金项目(58329)
自然(56105)
自然科(54786)
自然科学(54769)
自然科学基金(53838)
(50458)
资助(43258)
教育(43193)
编号(38252)
(37940)
重点(34143)
(32886)
(32509)
计划(31358)
(31320)
(31090)
科研(29679)
创新(29386)
成果(29247)
期刊
(98107)
经济(98107)
(74054)
研究(54619)
农业(50128)
学报(48916)
中国(42482)
科学(39946)
大学(35330)
学学(34253)
(27517)
(24843)
管理(23252)
业经(22591)
(20768)
金融(20768)
业大(15635)
(14774)
技术(14282)
经济研究(14242)
问题(14202)
财经(14148)
教育(13915)
农业大学(13763)
农村(13577)
(13577)
农业经济(13440)
(12063)
世界(11992)
科技(11053)
共检索到309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珊珊  万书勤  康跃虎  刘士平  
基于控失肥养分流失低的特点,研究环渤海低平原区施用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环渤海低平原区粮食节水增产提供理论基础。在冬小麦生育期内,选择不同类型控失肥N-P2O5-K2O:16-45-0(K1)和N-P2O5-K2O:24-12-12(K2),并设置当地常规施肥(CF)和不施肥(CK)作为对照,于冬小麦收获期取样考种并测产。结果表明:在保证N和P2O5施肥量同当地施肥量基本一致、仅灌一次底墒水或无灌水条件下,施用控失肥冬小麦产量提高了17%29%,且不同类型控失肥对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玉  于振文  李延奇  王雪  
【目的】应用15N标记技术研究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底施与追施氮肥比例(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不施氮肥(N0);在施纯氮量为168kg·ha-1和240kg·ha-1条件下,各设底追肥比例为1﹕1(N1和N4)、1﹕2(N2和N5)、0﹕1(N3和N6)3个处理。【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处理N2、N5和N6均较优,其中处理N2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损失率。试验还表明,随底施和追施氮量增加,二者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增加,下移层次加深;随小麦的生育进程,土壤残留的肥料氮不断下移。成熟期,底肥氮在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艳鸽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葡聚糖与磷肥反应制备的葡聚糖改性磷肥对小麦生长和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葡聚糖在磷肥上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将葡萄糖(单体)、麦芽糖(2聚)、低聚麦芽糖(≈5聚)和聚葡萄糖(≈20聚)按1%添加量加入磷酸与氢氧化钾混合液中,利用反应法制备葡萄糖改性磷肥(GP)、麦芽糖改性磷肥(MP)、低聚麦芽糖改性磷肥(OP)和聚葡萄糖改性磷肥(PP),同时,制备仅反应不添加葡聚糖的普通磷肥(P)。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31P核磁共振波谱(31P NMR)探究葡聚糖与磷肥反应的结构特征,按照等磷量原则分别设置P、GP、MP、OP和PP等5个处理,以仅施氮钾肥处理为对照(CK),通过土柱栽培试验明晰不同聚合度葡聚糖改性磷肥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1)与P处理相比,葡聚糖改性磷肥的FTIR谱图在975 cm-1处出现新的振动峰,31P NMR波谱在3.09—4.51 ppm出现新的位移峰,可能是葡聚糖的羟基与磷酸发生反应生成正磷酸单酯。(2)不同聚合度葡聚糖改性磷肥(GP、MP、OP和PP)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较P处理提高5.1%、9.3%、11.2%和1.4%,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实现增产,其次是穗粒数。(3)与P处理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聚糖改性磷肥处理的小麦磷素总吸收量显著提高8.2%—21.4%,其中,OP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葡聚糖改性磷肥处理的磷肥表观利用率较P处理提高4.4—11.5个百分点,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4%—11.2%和1.6%—13.1%。MP和OP处理的磷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P处理。(5)葡聚糖改性磷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较P处理显著提高10.2%—29.9%,且OP处理显著高于其他聚糖改性磷肥处理。【结论】与普通磷肥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聚糖改性磷肥均能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磷肥固定。随着葡聚糖聚合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和磷肥表观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葡聚糖聚合度为4—6时,其对磷肥的改性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艳鸽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目的】糖类物质具有调控氮素转化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不同聚合度糖类物质与尿素反应对尿素氮肥利用、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通过将不同聚合度葡萄糖(葡聚糖)与15N尿素熔融制备葡聚糖改性尿素,分析葡聚糖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与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以期为葡聚糖在提高尿素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供试作物为冬小麦(济麦22),将葡萄糖(单体)、麦芽糖(2聚)、低聚麦芽糖(≈5聚)和聚葡萄糖(≈20聚)按1%添加量加入到熔融15N尿素(丰度为10.19%)中,制得葡聚糖改性尿素(葡萄糖、麦芽糖、低聚麦芽糖、聚葡萄糖改性尿素分别由GU、MU、OU和PU表示),以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和普通尿素(U)为供试肥料,运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研究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小麦生长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和13C核磁共振(13C NMR)波谱特征探究葡萄糖聚合度及其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并揭示其与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U相比,葡聚糖改性尿素的FTIR谱图在3 343和1 601 cm-1处的伯酰胺振动强度减弱,13C NMR波谱在158—171 ppm处检测到一个新的化学位移峰,是葡聚糖的醛基与尿素的胺基发生席夫碱反应,生成含C=N物质的标志。(2)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GU、MU、OU、PU)增加了小麦产量,分别较U提高了1.9%、9.2%、10.3%和12.3%,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实现增产。(3)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小麦籽粒总氮吸收量和肥料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7%—20.0%和6.1%—13.9%;MU、OU和PU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均高于GU。