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9)
2023(6946)
2022(5880)
2021(5263)
2020(4442)
2019(9833)
2018(9478)
2017(17577)
2016(9924)
2015(10811)
2014(10301)
2013(10094)
2012(9493)
2011(8621)
2010(8303)
2009(7602)
2008(7477)
2007(6612)
2006(5780)
2005(5114)
作者
(33623)
(28140)
(28120)
(26336)
(17994)
(13849)
(12496)
(11315)
(10827)
(9852)
(9782)
(9420)
(9368)
(9038)
(9019)
(8881)
(8730)
(8408)
(8179)
(8148)
(7552)
(6935)
(6736)
(6539)
(6484)
(6317)
(6285)
(6086)
(5988)
(5919)
学科
(35514)
经济(35465)
管理(26042)
(25855)
(19648)
企业(19648)
方法(16639)
数学(14875)
数学方法(14731)
(11229)
(10505)
(10165)
贸易(10163)
(9858)
(9781)
中国(9631)
业经(8055)
农业(7593)
(6782)
技术(6179)
地方(6118)
环境(5972)
(5879)
财务(5876)
财务管理(5862)
企业财务(5581)
(5556)
银行(5504)
(5410)
金融(5409)
机构
大学(143163)
学院(141620)
研究(55888)
(55082)
经济(54026)
管理(50253)
理学(44178)
理学院(43585)
管理学(42625)
管理学院(42404)
(41533)
科学(39898)
中国(39587)
农业(33785)
(31720)
业大(31642)
(31165)
研究所(29642)
中心(24435)
(22639)
农业大学(22142)
(21078)
(20133)
(19730)
北京(19322)
财经(18541)
科学院(18538)
(18428)
(18379)
(17080)
基金
项目(105352)
科学(80452)
基金(76612)
(73250)
国家(72634)
研究(64871)
科学基金(58969)
自然(42729)
自然科(41779)
自然科学(41759)
(41639)
自然科学基金(41077)
基金项目(40923)
社会(40718)
社会科(38535)
社会科学(38521)
(36797)
资助(31215)
教育(29002)
重点(24756)
计划(24590)
编号(23103)
科技(22604)
(22582)
(22293)
(22266)
科研(21708)
(21086)
创新(20943)
(19408)
期刊
(54945)
经济(54945)
学报(38345)
(36541)
研究(36032)
科学(30031)
中国(27461)
大学(26523)
学学(25627)
农业(24911)
管理(17143)
(16243)
(13981)
业大(11794)
(11108)
金融(11108)
教育(10628)
农业大学(10035)
经济研究(10013)
业经(9459)
(9320)
技术(8984)
财经(8890)
科技(8430)
林业(8078)
(7619)
问题(7496)
(7447)
国际(7186)
中国农业(7183)
共检索到202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郝明灼  李群  彭方仁  申鹭鹭  梁有旺  韩明慧  王昆荣  
以2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截干高度对香椿芽菜的产量、感官品质、营养成分质量分数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0,20,40,60,80 cm截干处理下,顶芽的感官品质差异不显著,侧芽的感官品质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顶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顶芽的产量、维生素C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侧芽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侧芽的产量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郝明灼  陈德根  彭方仁  梁有旺  李群  赵军  袁觉  王昆荣  朱卫红  
对8个种源香椿Toona sinensis种子的物理性状、发芽率、芽苗菜产量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种源香椿种子的长度、宽度、千粒质量存在P<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含水量和发芽率存在P<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芽苗菜的长度、产率、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存在P<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单株鲜质量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存在P<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②种子发芽率对芽苗菜产率和芽苗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种子千粒质量与芽苗菜氨基酸质量分数、芽苗菜长度、芽苗菜鲜质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芽苗菜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涂炳坤  丁小飞  
Contents of carbohydrates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from dormancy to sprouting of Toona sinensis buds were measured. Dynamic changes of GA 1/3 , iPA and ABA were detected. GA 1/3 and iPA decreased when the dormancy began, and then increased to the highest value before bud sprouting. The 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达庆  胡子有  黄黎芳  唐志鹏  梁桂东  
