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0)
2023(4909)
2022(4112)
2021(3795)
2020(3440)
2019(7337)
2018(7288)
2017(13416)
2016(8042)
2015(8546)
2014(8594)
2013(8405)
2012(7932)
2011(7093)
2010(6970)
2009(6203)
2008(6204)
2007(5596)
2006(4678)
2005(4063)
作者
(25498)
(21512)
(21138)
(20267)
(13641)
(10643)
(9726)
(8496)
(7991)
(7840)
(7424)
(7180)
(7061)
(7002)
(6924)
(6704)
(6486)
(6313)
(6298)
(5976)
(5781)
(5350)
(5258)
(5043)
(4942)
(4908)
(4839)
(4619)
(4517)
(4444)
学科
(25223)
经济(25185)
管理(18927)
(18722)
(15099)
企业(15099)
方法(12447)
数学(10871)
数学方法(10755)
(8609)
(7745)
中国(7218)
(6355)
(5515)
(5502)
银行(5471)
(5397)
金融(5394)
(5240)
(5213)
财务(5198)
财务管理(5186)
企业财务(5013)
业经(4819)
技术(4650)
理论(4596)
(4430)
贸易(4429)
(4337)
地方(4231)
机构
学院(107706)
大学(107643)
研究(42677)
(38327)
经济(37380)
管理(34832)
科学(30497)
理学(30178)
中国(29841)
理学院(29741)
(29241)
管理学(28986)
管理学院(28801)
(24181)
农业(23720)
(23118)
研究所(22549)
业大(22298)
中心(18727)
(18576)
(16413)
(15456)
(15220)
农业大学(15159)
财经(14964)
北京(14137)
技术(14128)
(14099)
科学院(13779)
(13703)
基金
项目(78740)
科学(59274)
基金(55800)
(53190)
国家(52800)
研究(49696)
科学基金(42276)
(32106)
社会(30047)
自然(29929)
自然科(29286)
自然科学(29269)
基金项目(29229)
自然科学基金(28757)
社会科(28455)
社会科学(28448)
(27732)
资助(23648)
教育(23358)
重点(18861)
计划(18174)
编号(17962)
科技(17119)
(16771)
(16389)
(16253)
科研(16004)
创新(15377)
成果(14918)
(14860)
期刊
(37650)
经济(37650)
学报(28882)
研究(28081)
(26349)
中国(22174)
科学(22116)
大学(19603)
学学(18953)
农业(17847)
(14985)
管理(12363)
教育(10995)
(10720)
(9826)
金融(9826)
业大(8432)
技术(7768)
财经(7386)
(7166)
农业大学(7005)
经济研究(6701)
林业(6409)
(6353)
科技(6347)
业经(5527)
中国农业(5204)
统计(5049)
问题(4861)
自然(4754)
共检索到155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跃东  王贵禧  段文标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抗寒性鉴定的基础上,探求不同抗寒性杂交榛休眠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杂交榛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为杂交榛抗寒性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试验选出抗寒性强(84-349)、中(84-237)、弱(84-572)3个无性系进行物候期观察,对3个无性系休眠期间枝条的呼吸强度、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抗寒性强的84-349进入休眠期最早,开花最晚;休眠过程中,深休眠期不同抗寒性的杂交榛无性系各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而休眠初期和休眠后期,抗寒性强的无性系84-349呼吸强度最低、电解质渗出最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抗寒性弱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跃东  董凤祥  王贵禧  王庆成  
通过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确定-22℃萌芽率为杂交榛抗寒性的衡量指标,用相关分析确定评价杂交榛抗寒性的5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指标转化为综合的主成分,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再结合隶属度函数值求得杂交榛各无性系抗寒性的综合指数。根据综合指数的抗寒性排序为:84-349>81-23>85-127>B-3>84-69>84-545>81-9>83-33>84-1>84-72>84-254>84-48>84-402>84-237>82-11>84-226>B-21>84-572。通过聚类分析,将杂交榛抗寒性划分为4类:84-349、81-23和85-127为一类,其抗寒性最强;B-3、84-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俊威  董玉芝  宋锋惠  史彦江  韩强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平欧杂交榛枝条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杂交榛抗寒性与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膜脂过氧化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萌芽率的关系,为杂交榛的高抗寒性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平欧杂交榛品种新榛1号(84-254)、新榛2号(82-11)、新榛3号(84-310)和平顶黄(80-43)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于-15,-20,-25,-30,-35和-40℃的低温下处理24h,以-15℃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在低温条件下杂交榛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游离脯氨酸(游离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萌芽率的变化。【结果】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各榛子品种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凯音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杨刚  马骊  郭仁迪  方圆  侯献飞  刘林波  钱武  刘海卿  袁金海  王治江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翔  
用 EC、TTC 以及组织变褐法测定梅花根系抗寒性.结果表明,梅花根系抗冻能力为-5~-8℃,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一年生根系多数分布于冻土层内,在-8℃低温下,根内生活细胞基本失去还原 TTC 的能力.‘辽梅’山杏根系抗寒性最强,根系可耐-12~-18℃低温.梅与杏杂交种的根系抗寒性偏于杏,梅与山桃杂种偏于梅.抗寒性低于-1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  曾琪瑶  曾炳山  黄烈键  何卫忠  何碧红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燕  陈俊愉  
对刺玫月季育种中的部分亲本和杂交种的枝条,进行不同温度冰冻处理后,采用电阻法测定其电阻值;同时,进行生长恢复试验。依据电阻测定值及扦插存活率,确定植株的抗寒能力。对一些亲本和杂交种枝条的电阻测定值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电阻值与存活率的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与相关曲线的对比,结合越冬后抽条率的统计,对一些杂交种的抗寒性进行预测。从遗传角度初步探讨了亲本与子代的抗寒性关系。最后提出了在育种中进行抗寒性研究的可行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军武  唐和平  黄意欢  龚志华  肖文军  
