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2)
2023(8463)
2022(6867)
2021(6251)
2020(4829)
2019(10548)
2018(9914)
2017(18051)
2016(10094)
2015(10544)
2014(10042)
2013(9495)
2012(8545)
2011(7537)
2010(7297)
2009(6570)
2008(6225)
2007(5480)
2006(4626)
2005(3780)
作者
(31272)
(26579)
(26204)
(24725)
(16449)
(12929)
(11378)
(10488)
(10014)
(9173)
(9028)
(8715)
(8536)
(8358)
(8285)
(8156)
(8004)
(7843)
(7659)
(7553)
(6929)
(6440)
(6084)
(6084)
(5875)
(5870)
(5800)
(5767)
(5563)
(5337)
学科
(33822)
经济(33781)
管理(27162)
(26590)
(20356)
企业(20356)
方法(14175)
(12597)
数学(12571)
数学方法(12447)
(9735)
中国(9524)
(9444)
业经(9273)
农业(8894)
(8063)
贸易(8062)
(7876)
环境(6570)
地方(6508)
(6428)
技术(6367)
(6015)
财务(6011)
财务管理(6003)
企业财务(5724)
(5409)
产业(5211)
(5096)
(5076)
机构
学院(137410)
大学(134967)
(51200)
经济(50207)
管理(49935)
研究(49706)
理学(44140)
理学院(43618)
管理学(42799)
管理学院(42587)
(36695)
科学(35508)
中国(35309)
农业(29611)
业大(29589)
(27666)
(26675)
研究所(25140)
中心(22014)
(21740)
(20307)
农业大学(19992)
(18934)
财经(17976)
(17903)
(16878)
北京(16612)
(16553)
师范(16478)
(16065)
基金
项目(105482)
科学(81411)
基金(76213)
(71768)
国家(71156)
研究(68765)
科学基金(58599)
社会(44039)
(42513)
社会科(41726)
社会科学(41713)
基金项目(41220)
自然(40713)
自然科(39756)
自然科学(39741)
自然科学基金(39063)
(36801)
教育(30642)
资助(29060)
编号(25800)
重点(24684)
(23306)
计划(23196)
(22739)
(21917)
创新(21282)
科研(21152)
科技(21038)
(20510)
(18950)
期刊
(52243)
经济(52243)
学报(33683)
(32795)
研究(32307)
科学(27917)
中国(26160)
大学(23780)
学学(23294)
农业(22132)
(16056)
管理(15833)
(11785)
教育(11415)
业经(10441)
业大(10197)
(9524)
金融(9524)
技术(8968)
(8945)
经济研究(8903)
农业大学(8520)
科技(8429)
财经(8244)
林业(7644)
问题(7101)
(7072)
资源(6983)
商业(6418)
中国农业(6084)
共检索到188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华  陈建华  谷战英  佘婷婷  唐光武  张钊  
为了探讨不同抚育措施对竹笋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共设置了垦复施肥型、稻草覆盖施肥型、垦复富硒型等3个类型的抚育处理,以半荒芜型竹林地为对照,对竹笋地径及笋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覆草施肥型竹笋地径生长较快,3种抚育处理均显著粗于对照;覆草施肥型和垦复施肥型表现出较显著的笋高生长趋势,分别高出对照118.29%和50.34%;垦复富硒型的笋总数的日增长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类型,观测末期笋总数多出41.85%~50.2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佘婷婷  谷战英  吴柯豫  唐光武  唐云鹏  
通过对毛竹林地采用不同覆盖处理(稻草覆盖、稻草谷壳覆盖、竹叶覆盖),研究其对笋高及地径的影响,为毛竹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春季对样地竹笋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地表覆盖能明显促进笋高、地径的生长,但是,不同的覆盖物产生的作用大小不同。3种覆盖物中稻草覆盖产生的作用最大,稻草谷壳覆盖次之,竹叶覆盖最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表覆盖的管理措施对毛竹的生长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采用稻草覆盖作为改善毛竹低产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胜华  谷战英  陈建华  吴柯豫  唐云鹏  
为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温及竹笋生长的影响,共设置了稻草覆盖型、稻草谷壳覆盖型、竹叶覆盖型及半荒芜型(对照)等4种处理类型,在发笋期测量了地表、10 cm深及20 cm深的林地土壤温度,并连续7 d观测了笋高、竹笋地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地表覆盖对笋高及地径均产生了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至少增加笋高55.87%,增粗地径18.59%;地表覆盖对各层土温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草覆盖型影响,稻草谷壳覆盖型效果较显著,其次是竹叶覆盖型,半荒芜型表现较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汤定钦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巧云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易  路兴慧  臧润国  黄继红  杨秀森  周亚东  黄勇  冯业洲  
[目的]通过对海南霸王岭林区的热带天然次生林抚育技术试验,了解抚育对次生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0个热带天然次生中龄林(60年)固定样地(50 m×50 m)进行抚育前后的森林调查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非维度多尺度标定(NmS)和指示种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组成、指示种、优势种和群落径级结构在抚育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抚育后群落上层物种(胸径≥5 cm)和下层(1 cm≤胸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尔发  洪伟  郑郁善  陈卓梅  尤志达  
对福建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配方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有机肥对竹笋产量影响的回归方程显著,氮、磷对麻竹出笋数量回归方程的影响显著,氮、磷(P2O5)、钾、花生饼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2195、0·8258、0·1906、2·3055t·hm-2;竹笋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钾、花生饼施肥量分别为0·2186、0·8262、0·1899、2·3064t·hm-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羡德  陈礼光  荣俊冬  张志欣  高楠  郑郁善  