为探讨外源赤霉酸(GA3)对火龙果果实商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红肉火龙果为试材,设3个喷施GA3处理:①于人工异花授粉后第3天(当天割除花冠)对果实喷施GA350 mg/kg 1次处理;②分别于授粉后第3 d和第10 d喷施GA350 mg/kg,共2次处理;③分别于授粉后第3、10和17天喷施GA350 mg/kg,共3次处理,采果后对果实的商品性状及产量进行观测和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赤霉酸1、2、3次的平均果实体积分别提高10.9%、23.2%、18.7%,产量分别提高6.5%、16.9%、13.0%;喷施外源赤霉酸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反而下降;喷施2~3次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清  袁怀瑜  高佳  罗芳耀  贺红宇  李华佳  黄驰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2种不同材质及厚度(0.01和0.03 mm)的包装材料对‘巴山红’香椿进行自发气调包装处理,结合失重率、脱叶率、色差、细胞膜渗透率、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和包装袋内气体组成等指标测定,分析不同包装材料对冷藏过程中红香椿的贮藏保鲜效果影响。结果表明:4种包装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香椿水分的损失,保持其色泽和新鲜度,延长货架寿命,且以LDPE(厚度0.03 mm)包装效果最好,4℃下能有效延长红香椿保鲜期至25 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耿涌杭  许新桥  倪建伟  苏上  
[目的]对不同采收时期所得香椿复叶的粗蛋白、类黄酮、总硝酸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饲用香椿复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5月15日至11月1日逐月采收的香椿复叶为材料,测定其粗蛋白、类黄酮及总硝酸盐含量,并利用ORAC、DPPH、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营养及保健活性分析,筛选最适饲用采收时期。[结果]不同采收期,香椿复叶粗蛋白、类黄酮、硝酸盐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鸿有  丰炳财  董飞岳  严世峰  江刘其  
针对在塑料大棚里反季栽培香椿芽的某些关键性技术问题,系统研究了香椿芽萌发的有效积温,提出了相应的大棚栽培技术意见。香椿芽萌发的最低临界温度约为6℃。从休眠到萌发所需的有效积温,因种源、温度、低温处理等的不同而异。尚未落叶的已封顶的非休眠苗,其萌发有效积温、平均萌发期与休眠苗基本相同,但萌发率远小于休眠苗。假植和低温处理联合作用,能有效地促进非休眠苗提早萌发,提高萌发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超臣  李泽  李建安  刘书彤  张帆航  李艳丽  
为了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不同温度(8、28、38℃)下香椿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以盆栽5月龄香椿幼苗为试材,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对不同温度下香椿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处理可提高不同温度下香椿幼苗叶绿素的含量,显著提高香椿幼苗生物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使香椿幼苗叶片组织加厚,叶片相对含水率(RWC)提升,并且提高了香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综上所述:喷施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适温下(28℃)香椿幼苗植株的生长,提高香椿幼苗在温度胁迫下的缓解作用和适应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贤  池涛  杨德  
本试验以AHP法对7个番茄品系的果实商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构建了涵盖3个层次(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6个指标(外观品质的单果重、果色和营养品质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水分含量以及糖酸比)的番茄果实商品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品系YH02-6果实的综合商品性状较优,其果实的营养品质的分值在综合得分中所占的比重大;品系YH02-9、YH02-1和YH02-7果实的综合商品性状较好,其中品系YH02-1、YH02-7的得分点主要是外观品质,而品系YH02-9的主要得分点是营养品质;品系YH02-8、YH02-5和YH02-11果实的综合商品性状一般。验证了AHP法对于番茄果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小红  张红燕  武军  闵东红  康冰  李军超  
利用已经连续培养 35~ 38代、其腋芽增殖生长能力已衰退的香椿试管苗为材料 ,研究了Thidiazuron(TDZ)对叶、叶柄、茎段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反应以及对腋芽增殖生长、生根的影响 ,结果显示 ,TDZ+0 .2 m g/ L NAA能使不同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显著提高 ,其中茎段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较强。 TDZ小于0 .0 2 mg/ L时对芽的增殖生长起促进作用 ,而且可恢复腋芽旺盛的分枝增殖能力 ;TDZ高于 0 .0 2 mg/ L 则全面抑制生长 ,并随质量浓度的升高变态苗增多 ;经 TDZ培养过的试管苗其生根率并未降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汉   郑成忠   邱勇斌   汪清华   华克达   缪强   范艳如   姜景民   韦一   刘军  
