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6)
- 2023(9372)
- 2022(7788)
- 2021(7064)
- 2020(5743)
- 2019(12250)
- 2018(12176)
- 2017(22251)
- 2016(12448)
- 2015(13271)
- 2014(12979)
- 2013(12117)
- 2012(10865)
- 2011(9764)
- 2010(9748)
- 2009(9066)
- 2008(8543)
- 2007(7552)
- 2006(6418)
- 2005(5687)
- 学科
- 济(37107)
- 经济(37048)
- 管理(33455)
- 业(28900)
- 企(23812)
- 企业(23812)
- 方法(14343)
- 学(12657)
- 农(12153)
- 数学(11928)
- 中国(11736)
- 数学方法(11732)
- 财(11340)
- 制(10234)
- 业经(9145)
- 环境(8559)
- 体(8356)
- 银(8207)
- 理论(8176)
- 银行(8155)
- 融(7888)
- 金融(7880)
- 行(7841)
- 农业(7537)
- 地方(7352)
- 务(7102)
- 财务(7072)
- 技术(7070)
- 财务管理(7058)
- 贸(7010)
- 机构
- 学院(165529)
- 大学(161345)
- 研究(60257)
- 济(56439)
- 管理(55052)
- 经济(55007)
- 理学(47345)
- 理学院(46741)
- 管理学(45505)
- 管理学院(45224)
- 中国(42842)
- 科学(42212)
- 农(39377)
- 京(34121)
- 所(32463)
- 农业(31607)
- 业大(31344)
- 研究所(30022)
- 财(27714)
- 中心(27049)
- 江(25607)
- 技术(22566)
- 院(22231)
- 财经(21795)
- 范(21579)
- 省(21339)
- 师范(21155)
- 州(20598)
- 北京(20579)
- 农业大学(20386)
- 基金
- 项目(118335)
- 科学(90503)
- 基金(83040)
- 研究(80849)
- 家(76696)
- 国家(76091)
- 科学基金(62682)
- 省(49378)
- 社会(48656)
- 社会科(45987)
- 社会科学(45974)
- 基金项目(43312)
- 自然(42743)
- 自然科(41809)
- 自然科学(41790)
- 划(41759)
- 自然科学基金(41023)
- 教育(37405)
- 资助(33219)
- 编号(32182)
- 重点(27976)
- 成果(26080)
- 发(26056)
- 创(25399)
- 计划(25249)
- 课题(23998)
- 部(23940)
- 创新(23861)
- 科研(23424)
- 科技(22759)
共检索到241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申慧芳 李国柱
在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情况下,对抗旱性不同的3个绿豆突变体即172-3(高抗)、159-1(中抗)、145-1(弱抗)和原材料中绿2号(不抗)在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的抗旱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旨在探明其不同的抗性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抗旱性强的突变体叶绿素含量减小幅度小,SOD活性、POD活性和NR活性明显高于抗性低的品种,表明水分胁迫对这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程度与绿豆的抗旱性有关。
关键词:
抗旱性 绿豆突变体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芹 刘子会 曹彩霞 刘云 郭秀林 宋炳彦
以津优3号、津优2号和bh-8三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分胁迫下三个黄瓜品种在初果期、盛果期、结果末期的理化性状变化及其与产量抗旱指数(DAI)的关系,结果发现:初果期抗旱指数高的津优3号经水分胁迫后表现为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高,且增加幅度大,丙二醛含量低,增加幅度小;抗旱指数低的hb-8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增加幅度小或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高,增加幅度大。盛果期,结果末期三个黄瓜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吻合较差。整个生育期内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均不明显。综合认为:初果期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黄瓜的抗旱性,因此可以作为黄瓜品种抗旱性的辅助鉴定指标。
关键词:
水分胁迫 黄瓜 生理生化 抗旱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磊 贾志清 宁虎森 吉小敏 朱雅娟 綦艳林
在新疆和田墨玉县选取2年生大果沙枣和尖果沙枣实生苗,移植于苗圃对其进行不同灌水量的处理,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5%、70%,47%和24%。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大果沙枣、尖果沙枣的水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稳定碳同位素。结果表明:大果沙枣、尖果沙枣在一天中的水势变化趋势呈"V"字型,大果沙枣的日平均水势((-0.87±0.18)Mpa)比尖果沙枣的大;相同处理下大果沙枣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10.03±1.19)μmol.m-2.s-1)和蒸腾速率((11.06±0.88)mmol.m-2.s-1)均比尖果沙枣的大;大果沙枣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0.80±0.09)μmol.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宇玮 郝建国 步怀宇 贾敬芬
检验小麦耐水分胁迫突变体对渗透胁迫环境的耐受能力并对其生理生化及分子特性进行研究。测定突变体愈伤组织在甘露醇,NaCl和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渗透胁迫下的相对生长量及其在20%甘露醇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一步检测了突变体再生苗的K+/N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组成和基因组DNA RAPD多态性等生化和分子特征。突变细胞系可以在对照不能生长的20%甘露醇、1.5%NaCl和20%PEG-6000胁迫条件下,分别表现出14.5%,12.8%,41.8%的相对生长量;在20%甘露醇胁迫条件下突变细胞系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为对照的80%,可溶性糖积...
