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7)
2023(10413)
2022(9430)
2021(8969)
2020(7651)
2019(17798)
2018(17831)
2017(34197)
2016(18964)
2015(21251)
2014(21250)
2013(21018)
2012(18994)
2011(17077)
2010(16998)
2009(15508)
2008(14817)
2007(12604)
2006(10883)
2005(9220)
作者
(55903)
(46298)
(46290)
(43889)
(29459)
(22562)
(20828)
(18472)
(17697)
(16506)
(15947)
(15520)
(14682)
(14637)
(14353)
(14221)
(14046)
(13730)
(13153)
(13062)
(11796)
(11282)
(11204)
(10542)
(10414)
(10386)
(10306)
(10172)
(9432)
(9348)
学科
(74202)
经济(74130)
管理(53793)
(48955)
(41512)
企业(41512)
方法(39120)
数学(34402)
数学方法(33867)
(18750)
(18739)
中国(16791)
(16323)
业经(15581)
地方(15472)
环境(15040)
理论(13319)
(12916)
农业(12604)
(11532)
贸易(11527)
(11500)
技术(11404)
(11176)
(10761)
财务(10695)
财务管理(10676)
(10513)
企业财务(10130)
教育(9456)
机构
大学(264841)
学院(264575)
管理(107436)
(96874)
经济(94615)
理学(94609)
理学院(93524)
管理学(91401)
管理学院(90956)
研究(86765)
中国(61018)
科学(59535)
(56174)
(46461)
业大(44805)
(44379)
(41794)
研究所(41300)
中心(38870)
农业(36757)
(36240)
北京(35336)
(35049)
师范(34657)
财经(34636)
(31755)
(31485)
(30549)
技术(28959)
师范大学(27892)
基金
项目(193177)
科学(150418)
基金(139024)
研究(135814)
(122992)
国家(122037)
科学基金(104109)
社会(82567)
社会科(78159)
社会科学(78134)
(77419)
基金项目(74822)
自然(71441)
自然科(69721)
自然科学(69706)
自然科学基金(68382)
(64992)
教育(62555)
资助(58319)
编号(54964)
重点(43420)
成果(43310)
(41144)
(40396)
(39764)
课题(37930)
科研(37517)
创新(36993)
计划(36984)
大学(35297)
期刊
(100344)
经济(100344)
研究(70504)
学报(47958)
中国(44196)
科学(42225)
(41366)
管理(37665)
大学(34875)
学学(33125)
农业(29507)
(29314)
教育(28133)
技术(23102)
业经(17009)
(16566)
金融(16566)
财经(15449)
(15314)
经济研究(15225)
科技(14720)
图书(14317)
资源(13439)
理论(13135)
问题(13079)
业大(12933)
(12915)
(12892)
林业(12877)
技术经济(12810)
共检索到362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芳森  年夫照  王运华  孟金陵  
采用盆栽土培的方法 ,研究了 10个拟南芥生态型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10个拟南芥生态型在硼正常条件下的硼含量、株高、有效分枝数等各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缺硼处理。缺硼处理无效分枝多 ,呈丛枝状 ,“花而不实” ,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周期 ,均无经济学产量。然而 ,不同拟南芥生态型之间对缺硼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严重缺硼条件下 ,苗期 2 0 1和 2 0 4两个生态型的忍耐性最强 ,2 0 9和 2 0 2次之 ,而 2 0 7最差。抽薹期 2 0 2和 2 0 9仍然保持较强的抗性 ,而 2 0 1和 2 0 4表现为敏感 ,说明拟南芥硼高效极有可能受多基因控制 ,而且在不同的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芳森  王运华  李建春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2个甘蓝型油菜硼低效品种和4个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效品种叶色浅、生育期短、抽苔早,低效品种叶色深、生育期长、抽苔晚,生育期和抽苔日数与硼效率系数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早期筛选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硼效率高低的参考指标;在轻度缺硼条件下,低效品种苗期长势较弱,硼含量较高,经济系数小,而高效品种长势较好,经济系数大;轻度缺硼时,不同硼效率品种茎中硼的相对含量均高于硼正常水平,其中,高效品种又比低效品种高,有利于硼的运转和再利用,提高硼的利用效率;缺硼对低效品种株高、单株总果数、千粒重影响大,而高效品种受影响较小;不同硼效率品种的生育进程不受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享云  刘武定  皮美美  