对沿海沙地麻竹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麻竹叶片N、P、K含量在不同发笋期有明显差异,但总体上均以末期的含量最低.不同发笋期各因素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但均以施肥总量和N、P、K比例占主导因子,而施肥方法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同发笋期最佳N、P、K比例均为2∶1∶1,但在初期和末期最佳施肥总量为720 kg.hm-2,施肥方法为浇施;在盛期最佳施肥总量为360 kg.hm-2,施肥方法为丛中穴施;在末期施肥方法以丛中穴施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文渊  黄宝龙  谢泽轩  谢周华  刘厚源  
以无性系植物的生理整合作用理论为指导 ,通过不同密度处理系列试验、采笋与不采笋对比试验等 ,探讨了密度调节、轮闲制采笋与筇竹林竹笋—幼竹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将 4~ 5a生老龄母竹全部砍伐的处理对子代分株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 1a生分株数量是全部保留处理的 1 92倍。轮闲制采笋的处理则有利于子代分株个体的改良 ,1a生分株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度是未处理的 1 5倍和 1 4倍 ;而连年采笋的筇竹林分 ,随时间进程子代分株表现出趋矮的迹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何智英  黄宝龙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孟庆军  刘心娟  路国兵  
以淄博市鲁山林场辽东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抚育对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抚育4年后,高海拔(平均海拔1 055 m)、中海拔(平均海拔856 m)和低海拔(平均海拔666 m)辽东栎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分别为1.67、2.36和1.03 cm;平均树高增长量分别为1.84、2.54和0.99 m;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分别为0.041 5、0.067 5和0.021 9 m3。与高海拔和低海拔辽东栎人工林相比,人工抚育对中海拔辽东栎人工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该研究为辽东栎在鲁中山区引种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斌  胡万里  刘宏斌  段宗颜  
本试验设计了不施肥、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和增施氮肥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生长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对青笋各个时期的生长性状和产量都不利;常规施肥和增施氮肥处理的施氮量过剩,增施的氮肥并未显著提高青笋生长性状和产量,增施氮肥处理对青笋的苗期生长还有抑制作用;优化施肥处理因有机肥的施用量少,优化施肥的青笋采收期株高在4种处理中并未达到最优。洱海周边露地蔬菜青笋的建议施肥量为: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与氮肥比例,有利于氮肥在土壤中的保留,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菊春  
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目标,抚育改造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抚育采伐与主伐的融合、抚育与改造的结合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体系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与解决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急需搞好森林的抚育改造.通过对国内外的实践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持续,森林资源的持续依赖于森林的科学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将是21世纪森林经营模式的最佳选择,而抚育改造则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卢玉生  官凤英  彭超  尹子旭  张美曼  詹美春  晏颖杰  
【目的】探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矮化方法及矮化后绿竹生长规律及光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笋为研究对象,不截梢为对照(ck),比较不同高度H_1(60 cm)、 H_2(90 cm)、 H_3(120cm)、 H_4(150 cm)、 H_5(180 cm)绿竹笋截梢对绿竹形态指标、成竹率、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①竹笋截梢后绿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株高与截梢前绿竹笋高度呈线性极显著负相关(R~2=0.90, P0.05)。②竹笋截梢显著提高绿竹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降低了叶绿素a/b。③竹笋截梢处理初始荧光(F_o)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随着绿竹株高降低,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增加,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P))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_(TR))和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_(ield))增加,在H_5时达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8.63%和42.17%。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竹株高与总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 Y_(ield)、 E_(TR)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a/b及q_(NP)显著正相关。【结论】绿竹笋高度H_5(180 cm)时截梢处理可有效控制高度生长,矮化后光化学功能进一步提高。图2表4参3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学军  裘贤龙  
对采收后绿竹Bambusa oldhami笋经不同的处理后,研究不同温度的储藏条件下,对绿竹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与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各处理PAL活性呈先升后下降趋势,2~3 d后PAL活性快速下降,4 d开始PAL活性变化趋缓;而常温条件下竹笋PAL活性上升得快,下降速度也快,常温条件下竹笋PAL酶的失活早于低温储藏的竹笋。储藏过程中各组POD活性迅速增加后降低,经保鲜处理后的各组竹笋POD活性增加和降低均迟于未处理的对照组;常温储藏的对照组POD采收后4 d就完全失活,常温储藏过程中竹笋纤维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