(4)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15N利用率提高了2.0—6.1个百分点,肥料氮残留率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显著降低6.9—7.4个百分点。(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葡萄糖聚合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席夫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显著拟合席夫碱含量与小麦产量和15N利用率的关系,葡萄糖聚合度5—8时,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利用率最高。【结论】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氮残留量,减少尿素氮肥损失。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聚糖聚合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逐渐降低。葡萄糖聚合度为5—8,其对尿素改性增效的效果最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银萍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啤酒大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氮肥农学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啤酒大麦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为材料,设7个施肥处理,分别为:N0P0(对照,CK),N 0Kg/hm2+P2O5 0Kg/hm2;N45P45,N 45Kg/hm2+P2O5 45Kg/hm2;N90P90,N 90Kg/hm2+P2O590Kg/hm2;N135P135,N 135Kg/hm2+P2O5135Kg/hm2;N180P180,N 180Kg/hm2+P2O5180Kg/hm2;N225P225,N 225Kg/hm2+P2O5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犇   任开明   马尚宇   樊永惠   张文静   黄正来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对稻茬弱筋小麦干物质分配及转运、灌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与小麦配方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比例、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并且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延长有效灌浆天数、增加粒质量。缓释掺混肥料、控失肥、腐殖酸肥料、小麦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料和小麦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9.27%~24.30%,11.64%~22.98%。缓释掺混肥料2 a间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3.14%,36.88%,小麦配方肥2 a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平均提高36.31%,39.35%。小麦配方肥处理2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小麦配方肥可作为试验地区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施肥模式之一,或适当降低缓释掺混肥料的施用量作为稻茬弱筋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施肥模式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金芳  崔党群  赵鹏  杨百黎  
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砂土地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施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适配比。结果表明: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小麦产量呈二次回归关系,砂土地要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应立足于肥料配合施用,重施有机肥,酌情多施磷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恒辉  温樱  王东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中肥料撒施或埋深过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探索水浇地麦田底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和肥料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在水浇地大田条件下,设置5种肥料施用方式:全生育期不施肥(T1);底肥单层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2、T3和T4);底肥按1﹕2﹕3分为3份,分别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5)。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底肥条施深度的增加,冬小麦花后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提高,气孔导度(Gs)增大,净光合速率(Pn)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底肥分层条施处理(T5)与底肥24 cm单层条施处理(T4)相比,开花后旗叶衰老、荧光和光合特性差异不明显,但籽粒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4%—6.5%和26.8%—72.9%,这与其在较高成穗数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关。【结论】水浇地麦田,底肥按1﹕2﹕3的比例分层条施可以在获得较高成穗数的基础上,延缓冬小麦旗叶衰老、改善旗叶光合能力,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促进肥料高效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孟辉  张拴庄  薛世川  彭正萍  左红权  曹京立  
采用"3414"回归设计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时空变化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与施肥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肥料合理配施可使小麦增产20.57%~41.39%,试验各处理中,N2P2K2(N 255,P2O5150,K2O 150 kg/hm2)配施效果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的产量模型为:Y=5720.338+5.1428N+12.0287P+7.3229K-0.0121N2-0.0387P2-0.0216K2+0.0088NP-0.0005NK-0.0028PK,最高产量为8083.16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宣毓龙  庞庆阳  刘洋  王开勇  