以对缺硼敏感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其整体根系和离体根吸收硼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品种根系吸硼速率与外界硼浓度呈显著直线相关,直线斜率以敏感品种大于不敏感品种,无论整体根还是离体根都得到同样结果。在不同硼浓度时,2个品种整体根系吸硼速率有明显差异。低硼浓度时(B0.05~1.0μg/g),敏感品种吸硼速率显著低于不敏感品种;而高硼浓度时(B>1.0μg/g),则明显高于不敏感品种;采用离体根测定发现,硼进入2个品种根系自由空间过程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但敏感品种的Km值高于不敏感品种,Vmax则小于不敏感品种。不敏感品种在低硼浓度时吸收能力强以及对硼的亲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燕  王卫东  秦广雍  霍裕平  
以拟南芥菜为研究对象,对低能氮离子注入对拟南芥干种子的萌发力、苗体生长形态性状的影响及过氧化物同工酶酶活性和酶谱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发芽率-剂量曲线呈"马鞍型"特性;离子注入对拟南芥菜生长有抑制作用,营养器官的损伤率-剂量关系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并且剂量间各性状差异极显著;离子注入后过氧化物同工酶酶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强,酶谱的变异体现在谱带强弱的变化而不是谱带增减上,初步探讨了各性状表现与POD酶活变化的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秋平  安振锋  章文华  
比较了4种外源多胺(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缓解拟南芥盐害的作用,结果发现0.01 mmol.L-1精胺的缓解效果最好。对不同浓度NaC l处理下内源多胺含量进行测定,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游离态亚精胺含量显著下降,而精胺含量逐渐升高。0.01 mmol.L-1的外源精胺处理可以降低100 mmol.L-1NaC l处理下植株体内的Na+/K+。上述结果表明,精胺对拟南芥幼苗盐胁迫下离子平衡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缓解盐害的一个重要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佳良  王鹤萌  张冬瑞  常缨  
AtOFP19是植物中特有的蛋白质,是拟南芥卵形家族蛋白(AtOFPs)新发现的成员之一。为确定AtOFP19在植物体中的特定作用,采取PCR克隆方法,获得了AtOFP19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AtOFP19基因进行分析。采取农杆菌介导法浸染野生型拟南芥,获得35S∶HA-AtOFP19转基因植株。对比35S∶HA-AtOFP19转基因植株、atofp19突变体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atofp19表型与WT无明显差别,OE与同时期WT相比较,其植株莲座叶较小,茎细,植株整体较细小。此外还成功构建了PUC-GD-AtOFP19载体,应用原生质体瞬时转染技术,利用酶标仪测定GUS相对表达量,证明AtOFP19是转录抑制子。qRT-PCR测定分析表明,AtOFP19基因在拟南芥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拟南芥不同发育阶段中,AtOFP19基因表达量在拟南芥发育初期较高,随着拟南芥生长发育AtOFP19基因表达量降低,在开花期又升高。进一步探究AtOFP19基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对比OE、atofp19与WT的种子萌发率,发现AtOFP19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究AtOFP19基因对激素的反应,外源添加5种激素于1/2MS培养基中,挑选生长状况良好的幼苗于土壤中培养,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AtOFP19基因的表达主要受到6-BA激素的调控。以上结果表明,AtOFP19是转录抑制子,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在植株体内主要受到6-BA调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铁英  杨成林  常诚  王耀辉  孙鸿举  
植物先天免疫的分子基础是位于植物细胞膜的受体蛋白对病原菌特有分子模式的特异识别。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核心组分,可以被动物细胞质膜的TLR4复合物识别。为了探索植物细胞识别LPS的受体,用动物TLR4氨基酸序列比对拟南芥蛋白数据库,发现拟南芥AtGHR1氨基酸序列同TLR4高度类似。利用β-葡萄糖苷酸酶(GUS)报告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发现AtGHR1在叶片和根尖中强表达,其编码蛋白位于细胞质膜。在AtGHR1基因缺失突变体atghr1叶子上,含有LPS的病原菌Pst DC30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志民  郑波  彭镇华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毛竹中分离到1个含完整的编码区和5′端非翻译区的cDNA,长776bp,编码240个氨基酸,命名为PeMADS1(GenBank登记号:EU327784)。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与拟南芥的E类功能基因AGL6编码蛋白的一致性为57.2%。将PeMADS1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控制下,构建PeMADS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应用农杆菌介导将目的基因转入拟南芥,RT-PCR证实PeMADS1基因得到异位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呈现开花提早、莲座叶卷曲、发育迟缓等表型,表明PeMADS1可能参与毛竹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发育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茂予  侯仙慧  刘赛男  李林川  陈章良  康定明  瞿礼嘉  
