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2)
- 2023(17091)
- 2022(14089)
- 2021(13024)
- 2020(10940)
- 2019(24286)
- 2018(24147)
- 2017(45735)
- 2016(24717)
- 2015(27005)
- 2014(26086)
- 2013(25562)
- 2012(22874)
- 2011(20364)
- 2010(20559)
- 2009(19406)
- 2008(19147)
- 2007(17208)
- 2006(14991)
- 2005(13616)
- 学科
- 济(100420)
- 经济(100307)
- 业(98929)
- 企(90128)
- 企业(90128)
- 管理(87080)
- 方法(46858)
- 数学(37654)
- 数学方法(37033)
- 业经(32791)
- 财(31522)
- 农(31105)
- 中国(24813)
- 技术(24739)
- 务(22805)
- 财务(22748)
- 财务管理(22718)
- 农业(21966)
- 企业财务(21550)
- 制(20720)
- 理论(19860)
- 贸(18698)
- 贸易(18687)
- 学(18651)
- 易(18187)
- 划(17746)
- 和(17434)
- 策(17396)
- 体(15666)
- 技术管理(15327)
- 机构
- 学院(349042)
- 大学(342697)
- 济(140379)
- 管理(140149)
- 经济(137605)
- 理学(121201)
- 理学院(120018)
- 管理学(117824)
- 管理学院(117226)
- 研究(111357)
- 中国(86113)
- 京(71996)
- 科学(71082)
- 农(65651)
- 财(64110)
- 所(56738)
- 业大(56157)
- 江(53424)
- 农业(52205)
- 研究所(51625)
- 中心(51341)
- 财经(50626)
- 经(46070)
- 北京(44493)
- 州(42068)
- 经济学(41399)
- 范(40609)
- 院(40442)
- 技术(40045)
- 师范(39993)
- 基金
- 项目(236210)
- 科学(186768)
- 基金(171609)
- 研究(167512)
- 家(152325)
- 国家(151024)
- 科学基金(130347)
- 社会(106722)
- 社会科(101402)
- 社会科学(101375)
- 省(95275)
- 基金项目(90186)
- 自然(86973)
- 自然科(85133)
- 自然科学(85111)
- 自然科学基金(83669)
- 划(79105)
- 教育(76774)
- 资助(69887)
- 编号(66492)
- 创(54925)
- 重点(53317)
- 成果(51380)
- 创新(50560)
- 发(50546)
- 部(50399)
- 业(49341)
- 课题(45677)
- 科研(45490)
- 计划(44671)
- 期刊
- 济(154544)
- 经济(154544)
- 研究(95077)
- 中国(69341)
- 农(60035)
- 管理(58452)
- 学报(57433)
- 财(53627)
- 科学(53547)
- 大学(43293)
- 学学(41357)
- 农业(41290)
- 教育(35093)
- 技术(34665)
- 融(28717)
- 金融(28717)
- 业经(28390)
- 业(25545)
- 经济研究(25369)
- 财经(25128)
- 经(21720)
- 技术经济(20581)
- 问题(19299)
- 科技(19292)
- 商业(17229)
- 版(17218)
- 统计(16848)
- 策(16774)
- 现代(16557)
- 财会(16003)
共检索到513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洁 刘沙沙 盛永祥 王建刚 刘鹏 施琴芬
技术并购是企业实现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技术并购模式下知识基础和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促进企业知识的有效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技术并购后企业创新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并购创新绩效模型,探究技术并购后企业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以及知识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技术并购后的知识基础的两个维度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知识深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关系,而知识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②不同并购模式对知识基础的影响具有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知识整合时间调整策略:在加强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增加了知识深度,此时在阈值内增加知识整合时间能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在互补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增加了知识广度,企业降低知识整合时间并增加知识应用时间能提升创新绩效;在混合型技术并购模式下,企业的知识广度和知识深度都增加,但知识广度对知识整合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当知识整合时间随知识广度增加以递减方式调整时,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明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唐甜 王泓略
通过构建企业知识连接矩阵描绘企业知识基础,根据两阶段知识元素关系变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元素类型(现存知识、旧知识、新知识)将企业知识基础演变进行分类,实证检验了现存知识连接变化、新知识与现存知识连接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汽车产业19852011年278家企业26124条专利数据,应用负二项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现存知识连接变化、新知识与现存知识连接均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德明 唐甜 王泓略
通过构建企业知识连接矩阵描绘企业知识基础,根据两阶段知识元素关系变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元素类型(现存知识、旧知识、新知识)将企业知识基础演变进行分类,实证检验了现存知识连接变化、新知识与现存知识连接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汽车产业1985~2011年278家企业26124条专利数据,应用负二项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现存知识连接变化、新知识与现存知识连接均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茅迪 施建军 陈效林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并购方式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2010-2016年技术并购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并购双方知识相关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并购情境下:知识相似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知识互补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同样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知识相似性水平提升能够放大知识互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峥 高明明 王红倩
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14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模拟企业并购双方的相对知识规模对并购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知识规模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相对知识规模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专利数目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岩 苏可蒙
在当今竞争格局中,专利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专利战略必然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专利战略情境、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及知识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模型,采用负二项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通过知识整合能力影响创新绩效,而专利申请动机在上述过程中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具体为:(1)国际市场开拓、谈判筹码以及声誉动机均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创新绩效关系;(2)阻挡动机、国际市场开拓、谈判筹码以及声誉动机对企业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3)阻挡动机强化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关键词:
创新绩效 技术知识基础 专利战略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泓略 曾德明 陈培帧
