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9)
2023(10571)
2022(8850)
2021(7865)
2020(6653)
2019(14713)
2018(14519)
2017(28633)
2016(15070)
2015(16686)
2014(16390)
2013(16607)
2012(15753)
2011(14472)
2010(14622)
2009(13782)
2008(13297)
2007(12014)
2006(11059)
2005(10081)
作者
(48415)
(40549)
(40223)
(38269)
(25426)
(19356)
(18036)
(15861)
(15006)
(14111)
(14108)
(13077)
(13041)
(12771)
(12581)
(12302)
(12040)
(11895)
(11665)
(11559)
(10318)
(10081)
(9826)
(9285)
(9090)
(9036)
(8737)
(8718)
(8174)
(7854)
学科
(85921)
经济(85851)
管理(46149)
(44661)
(33767)
企业(33767)
方法(31935)
数学(29067)
数学方法(28942)
中国(21062)
(19336)
地方(17993)
(17154)
(15766)
业经(15293)
技术(15236)
(14463)
贸易(14455)
(14275)
(14063)
农业(13447)
地方经济(12815)
环境(12137)
(12055)
银行(12004)
(11546)
(11210)
金融(11210)
(10328)
产业(9852)
机构
大学(235630)
学院(235339)
(113022)
经济(111142)
管理(87690)
研究(85366)
理学(75646)
理学院(74835)
管理学(73838)
管理学院(73418)
中国(63611)
科学(51200)
(49369)
(48844)
(44654)
(44564)
研究所(40599)
财经(39765)
业大(37584)
中心(36927)
经济学(36778)
(36162)
农业(35448)
(34073)
经济学院(33166)
北京(30965)
(29813)
财经大学(29460)
(27132)
师范(26734)
基金
项目(152915)
科学(119501)
基金(112521)
研究(105565)
(100946)
国家(100175)
科学基金(83726)
社会(71350)
社会科(67959)
社会科学(67939)
基金项目(59683)
(59025)
自然(53528)
自然科(52272)
自然科学(52253)
自然科学基金(51343)
(49916)
教育(46516)
资助(45438)
编号(39261)
重点(34824)
(34517)
(34047)
(32355)
国家社会(30926)
创新(30595)
成果(30577)
科研(29277)
计划(29136)
教育部(28806)
期刊
(126571)
经济(126571)
研究(72574)
中国(41441)
学报(41160)
(39203)
科学(36556)
(36095)
管理(32875)
大学(30217)
学学(29318)
农业(26330)
经济研究(22934)
(22229)
金融(22229)
财经(21031)
技术(20325)
业经(18702)
(18230)
问题(17234)
技术经济(14906)
教育(14356)
(14272)
(13519)
国际(12276)
商业(12201)
统计(11890)
科技(11882)
(10994)
理论(10897)
共检索到35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陈丽姗  
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根本途径在于技术进步,表现为投入产出率以及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我国2000-2013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检验了进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技术等三种技术引进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的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显著阻碍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购买国外技术则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睢党臣   孟望生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技术创新会抑制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构成阻碍;而引进外部技术再结合本土模仿创新的模式,则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具体到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之所以会限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绿色技术变化的效率;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则通过提升绿色技术的效率追赶和变化,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远芬  许统生  
在概述我国技术引进现状的基础上,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从总体层面考察了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研究显示,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短期内,两者之间存在着波动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未兵  傅元海  王展祥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锋  
根据中国30个省级地区2013—2017年数据,运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探讨了不同省份经济增长效率,结论表明:(1)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总体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东部经济增长效率最高且西部最低;(2)企业自主创新对提高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有积极显著影响,但对西部地区没有明显促进作用;(3)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对中西部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对东部地区的效率提升不显著。因此应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加强人才激励措施,以实现地区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使我国经济更为平稳健康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龚刚  黄春媛  张前程  陈维涛  赵亮亮  
从宏观上讲,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理解为投资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产业结构上看,这是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分工,承接发达国家部分产业转移,从而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寻得一份定位(加工和组装)的结果。中国这样一种增长方式必然意味着其对外部条件的极大依赖(其中,技术引进是此种依赖最为突出的表现);这样一种增长过程也同样可以理解为剩余劳动力的消化过程。然而,当剩余劳动力消耗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以技术引进的方式来实现技术进步将不可持续。为此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从技术引进型向自主研发和创新型的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这必将成为未来中国主要的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建新  刘幸赟  
在我国不同省区,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尽相同。本文着重研究影响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程度的主要因素,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整体上看,技术消化吸收因子是我国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发挥的最大影响者,其次分别为技术使用因子、技术适用因子和技术流动因子。但是,在东部省区,技术的消化吸收、使用和流动因子影响作用更为明显,而技术的先进适用因子在西部省区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由于各省区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不同的,因而其政策含义也应不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芳  汪婷  
本文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和DEA模型分别测算了各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经济增长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第一二三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证实,在统计期间内,从全国来看,第一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第三产业最高值为北京市,最低值则由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据。上海市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处于有效状态,东部地区省份技术效率整体较高,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在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表明资源配置效率偏离最优,存在着严重的要素过剩投入和技术投入不足现象。第一二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正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根紧  丁志帆  
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框架,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制度改革、对外开放等都能促进我国经济效率提升,而科技进步却未能起到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情况与全国类似,但中、西部地区却表现出异质性,表现在中部产业结构优化未能改善技术效率,而科技进步能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中、西部地区所有制改革在短期内也无法助推经济效率提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晓波  陈璋  
我国经济持续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程度也随之扩大,二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以引进式技术进步为逻辑主线,构建分析框架,对经济增长与不平衡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阐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不平衡增长方式为基础的,并且持续的高增长还将不断强化不平衡结构。随着我国的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前沿,这一增长模式将不可持续,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与此同时结构不平衡程度也将缩小。在原有增长动力不可持续之后,经济增长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一方面在于加快自主创新接替引进技术成为主要技术进步方式,另一方面在于解决好不平衡结构下经济发展的不充分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邱陵  
农业技术引进是从农村产业结构、出口贸易条件、农业技术势、劳动力素质、产出水平等这几个方面对农业增长发生影响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钟  曲文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文  王平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248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和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的效率表现。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持续提高,但城市化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地级市两种效率的初始领先地位已逐渐被直辖市所取代;东部地区城市的效率表现优于其他地区,但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城市化严重滞后和轻微滞后的城市数量都比较多。认为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引导,提高城市化效率、促进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下一阶段城市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