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5)
- 2023(11521)
- 2022(10427)
- 2021(9802)
- 2020(8184)
- 2019(18627)
- 2018(18591)
- 2017(35705)
- 2016(19640)
- 2015(21899)
- 2014(21332)
- 2013(20896)
- 2012(18820)
- 2011(16885)
- 2010(16519)
- 2009(15186)
- 2008(14211)
- 2007(12046)
- 2006(10368)
- 2005(8754)
- 学科
- 济(70135)
- 经济(70057)
- 管理(53845)
- 业(49364)
- 企(41311)
- 企业(41311)
- 方法(34295)
- 数学(29672)
- 数学方法(29328)
- 农(19530)
- 学(17896)
- 中国(17653)
- 财(17165)
- 业经(16200)
- 地方(13769)
- 贸(13068)
- 贸易(13062)
- 农业(12910)
- 易(12679)
- 理论(12675)
- 和(11956)
- 制(11551)
- 环境(11517)
- 务(11296)
- 技术(11262)
- 财务(11230)
- 财务管理(11213)
- 企业财务(10505)
- 教育(10230)
- 划(9976)
- 机构
- 学院(265877)
- 大学(265516)
- 管理(105016)
- 济(97372)
- 经济(95149)
- 理学(91990)
- 理学院(91008)
- 管理学(89261)
- 管理学院(88811)
- 研究(87824)
- 中国(62969)
- 科学(58828)
- 京(55765)
- 农(47639)
- 所(44974)
- 业大(43961)
- 财(42873)
- 研究所(41563)
- 中心(39236)
- 农业(37892)
- 江(37416)
- 财经(35365)
- 范(35114)
- 师范(34674)
- 北京(34658)
- 院(32491)
- 经(32237)
- 州(30775)
- 技术(29996)
- 经济学(27994)
- 基金
- 项目(191640)
- 科学(148338)
- 研究(137940)
- 基金(136743)
- 家(120877)
- 国家(119861)
- 科学基金(101534)
- 社会(83607)
- 社会科(79045)
- 社会科学(79026)
- 省(76172)
- 基金项目(73133)
- 自然(68187)
- 自然科(66555)
- 自然科学(66539)
- 自然科学基金(65311)
- 划(64405)
- 教育(62961)
- 编号(57194)
- 资助(56611)
- 成果(45396)
- 重点(43144)
- 部(41116)
- 发(40661)
- 创(40036)
- 课题(38886)
- 科研(37510)
- 创新(37313)
- 计划(36131)
- 项目编号(35422)
- 期刊
- 济(103180)
- 经济(103180)
- 研究(73260)
- 学报(47448)
- 中国(45710)
- 农(42696)
- 科学(41638)
- 管理(36614)
- 大学(34329)
- 学学(32512)
- 财(30922)
- 农业(30360)
- 教育(30266)
- 技术(22257)
- 业经(18888)
- 融(18394)
- 金融(18394)
- 经济研究(16532)
- 财经(15952)
- 业(15360)
- 图书(14975)
- 科技(14170)
- 经(13463)
- 理论(13269)
- 问题(13220)
- 版(12840)
- 实践(12476)
- 践(12476)
- 业大(12199)
- 技术经济(12031)
共检索到369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斌 谢从新 魏开建 郑维友 雷传松 冯柯
对黄颡鱼幼鱼在日过量投喂8次和投喂1次条件下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日过量投喂8次时黄颡鱼幼鱼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节律,摄食率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0: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8:00。夜间时段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时段摄食率,不同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极显著。日不同时间段过量投喂1次时,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3: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但8个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投喂8次组的日摄食率远高于1次组。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为夜行性摄食,但投喂频率、投喂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其摄食节律。
关键词:
摄食节律 投喂频率 黄颡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海明 刘文奎 张磊 董俊峰 樊启学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摄食及生长的影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从1次/d增加到4次/d,鳡幼鱼的摄食率逐步提高,1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实验各组组内个体体重差异显著下降,鳡的规格趋于整齐,组间每日摄食表现也各不相同。试验表明:鳡的生长受投喂频率的影响,每天投喂3次是鳡养殖的最佳投喂频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帆 张世萍 韩凯佳 李贤 王春芳 谭肖英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体重分化、鱼体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2、3、4、12次/d和24次/d),每组3个重复,试验持续30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4次/d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随着投喂频率增加,各试验组组内个体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黄鳝的规格趋于整齐。试验各组黄鳝的鱼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甘炼 马旭州 张文博 陈再忠 袁琰 王武
