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1)
2023(11326)
2022(9721)
2021(8650)
2020(7680)
2019(17676)
2018(17444)
2017(35378)
2016(18916)
2015(21605)
2014(21722)
2013(22041)
2012(21070)
2011(19329)
2010(19719)
2009(18897)
2008(18770)
2007(17038)
2006(15232)
2005(14000)
作者
(57885)
(48814)
(48488)
(46482)
(31075)
(23315)
(22197)
(18912)
(18102)
(17330)
(16629)
(16024)
(15585)
(15472)
(15354)
(15201)
(14586)
(14267)
(14047)
(14019)
(12160)
(12147)
(11919)
(11224)
(11008)
(10897)
(10796)
(10532)
(9924)
(9577)
学科
(107063)
经济(106971)
管理(55335)
(53890)
方法(45897)
(42058)
企业(42058)
数学(41807)
数学方法(41579)
(25518)
中国(24874)
(23315)
地方(21278)
(18395)
业经(18051)
(17925)
(17712)
贸易(17704)
(17142)
农业(15695)
(15689)
财务(15672)
财务管理(15632)
(15135)
金融(15133)
(15110)
银行(15072)
企业财务(14932)
(14386)
地方经济(14093)
机构
大学(296600)
学院(294435)
(139885)
经济(137340)
管理(111186)
研究(102168)
理学(95532)
理学院(94524)
管理学(93267)
管理学院(92704)
中国(77798)
(65329)
(60825)
科学(58444)
(52656)
财经(52330)
(48450)
(47434)
研究所(47304)
经济学(45812)
中心(45601)
(43529)
经济学院(41483)
业大(41213)
财经大学(38802)
北京(38754)
农业(38320)
(35646)
(34913)
师范(34573)
基金
项目(184746)
科学(145267)
基金(136490)
研究(132818)
(118829)
国家(117924)
科学基金(100117)
社会(87740)
社会科(83444)
社会科学(83418)
基金项目(71755)
(70133)
自然(63110)
自然科(61656)
自然科学(61634)
自然科学基金(60580)
教育(60562)
(59287)
资助(57489)
编号(52034)
(42937)
成果(42684)
重点(41720)
(40584)
(37696)
国家社会(37303)
教育部(37125)
人文(35788)
课题(35658)
科研(35657)
期刊
(156479)
经济(156479)
研究(92409)
(50879)
中国(49608)
学报(44883)
(42964)
管理(40162)
科学(39956)
大学(33440)
学学(32020)
(30905)
金融(30905)
农业(28324)
财经(27914)
经济研究(27280)
(24046)
技术(23857)
业经(22542)
问题(21447)
教育(20338)
(18932)
技术经济(17421)
统计(16547)
国际(16159)
(14841)
商业(14774)
理论(14720)
(14352)
世界(13949)
共检索到442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以我国1978-2003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财政总投资、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更新改造投资对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民间总投资、民间基本建设投资和民间更新改造投资的动态影响。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民间投资的拉动效应很强。同时,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和民间投资动态影响的一些重要特点,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时机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洪钰  林志良  管永芬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31个省市的公共投资以及私人投资产出效应及贡献率,结果表明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显著,各省公共投资对GDP贡献度差异明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英章  金戈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教育投资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证明我国教育投资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馈关系 ,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 ,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弹性为 0 979。实证表明通过增加教育投资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在我国具有政策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大楷  孙敏  
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工具,对我国公共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构成的公共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贡献率较低;公共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很弱,且不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我国在增加公共投资总量的同时,要着重对公共投资结构进行优化,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和卫生的投资力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孔群喜  李敦瑞  许贵阳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存量无论是总体水平还是具体构成均对国民生产总值具有较强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正影响且时滞相对较短。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构成了农业生产的瓶颈制约,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并鼓励民间资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吴小涛  
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高效舒适、绿色环保的优点。高铁的开通,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效应,高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增又递减趋势,尤其是高铁开通最初几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势头迅猛,影响显著,之后有所减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吴小涛  
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高效舒适、绿色环保的优点。高铁的开通,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效应,高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先递增又递减趋势,尤其是高铁开通最初几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势头迅猛,影响显著,之后有所减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潘伟光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统计技术对我国的货币供应与实际经济产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馈关系而且在长期内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某种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登笑  牛盼强  黄淇敏  
文章基于上海市1992年~2009年的GDP与上海市技术转移的数据,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与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上海市科技专利授权数、专利交易金额对经济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对科技的研发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新文  赵淑英  
1、引言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累计少生3亿多人,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大量抚养成本,缓解了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控制人口数据,到200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亿以下,为实现全国人均GDP800美元这一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做出巨大的贡献。控制人口数量,促进经济增长仍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本文从经济学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雪彬  魏鑫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构造门槛回归实证检验模型,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验证了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存在门槛效应及Armey曲线关系。研究指出,东、中、西部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应分别为各地区GDP的13.974%、21.557%、32.666%,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超过最佳公共投资规模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政府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投资不足。因此,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中部地区应适度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控制公共投资规模不超过门槛值,同时也应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的效益;西部地区需要大幅扩大其公共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冷艳丽  杜思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冷艳丽  杜思正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直接投资及其交互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均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显著为正。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双向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小于西部地区,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其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则大于西部地区。此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出口贸易、资源禀赋和政府支出也都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