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2)
- 2023(7852)
- 2022(6567)
- 2021(5857)
- 2020(4830)
- 2019(10547)
- 2018(10351)
- 2017(18714)
- 2016(10608)
- 2015(11432)
- 2014(11295)
- 2013(10616)
- 2012(9648)
- 2011(8638)
- 2010(8429)
- 2009(7626)
- 2008(7307)
- 2007(6399)
- 2006(5424)
- 2005(4607)
- 学科
- 济(36425)
- 经济(36370)
- 管理(28735)
- 业(26229)
- 企(20233)
- 企业(20233)
- 方法(16781)
- 数学(15072)
- 数学方法(14938)
- 农(11346)
- 学(10969)
- 财(10463)
- 中国(10409)
- 制(8621)
- 业经(8200)
- 贸(8042)
- 贸易(8042)
- 易(7832)
- 农业(7585)
- 体(7227)
- 银(6583)
- 银行(6523)
- 技术(6476)
- 地方(6398)
- 融(6254)
- 环境(6249)
- 金融(6247)
- 行(6207)
- 务(6187)
- 财务(6166)
- 机构
- 学院(146910)
- 大学(146674)
- 济(56034)
- 经济(54927)
- 研究(54680)
- 管理(52525)
- 理学(46237)
- 理学院(45680)
- 管理学(44676)
- 管理学院(44443)
- 农(39179)
- 中国(39065)
- 科学(38385)
- 农业(31576)
- 业大(30980)
- 京(30916)
- 所(29825)
- 研究所(27968)
- 财(24537)
- 中心(24196)
- 江(21850)
- 农业大学(21069)
- 院(20286)
- 财经(19978)
- 省(18917)
- 北京(18739)
- 经(18356)
- 技术(17942)
- 室(17788)
- 范(17524)
- 基金
- 项目(110170)
- 科学(84409)
- 基金(79541)
- 家(74847)
- 国家(74241)
- 研究(70982)
- 科学基金(60856)
- 社会(45017)
- 省(44165)
- 社会科(42619)
- 社会科学(42608)
- 基金项目(42382)
- 自然(42314)
- 自然科(41382)
- 自然科学(41363)
- 自然科学基金(40633)
- 划(38073)
- 教育(32121)
- 资助(31739)
- 编号(26218)
- 重点(25653)
- 计划(24383)
- 发(23354)
- 创(23305)
- 部(23080)
- 科技(22407)
- 科研(22243)
- 创新(21918)
- 业(21119)
- 成果(19843)
共检索到205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楼宝 毛国民 骆季安 辛俭 陈雪昌 史海东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 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
关键词:
黑鲷 投饵率 生长 饲料转化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楼宝 毛国民 骆季安 辛俭 陈雪昌 史海东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摄食率不受饲喂频率的显著影响,饲喂频率影响黑鲷的生长是由饲料转化率的改变引起的。(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黑鲷成鱼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下降,黑鲷鱼种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3)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饲喂频率随着黑鲷鱼体重的增加而提高,黑鲷鱼种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黑鲷成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4次/d。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吉伟 邱岭泉 杨雨辉 刘红柏 卢彤岩 孙大江 叶继丹
采用同一种饵料 5个投喂率水平 (1.5 %、2 .0 %、2 .5 %、3.0 %、3.5 % ) ,室外流水养殖系统 ,在水温 (16 .5± 1.8)℃的条件下对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 (4 2 .6± 9.2 )g进行 4 2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增重率、饵料利用率、鱼体蛋白质及水分含量受投饵率影响显著 (P
关键词:
施氏鲟 投饵率 相对增重率 饵料利用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欣 张树明 卞秋云 王震 陈宇珺 梁刚
为探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适宜投饵率,在水温为18–19℃、p H为8.0和溶氧为6.0 mg/L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用鲜饵分别投喂了2、3、4和5龄大鲵各60 d。比较了各实验组体重增加量、全长增加量、饵料系数、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结果显示,2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0%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6%、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3%、2.6%、2.9%的组,其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6%的组(p<0.05);3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2%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
关键词:
大鲵 鲜饵 投饵率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兵 陈立侨 高露姣 陈亚瞿 徐彦明
以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baeri )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d开始投喂冰冻卤虫和碎水蚯蚓(以质量比1:1混合),5 d后只投喂碎水蚯蚓。第8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17 ℃,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8日龄进入混合营养期;10日龄左右是仔鱼开始加速生长的关键时期;12日龄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随起始投饵时间的延迟,仔鱼的全长、湿重、干重和粗蛋白含量下降,鱼体水分含量则随之升高。但对照组、8日龄及10日龄起始投喂组之间的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常青 陈四清 马静 梁萌青 郑珂珂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孵化后第3天(对照组)、延迟1 d(D1组)、延迟2 d(D2组)和延迟3d(D3组)投喂轮虫,探讨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水温21~22℃,盐度为31.00,试验周期为15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第3天进入混合营养期,从第4天开始加速生长,第5天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延迟投饵2 d,会使仔鱼的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士明 陈立侨 叶金云 王友慧 侯俊利 郭慧 李二超
取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幼鱼960尾,体重(3.39±0.18)g,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作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34%、38%、42%、4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10%、13%、16%),共12种饵料,糖水平保持在16%左右,饵料的蛋白能量比(P/E)在96.76~136.21mg/kcal。黑鲷幼鱼随机分成12组,每组设2重复,实验为期42d。结果表明,对特定生长率(SGR)与饵料系数(FCR)的影响,以较高蛋白组(38%、42%、46%)显著优于低蛋白组(34%)(P<0.05),中、高脂肪组(13%、16%)显著优于低...