对池养条件下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日5:00~9:00及17:00~21:00瓦氏黄颡鱼的饱满指数相对较高,15:00~17:00最低,表明瓦氏黄颡鱼属于晨昏摄食型;在仔鱼出膜后的第5、10、15、20、25和30天瓦氏黄颡鱼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4.79%、33.72%、23.21%、19.92%、16.58%和10.27%,呈逐渐下降趋势。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武 周锡勋 马旭洲 李伟纯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 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投喂频率 生长 蛋白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权 姜夙 齐科翀 谢从新 苏琳
试验分析了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条件下黄颡鱼(Pseudogrus fulvidraco)仔稚鱼生长、存活率、摄食力和体成分的变化。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摄食率和胃充塞度逐渐加大,体长大于10 mm的仔鱼,摄食率都在93.3%以上,大多数个体胃充塞度都在3~5级。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黄颡鱼仔稚鱼生长较传统育苗方式生长快,存活率高。体内粗养分、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都发生相应变化。黄颡鱼淀粉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均在1日龄时即可检测到,开口期即5日龄时,3种消化酶比活力均达到较高值,15日龄后消化酶比活力又都降低到较低水平。卤虫无节幼体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大小适口,是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摄食的优质生物饵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鹏 樊启学 张磊 赵志刚 董俊锋 刘文奎 杜海明
研究了在20.3~24.8℃条件下分别饥饿0 d、4 d、8 d、12 d和16 d后恢复投喂16 d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体质量损失率显著增大;肝体指数变小,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较快,饥饿后期下降速率降低,各饥饿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后期下降明显,饥饿12 d、16 d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 谢从新 熊传喜 万新淼
乌鳢仔龟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摄食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21时最高,12时最低。每天在6~15时之间停食3h左右。日摄食率随饵料密度高低而变化,饵料密度为10~15个/ml、7~8个/ml和5~6个/ml时,日摄食率分别为13.71%、7.04%和3.49%。
关键词:
乌鳢仔鱼,摄食节律,日摄食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发群 周秋白 张燕萍 许丽娟
本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对黄颡鱼的摄食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黄颡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水温对其摄食具有显著的影响。开始摄食水温为 11℃ ;较低温度下 ,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当温度上升达到 2 9℃时 ,黄颡鱼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黄颡鱼的最适摄食率温度为 2 5~ 2 8℃ ,摄食率为 4 0 6~ 4 36 %。试验温度2 6℃时 ,获得最大摄食率 4 36 %。
关键词:
黄颡鱼 水温 摄食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晓锋 冯健 陈江虹 罗波 赵海祥 赵华林
通过胃排空试验与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排空、生长性能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在试验开始时,观测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胃内饲料排空情况,胃排空试验结果表明,胃排空率的最佳描述为平方根函数,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后15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为9 h,也就是投喂后大约9 h恢复食欲。360尾试验鱼(初始体质量3.72 g)以不同的投喂频率(1 d 4次、1 d 3次、1 d 2次、2 d 4次、2 d 3次、2 d 2次)分组,每组设立3个平行组,随机养殖于18个网箱中,每箱养殖20尾鱼,按饱食量投饲膨化饲料。养殖期为6周。尼罗系吉富罗非鱼幼鱼在投喂频率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蒲德永 丁雨箫 刘小红 蒲应媚 辜浩然 何兴恒 吴毅 王志坚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和摄食率对鲈鲤幼鱼摄食代谢特征的影响,在15和25°C条件下驯化4周后,以泥鳅块为饵料,按不同的摄食率(15°C下摄食率为1%、2%和4%体质量,25°C下摄食率为1%、2%、4%和6%体质量)投喂实验鱼[体质量(38.35±0.49) g,体长(14.22±0.10) cm],随后测定其耗氧率并计算其摄食代谢相关参数。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摄食率下,25°C驯化组静止代谢率、摄食代谢峰值、特殊动力作用(SDA)总耗能和SDA系数都显著高于15°C驯化组;25°C驯化组在2%和4%摄食率下的SDA时间显著小于15°C驯化组。在25°C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但是显著低于6%摄食率组,4%和6%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2%、4%和6%摄食率组的SDA系数显著低于1%摄食率组;在15°C驯化组中,4%摄食率组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时间和SDA总耗能都显著高于1%和2%摄食率组,各个摄食率组的峰值时间和SDA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比于低温条件,25°C水温条件可能更有利于鲈鲤幼鱼对食物的快速消化和吸收;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鲈鲤幼鱼通过代谢峰值的增加和SDA时间的延长来满足其SDA耗能增加的需求。本研究结果为鲈鲤的养殖实践和物种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鲈鲤 温度 摄食率 特殊动力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琦辰 张文逸 谭红月 张悦恬 杨家新 李枫