关键词:
小麦 耐水分胁迫突变体 RAP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栋 杨健 窦俊焕 武路云 陈鹏 周琼 莫良玉 何冰 范稚莲 周瑞阳
为了鉴定黄麻苗期的抗旱性,采用盆栽试验、人工控水法对10个不同品系黄麻幼苗进行干旱胁迫,测定其幼苗株高和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个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幼苗株高相对值变小,黄麻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表现为上升,且在一定干旱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升高。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个不同品系黄麻幼苗耐旱性,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黄33>黄09-39>黄37>黄09-30>黄09-1>黄09-27>黄09-5>黄09-19>黄09-4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晓宁 赵冰 刘旭梅 黄文梅
杜鹃花Rhododendron抗旱性较差,限制了它们在北方干旱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杜鹃花的抗旱性可为它们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西洋杜鹃‘蓝茵’Rh.‘Lan Yin’‘国旗红’Rh.‘Quoqihong’‘爱丁堡’Rh.‘Aidingbao’‘粉珍珠’Rh.‘Fenzhenzhu’等4个杜鹃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叶片解剖结构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杜鹃花品种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筛选与抗旱性关联较大的叶片解剖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4个
关键词:
植物学 杜鹃花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维鹏 张小艾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无花果的抗旱特性,为无花果抗旱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内常见的4个无花果栽培品种波姬红、玛斯义·陶芬、中国紫果、青皮一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分别设置了正常供水CK(田间持水量的70%~75%)、轻度干旱LD(田间持水量的50%~55%)、中度干旱MD(田间持水量的40%~45%)、重度干旱SD(田间持水量的30%~35%)、极度干旱ED(田间持水量的20%~25%) 5个水分处理梯度对材料进行处理。通过各项生理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无花果品种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4个品种根系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叶绿素含量、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量子产量(Y(Ⅱ))都显著降低(P 玛斯义·陶芬>青皮>中国紫果。
关键词:
无花果 干旱胁迫 生理 抗旱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娟 黄丽华 陈训
为提高杜鹃的抗旱性,通过对西鹃和毛鹃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土壤干旱胁迫下杜鹃的生理响应机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杜鹃的抗旱性。结果表明:西鹃和毛鹃的叶片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细胞膜透性逐渐上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西鹃丙二醛含量上升,而毛鹃丙二醛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西鹃的抗旱性大于毛鹃。
关键词:
西鹃 毛鹃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综合评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蔺亚平 杨成行 苏家豪 马清 包爱科
优良抗旱禾草品种的筛选是高寒地区沙化草地快速恢复的重要前提。本试验以高寒地区草地恢复中主推的6种禾草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干旱胁迫试验,分析了6种禾草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水分状况、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等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6种禾草的抗旱性。研究发现:干旱胁迫抑制了6种禾草的生长,均表现为叶片组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升高,除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在干旱胁迫下SOD活性有所降低外,其余禾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Tongde’)、青牧1号老芒麦(E. sibiricus ‘Qingmu No. 1’)和同德短芒披碱草(E. breviaristatus ‘Tongde’)在干旱胁迫下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长势较好。6种禾草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为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Qinghai’)>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结果表明,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和同德老芒麦更适合在高寒地区沙化草地上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艳军 李广敏 辛春艳