为探讨正常栽培条件下茶树抗寒性与保护酶类活性的关系 ,以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槠叶齐、高桥早、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为材料 ,对其成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 (POD)等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抗寒性强的品种其 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 ,抗寒性弱的品种其 S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 ,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茶树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 .S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用作鉴定茶树抗寒性强弱的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牛  董凤祥  王贵禧  张日清  梁丽松  
以平欧杂交榛的18个优良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各品种(系)在北京地区的抗抽条能力以及抽条与枝条含水量的关系。对田间自然鉴定法所得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18个品种(系)分为4类:抗抽条能力最强的一类为84-254、B-3、B-21、83-33、84-72和81-9;抗抽条能力较强的一类为84-48、81-23、85-127、84-237和84-1;抗抽条能力较弱的一类为82-11、84-545和84-226;抗抽条能力最弱的为84-572、84-402、84-69和84-349。室内模拟枝条失水程度与萌芽率关系的试验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抽条临界含水量不同,但多数品种(系)抽条的临界含水量在3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珍  陈苏丹  李天忠  
为探讨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的关系,以休眠期欧李1年生基生枝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了韧皮部、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休眠阶段欧李韧皮部和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淀粉,二者比值最高可达4.77,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蔗糖,其次是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自然休眠期芽中检查不到果糖含量,但在被迫休眠期和芽萌动期迅速增加,至芽萌动期质量分数达2.05%;休眠期韧皮部和芽中酶活性变化与糖含量变化一致;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于其他酶的活性,在自然休眠期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迅速降低至自然休眠解除时达最低值,降低幅度分别为芽94.18%、韧皮部84.78%;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娟  谢宝元  
利用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分析休眠期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枝龄、含水率、密度等对抗弯弹性模量的影响。以2012年12月从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采集的休眠期7个树种(40年的油松,30年的侧柏,12年的臭椿,20年的刺槐,30年的栾树,40年的白杜,35年的元宝枫)的176株新鲜树枝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得枝龄、含水率、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参数,枝龄通过数枝条法进行测量后,在实验室制作试件时再通过数年轮法进行复测。含水率参照《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标准GB/T 1931—2009中的规定获得。密度参照《木材密度测定方法》标准GB/T 1933—2009中的规定获得,其中体积采取排水法测量树枝的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红  张崎纹  陈一山  解荷峰  
基因库中2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寒性徐红,张崎纹,陈一山,解荷峰关键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寒性,电导率,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Marsh)无性系具有生长迅速,抗病虫性较强等优良性状。历史上引种成功的几个美洲黑杨无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艾克来木·艾合买提  阿不来提·买买提  巴特尔·巴克  阿丽腾·吐尔孙哈力  萨吉旦·阿卜杜克日木  祖力克艳·麻那甫  
为了解释抗寒锻炼期果园气温变化对库尔勒香梨不同越冬期抗寒性的影响,连续测定了2年不同越冬期间库尔勒香梨树干阳阴面形成层、一年生枝条和花芽等器官和组织的SOD、CAT、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果园气温等生理指标和环境因子;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2年不同越冬期抗寒性,分析抗寒锻炼期气温与不同越冬期抗寒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抗寒锻炼期间气温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同越冬期库尔勒香梨表现出的抗寒性,抗寒锻炼期气温波动性小的年份不同越冬期表现出的抗寒性强于气温波动性大的年份;不同生理指标与气温均呈负相关,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爽  苏淑钗  张兵  王忠  盛淑艳  
以14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为试材,开展了越冬保存调查,统计其在河北平泉地区的越冬保存率以及抽条指数。越冬保存调查结果显示,14个品种(系)中达维的越冬保存率最高,达到82.63%,辽榛1号的抽条指数最低,为0.717 6。分别对越冬保存率和抽条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越冬保存率最高的一类为辽榛7号、达维、辽榛3号和84-72,较高的一类为84-545、平顶黄、辽榛2号和13-21;平均抽条指数最低的一类为13-21、平顶黄和辽榛1号,较低的一类为辽榛3号,辽榛2号和85-127。以3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为试材,设置了不同厚度蘑菇渣覆盖的对比试验,并探讨了不同厚度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和温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清亚  路斌  赵佳伟  栗浩  李艳  苗胜越  路丙社  
【目的】对8个豆梨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性评价,为我国北方地区北美豆梨引种时的品种选择提供借鉴。【方法】以3年生8个品种豆梨及杜梨苗木的当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10,-15,-20,-25和-30℃)对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豆梨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豆梨相对电导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豆梨品种的低温伤害起始温度为-12.57~-20.36℃,可忍耐的最低温度为-33.95~-40.27℃,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5.61~-29.38℃。低温胁迫过程中,各品种豆梨SOD和POD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5℃时达到峰值;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逐渐升高。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克利夫兰>新布拉德福德>殿级堂>贵族>资本>三体>杜梨>秋火焰>红塔。【结论】在我国杜梨天然分布区引种北美豆梨克利夫兰、新布拉德福德、殿级堂、贵族、资本和三体可安全越冬,而引种秋火焰和红塔则应注意在越冬期间采取一定的防寒保护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