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7)
- 2023(5176)
- 2022(4634)
- 2021(4293)
- 2020(3929)
- 2019(9378)
- 2018(9242)
- 2017(18135)
- 2016(10366)
- 2015(11906)
- 2014(12208)
- 2013(12365)
- 2012(11794)
- 2011(10718)
- 2010(10822)
- 2009(10360)
- 2008(10519)
- 2007(9558)
- 2006(8040)
- 2005(7201)
- 学科
- 济(43450)
- 经济(43407)
- 管理(26575)
- 业(26404)
- 方法(23382)
- 数学(21094)
- 数学方法(20922)
- 企(19884)
- 企业(19884)
- 农(13682)
- 财(10753)
- 学(10507)
- 中国(9924)
- 贸(9263)
- 贸易(9262)
- 易(8993)
- 农业(8492)
- 地方(8212)
- 业经(7720)
- 制(7360)
- 和(6830)
- 务(6586)
- 财务(6572)
- 财务管理(6550)
- 企业财务(6139)
- 银(5983)
- 银行(5948)
- 理论(5806)
- 融(5796)
- 金融(5794)
- 机构
- 大学(156322)
- 学院(155723)
- 济(62753)
- 经济(61394)
- 管理(56632)
- 研究(55564)
- 理学(48879)
- 理学院(48308)
- 管理学(47375)
- 管理学院(47098)
- 中国(40449)
- 农(38082)
- 科学(37524)
- 京(33256)
- 农业(30762)
- 所(30751)
- 业大(29490)
- 研究所(28335)
- 财(27318)
- 中心(25668)
- 江(24139)
- 财经(22014)
- 北京(20757)
- 经(19908)
- 农业大学(19885)
- 范(19787)
- 师范(19508)
- 经济学(19391)
- 院(18935)
- 州(18775)
- 基金
- 项目(103949)
- 科学(78671)
- 基金(73268)
- 研究(70715)
- 家(66335)
- 国家(65814)
- 科学基金(53518)
- 社会(42597)
- 省(41825)
- 社会科(40273)
- 社会科学(40253)
- 基金项目(39151)
- 自然(36259)
- 划(35757)
- 自然科(35365)
- 自然科学(35349)
- 自然科学基金(34702)
- 教育(32502)
- 资助(30850)
- 编号(28938)
- 重点(24186)
- 成果(23569)
- 部(22912)
- 发(22750)
- 计划(21798)
- 创(21112)
- 科研(20796)
- 科技(20092)
- 课题(20005)
- 创新(19910)
共检索到223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琼 王森 张自强 邵凤侠 吴毅
为综合比较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不同批次枣果的品质特征,对白熟期及脆熟期枣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不同时期枣果内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白熟期时,第1批枣果中的K、Mg、Ca、Na、Fe和Zn等矿物质的含量占绝对优势,第2批枣中的还原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第3批的蛋白质含量、Mn含量及Cu含量明显高于前2批。脆熟期时,第1批的维生素C含量、含Ca量及含Cu量比其他2个批次都高,但第2批枣的可食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
关键词:
枣 品质 营养成分 矿物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森 晏巢 邵凤侠
对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的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的开花结果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质化枣吊花芽分化质量优于非木质化枣吊;木质枣吊花粉的平均萌发率高于非木质枣吊花粉;木质化枣吊花朵的各项形态指标和花粉量均大于非木质化枣吊花朵;木质化枣吊每吊总花量为非木质化枣吊的4.2倍;木质化枣吊盛花期持续时间为非木质化枣吊的2倍;木质化枣吊的每吊结果数显著大于非木质化枣吊,木质化枣吊的坐果率显著小于非木质化枣吊。
关键词:
枣吊 木质化枣吊 开花结果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森 晏巢
以南方鲜食枣品种中秋酥脆枣的2种类型枣吊为试材,对木质化枣吊和非木质化枣吊叶片的生长期、叶面积、光合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木质化枣吊生长期明显比非木质化枣吊生长期长;2)木质化枣吊叶片叶面积显著大于非木质化枣吊叶面积;3)木质化枣吊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非木质化枣吊叶片,而且在强光下仍可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率;4)木质化枣吊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密集度大于非木质化枣吊叶片,且木质化枣吊茎的输导组织较非木质化枣吊发达;5)木质化枣吊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明显大于非木质化枣吊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综合分析认为,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相比,在生长期、叶面积、光合效率3个方面具有优势,这些特点最...
