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
- 2023(2133)
- 2022(1936)
- 2021(1828)
- 2020(1499)
- 2019(3657)
- 2018(3615)
- 2017(6391)
- 2016(3913)
- 2015(4260)
- 2014(4388)
- 2013(4337)
- 2012(4021)
- 2011(3645)
- 2010(3576)
- 2009(3286)
- 2008(3209)
- 2007(2750)
- 2006(2468)
- 2005(2055)
- 学科
- 济(13243)
- 经济(13237)
- 管理(8535)
- 方法(7293)
- 业(7227)
- 数学(6588)
- 数学方法(6457)
- 学(6103)
- 企(5932)
- 企业(5932)
- 环境(4734)
- 土地(4113)
- 农(3395)
- 资源(3227)
- 生态(2832)
- 地方(2728)
- 财(2604)
- 划(2594)
- 和(2426)
- 农业(2359)
- 中国(2201)
- 及其(2188)
- 业经(2161)
- 壤(2068)
- 土壤(2065)
- 问题(2048)
- 发(1871)
- 经济学(1858)
- 防(1827)
- 理论(1746)
- 机构
- 学院(55832)
- 大学(55623)
- 研究(23456)
- 科学(19494)
- 管理(19337)
- 农(19219)
- 济(16703)
- 理学(16570)
- 理学院(16352)
- 经济(16222)
- 中国(15918)
- 管理学(15859)
- 管理学院(15795)
- 农业(15614)
- 业大(15250)
- 所(13951)
- 研究所(13346)
- 京(12832)
- 农业大学(10324)
- 中心(10212)
- 省(9847)
- 室(9327)
- 院(9004)
- 实验(8956)
- 江(8721)
- 实验室(8603)
- 科学院(8497)
- 业(8388)
- 资源(8255)
- 重点(8154)
- 基金
- 项目(44569)
- 科学(32716)
- 基金(30514)
- 家(30363)
- 国家(30173)
- 研究(25607)
- 科学基金(23477)
- 省(19159)
- 自然(18148)
- 自然科(17661)
- 自然科学(17653)
- 自然科学基金(17264)
- 划(16699)
- 基金项目(16550)
- 社会(14122)
- 社会科(13317)
- 社会科学(13308)
- 资助(13004)
- 科技(12409)
- 计划(12133)
- 教育(10978)
- 重点(10962)
- 发(9873)
- 科研(9241)
- 专项(8981)
- 编号(8870)
- 农(8774)
- 部(8746)
- 创(8683)
- 创新(8364)
共检索到76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文 任晓旭 蔡体久
煤矿区是当今世界陆地生物圈最为典型、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矿区废弃地是一种极端裸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可造成矿区水体、土壤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引发一系列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范英宏等,2003)。矿区废弃地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妨害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问题(王笑峰等,2009)。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矿山开发及酸性废水引起的
关键词:
矸石废弃地 养分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珊珊 于亚军
【目的】土壤养分状况不佳和重金属污染是煤矸山重构土壤植被恢复的两个重要限制因子。因此,分析煤矸山复垦地重构土壤剖面养分及重金属污染状况有助于查明煤矸山植被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为煤矸山植被复垦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研究以山西省霍州曹村煤矿复垦果园(OP)和复垦农田(FL)为对象,通过与当地普通果园(OP-CK)和普通农田(FL-CK)对比,分析了2种复垦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Cu、Pb、Cr和Zn)含量在1m土层剖面中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当地的普通果园和普通农田相比,复垦果园和复垦农田1m土层中土壤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鞠正山 魏洪斌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业废弃地,其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并导致重金属污染迁移和酸性矿山废水等严重问题。本文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从新的视角,提出了依靠自然的途径解决重金属污染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瑶 刘丽丹 孙庆业
【目的】研究煤矸石对褶纹冠蚌斧足和外套膜重金属含量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煤矸石/水比率的养殖池培养褶纹冠蚌,1年后,采用ICP-MS和组织学石蜡切片技术,测定不同处理褶纹冠蚌体内斧足和外套膜组织重金属含量并观察各组织切片变化情况。【结果】(1)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未对养殖池内的沉积物造成明显污染,沉积物中Cu、Zn、As、Pb和Cd含量分别为21.12~22.35、90.70~109.27、28.54~36.24、21.30~23.53和0.11~0.13 mg/kg;(2)外套膜对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大于斧足;斧足和外套膜中Cu、Zn、As、Pb的质量分数随煤矸石/水比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As>Cu>Pb>Cd;(3)煤矸石对褶纹冠蚌的斧足和外套膜组织均产生影响,斧足组织中,表皮褶皱变得无规则,表皮下细胞核染色变浅,肌纤维断裂明显,肌束间间距增大;外套膜组织中,上皮褶皱趋于平直,内表皮细胞核排列不规则且染色变浅,肌纤维排列混乱且有断裂现象,组织间空泡减少;随煤矸石/水比率增大,褶纹冠蚌的斧足和外套膜组织织的病变程度加深。【结论】煤矸石/水比率的变化会对褶纹冠蚌斧足和外套膜中重金属含量以及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关键词:
褶纹冠蚌 煤矸石 组织 重金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亚军 贺泽好
【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煤矸山复垦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查明煤矸山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指导煤矸山植被复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山西省长治王庄煤矸山复垦6年的林地(SL)和草地(G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种植被类型煤矸山土壤重金属Hg、As、Pb、Cd和Ni污染的生态风险。【结果】(1)从2种复垦地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来看,在2040 cm土层,复垦林地(SL)和复垦草地(GL)Pb、Hg、As和Ni不同程度偏高,其中Pb最明显,但在020 cm土层,2种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CK样地。(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兴 孙晓新 满秀玲 王清波 李东 胡艳玲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三江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其次是Cu,而Zn、Mn和Cr的影响很小。随土壤深度增加,Cu、Pb、Zn、Mn和Cr含量呈波动变化。Cu和Pb含量在退耕还湿11年之前,在0~1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而在退耕还湿11年之后,在40~5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变化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退耕恢复期间,土壤Cu、Pb、Zn与Cr含量随退耕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但Zn含量增加与减少未达到显著程度(P> 0.05)。而退耕样地土壤Mn含量从恢复第1年开始就显著低于大豆田(P 0.05)。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逐渐降低。