本文以1996-2015年我国汽车产业142家整车生产企业为样本,探究知识重组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剖析三种主要知识基础关系特征对知识重组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者网络集聚性与平均路径的提高有助于提升知识重组的潜在可能性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研发者网络平均连接数的上升将提升知识重组协作成本,对创新绩效有负向作用;知识基础关系特征对知识重组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调节作用:(1)知识替代性负向调节知识重组潜在可能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2)知识互补性正向调节知识重组潜在可能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3)知识多样性负向调节知识重组协作成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对企业优化知识管理与提升知识重组效率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月 刘莹莹
本文以2011—2017年我国122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知识基础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同时还探讨了开放式创新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知识基础广度与深度均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知识基础广度与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也显著为正。然而,开放式创新在知识基础不同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现不同的调节效应。不同知识储备的企业,其技术创新绩效也因原始知识积累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长新 陈灿君
从并购双方的技术知识特性的视角出发,区分并购双方技术知识相似性与互补性不同的维度,以及结合双方自身拥有的知识规模体系,分析其对企业后续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分析,并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和互补与后续的创新绩效分别呈现倒U和正U型关系;同时,并购方的知识规模具有调节作用,对技术相似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技术互补程度与创新绩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技术并购 创新 技术特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聿舟 李甜甜 裴旭东 宋娟 李娜
基于多维邻近理论,探索技术并购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并购双方地理距离与收购方生产链位置的调节作用。利用2009—2019年国有企业并购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双方技术相似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技术互补性对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双方地理距离、收购方所处生产链位置正向调节技术相似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技术互补性与企业模糊前端创新绩效的关系。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样本研究区间和GMM估计法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国有企业技术并购与模糊前端创新关系的认识,从而为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实现模糊前端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双 邹琳
以往研究着重探讨重叠/非重叠知识在技术并购中的创新效应,然而在测度知识重叠时仅关注到数量属性而忽略了质量评估。因此,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2018年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17家中国机械制造企业352次国内技术并购案例,探索知识库中重叠、非重叠知识数量和质量属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重叠知识对并购后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高质量非重叠知识则有负向影响。同时,探讨知识数量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知识重叠对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性,对企业技术并购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企业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对其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突出;相对于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更为明显。知识深度在合作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内部研发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负向调节内部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知识宽度在内部研发对突破式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合作研发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合作研发与渐进创新绩效的关系。在理论层面,考虑了不同研发模式对不同创新类型的影响,丰富了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知识基础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之间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增量贡献;跳出了相关研究中关于合作研发与内部研发究竟是替代性还是互补性关系的争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管理实践层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期望提升的创新类型来选择合适的研发策略。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飞 蔡翔 董亮
在创新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企业对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的合理选择及组合运用是提升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合作研发和内部研发两种研发模式对不同类型创新(如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未被厘清;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特征(如知识基础)对企业研发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较少涉及。针对上述研究现状和现实背景,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收集310家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预测
[作者]
金昕 陈松 徐劲松
企业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究竟何种知识管理方式方法对技术创新更为有效?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四种典型方式,即知识内容积累、人际网络构建、业务流程融合和核心能力培育。然后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方式—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绩效"理论框架。通过调研数据收集,运用结构方程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表明企业采用人际网络构建的知识管理方式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概念构想活动显著正向影响最大;基于业务流程融合和知识内容积累的方式对研发生产活动表现出显著贡献;采用人际网络构建和核心能力培育对验证上市活动相对有效。最后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践可行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鑫钰
在"创新驱动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并购来弥补其内部研发创新成效不足的短板。为此,文章研究基于2008-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渐进DID模型考察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行了产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购双方战略目标不一致、并购方企业创新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研发创新经费受并购成本挤压等是可能的重要原因;二是从产业异质性角度来看,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并购对其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应持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大研发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创新人才储备,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