关键词:
枣 枣吊 组织解剖结构 光合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森 晏巢 邓白罗
对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的木质化枣吊叶片与非木质化枣吊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以及氨基酸含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木质化枣吊枝条养分输导、积累能力强于非木质化枣吊枝条;木质化枣吊枝条的水分、养分输导组织较非木质化枣吊枝条更加发达;木质化枣吊枝条内水解氨基酸总量是非木质化枣吊枝条水解氨基酸含量的2.70倍。
关键词:
枣树 枣吊 木质化枣吊 养分输导 氨基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琼 王森 李凡松 张自强
为充分了解南方鲜食枣的结果特性,以"中秋酥脆枣"为试材,调查研究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开花和坐果规律以及不同节位的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对比分析不同二次副梢的开花率、座果率及成果率。结果表明: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开花和坐果规律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所有二次副梢的现蕾数和开花数都随着节位的升高而减少,二次副梢的坐果数随着节位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二次枝不同二次副梢的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的变化趋势相同,随着节位的升高反而减少。Ⅱ的总现蕾数、开花数和坐果数的最多,其次是
关键词:
枣 二次枝 二次副梢 结果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涛 袁德义 张日清 韩志强 黄春元 段练
以14个品种的鲜食枣为试材,通过分析其10项果实性状指标对其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14个品种的鲜食枣可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单果质量、果实整齐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的差异相对较大;②用隶属函数法从转化后的数据中提取公因子,特征根>1的公因子为果实风味因子、果实营养及贮藏因子、果实外观及口感因子、果实V?C含量及可食率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6.338%、23.273%、20.865%、12.37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85%;③金丝4号、沾化冬枣、脆枣、大果冬枣、金丝蜜枣、糖枣、鸡蛋枣、苹果冬枣、早脆王、芒果冬枣、玉泉8号、特早4号、蜜...
关键词:
鲜食枣 果实品质 因子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娟娟 康晨煊 石倩倩 张钟 李新岗
【目的】探究鲜食枣果实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糖酸积累特点,为鲜食枣品质评价、良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陕北栽培的七月鲜、伏脆蜜、早脆王、蜂蜜罐、尜尜枣、襄汾圆枣、阎良脆枣、蛤蟆枣、灵武长枣、京60、大白铃、冷白玉和临猗梨枣13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选取白熟期、半红期和全红期果实,采用常规品质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和功能成分。【结果】13个鲜食枣品种单果质量为4.21~23.96 g,硬度为5.60~8.49 N,果形指数为1.05~1.93,其中七月鲜、早脆王、蛤蟆枣、京60和大白铃果实较大,而蜂蜜罐和襄汾圆枣果实较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增加;V_C含量在枣果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除襄汾圆枣、阎良脆枣和蛤蟆枣外,其余10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除临猗梨枣、七月鲜、伏脆蜜、尜尜枣和阎良脆枣外,其余8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增加。13个鲜食枣果实的总酚含量除冷白玉外,其余品种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成熟期相比,七月鲜的总黄酮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显著增加,早脆王、蛤蟆枣和大白铃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增加,到全红期又显著下降,而尜尜枣和冷白玉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下降,而到全红期又显著增加,其余7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均不断下降;13个品种的原花青素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呈下降趋势。【结论】陕北鲜食枣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蛤蟆枣、京60、七月鲜、伏脆蜜、蜂蜜罐和襄汾圆枣。适宜全红期采收的品种有蛤蟆枣和灵武长枣,其他品种均适宜半红期采收。
关键词:
鲜食枣 营养成分 采收期 鲜枣品质评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强 王森 胡琼 朱江华 张萍
通过测定枣果内含物含量,初步探究枣裂果发生的机制,为生产上防止枣裂果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等方法,对枣果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等内含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白熟期至完熟期,枣果中可溶性总糖、淀粉、维C及Ca、K含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及Mn、Na含量均呈逐步下降趋势;各个时期正常果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裂果高,完熟期正常果淀粉含量为7.43%,比裂果淀粉含量6.29%高1.14%,差异性显著;正常果中Ca、Na含量均比裂
关键词:
鲜食枣 裂果 内在物质 中秋酥脆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丰志 童盼盼 张亚若 金玉 王浩云 吴翠云 王江波