为探索高分子化合物与复合肥互作对小麦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将高分子材料与肥料复合,并采用大田小区模拟对比的方法,通过观测植株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变化,分析和评价研发的高分子肥料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施用材料的处理PNPK比其他处理提高株高达4.43%~25.09%,叶面积指数最大值能提高33.61%~95.6%,提高叶绿素含量6.69%~25.07%,施用改性高分子肥料有利于小麦的生长;相同营养条件下施用高分子材料能提高小麦各部位干物质积累,同时能提高产量10.08%~24.71%。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施用改性高分子肥料PNPK能显著提高小麦株高、叶面积、叶绿素以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生  卢崇靖  孙婉  刘洋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究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8—2020年以强筋品种‘藁优2018’和中筋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灌水定额为1 200m~3/hm~2,施氮总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为3∶7(B_1)、5∶5(B_2)和7∶3(B_3),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采用微喷水肥一体化进行等量追肥和灌水,测定2个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3个氮肥基追比处理中,B_1处理显著降低冬小麦穗数,B_3处理显著降低千粒重,B_2处理则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因而产量最高;2)B_1处理显著提高籽粒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进而提高了加工品质;3)B_2处理显著增加花后氮素吸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综上所述,在本试验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例为5∶5可提高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提升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英  李雁鸣  韩金玲  
为明确不同种类硫肥对小麦光合性能等性状的影响,进行了3种硫肥效果的比较研究。施用硫肥的处理都表现为旗叶光合速率提高,旗叶和倒三叶及各生育时期顶部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且子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所提高。在对提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效果上以石膏的效果最明显,硫酸铵次之,硫磺的效果最差,而在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却依次为硫酸铵、硫磺和石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芝  王立红  孔德鹏  樊哲儒  张跃强  李剑峰  王重  高新  时佳  赵奇  陈阜  
为探究氮肥对不同遮阴程度下冬小麦群体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以‘新冬20号’为材料,设置4种遮阴处理(不遮阴(S_0)、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_1)、遮阴20%~50%(S_2)、遮阴30%~75%(S_3),遮阴均从拔节期至成熟期)和4个氮肥水平(不施肥(N_0)、拔节期(遮阴后)追施纯氮103.5(N_1)、138.0(N_2)、172.5kg/hm~2(N_3)),测定小麦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光合势(PP)、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与营 养 器 官 质 量 的 比 例(RVR)和 产 量 等 指 标。结 果 表 明:遮 阴 显 著 降 低 冬 小 麦 群 体 的 CGR、NAR、干物质积累量、RVR及产量;轻度遮阴(S_1)显著提高冬小麦的 PP。在轻度遮阴(S_1)条件下,N_2和 N_3处理的冬小麦拔节-开花期 CGR 均显著高于 N_1和 N_0处理;N_2处理冬小麦开花-灌浆期和灌浆-成熟期 CGR 和拔节-开花期和开花-灌浆期 PP均显著高于 N_0、N_1和 N_3处理;N_2处理冬小麦总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氮肥处理分别增加52.5%、11.2%和16.7%,RVR比 N_1和 N_3分别高3.6%和11.9%;N_2处理冬小麦产量比 N_0、N_1和 N_3分别增加39.8%、7.9%和6.6%。在中度(S_2)和重度(S_3)遮阴条件下,N_0处理的冬小麦拔节-开花期 CGR 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N_1处理小麦的开花-灌浆期和灌浆-成熟期 CGR 分别较 N_0、N_2、N_3处理高28.2%、21.8%、33.5%和266.7%、32.4%、76.1%;拔节-开花期和开花-灌浆期 PP分别较 N_0、N_2、N_3高153.8%、1.0%、6.5%和51.4%、5.1%、12.8%;NAR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降低,各施氮量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产量与拔节-成熟期 CGR、开花-灌浆期 PP、干物质积累量、RVR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轻度遮阴条件下,可通过适量增施氮肥促进冬小麦群体生长速率和开花后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籽粒分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遮阴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在中度或重度遮阴之下,氮肥对小麦群体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调控效应降低,应适度减少施氮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顺贵  孙明德  徐菁  
将无机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生物肥作底肥施入种植冬小麦的土壤,并在作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Bc)、速效 N,P,K 含量。研究发现各施肥处理之间 Bc 没有显著差异,而土壤无机氮(NH_4~+-N 和 NO_~--N)含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施用化肥的小区,在整个冬季,土壤都保持很高的 NH_4~+-N 水平(比施用生物肥的土壤,高出30mg·kg~(-1)以上),极易造成氨的挥发损失。施肥也大幅度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尤其生物肥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比其他肥料处理要高10mg·kg~(-1)左右,但施肥对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没有显著地影响。施肥各处理的小麦产量比不施肥处理略有增加,但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鹏  宋文越  姚春生  周晓楠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4次等量追施(4T)2种方式,测定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微喷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N2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显著提高千粒重;2)拔节期一次性施氮提高冬小麦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而分次施氮处理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延缓灌浆中后期旗叶的衰老,从而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氮导致粒重下降,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3)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以N2处理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处理。综上所述,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比,微喷灌采用分次施氮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微喷水肥一体化N2处理下分次施氮为最佳的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