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2)
- 2023(7594)
- 2022(6350)
- 2021(5587)
- 2020(4729)
- 2019(10202)
- 2018(9840)
- 2017(17824)
- 2016(10291)
- 2015(10821)
- 2014(10289)
- 2013(10014)
- 2012(9166)
- 2011(8192)
- 2010(7897)
- 2009(7073)
- 2008(6951)
- 2007(6101)
- 2006(5170)
- 2005(4345)
- 学科
- 济(35484)
- 经济(35446)
- 管理(26336)
- 业(25578)
- 企(19342)
- 企业(19342)
- 方法(17396)
- 数学(15866)
- 数学方法(15722)
- 农(11202)
- 财(9776)
- 学(9732)
- 中国(9462)
- 贸(8469)
- 贸易(8467)
- 业经(8412)
- 易(8286)
- 农业(7941)
- 技术(6534)
- 环境(6406)
- 制(6072)
- 地方(6055)
- 务(5738)
- 财务(5737)
- 财务管理(5726)
- 产业(5455)
- 企业财务(5437)
- 银(5317)
- 银行(5245)
- 划(5237)
- 机构
- 大学(142851)
- 学院(142017)
- 研究(54610)
- 济(54038)
- 经济(53049)
- 管理(49897)
- 理学(44346)
- 理学院(43760)
- 农(43476)
- 管理学(42729)
- 管理学院(42506)
- 科学(40129)
- 中国(37176)
- 农业(35359)
- 业大(33973)
- 所(30906)
- 京(30275)
- 研究所(29148)
- 农业大学(23770)
- 中心(23694)
- 财(22210)
- 江(21093)
- 省(20679)
- 院(19482)
- 室(19109)
- 业(18853)
- 科学院(18711)
- 财经(18311)
- 北京(18005)
- 实验(17857)
- 基金
- 项目(109818)
- 科学(83799)
- 基金(80038)
- 家(76856)
- 国家(76289)
- 研究(66668)
- 科学基金(62035)
- 自然(44498)
- 省(44201)
- 自然科(43537)
- 自然科学(43518)
- 基金项目(42899)
- 自然科学基金(42780)
- 社会(42581)
- 社会科(40526)
- 社会科学(40513)
- 划(38342)
- 资助(31723)
- 教育(30189)
- 计划(25823)
- 重点(25760)
- 科技(24028)
- 发(23365)
- 编号(23357)
- 创(23314)
- 部(22765)
- 科研(22518)
- 创新(21971)
- 业(21897)
- 农(19981)
共检索到197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志伟 严玲玲 刘钰琪 杨阳 龙攀 傅志强
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5种抗寒剂(脱落酸、碧护、复硝酚钠、烯效唑、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清水浸种),脱落酸浸种与叶面喷施、多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烯效唑浸种与叶面喷施、碧护浸种、复硝酚钠叶面喷施处理的苗高、叶鞘长分别降低了7.05%~23.94%、1.92%~32.48%,绿叶数、总根数、白根数分别增加了1.02%~56.35%、4.59%~18.77%、12.41%~43.65%;脱落酸浸种、烯效唑叶面喷施处理提高了水稻的实粒数与千粒质量;脱落酸叶面喷施、碧护叶面喷施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与千粒质量;各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以脱落酸浸种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对照的提高27.88%;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次之;脱落酸叶面喷施处理、碧护浸种与叶面喷施处理的产量较对照的提高了4.82%~11.11%,可在保障水稻丰产中应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益善 唐俐 蔡卫青 邓晓湘 盛夏冰
以含Bar基因的耐除草剂水稻品种和不耐除草剂的水稻不育系为材料,幼苗期喷施不同用量草铵膦,研究了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水稻幼苗的致死剂量以及不同草铵膦用量对耐除草剂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的不育系的软盘育秧致死剂量≤15mg/m2、厢面湿润育秧致死剂量≤30mg/m2;在幼苗期喷施一定剂量的草铵膦(15 mg/m2~75 mg/m2)对耐除草剂水稻秧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秧苗素质不同程度下降;喷施草铵膦45 mg/m2~75mg/m2后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发育有所延迟,但产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清 肖国超 邹应斌 熊远福
为探明抗寒种衣剂的作用效果,研究了2个早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代码分别为HET,YKJ,YKZYJ和ABA)包衣处理后在寒流低温胁迫下(8~10℃,4d)秧苗的生长和若干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成苗率、单株根数、百株鲜、干重增加,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苗体内蛋白质降解延缓,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说明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之.