以新疆南疆18个灰枣产区的完熟期果实为试材,探讨各产区果实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并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明确新疆南疆灰枣优生区,旨在为新疆南疆灰枣产业提质增效、科学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灰枣各品质指标在不同产区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各品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2.058%,以各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产区灰枣综合得分并排序,聚类分析将18个产区分为3类,且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灰枣果实综合品质优于西北部地区。与根据新疆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得出,若羌、民丰、洛浦、且末4个产区不仅在气候因子方面极其适宜灰枣生长发育,而且灰枣果实的综合品质也较好,因此这4个产区为新疆南疆灰枣最佳优生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志刚 苗作云 朱景乐 侯豫顺 宋良红 郭欢欢
‘南疆红’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从枣天然变异中选育的优良品种。抗寒性强,果大质优,高产稳产。鲜枣平均单果质量38.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5%,总糖含量65.4%,总酸含量0.860%,可食率97.8%。制干枣平均果质量20.0 g,制干率50.1%,果肉细腻、味甜质优。在北疆做平茬鲜枣栽培,在南疆及东疆做鲜干两用栽培。
关键词:
枣 鲜食 制干 良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强 马全会 彭小龙 闫芬芬 刘平 刘孟军
【目的】研究不同优良鲜食枣品种引种至新疆南疆地区后的生长状况和果实性状,筛选适宜当地生产的鲜食枣优良品种。【方法】选择国内17个优良鲜食枣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接穗,以5年生灰枣为砧木,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进行高接引种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物候期、树体生长势(嫁接成活率、树体生长量、成枝力)、结果情况(吊果率、裂果率、单果质量、果实整齐度、可食率)、果实品质(外观色泽、果肉口感风味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等指标,初筛出9个果肉口感风味和营养成分含量表现较好的品种,并进一步依据可溶性固形物、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质量、可食率、果形指数、果实整齐度共8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9个鲜食枣品种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引种至南疆地区后,各品种物候期差异较大,有极早熟品种2个、早熟品种5个、中熟品种9个、中晚熟品种1个。各品种嫁接成活率均高于65%,其中金谷大枣、伏脆蜜、冷白玉和雨娇树体生长量较大、成枝力较强、长势较旺。嫁接第2年和第3年,各品种吊果率相对稳定一致,其中早脆蜜和鲁枣5号吊果率较高;裂果率以京枣28和京枣60偏高,分别达到20.57%和23.83%;各品种单果质量差异很大,为4.22~26.18 g,大多品种单果质量嫁接第3年较第2年高;果实整齐度为46.63%~79.41%,可食率为91.67%~98.76%。品种间果实外观差异较大,以卵圆形、长圆形、倒卵圆形为主,果个大小差别较大,呈浅红或红色。嫁接第2年(2021年),金丝4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38.33%;早脆蜜、伏脆蜜和金丝4号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均在29%以上;京枣18和雨露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均在1.41%以上;雨娇、鲁枣5号、金谷大枣VC含量较高,均达到400 mg/hg以上。根据果肉口感风味,初筛出早脆蜜、早秋红、伏脆蜜、迎白露、月光、京枣28、京枣60、鲁枣5号和雨露共9个果肉酥脆、细腻、多汁的品种。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分,最终筛选出京枣60、京枣28、月光3个果实综合品质表现较好的品种。【结论】京枣60、京枣28、月光能够较好地适应南疆地区的气候和立地条件,并且具有较好的丰产能力和优良的果实品质,可以作为南疆地区主要鲜食枣品种进行推广栽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庆华 李永红 梁丽松 李琴 王海 许元峰 孙玉波 王贵禧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冬枣果实品质评价的方法,探求冬枣果实品质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为选择品质优良的冬枣单株(或候选单株)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0项冬枣优良单株的果实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四次方最大旋转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以公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样品前6个公因子分值与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和,得到综合分值,结合公因子的二维排序图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结果】转化后的数据经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571%,第1公因子为果实甜脆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257%,第2公因子为果重及其它内质因子,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晶 张文军 白晓莉 吴丽君 段如敏 刘王 卢伟 苏丹丹
【目的】为了研究国内外不同产地雪茄烟综合品质的差异性。【方法】分别对国外4个产地(尼加拉瓜、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多米尼加)和国内2个产地(海南和四川)雪茄烟的化学成分及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海南雪茄烟的化学指标与国外雪茄烟有显著性差异,四川雪茄烟的化学指标值更接近于国外雪茄烟产地;厄瓜多尔雪茄烟的致香成分总量最高,海南雪茄烟的致香成分总量稍低于厄瓜多尔雪茄烟和哥伦比亚雪茄烟,明显高于尼加拉瓜雪茄烟和多米尼加雪茄烟。四川雪茄烟的致香成分总量最低。【结论】国外产地的雪茄烟中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A/C、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合金欢基丙酮B以及烟碱的含量相对较高,这些香气成分含量的差异,使国内雪茄烟叶在烟气浓度、丰满度、和谐性及抽吸劲头方面稍逊色于国外雪茄烟叶。