关键词:
黑鲷 幼鱼 蛋白能量比 体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研究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f.minutissima)(MACC/B228)和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galbanaParke8701)(MACC/H060)在4种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光强下、不同时期收获的藻细胞中总脂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新月菱形藻在光强70μmol·s-1·m-2时细胞分裂频率(μ)最大,最适光强70~140μmol·s-1·m-2;260μmol·s-1·m-2光强能导致细胞分裂频率变慢,指数期缩短。等鞭金藻8701在光强140μmol·s-1·m-2时μ值最大,260μmol·s-1·m-2下略有降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思佳 叶世洲 胡先勤
在水温 30℃的条件下 ,分别进行了为期 5 6d的稚鳖和幼鳖摄食 -生长试验 ,稚鳖组设饥饿、1%、2 %、4 %和饱食 5个摄食水平 ,幼鳖组设饥饿、1%、2 %和饱食 4个摄食水平。结果表明 ,中华鳖稚、幼鳖鳖体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5 ) ,稚、幼鳖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5 .5 2 %、和 5 .99%。体重对中华鳖鳖体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 ,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P
关键词:
中华鳖 体重 摄食水平 生化成分 比能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颖 李圣法 程家骅
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和投饵频次对海蜇碟状体生长过程(伞径生长及活动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温度设置为17、21、25℃,投饵频次设置为0.5、1、2、3、4次/d,进行交叉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对碟状体伞径生长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且二者的交互作用明显。温度、投饵频次与海蜇碟状体生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各温度下当饵料频次达到一定程度时,投饵频次的增加未对碟状体的平均日生长率产生差异,17℃时每天投饵1次,21℃、25℃时每天投饵2次即能满足碟状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温度、投饵频次对碟状体的收缩率影响均十分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很明显。温度与碟状体的收缩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17~2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褚志鹏 金佳利 陈细华 吴金平 唐丹
为探讨大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适宜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本实验分别设计了5个投喂率(0.4%、0.8%、1.2%、1.6%和2.0%)和5个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研究不同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大杂交鲟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投喂率实验中鱼初重(335.87±0.82)g,投喂频率实验中鱼初重(334.77±1.06)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率升高,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肝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肠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1次/d投喂频率组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300~600g大杂交鲟的养殖过程中日投喂率在1.2%~1.6%,投喂频率为2次/d比较适宜。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庞智予 刘锦龙 张瑜 赵真慧 柳森 赖晓芳 于飞 高焕
为探讨不同光照周期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生长、性腺发育以及血淋巴生化成分的影响,本研究挑选体质量为(0.71±0.05) g、体长为(3.62±0.28) cm的脊尾白虾,在水温23~25℃、盐度22~24、pH 7.8~8.1、光照强度为1000 lx的养殖条件下,测定其在5种光照周期(全光照L、16L︰8D、12L︰12D、8L︰16D、全黑暗D,L表示光照时长,D表示黑暗时长)下的生长、性腺发育以及血淋巴生化成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存活率方面,全黑暗组最高[(86.67±5.77)%],其次为12L︰12D组[(83.33±8.82)%],再次为8L︰16D组[(80.00±3.33)%],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特定生长率方面,8L︰16D组的特定生长率为(2.49±0.20)%/d,显著高于全黑暗组(P<0.05);8L︰16D组卵巢成熟率为(42.93±4.57)%,显著高于全黑暗组(P<0.05);8L︰16D组卵巢相对长度在实验第30天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8L︰16D组血淋巴蛋白质和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全光照组、16L︰8D组和全黑暗组(P0.05);8L︰16D组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全光照组和全黑暗组(P0.05);8L︰16D组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光照周期对脊尾白虾生长、性腺发育以及血淋巴生化成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8L︰16D是脊尾白虾亲虾促熟和工厂化养殖较为适宜的光照周期。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光照周期 性腺发育 血淋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丽 许国焕 郭慧青 江永明 王珺 董小林
对摄食不同饵料(冰鲜小杂鱼和配合饲料)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初始体重为(4.87±0.02)g)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体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喂冰鲜小杂鱼组的加州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肥满度、肌肉粗蛋白质和脂肪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饲料系数、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结果表明:饲喂冰鲜小杂鱼组可显著提高加州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改善加州鲈体形和肌肉品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班赛男 朱传忠 杨新冬 陈伟军 李栋 夏冬梅 杨生灿 陈晶 孙云章 易敢峰
为探究三种不同饵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3.56±11.82)g的翘嘴鳜90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商品饲料,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2)三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翘嘴鳜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量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DHA的含量及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肝脏脂肪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在三组翘嘴鳜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翘嘴鳜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翘嘴鳜摄食饲料后,其肌肉氨基酸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世科 陈岱 孙习武 范旸辰 张硕
海蜇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母,碟状体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投饵频率(1、2和3次/d)、规格大小(D≤5、5
关键词:
海蜇 投饵频次 光照 生长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