关键词:
水稻 抗寒种衣剂 低温胁迫 抗寒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进 吴文革 许有尊 王斌 陈刚 代真真 胡琪峰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清 邹应斌 肖国超 熊远福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研究了两个早籼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HET种衣剂、YKJ种衣剂、YKZYJ种衣剂和ABA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的若干生理生化效应。【结果】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秧苗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结论】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志强 张丽颖 何娜 付亮 高虹 马作斌 赵明珠 王昌华 郑文静 王辉
【目的】本文探明了在辽西地区不同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水稻品种稻花香为试验材料,比较沈阳金桥水稻育秧基质M1、法库琦丰生产基质M2、鑫族丰生物炭基质M3、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配制基质M4及营养土基质M5条件下水稻秧苗形态、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差异。【结果】水稻秧苗在离乳期时,M4处理秧苗长势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根系形态最佳,M4处理秧苗的对氮的吸收量最大,M3处理秧苗对磷、钾的吸收量最大,基质培育的秧苗对养分吸收显著好于营养土。秧苗在移栽期时,基质培育的秧苗生长速度显著加快,M4处理秧苗根长、不定根数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大,养分吸收量加大,尤其对氮元素的吸收更为明显。【结论】由此说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配制基质具有培育秧苗素质佳、根系形态好、养分配比合理的优势。
关键词:
基质 水稻 秧苗素质 养分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闻祥成 田华 潘圣刚 莫钊文 李妹娟 唐湘如
为了探索施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对水稻产量及灌浆结实期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象牙香占与增城丝苗为实验材料,在水稻破口期喷施赤霉素(GA处理)、芸苔素内酯(BR处理)溶剂和喷施清水处理(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CK)相比,GA和BR处理均能提高象牙香占与增城丝苗的产量,增产幅度GA处理为15.98%、4.83%,BR处理为6.48%、9.78%;GA与BR处理水稻在灌浆结实期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GA与BR处理在水稻灌浆结实前期(齐穗后10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灌浆结实后期(成熟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CK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水稻 保护酶 产量 叶面施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玉兵 孙春梅 董青君 陈川 纪力 庄春
【目的】为解决传统育秧肥料后期供肥不足问题。【方法】本研究通过2年水稻育秧试验,以硝硫基肥替代水稻育秧肥料中的硫酸铵,探究铵硝不同配比铵硝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CK(100%育秧绿)、NS1(70%育秧绿+30%硝硫基肥)、NS2(50%育秧绿+50%硝硫基肥)和NS3(100%硝硫基肥)。【结果】与CK处理相比,硝硫基肥替代硫酸铵(NS1、NS2和NS3)处理,不会影响水稻秧苗成苗率,是一种适合水稻育秧的肥料。与CK处理相比,NS1和NS2处理通过改变育秧肥中的铵硝配比,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叶龄、茎基宽、株高、叶长和生物量)。NS3处理与CK处理相比,秧苗素质(叶龄、茎基宽、株高、叶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水稻育秧后期(28~35 d)显著降低秧苗叶绿素(SPAD值)含量。与CK处理对比,硝硫基肥替代硫酸铵(NS1、NS2和NS3)处理会显著降低土壤NH_(4)~(+)-N含量,增加NO_(3)~(-)-N含量;随着肥料中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将水稻育秧肥料中的硫酸铵部分替代为硝硫基肥,可以通过优化肥料中的铵硝配比促进秧苗生长,但是若将硫酸铵全部替代为硝硫基肥,会增加氮肥损失风险。
关键词:
水稻育秧 硝硫基肥 秧苗素质 养分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继琛 陆强 张丽 哈丽哈什·依巴提 黄启为 沈其荣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稻壳醋液对4种叶菜(苏州青、青梗菜、生菜、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稻壳醋液后4种叶菜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有增高趋势。4种叶菜的干质量及单株氮、磷、钾吸收量随稻壳醋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以处理4(原液稀释3倍)最好。4种叶菜处理中的干质量比相应的对照(清水)提高1.49~3.36倍,而单株氮、磷、钾吸收量也比相应对照(清水)高1.28~4.07倍。喷施稻壳醋液显著提高生菜、2种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苏州青’和‘青梗菜’)的可溶性糖含量。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叶面喷施稻壳醋液有利于叶菜的生长。
关键词:
稻壳醋液 叶面喷施 叶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平 邵文奇 孙春梅 纪力 董玉兵 庄春 陈川