【目的】通过分析10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方法】以浙江开化县林场的10年生香椿种源林为试材,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树干圆满度和树冠圆满度,获取各种源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计算广义遗传力、综合选择指数和遗传增益,阐明生长和形质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结果】树高、胸径、树干圆满度和材积存在极显著(P<0.01)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材积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种源胸径与冠幅、枝下高和材积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径与产地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日最低气温和最干燥季节日平均气温等显著(P<0.05)正相关。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香椿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种源区,并筛选出3个优良种源,分别为元谋、恩施和太和。【结论】10年生香椿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对其进行选择时胸径是主要的遗传改良性状,可为材用型香椿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图3表6参2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维红  赖慧灵  陈泽明  张晓华  兰思仁  邹双全  
以3年生圆齿野鸦椿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含量多效唑(0、250、500、750、1 000 mg·L~(-1))对圆齿野鸦椿不同截干高度(30、55、80 cm)的矮化效果及观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0 cm截干,随着多效唑含量的提高,圆齿野鸦椿幼树株高、节间距和枝条矮化显著;55、80 cm截干,多效唑含量为750、1 000 mg·L~(-1)时矮化效果显著;30、80 cm截干,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多效唑含量的提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高于对照;500 mg·L~(-1)多效唑处理,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30 cm截干,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500、1 000 mg·L~(-1)多效唑处理时MDA含量降至最低;500 mg·L~(-1)多效唑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最高.综合考虑圆齿野鸦椿的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截干30 cm, 1 000 mg·L~(-1)多效唑处理可通过调节圆齿野鸦椿幼树的生物量分配、细胞渗透性和抗氧化等,有效改善其生长和生理状况,得到株型娇小、观赏价值高的植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小华  涂炳坤  王茂丽  何丹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来源不同的29个香椿样本进行了性状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选优指标主要为质量指标,初步确定选优的形质指标为芽鳞颜色、芽鳞茸毛、初出嫩叶颜色、小叶形态、小叶光泽油亮程度情况、复叶柄颜色、小叶柄颜色、小叶排列紧密状况,在此基础上,选出了16个优良单株,并进行无性系繁殖,为香椿的性状评价、优株选择和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宏  陈敏  孙恬  杜健  王军  
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处理香椿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香椿叶进行腌渍、热烫、烘干和冷冻干燥处理,使用Folin-Ciocaileu法测定总酚含量,铁离子还原法和DPPH(二苯代苦味酰肼基)自由基清除率法评价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腌渍47 d,总酚损失约94%,腌渍期间抗氧化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波动趋势。热烫7 min后,总酚损失率约为60%,热烫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幅度均<10%。经冻干和烘干处理的样品,总酚损失率约为60%和70%,抗氧化活性分别增强约3和2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珍  张云霞  彭方仁  
以南京、广元、洞口、随州、西峡、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6种源香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皆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规律不一致。随着胁迫的持续进行,Pn下降幅度减小,抗性较弱的洞口种源的下降幅度最大,复水后恢复能力也较弱;不同种源Gs的变化与Pn类似;在两种胁迫水平下,南京、广元、西峡和安康4种源Gs和Ci随着胁迫的加重而降低,其光合能力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而洞口和随州2种源在胁迫末期Gs继续降低但Ci却升高,光合能力的下降同时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恢复供水其功能也不能很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