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9)
2023(4769)
2022(4036)
2021(3890)
2020(3198)
2019(7231)
2018(7246)
2017(13485)
2016(8075)
2015(8848)
2014(8740)
2013(8797)
2012(8513)
2011(7787)
2010(7797)
2009(7233)
2008(7112)
2007(6652)
2006(6035)
2005(5401)
作者
(26034)
(22736)
(22388)
(21017)
(13849)
(11244)
(10004)
(9082)
(8479)
(7966)
(7790)
(7323)
(7302)
(7281)
(7193)
(7154)
(6692)
(6478)
(6433)
(6182)
(6131)
(5557)
(5493)
(5344)
(5202)
(5198)
(5027)
(4967)
(4908)
(4883)
学科
(44353)
(32264)
经济(32236)
农业(29517)
(26948)
业经(11693)
管理(10663)
地方(10259)
农业经济(9839)
(8907)
农村(8898)
方法(8233)
中国(8086)
(7903)
数学(7527)
(7505)
数学方法(7454)
(7300)
土地(6996)
发展(6669)
(6664)
收入(6598)
(6588)
劳动(6588)
人口(6366)
及其(6308)
农业劳动(6297)
(5933)
企业(5933)
分配(5853)
机构
学院(115724)
大学(108258)
(55749)
研究(46274)
(44730)
经济(43825)
农业(43189)
管理(38017)
中国(34486)
科学(33413)
理学(33019)
理学院(32580)
管理学(31873)
业大(31836)
管理学院(31703)
(27033)
农业大学(26252)
研究所(24920)
(23156)
(22107)
中心(22026)
(20217)
(18986)
科学院(17977)
(16148)
(15326)
(15094)
师范(15069)
经济管理(14676)
(14629)
基金
项目(80897)
科学(60746)
研究(56048)
基金(55689)
(52157)
国家(51582)
科学基金(40799)
(35216)
社会(33016)
(31522)
社会科(30619)
社会科学(30610)
基金项目(30369)
(28691)
自然(27403)
自然科(26670)
自然科学(26663)
自然科学基金(26156)
编号(24418)
教育(23236)
资助(21321)
(20422)
成果(19168)
(19044)
重点(18623)
计划(17981)
科技(17759)
(16974)
(16805)
农业(16685)
期刊
(62681)
(57615)
经济(57615)
农业(42437)
学报(30106)
中国(27929)
研究(27837)
科学(24063)
大学(21310)
学学(20850)
(20380)
业经(16870)
农业经济(13303)
农村(12958)
(12958)
(12760)
金融(12760)
业大(10894)
(10373)
(10256)
农业大学(9714)
教育(9199)
问题(9150)
农村经济(8762)
世界(8348)
管理(7970)
技术(7874)
中国农业(7816)
经济问题(7563)
资源(7396)
共检索到17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徐长林  张建文  杨海磊  肖红  柴锦隆  鱼小军  
为筛选适宜在高寒区种植的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种质,在甘肃省天祝高寒区种植了23份扁蓿豆种质,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扁蓿豆种质中自然高度最高的为景泰(27.7cm),最低的为会宁(6.0cm),绝对高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蒙99-102(47.4cm)、B-509(26.7cm)与渭源(26.7cm);单株产量以中畜545种质的最高,为2.57g,渭源的最小,为0.62g;单株地下生物量较高的是中畜545种质(1.32g)、镇原(1.31g)、蒙99-10(1.32g),最低的是渭源(0.52g);粗蛋白含量较高的是会宁(15.81%)和永昌-2(15.76%),Q8508扁蓿豆种质含量最低,为10.0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是土默特35.16%,最低的是会宁(21.24%);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3.07%,会宁最低,为26.83%。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蒙99-10和中畜545扁蓿豆种质综合表现最佳,宁县扁蓿豆种质次之;景泰扁蓿豆的直立性在所有参试种质中表现最好,会宁在参试的23份种质中排名第8,但在营养指标方面表现良好;渭源和Q8508种质相对其他种质来说表现最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刘文辉  滕长才  刘玉皎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张金波  肖菁  
对资源库中收集保存的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的株高、千粒重、单株分枝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0917%;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可分成2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1的25份种质资源的单株分枝数、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指标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虎宁  秦伟娜  焦婷  师尚礼  李淑艳  高永权  齐帅  
对分别种植在雨养区(甘肃会宁)和灌溉区(甘肃武威)的20个青饲玉米(Zea mays)品种乳熟期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以期为甘肃不同区域优质青饲玉米品种的筛选及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在灌溉区所有青饲玉米品种的干重均高于雨养区;雨养区‘豫青贮23’的干重最高,较‘晋单73’提高73.28%,灌溉区‘豫玉22’的干重高于其他品种。雨养区‘陇单10号’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穗重)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P <0.05)。雨养区,‘延科288’的淀粉含量最高,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屯玉168’低80.86%,而‘桂青贮1号’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灌溉区,‘晋单73’的淀粉含量则高于其他品种,且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较‘利单295’低53.29%,而‘北农青贮20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雨养区‘蜀玉201’‘豫玉22’‘延科288’的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雨养区种植,而灌溉区‘晋单73’‘蜀玉201’的综合表现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艳萍  邹美智  孙海波  梁永书  王景余  牛景  
以转SCK基因和bar基因粳稻恢复系超优1号和转GNA基因和hyg基因粳稻保持系早花二号自交高代(恢复系T5,T6,保持系T4,T5)材料为试材,进行抗性筛选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恢复系表现高抗除草剂,对二化螟呈不同程度抗性;保持系表现高抗潮霉素,大部分株系低抗稻飞虱,个别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田间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转基因不育系表现高抗潮霉素;外源基因导入粳稻恢复系和保持系并在高代稳定表达。转基因恢复系生育期、株高、穗长、穗颈节等性状有不同程度变异;保持系株高、穗型变异较大。转基因恢复系与转基因不育系配制的多元转基因杂交组合F1表现高抗除草剂和潮霉素,其他农艺性状表现与对照(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虎  曹雄  
以14个早熟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山西省中部汾阳市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夏不同播种季节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除产量、病毒粒率低于夏播外,其余性状均高于夏播;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夏播;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主茎节数5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只有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3个性状与产量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变异差异的原因及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性状的选择,为早熟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松义  高春阳  胡日生  朱列书  
