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0)
2023(6434)
2022(5442)
2021(4801)
2020(3777)
2019(8582)
2018(8424)
2017(15509)
2016(8675)
2015(9537)
2014(9708)
2013(9708)
2012(9588)
2011(9008)
2010(9297)
2009(8263)
2008(8152)
2007(7451)
2006(6827)
2005(6429)
作者
(29135)
(24417)
(24200)
(22512)
(15264)
(11821)
(10866)
(9608)
(9298)
(8912)
(8465)
(8116)
(8016)
(7925)
(7894)
(7416)
(7404)
(7328)
(7037)
(7021)
(6488)
(6354)
(6066)
(5695)
(5601)
(5560)
(5515)
(5355)
(5161)
(4928)
学科
(42063)
经济(42029)
(19406)
管理(18192)
地方(16898)
中国(15205)
(13086)
(12877)
企业(12877)
业经(10442)
地方经济(9778)
农业(9346)
(9324)
(8951)
方法(8268)
(8048)
金融(8048)
(7751)
银行(7697)
(7624)
(7223)
(7160)
贸易(7148)
环境(6939)
技术(6808)
(6764)
发展(6719)
(6699)
数学(6699)
数学方法(6621)
机构
学院(126483)
大学(122324)
研究(54881)
(48713)
经济(47497)
管理(39933)
中国(39632)
科学(36677)
理学(32598)
(32587)
理学院(32096)
管理学(31347)
管理学院(31127)
(30623)
(28570)
研究所(27881)
农业(25304)
业大(23769)
中心(23513)
(21742)
(20979)
(20664)
(20027)
北京(18932)
(18392)
师范(18134)
科学院(17873)
(17839)
技术(17391)
财经(15502)
基金
项目(81821)
科学(61580)
研究(56945)
基金(54417)
(50438)
国家(49961)
科学基金(39786)
(35339)
社会(33347)
社会科(31498)
社会科学(31492)
(29410)
基金项目(28383)
自然(26138)
自然科(25440)
自然科学(25428)
教育(25210)
(25095)
自然科学基金(24935)
编号(22872)
资助(22419)
重点(19613)
发展(19317)
成果(19169)
(18963)
课题(18374)
计划(17191)
科技(17014)
(16940)
(16027)
期刊
(66013)
经济(66013)
研究(39582)
中国(33698)
(32521)
学报(27328)
科学(23007)
农业(21971)
大学(19564)
学学(18662)
教育(17661)
管理(16349)
(14611)
金融(14611)
(14202)
业经(12803)
(11769)
技术(11557)
经济研究(9938)
问题(8411)
科技(7966)
业大(7891)
林业(7843)
财经(7325)
(7006)
世界(6650)
国际(6582)
(6576)
论坛(6576)
(6554)
共检索到212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增辉  沈应柏  王宁宁  王金凤  周艳超  张志毅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与水杨酸甲酯(MeSA)、顺式己烯醛(cis-hexenal)、反式己烯醛(trans-hexenal)和苯骈噻唑(benzothiazole)混合的4种挥发物熏蒸合作杨叶片,检测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种混合挥发物熏蒸后,合作杨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都有明显的升高,并且2种挥发物混合的诱导效果要高于单独一种挥发物,但不仅仅是每一种挥发物诱导效果的相加之和。从诱导酶活增加的效果来看,在这4种混合挥发物中,MeJA+cis-hexenal的诱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祝传书  赵惠燕  
 综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特性,挥发物与韧皮部取食的昆虫,茉莉酮酸(JA)与挥发物的释放,C6挥发物与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挥发物的诱导物及挥发物的生态学功能,为以后研究植物挥发物、植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天敌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凡  鲁继红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xtract the volatiles and wound-induced volatiles of Ricinus communis, the volatil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The main volatile from intact leaves of Ricinus communis was 3 kinds of different constitution of dibutyl phthalat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彬  付晓霞  韩启  张宝民  张大明  李兴鹏  高长启  孙晓玲  
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GC-MS)研究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挥发物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触角电位和"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榆紫叶甲雌雄成虫对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受榆紫叶甲成虫危害的家榆释放19种成分,其中顺-3-己烯醇、α-蒎烯、柠檬烯、顺-3-乙酸叶醇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石竹烯、α-法尼烯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9种化合物与健康家榆相比有显著差异。除了TMTT,对其余8种化学标准品进行生测的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顺-3-己烯醇、芳樟醇和α-法尼烯有较强的趋性反应,而雄性成虫对α-法尼烯和石竹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崔晓宁  孙可可  刘德广  
【目的】比较健康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植株与经过机械损伤、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和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成虫危害后的植株释放挥发物组分及含量的差异,了解不同诱导方法对苹果小吉丁虫寄主植物挥发物释放的影响,为开发高效的植物源诱捕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收集不同处理新疆野苹果植株挥发物,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来检测和鉴定收集到的挥发物的化学组分及相对含量,同时使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时荣  尚哲明  刘德广  崔晓宁  