关键词:
三江平原 退耕还湿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周妍 周旭
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22个省份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进行复垦利用,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然而,试点实践中,各部门对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质量评定均有各自目标、方法和侧重的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学玉 孙宏发 陈德林
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研究了大冶铜绿山矿冶废弃地鸭跖草等5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与迁移特性,以期为矿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鸭跖草等5种植物对重金属Cu、Pb、Zn、Cd、Cr都有程度不等的高量积累,尤其是铜元素,其最高积累量出现在海洲香薷根部,达到844.65 mg/kg,是一般植物Cu含量(5~25 mg/kg)的33.8~168.9倍;而在同样条件下,As在5种植物体内的含量为0.18~0.98 mg/kg,远远低于As在一般植物中的含量(
关键词:
矿冶废弃地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耐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芳芳 袁建平 吴丹 余天虹
【目的】为了昌化铅锌矿废弃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特征。【方法】在昌化铅锌矿废弃地的3个研究区(尾矿区、复垦区和外围区)内共采集56个表层土壤样品,以Pb、Zn、Cu、Cd等典型重金属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为基础,分析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罗梅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风险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1)从研究区来看,表层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Pb、Zn、Cu、Cd的污染,这4种重金属含量总体趋势为:Pb>Zn>Cu>Cd,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全量和
关键词:
铅锌矿 重金属 有效态 分析与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建容 王谢 陈春秀 阳路芳 杨玉敏 陈庆瑞
【目的】研究旨在摸清简阳市土壤As、Cd、Cr、Cu、Hg、Pb 6种重金属是否存在污染、污染种类、重点污染区域、污染面积,为土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等在该区域共采集706个土壤样品。As、Hg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Cr、Cu、Pb、Cd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定。以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15618-2018)作为参考值,对样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ArcGIS技术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706个样点中,670个样点清洁,清洁面积为2160.98 km~2,占总面积的99.21%;26个样点尚清洁,虽处于警戒线但未污染,面积为16.41 km~2,占总面积的0.75%;5个样点轻度污染,面积为0.70 km~2,占总面积的0.03%;1个样点中度污染,面积极小。【结论】简阳市土壤有极少量轻度、中度污染,没有重度污染,目前清洁度高。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大伦 高述超 康文星 闫文德 项文化 方晰
对冰冻灾害前后湖南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的栾树、杜英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地表水、土壤、林木及死地被物的养分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冰冻灾害后,林地地表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K、Ca、Mg含量明显减少,Zn、Mn、Pb含量显著增加;林内土壤含水量、全P、全K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减少,微量元素Cu、Pb、Co含量增加,Fe、Zn、Mn、Cd、Ni含量减少;林木枝、叶、干中含水量均显著减少,树干中N、P、Ca、Mg、Cu、Zn、Mn、Cd、Ni、Pb、Co含量增加,树枝和树叶中P、K、Mg减少,而Cu、Fe、Zn、Mn、Cd、Ni、Pb、Co含量却增加;林地上的死地被物中K...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芳 徐秋芳
为了解集约化经营雷竹栽培过程中土壤化学、生物化学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栽培历史的雷竹林土壤。结果表明:随着雷竹栽种历史的延长,土壤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是: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碳氮比升高,土壤磷素高水平积累;②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③土壤中重金属锌、铜和铅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在土壤中活动性明显增加。表3参11
关键词:
雷竹 土壤养分 重有色金属 酶 活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晓彤 岳田利 胡仲秋 赵旭博
【目的】研究陕西省眉县与周至县猕猴桃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对其污染风险进行评价。【方法】于2012-10,在陕西猕猴桃主产区眉县和周至县10个猕猴桃果园采集40个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铬、铜、砷、镉、汞与铅含量,并计算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结果】眉县土壤中铬、铜、砷、镉、汞与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7.68±8.84),(42.39±6.19),(29.12±1.56),(0.18±0.02),(0.054±0.017)与(7.03±2.46)mg/kg;周至县土壤中铬、铜、砷、镉、汞与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7.86±5.86),(50.02...
关键词:
猕猴桃果园 土壤重金属 污染风险 陕西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玲 王翠红 李洪斌 王丽慧 廖超林 尹力初
为了解长沙市边缘带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指导蔬菜生产,通过田间采样方法,对长沙市郊陈家渡、东湖村、潭阳洲、杉木村和梨村5个主要蔬菜基地0~20cm表土共计290个样本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Cd、Pb、Zn、Cr、As、Hg全量分别为10.70~122.20、0.10~3.70、23.50~95.90、81.00~309.80、9.90~145.60、6.70~39.90、0.02~1.50mg/kg;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2%~29.4%、31.2%~182.4%、8.1%~21.6%、10.5%~33.2%、11.3%~29.8%、5....
关键词:
长沙市郊 菜园土壤 重金属含量 污染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赵慧 田大伦 宁晨 闫文德
土壤有机碳和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也是土壤养分和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态因子,是陆地碳库和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Nasholm et al.,1998;Dormaar et al.,1990;任书杰等,2006)。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变化与土地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