用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甲酯化酶酯解酶超家族部分成员基因启动子驱动GUS表达,研究了拟南芥MES超家族中3个有吲哚乙酸甲酯化酶酯解酶活性成员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AtMES16、AtMES17和AtMES18表达模式相似,新叶高,老叶低,从叶片中间向叶片边缘逐渐减少,类似吲哚乙酸甲基转移酶基因AtIAMT1的表达模式;2)AtMES17和IAMT1在叶片中同步但相互独立地表达,正常情况下AtMES17和IAMT1基因表达可能相互平衡制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群  陈慧勤  赵淑清  赵占军  
系统研究了水杨酸对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用10 μg/ mL SA喷雾处理生长28 d的拟南芥植株,结果发现,经SA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PAL,POD,PPO和LOX活性都迅 速增强,PAL活性在处理后12 h达到高峰,较高的PAL活性可维持到48 h。POD,PPO和LOX活性在SA处理后48 h达到高峰,而在24-96 h内都可保持较高的POD和PPO活性。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SA诱导拟南芥植物的抗病 性相吻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勇  曹一平  张福锁  
采用发芽和幼苗试验探索了筛选拟南芥抗某些抑制性物质的适宜浓度,其中2,4-D,6-BA,NaCl,AI3+,Cu2+,CrO4或2,4-DNP分别是10μmol.L-1,5μmol.L-1,2O0μmol.L-1,500μmol.L-1,20μmol.L-1,500μmol.L-1和18μmol.L-1。在该浓度下对经化学诱变处理获得的M2种子进行了发芽法筛选,得到了在高浓度抑制物存在时表现不同的可能突变株。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爱荣  陈新  张冬梅  陈惠红  鲁国东  王宗华  
ROP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小G蛋白,在植物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拟南芥共编码11种ROP蛋白,为明确ROP蛋白在拟南芥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将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DC3000接种于各AtROP的激活和失活突变体后,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表明,AtROP2和AtROP11抑制病原菌的增殖,而AtROP10则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其他At-ROP对Pst.DC3000的增殖没有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诗梦  敖小平  符泽华  覃建庸  徐刚标  卢孟柱  
胡杨是研究林木对极端逆境响应的首选材料。开展胡杨随机插入大片段遗传转化,克服了单基因对植物表型的微效应而不易检测的难题,是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思路的新尝试。用花序浸染法将胡杨基因大片段转化到拟南芥中,筛选出有特异性状并稳定表达的转化型植株。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化型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的生长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与野生型相比,转化型种子粒径增长达14%、千粒重增加达27%,这为进一步开展该基因大片段功能研究,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燕晔  李敏  张立军  樊金娟  崔振海  
以拟南芥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拟南芥蔗糖转运蛋白基因AtSUC3经T-DNA插入突变对拟南芥愈伤组织的分化及其蔗糖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早于atsuc3,且生长略快于atsuc3,二者质地均疏密适中;在蔗糖浸泡液中的果糖和葡萄糖不是由愈伤组织外渗的,而是转化酶作用于培养基中蔗糖的结果;野生型愈伤组织的蔗糖转化酶活性略高于atsuc3愈伤组织,野生型愈伤组织浸泡液中蔗糖的浓度始终低于atsuc3,而浸泡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atsuc3。因此,AtSUC3缺失使拟南芥愈伤组织的分化和生长受阻,但影响不大;atsuc3愈伤组织对蔗糖的吸收能力弱于野生型;AtSUC3T-DNA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慧  王天宇  黎裕  
ERD(脱水诱导早期应答基因)是可以快速应答干旱反应的基因,最早是在拟南芥脱水诱导1 h获得的。目前,在拟南芥中获得16个ERD基因,它们属于不同的基因家族,作用于不同的代谢途径,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拟南芥的抗旱性,除了具有快速应答干旱胁迫的特征,还具有应答冷、盐、衰老、ABA等多种逆境胁迫信号的特征。研究这些基因有助于了解拟南芥的抗旱机制。目前对ERD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转录调节研究的比较清楚,但是对其中多数基因的作用机制还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综述拟南芥脱水诱导早期应答基因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