[目的]托盘育苗是一种新型的机插水稻育苗方法,本文探明适合此方法的育苗介质和出苗方式。[方法]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营养土和草木灰育苗基质2种育苗介质及托盘内露天出苗、托盘内覆膜出苗、暗化叠放出苗等3种出苗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草木灰育苗基质,营养土育苗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缩小叶鞘高度差及叶片长度差,使株型更紧凑;株高、茎基宽、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等性状得到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显著提高。3种出苗方式对秧苗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秧苗素质一致,但托盘内覆膜出苗方式和暗化叠放出苗方式相较于托盘内露天出苗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结论]营养土作为托盘育苗方法的育苗介质具有较好的育苗效果,考虑到生产中的具体情况,建议使用暗化叠放出苗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丽芬 李能早 帕三石 谢云玲 赵丽娟 康玲会 夏琼梅 朱海平 陈明艳 尹娇 杨从党 李贵勇 龙瑞平
【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建兰 马瑞娟 张斌斌 倪林箭
为探讨外源物质脱落酸(ABA)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美香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ABA。结果表明,不同浓度ABA均未能显著提高果实的大小和平均果重,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及糖酸比,其中可溶性糖及糖酸比与对照达显著差异水平;果实第二次膨大期(花后65 d)喷施25 mg/L ABA还显著提高了果皮花色苷含量、花色苷/叶绿素、色度角(h)及a/b值。综合比较,喷施25 mg/L的ABA对果实品质提高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桃 美香 ABA 果实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海燕 甘淳丹 兰汝佳 管永祥 张春明 殷广德 郑青松
[目的]探究新型腐植酸型叶面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并研究其结合杀菌剂应用于防病虫害、干热风和提高产量的效果及其机制,为该肥料在小麦生产上推广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扬麦16号’为材料,设置低剂量叶面肥(LF)处理(1 500 g·hm-2)、高剂量叶面肥(HF)处理(3 000 g·hm-2)、LF+多菌灵(LFC)处理和HF+多菌灵(HFC)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小麦穗期喷施含腐植酸液体叶面肥2次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并检测不同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喷施1 500和3 000 g·hm-2叶面肥后7和14 d,小麦旗叶的Chl、SS和SP含量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效应比低浓度处理的更为明显,结合多菌灵喷施的效应也更为明显。施肥处理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千粒质量和产量,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低浓度和高浓度叶面肥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7%和8.3%,结合多菌灵施用后,分别增产8.4%和10.6%。施肥处理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结合多菌灵的施肥处理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在小麦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含腐植酸叶面肥,能够明显提高叶片的抗氧化及籽粒灌浆和输送养分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小麦 叶面肥 抗氧化 腐植酸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晓岩 梁正伟 黄立华 马红媛
研究了东稻2号在不同播量条件下的秧苗素质,以及在盐碱地大田种植、人工插秧条件下不同播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下降,每盘播量50,80,100,120 g明显优于150 g与200 g,秧苗个体生长良好,素质较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产量的播种量为每盘80 g(500 g/m2),平均为5 284.7 kg/hm2,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9.9%,6.1%,9.8%,16.1%,14%。
关键词:
水稻 播种量 秧苗素质 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振生 李爱华 杜拾平 黄培耕 许秀环 宁博林 李文
[目的]分析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后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幼苗叶片代谢组的影响,探究亚硒酸钠喷施后香榧叶片次生代谢物的累积情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苗龄2年的香榧幼苗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浓度为100μg·L~(-1))2次,间隔15 d。第二次喷施后15 d,采取1年生叶片进行代谢组分析,以色谱-质谱研究香榧幼苗叶片代谢物差异。[结果]在正离子模式下,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有90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69种显著变化(27种显著上调,42种显著下调)。在负离子模式下,出现43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显著变化(11种显著上调,32种显著下调)。对人体有益的一些次生代谢物显著增加,如车前苷(2.827倍)、川芎内酯(2.524倍)、6-唾液乳糖(2.021倍)、阿齐沙坦(1.931倍)。[结论]香榧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有利于促进对人体有益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及其在叶片中的累积。
关键词:
香榧 硒肥 代谢组 生物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