在不同光周期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螯螯虾具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24 L(持续光照)、12 L∶12 D(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D(持续黑暗)光周期下,其摄食率、摄食量和摄食发生率均在19∶00-21∶00和5∶00-7∶00出现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属晨昏型摄食。光周期和不同时段对红鳌幼虾摄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褚志鹏 金佳利 陈细华 吴金平 唐丹
为探讨大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适宜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本实验分别设计了5个投喂率(0.4%、0.8%、1.2%、1.6%和2.0%)和5个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研究不同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大杂交鲟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投喂率实验中鱼初重(335.87±0.82)g,投喂频率实验中鱼初重(334.77±1.06)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率升高,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肝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肠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1次/d投喂频率组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300~600g大杂交鲟的养殖过程中日投喂率在1.2%~1.6%,投喂频率为2次/d比较适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浩宇 张秀梅 张宗航 李超
为阐明人工育苗条件下许氏平鲉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变化规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许氏平鲉仔、稚鱼摄食特性及不同生长阶段幼鱼的胃排空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许氏平鲉仔、稚鱼已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前期仔鱼(2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于16:00;后期仔鱼(15日龄)与稚鱼(25日龄)的摄食高峰均出现在16:00—20:00,表现为白天摄食类型。许氏平鲉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42.26%(2日龄)、16.25%(15日龄)和13.07%(25日龄),可将其作为许氏平鲉早期发育阶段日投喂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世森 董立学 陆星 田娟 喻丽娟 文华 解绶启 蒋明
采用双因素正交试验(3×5),评估了草鱼在3种投喂频率(2次/d、3次/d和4次/d)下对豆粕(美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小球藻、棉籽蛋白粉的利用效率。以5种原料为单一蛋白源配制实验饲料,在池塘网箱(2.0 m×1.5 m×1.0 m)中分别以3种投喂频率投喂初始体质量80 g左右的草鱼8周,考察草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草鱼分别在黄粉虫(2次/d)组和豆粕(4次/d)组表现出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除小球藻组外,各蛋白源组草鱼的终末体质量和蛋白质效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蛋白源,投喂频率为4次/d的草鱼生长性能显著高于2次/d。不考虑投喂频率,黄粉虫和棉籽浓缩蛋白组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豆粕、乙醇梭菌蛋白和小球藻组,饲料系数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投喂频率和蛋白源对草鱼的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以及全鱼和肌肉的基础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投喂2次/d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3和4次/d的草鱼,投喂4次/d的草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投喂2次/d和3次/d的草鱼。黄粉虫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豆粕和小球藻组。研究表明,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草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3~4次/d,草鱼对5种非粮蛋白源的利用能力为乙醇梭菌蛋白=豆粕=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黄粉虫。
关键词:
草鱼 投喂频率 非粮蛋白源 生长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