【目的】探究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与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行为反应的影响,为麦长管蚜的绿色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不同质量浓度小麦蚜害诱导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MHO)、6-甲基-5-庚烯-2-醇(MHOH)、水杨酸甲酯(MeSA)和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对有翅型麦长管蚜行为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化合物按各自对麦长管蚜具备最佳驱避效果的质量浓度等体积混合,分析或比较不同混合物对麦长管蚜行为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艳峰  谢映平  薛皎亮  王旭  
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和日本龟蜡蚧诱导柿树挥发物对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的吸引作用。结果显示:7月份当日本龟蜡蚧处于若虫阶段时,它的危害并不能诱导柿树对瓢虫的吸引;相反,用茉莉酸甲酯处理过的柿树表现出对瓢虫明显的吸引,呈现升高—降低—再升高的波动变化。在MeJA处理后的8h(当天15:00)和24h(第2天早7:00)达到高峰期,其对瓢虫的吸引率分别为78.21%和73.42%。通过GC/MS分析,从MeJA处理的柿树和对照中共检出4类17种化学成分。2[10]-蒎烯和柠檬油精是在处理柿树中新增加的成分。另外3种萜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其中α-蒎烯最为明显。这些挥发物组成的变化揭示了柿树吸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平彦  亓玲美  孙绪艮  孙垒光  曲若轶  
为探讨苹果绵蚜与苹果树的互作关系,用Y形嗅觉仪测试该虫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嗅觉反应,顶空萃取枝条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寄主选择时,能被不同品种苹果枝条气味吸引;对珊夏的趋向性最强,平均选择率为71.25%,其次是短枝富士、乔纳金、腾木1号,平均选择率均在60%以上;对首红的最弱,平均选择率仅为56.75%。珊夏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E-3-己烯-1-醇、甲酸己酯)的相对含量(14.74%,9.52%)均多于其他品种;首红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4-甲基-1,3-戊二烯、乙酸叶醇酯)的相对含量(16.37%,10.27%)均多于其他品种。初步确定,E-3-己烯-1-醇、甲酸己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富平  周帅  马楠  张汝民  高岩  
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桂Osmanthus fragrans‘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Odoratus’,丹桂O.fragrans‘Aurantiacus’和四季桂O.fragrans‘Sem-perflorens’叶片挥发物(VOC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自然沉降法,调查了4个桂花品种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金桂叶片VOCs中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四季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亚  迟德富  宇佳  严峻鑫  冉亚丽  
【目的】从12种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出对杨干象成虫具有显著驱避、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并为生产制备驱避引诱剂提供依据,为有效控制杨干象种群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AG技术对12种植物挥发物质进行触角电生理反应,筛选出与对照差异显著的植物挥发物,再进行浓度梯度筛选。进而,进行Y型嗅觉仪和风洞生物测定。【结果】糠醛、苯甲酸、丁香酚、橙花醇、香茅醇、香柏油6种植物挥发物在1mol·L-1浓度下均能引起雌雄成虫较强的EAG反应(P<0.05);行为反应测试表明:Y型嗅觉仪生测中1mol·L-1寄主植物挥发物糠醛对杨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凌  闫大琦  毛云玲  祁荣频  胡光辉  闫争亮  
测定了楚雄腮扁叶蜂雄蜂、抱卵雌蜂对云南松针叶粗提物、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的趋向反应.结果显示,楚雄腮扁叶蜂抱卵雌蜂对这3种气味均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与针叶粗提物相比,抱卵雌蜂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趋向反应更明显.雄蜂对针叶粗提物有明显趋性,但对卵和针叶混合粗提物、已产卵雌蜂均无趋向反应.野外调查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雌蜂在云南松上的产卵数明显高于云南油杉;对松针针叶营养物的测定表明,云南松氨基酸含量比云南油杉多.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大伟  泽桑梓  杨斌  赵宁  季梅  冯小飞  张煜  
从薇甘菊挥发性成分中选取15种含量较多的化合物,通过室内嗅觉测试和野外诱捕试验,验证这些化合物对薇甘菊颈盲蝽成虫行为的影响.室内嗅觉测试表明,当香叶烯含量为0.01%时,能够明显引起薇甘菊颈盲蝽的嗅觉反应,雄成虫和雌成虫的正趋向反应率分别为(63.34±4.15%)和(50.00±5.00%).野外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含量为0.01%的香叶稀作诱芯诱捕到的虫数为(16.33±4.04)头,显著多于其它试验组.室内嗅觉测试与诱捕试验都表明,存在于薇甘菊挥发物中的香叶烯对薇甘菊颈盲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颖  肖春  叶敏  康敏  伍苏然  胡纯华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桔小实蝇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对不同剂量香蕉果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香蕉果肉挥发物对性成熟与性未成熟的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引诱作用增强,当测试剂量超过0.10 g时香蕉果肉即能引起两性成虫的行为反应;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成虫对香蕉果肉的反应时间缩短,当测试剂量为0.1 g时,性未成熟雌虫的反应在1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雌虫在3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性未成熟雄虫的反应在5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在4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当测试剂量为1 g以上时,不论性成熟与否,雌、雄虫的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中新  孙绪艮  刘学辉  
The selectivity of Tetranychus urticae and Tetranychus viennensis to Ginkgo biloba leaves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method of petri dish, and elucidated the resistance of G.biloba against spider mites, and then the influence of volatiles from G.bioloba leaves on selection behavior of spider mites w...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