比较了不同强度的水分胁迫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花 84 (抗旱 )和冀麦 2 4(不抗旱 )的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 ,分析了其生理反应差异以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 2 4h胁迫后两品种的膜透性均增大 ,冀麦 2 4大于花 84 ;花 84的愈伤组织经胁迫后 ,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冀麦 2 4 ;二者POD活性随胁迫强度的加重都迅速提高 ,但冀麦 2 4增幅较高 ;以TTC还原力测定细胞活力 ,发现两品种TTC还原力都下降 ,但花 84较冀麦 2 4降低幅度小 ;另外 ,花 84细胞的蛋白质抗PEG沉淀能力强 ,能在水分胁迫下保持较为正常的功能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小麦 愈伤组织 POD 脯氨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一鹤 李建宾 杨时宇 陈疏影 希从芳 李体初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翠梅 师尚礼 吴芳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紫花苜蓿抗旱的分子机理、提高紫花苜蓿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营养液沙培法,选用强抗旱的陇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zhong)、中抗旱的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和弱抗旱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莉娟 赵丽丽 唐华江 孙小富 王普昶 陈超
【目的】筛选抗旱性较强的毛花雀稗种质,为其抗旱型种质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干旱模拟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函数法研究干旱胁迫下各种质的生理指标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旱胁迫下,各种质的丙二醛含量在0~21 d增加趋势缓慢,在21~28 d增加趋势迅速;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贵州湄潭种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外,其他种质上述各指标均在第14天时达到峰值;随干旱时间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2.64%;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美国种质抗旱性最强,其次为贵州安龙(草坡)种质,越南种质的抗旱性较弱,其余种质居中。【结论】在毛花雀稗抗旱性牧草种质的选育与推广中,应优先选择抗旱性较强的美国种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小三 周文才 邱凤英 龚春 徐林初 肖相元 王玉娟
【目的】研究不同油茶品种苗期的抗旱性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适用于油茶抗旱性评价或鉴定的指标,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油茶抗旱品种的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方法】测定不同油茶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生长、生理生化等28项指标,研究不同油茶品种的抗旱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适用于油茶抗旱性大小的评价或鉴定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油茶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各指标抗旱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油茶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探讨其抗旱机制。【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将与油茶抗旱性相关的28项指标归纳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100%,具有很强的信息代表性;第一主成分可概括为光合参数和叶片解剖参数,第二主成分可概括为生长指标,第三主成分可概括为叶片气孔开度和脯氨酸含量,对应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分别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厚度、气孔开度、气孔密度、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生长量及叶片脯氨酸含量。运用隶属函数值分析法对4个油茶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无2>赣190>兴46>无12。根据不同油茶品种在3个干旱胁迫强度下抗旱系数的变化情况得出,各油茶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干旱胁迫下,各油茶品种主要通过增加侧根数来提高根系的吸水能力,通过提高根冠比和根占整株比来增强植株的抗性;通过提高叶片紧实度、栅海比、气孔密度及水分利用效率(WUE)来减少水分散失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提高抗氧化物质SOD的含量来清除超氧根阴离子等有害物质,保护细胞结构;通过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含量来降低渗透势,调节渗透平衡,减轻渗透胁迫对植物的伤害;通过增加内源激素ABA和MeJA含量来增强油茶的抗旱性,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茶造成的伤害。【结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厚度、气孔开度、气孔密度、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生长量及叶片脯氨酸含量可作为油茶苗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经抗旱性综合评价,无2的抗旱性最强;不同油茶品种对干旱胁迫是多途径的联合响应及抗旱机制,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各品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响应区别较大,但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主要是以SOD或ABA为主导的多途径响应及抗旱机制。
关键词:
油茶 干旱胁迫 响应 机制 综合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春艳 梁正伟 杨福 王志春
利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盐碱胁迫条件下水稻耐碱突变体(ACR78)灌浆期的耐盐碱生理特性,并与野生型(农大10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ACR78体内积累了大量可溶性糖(根部除外),质膜透性受损较轻,但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大;在盐碱胁迫下ACR78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野生型,而蒸腾速率(Tr)低于野生型。说明ACR78突变体耐盐碱性优于野生型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