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7)
- 2023(4143)
- 2022(3605)
- 2021(3230)
- 2020(2902)
- 2019(6278)
- 2018(6085)
- 2017(10712)
- 2016(6483)
- 2015(7150)
- 2014(6849)
- 2013(6837)
- 2012(6457)
- 2011(5719)
- 2010(5825)
- 2009(5068)
- 2008(5474)
- 2007(4795)
- 2006(3973)
- 2005(3607)
- 学科
- 济(20149)
- 经济(20131)
- 业(19314)
- 管理(19104)
- 企(16502)
- 企业(16502)
- 方法(9557)
- 财(9003)
- 数学(8288)
- 数学方法(8171)
- 学(7211)
- 务(6727)
- 财务(6715)
- 财务管理(6705)
- 企业财务(6416)
- 农(5862)
- 中国(5230)
- 业经(4822)
- 制(4767)
- 技术(4676)
- 农业(3994)
- 贸(3682)
- 贸易(3679)
- 银(3658)
- 银行(3613)
- 易(3578)
- 划(3574)
- 环境(3427)
- 理论(3398)
- 地方(3360)
- 机构
- 学院(92429)
- 大学(90899)
- 研究(36012)
- 济(31035)
- 经济(30253)
- 农(30122)
- 管理(29743)
- 科学(27380)
- 理学(25952)
- 理学院(25596)
- 管理学(24939)
- 管理学院(24806)
- 中国(24770)
- 农业(24535)
- 业大(21939)
- 所(21703)
- 研究所(20279)
- 京(19937)
- 中心(15975)
- 农业大学(15647)
- 财(15316)
- 省(14906)
- 江(14170)
- 业(14140)
- 科学院(13175)
- 室(13108)
- 技术(12525)
- 院(12285)
- 财经(12282)
- 北京(12253)
- 基金
- 项目(69254)
- 科学(51660)
- 基金(48513)
- 家(47522)
- 国家(47133)
- 研究(41998)
- 科学基金(37306)
- 省(29102)
- 自然(27696)
- 自然科(27107)
- 自然科学(27092)
- 自然科学基金(26585)
- 基金项目(25770)
- 划(25272)
- 社会(24439)
- 社会科(23148)
- 社会科学(23141)
- 资助(20087)
- 教育(19576)
- 计划(17277)
- 重点(16924)
- 科技(16576)
- 编号(15151)
- 创(14961)
- 发(14887)
- 业(14624)
- 部(14402)
- 科研(14156)
- 创新(14123)
- 农(13148)
共检索到130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鹏 邵庆勤 闫素辉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关键词:
小麦 施氮水平 基部节间性状 抗倒伏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鹏 邵庆勤 闫素辉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关键词:
小麦 施氮水平 基部节间性状 抗倒伏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鹏 邵庆勤 闫素辉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 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关键词:
小麦 施氮水平 基部节间性状 抗倒伏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鹏 邵庆勤 闫素辉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 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关键词:
小麦 施氮水平 基部节间性状 抗倒伏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轲 唐磊 郭保卫 张洪程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为研究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倒伏的差异,在稻麦两熟制下,以2个常规粳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2个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38、甬优7号)为试材,设置水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方式,于齐穗后30 d,研究了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条播方式水稻倒伏比例较大,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条播方式倒伏指数显著较高。点播方式水稻株高、重心高度高于条播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低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度显著小于条播方式,基部3个节间的茎秆内径长均显著高于条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德练 王庆燕 张钰石 李建民 段留生 张明才 李召虎
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为玉米材料,在华北平原研究了乙烯利(0和180g/hm2)和氮肥水平(施氮量0、150、225和300kg/hm2)对玉米节间形态性状、化学成分和抗折断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显著提高基部节间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单位节间长度干重和抗折断力,显著降低节间长度和干重。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基部节间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干重、单位节间长度干重和抗折断力,但是N225和N300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乙烯利和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各时期基部节间全氮含量。喷施乙烯利降低了成熟期基部节间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基部节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和氮肥对2012年的...