以自育的3个烤烟胞质不育系和4个国内推广烤烟品种为材料,配成3×4=12个杂种,研究烤烟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正向离中优势最多的是单叶重,100%组合的正向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反,叶数没有一个组合具有显著的离中优势,株高、叶长和节距均有33.33%组合离中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农艺性状具有8.33%~25.00%组合的离中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农艺性状平均有16.67%组合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超高亲优势,较多的为单叶重,有75.00%组合的超高亲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数和叶长宽比均无显著的超高亲优势,其他农艺性状有8.33%~16.67%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正邦  龙明树  朱文华  李向勇  彭仕蓉  张正学  
黔蔗06/126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果蔗新品系,为了鉴定该品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于2010-2011年以黔蔗06/126和黔糖3号(CK)为材料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蔗06/126新植蔗的出苗率、宿根发株率和单茎重分别较CK增加12.9%、16.6%和19.7%,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新植蔗产量158.75 t/hm2,宿根蔗130.83 t/hm2,平均144.80t/hm2,分别比CK增产21.5%、19.1%和20.4%;2年3点生产示范中,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产量为117.23 t/hm2,较CK增产18.8%,且该品系的抗病虫能力较CK强,抗旱能力相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鸿雁  李志勇  米福贵  卢新雄  师文贵  
对扁蓿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育种者选择亲本和种质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内蒙古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50份材料进行鉴定。用8份扁蓿豆基因组DNA从89对截形苜蓿SSR引物中鉴定筛选出扩增带单一、稳定清晰且多态性强的18对引物。用这18对引物,对扁蓿豆材料的DNA进行SSR扩增,以研究其遗传多态性。结果共检测到109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1个等位位点。6对SSR引物BI4BO3,MTIC272,MAL369471,MTIC237,MTIC188和MTIC27对于检测扁蓿豆遗传变异最有效。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介于0.023 6~0.807 5,平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勇  赵培方  胡鑫  赵俊  昝逢刚  姚丽  赵丽萍  杨昆  覃伟  夏红明  刘家勇  
【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爱芳  张可炜  尹小燕  张举仁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玉米新种质已成为玉米新技术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从玉米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深入研究转基因玉米的农艺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以转betA(来自大肠杆菌的胆碱脱氢酶基因)的玉米优良自交系DH4866纯合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杂种优势表现分析。【结果】发现转基因纯合系植株及其杂交种具有明显提高的耐盐性,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地中转基因植株杂交组合的产量大幅度高于受体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在不同含盐量的土地中,来自不同独立转化体的转基因植株多数保持受体自交系的基本特征,但部分农艺性状和特殊配合力出现差异,甚至达到差异极显著程度。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  
针对山西省干旱少雨气候特点、大豆产量突破比较困难的现状,通过滚动筛选,对18份产量突出的不同生态类型大豆种质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研究,以期为高产、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参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划分生态类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OD=5.54处将其分为4类:第1类为多分枝结荚类型;第2类为中等分枝结荚类型;第3类为披针叶少分枝结荚类型;第4类为椭圆叶少分枝结荚类型。不同生态类型大豆种质产量与分枝数和三粒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质量、二粒荚数、荚粒质量、粒质量和茎秆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雪丽  谢甫绨  王海英  王智权  谢志涛  STEVEN SK Martin  
选用地理纬度相似的中国辽宁省、美国俄亥俄州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分别和中国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老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共有趋势是主茎荚数、单株荚数、3粒和4粒荚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粒茎比、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显著降低。美国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的中国新品种。而中国新品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美国新品种。施肥水平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且美国新品种在高肥条件下比中国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潜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潘涛涛  鱼小军  肖红  柴锦隆  王艳  张建文  杨海磊  
利用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mmol·L-1)溶液处理12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种质种子,通过砂培法研究其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供试12份扁蓿豆种质的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不断上升。与对照相比,景泰种质绝对株高平均降幅最大,为16.4%;镇原种质绝对株高、单株地上生物量下降较慢,分别为30.6%、35.0%;100~300mmol·L-1 NaCl处理下陇西种质叶片相对含水量降幅均最大,分别为6.2%、21.5%、30.3%;300mmol·L-1 NaCl浓度处理景泰种质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最快,达4.4倍。与对照相比,各材料根总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在300mmol·L-1 NaCl处理下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天水种质下降最快,陇西下降最慢;200和300mmol·L-1浓度处理下各材料叶绿素含量均小于低浓度处理和对照,且后者显著低于对照(P永昌>土默特>宁县>天水>天祝>夏河>临夏>榆中>自选8号>陇西>镇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