关键词:
雪茄烟 化学成分 致香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玲 闫爱玲 孙磊 张国军 王晓玥 任建成 徐海英
【目的】通过对鲜食葡萄果实单萜合成关键基因进行e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深入了解单萜合成调控机制,为优良玫瑰香味葡萄新品种培育及种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摩尔多瓦’ב瑞都香玉’F1代群体及亲本为供试材料,分别在转色期和成熟期采集葡萄果实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对7个单萜合成途径基因(VvDXS1、VvDXS3、VvDXR、VvHDR、VvLiner、VvTerp和VvGermD)的表达量进行检测获得表达性状表型数据;基于区间作图法,采用MapQTL6.0软件,对单萜基因表达性状进行eQTL定位分析;将eQTL连锁标记定位到基因组区域,通过Ensembl Plants和NCBI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利用葡萄全基因组芯片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亲本果实样品中候选基因的表达谱。【结果】7个单萜合成基因表达量在F1代群体中呈现连续分布数量遗传特征;各个单萜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转色期,7个表达性状一共定位到13个eQTL,主要位于1号、6号、14号、16号、17号、10号和12号等染色体上,表型解释率介于12.2%—23.5%。其中位于14号染色体的eQTL(qDXS1-v14、qHDR-v14-1和qTerp-v14)覆盖相同的遗传区间57.582—76.979 cM,qLiner-v10、qTerp-v10和qGermD-v10共定位到10号染色体相同的遗传区间;在成熟期,共检测到16个eQTL,主要位于1号、6号、12号、8号、13号和19号等染色体。qDXS1-m6-2、qDXR-m6-2、qLiner-m6和qGermD-m6共定位到6号染色体139.212—143.161 cM遗传区间;针对成熟期与转色期各个基因的表达量比值变化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8个eQTL,分别位于1号、3号、7号、10号、12号、15号和19号等染色体。定位于12号染色体的qDXS1-r12-1、qDXR-r12-1、qHDR-r12、qLiner-r12和qGermD-r12覆盖相同的遗传区间6.330—6.967 cM。对多个基因表达性状共定位的eQTL区域进行基因注释,共筛选到90个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谱及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11候选基因。其中4个候选基因(VIT_06s0009g01380、VIT_14s0006g02290、VIT_12s0028g01170和VIT_15s0046g00290)与激素信号通路调控相关,一个候选基因(VIT_12s0028g01110)编码光敏色素作用因子与光响应相关,还有一些编码Myb类、WRKY类转录因子或者未知功能蛋白基因。【结论】在两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共检测到37个与单萜合成基因表达性状连锁的eQTL,主要定位于6号、10号、12号和14号染色体。基于基因注释和表达谱分析结果,确定了包含VIT_06s0009g01380和VIT_14s0006g02290在内的11个可能的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与多个单萜基因表达高度相关。
关键词:
葡萄 单萜 关键基因 eQT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成安 万红建 叶青静 程远 刘晨旭 何勇
【目的】辣椒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根据栽培类型可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本研究鉴定并比较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在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的代谢物,为阐明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果实之间的代谢和品质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两个品种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为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多元统计学等方法鉴定并比较差异代谢物。【结果】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共检测到1 465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被分为多种类别,包括脂类、氨基酸和萜类等。对两种类型辣椒相同成熟期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P059红熟期和绿熟期果实中的脂类物质都显著高于相同成熟阶段的F270,如亚油酸通路(map00591)的亚油酸和9,10-二羟基-12-十八碳烯酸在P059中的含量是F270的两倍多。两种类型辣椒的绿熟期果实中,P059中亚精胺含量更高,是F270的2倍多;而F270高香草酸含量更高,是P059的2.93倍。对于红熟期果实,P059的辣椒素含量是F270的5.74倍;而F270中脯氨酸含量是P059的2.47倍。此外,对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map00330)中的N-氨甲酰腐胺仅在P059成熟过程中存在差异,红熟期含量是绿熟期的2倍以上,而在F270中无显著差异;维生素A含量则仅在F270成熟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在红熟期上升幅度达277%。柠檬酸和脱落酸在P059和F270成熟过程中均显著上调(P059红熟期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8.4倍;F270红熟期中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12倍),而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在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其在P059中上调约300%,而在F270中显著降低。【结论】根据脂类、氨基酸类、维生素和有机酸等多种差异代谢物可以区分两种类型辣椒。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柠檬酸、脱落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等特定代谢产物在两种类型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