关键词:
乙烯利 氮肥 玉米 节间性状 抗折断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生斌 陈新平 张福锁
通过对北京地区冬小麦 6个高产品种 (京 4 11、94 2 8、农大 32 91、94冬 2 8、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 )的氮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的差异 ,确立了对应的氮肥推荐参数。 6个冬小麦品种中 ,农大32 91、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 ,其中农大 32 91和京冬 8号属于高效高响应品种 ,中麦 9号属低效高响应品种 ;而 94 2 8对氮肥反应较不敏感 ,属于低效低响应品种。这 6个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氮素供应量 (播前土壤无机氮和肥料氮量 )分别为 183,181,132 ,132 ,15 2和 132 kg.hm-2 ,不需追肥的硝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永强 牛新胜 焦小强 程亮 刘全清 申建波 张宏彦
为了验证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是否适用不同气候地区。于2012-2013年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在灌溉条件下观测了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倒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小麦生长发育,尤其是前期群体数量和叶面积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季小麦生长后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会因使根系分布变浅、基部节间变长而增加小麦倒伏风险,抵消其增产增收的效果,据此探讨了华北灌区小麦覆膜栽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覆盖 产量 根系发育 倒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李晴祺
以抗倒性不同的15个高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进一步的力学分析,提出了“品种倒伏指数”的新概念。经实际应用于品种抗倒性的评价,证明“品种倒伏指数”综合考虑了植株的重心、重量和茎秆机械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品种的抗倒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秆机械强度与品种抗倒性关系最为密切。根据不同品种的抗倒性差异,应用系统聚类法首次将品种划分为高抗型、普抗型、中间型和易倒型四种抗倒类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庆勤 周琴 王笑 蔡剑 黄梅 戴廷波 姜东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品种的抗倒性能差异,为小麦生产中品种选择及其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8个小麦品种,副区为2个密度处理,分析小麦茎秆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及抗倒伏能力的差异。[结果]小麦种植密度由基本苗300万·hm-2增加到450万·hm-2,小麦株高、基部节间长度及重心高度分别增加1.77%、6.11%和3.59%,基部节间直径及节间壁厚分别降低5.56%和10.25%,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降低4.14%、7.60%和13.68%,机械强度下降17.59%,倒伏指数上升14.77%,最终导致倒伏率及倒伏程度显著上升,增幅达295.08%和53.57%。从品种来看,‘矮抗58’和‘洛麦23’的植株较矮,重心高度较低,基部节间长度较短,节间直径和节间壁厚较大,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机械强度较大,倒伏指数较小,‘矮抗58’未发生倒伏现象,‘洛麦23’发生少量倒伏,产量也较高;‘烟优361’的植株和重心高度较高,节间直径和节间壁厚较小,茎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最低,机械强度最小,倒伏指数最大,倒伏率和倒伏程度最高,产量中等。相关分析表明: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与抗倒性能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对抗倒伏的贡献最大。[结论]密度过大不能达到增产效果,反而增加了倒伏概率。‘矮抗58’和‘洛麦23’的植株较矮,重心高度较低,基部节间粗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抗倒性能较好,产量较高,适宜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同科 曹云者 张国印 李广敏
采用多点氮肥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 NO_3~-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拔节期茎基部 NO_3~-浓度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直线增加。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与其收获期籽实产量密切相关,在土壤肥力高中低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应最高产量分别为 7639,6762,4241 kg/hm~2,最高产量之氮肥施用量分别为 207,194,100 kg/hm~2,相应拔节期植株茎部的 NO_3~-含量分别为1600,1145,671 mg/kg,较好地显示了氮肥的丰缺临界浓度。研究表明,在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可以...
关键词:
冬小麦 植株诊断 氮肥推荐 施肥 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龚金龙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Ⅲ优98为材料,设置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抗倒伏能力差异极显著,手栽稻倒伏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雷 谷洁 高华 秦清军 刘萌娟
为了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肥料化和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以麦草、鸡粪为原料自制的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春播和夏播大豆的植株性状、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延长大豆生育期、提高大豆的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产量及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且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以上指标中,生物有机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的差异均显著,但与单施化肥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提示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能促进大豆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生物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与化肥相当,但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丹丹 徐开未 刘圆圆 陈远学
【目的】探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及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四川地区玉米高产抗倒栽培及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仲玉3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播期(3月27日、4月6日、4月16日、4月26日、5月6日、5月16日)及6.75和8.25万株/hm~2 2个种植密度水平。各处理玉米均在生理成熟后10 d收获,测定玉米倒伏率(根倒率、茎折率)、产量、植株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穗位高系数)及基部第3节茎秆形态(节间长、节间粗和节间长粗比)、质量性状(节间干质量、单位长度干质量、单位体积干质量和茎秆含水率)与力学强度(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弯折强度),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播期及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玉米的抗倒性能,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根倒率、茎折率和倒伏率总体上先降低后增高,产量逐渐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植株株高、穗位高、第3节节间长及长粗比则显著增大;节间干质量、单位长度干质量和单位体积干质量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茎秆含水率和力学强度呈先增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以上指标均在播期4月26日或5月6日达到极值。增大种植密度使这种增高或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倒伏率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播期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率受降雨及刮风的影响,并与基部节间长粗比、节间干质量及力学强度显著相关,其中茎秆力学强度是引起倒伏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及长粗比则是影响抗倒力学的主要因素。【结论】早播及增大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茎秆抗倒能力却较差。因此,为协调玉米高产与抗倒之间的矛盾,建议春播不宜过早,在4月中下旬播种较为适宜;夏播则不宜过晚,应尽量安排在5月上旬完成。种植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少康 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杨桂霞 徐凤娇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和化学调控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化控处理对籽粒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与180kg/hm2的施氮量相比,施氮270kg/hm2显著提高了清蛋白、干湿面筋含量以及面粉吸水率,但增氮肥不利于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的提高;与对照相比,起身期喷施麦巨金对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有明显的正调节效应,其中对清蛋白、干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喷施乙膦水剂有利于粉质参数的改善;喷施多聚氨基酸钾盐对沉降值和吸水率有一定的正调节效应。
关键词:
氮肥 化控 小麦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