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6)
- 2023(6250)
- 2022(5580)
- 2021(5023)
- 2020(4641)
- 2019(10864)
- 2018(10728)
- 2017(20614)
- 2016(11781)
- 2015(13445)
- 2014(13760)
- 2013(13729)
- 2012(12984)
- 2011(11867)
- 2010(11987)
- 2009(11195)
- 2008(11203)
- 2007(10318)
- 2006(8771)
- 2005(7726)
- 学科
- 济(49954)
- 经济(49914)
- 业(29787)
- 管理(29675)
- 方法(26967)
- 数学(24426)
- 数学方法(24213)
- 企(23108)
- 企业(23108)
- 农(13903)
- 财(12162)
- 学(11852)
- 中国(11310)
- 贸(9745)
- 贸易(9745)
- 易(9442)
- 地方(9190)
- 农业(9118)
- 业经(9076)
- 制(8126)
- 务(7566)
- 财务(7552)
- 财务管理(7527)
- 和(7325)
- 企业财务(7094)
- 环境(6933)
- 理论(6928)
- 银(6886)
- 银行(6833)
- 融(6574)
- 机构
- 大学(177088)
- 学院(175739)
- 济(70121)
- 经济(68622)
- 管理(64225)
- 研究(61931)
- 理学(55721)
- 理学院(55022)
- 管理学(53944)
- 管理学院(53619)
- 中国(44435)
- 科学(42186)
- 农(41003)
- 京(37231)
- 所(33909)
- 农业(33147)
- 业大(33092)
- 研究所(31390)
- 财(30702)
- 中心(28461)
- 江(26921)
- 财经(24767)
- 北京(23013)
- 范(22634)
- 经(22414)
- 师范(22316)
- 农业大学(21946)
- 经济学(21808)
- 院(21417)
- 州(20949)
- 基金
- 项目(119818)
- 科学(91566)
- 基金(85298)
- 研究(81054)
- 家(77281)
- 国家(76678)
- 科学基金(63032)
- 社会(49433)
- 省(48220)
- 社会科(46836)
- 社会科学(46814)
- 基金项目(45837)
- 自然(42855)
- 自然科(41854)
- 自然科学(41833)
- 划(41216)
- 自然科学基金(41126)
- 教育(38010)
- 资助(35488)
- 编号(32438)
- 重点(27845)
- 成果(26498)
- 部(26413)
- 发(25846)
- 计划(25041)
- 创(24534)
- 科研(23922)
- 创新(23041)
- 科技(22757)
- 课题(22721)
共检索到24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廷豪 李佩洪 曾攀 朱丽 陈政 龚霞 温铿 王海峰 张艳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成熟期青花椒、红花椒花椒麻素积累变化规律,为花椒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青、红花椒不同生长成熟期鲜果实为试材,甲醇浸提花椒麻素,利用HPLC-MS联用技术,连续检测不同时期花椒麻素及花椒麻素成分含量。【结果】青花椒花椒麻素含量7.7~19.6 mg/g,呈先升后降动态变化总趋势;成熟早期青花椒花椒麻素快速增加,增幅127.92%,成熟期上下波动,6月12日达峰值,成熟晚期回升26.32%。红花椒花椒麻素含量为0.42~17.06 mg/g,随生育期进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幼果期是红花椒花椒麻素快速增长期,增加19.9倍,成熟早期较快增加,增幅51.93%,成熟期增幅减小,7月28日达峰值。青、红花椒花椒麻素主要成分均为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其中羟基-α-山椒素含量最高。生长成熟期,青、红花椒花椒麻素主成分中羟基-ε-山椒素动态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它3种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羟基-β-山椒素是青、红花椒麻素主成分的最大变量,在青花椒成熟早期与成熟期间含量大幅上升再快速下降,青花椒花椒麻素含量与之同步升降,是成熟早期和成熟期青花椒花椒麻素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生长成熟期青、红花椒花椒麻素及主成分含量积累呈动态变化,动态积累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花椒麻素及主成分积累变化规律,选择6月12日为青花椒花椒麻素及青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和红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β-山椒素的最佳研究利用时期;7月13日为红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α-山椒素、青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γ-山椒素的最佳研究利用时期;7月28日为红花椒花椒麻素及红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γ-山椒素、羟基-ε-山椒素的最佳研究利用时期;8月中旬为青花椒花椒麻素成分中羟基-ε-山椒素研究利用时期。
关键词:
不同成熟期 花椒麻素 积累变化 比较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霞 孙冲 黄勤琴 谢润泸 刘浩文 陈泽雄
[目的]揭示九叶青花椒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其他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为花椒属种质资源的鉴定、新品种的培育及品种间的遗传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改良CTAB法提取九叶青花椒叶片总DNA。利用BGISeq-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SPAdes v3.13.0软件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通过GeSeq注释九叶青花椒的全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对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九叶青花椒叶绿体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组成结构,全长序列为158 579 bp,编码133个基因;测到19个串联重复序列,49个长片段重复,70个简单重复序列;九叶青花椒叶绿体基因组中的蛋白编码基因共有26 398个密码子(不包括终止密码子),在密码子第三位碱基上有较强的A/T碱基偏好性。[结论]本研究首次组装了九叶青花椒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明确了花椒属为单系类群,九叶青花椒与野花椒(Z. simulans)关系密切,这将为花椒的遗传信息、花椒种质资源评价、分子育种、cp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帅 韩晓飞 王洋 王正银
【目的】研究九叶青花椒叶片矿质营养元素主要物候期动态变化规律,为花椒树体的营养诊断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10年生九叶青花椒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凯氏定氮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法、AAS和姜黄素比色法,测定主要物候期(开花授粉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结果枝成熟叶片中N、P、K、Mg、Ca、Fe、Mn、Cu、Zn、B等元素含量。【结果】花椒叶片叶中大、中量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顺序为N>Ca>K>Mg>P,随物候期进程N、P、K含量整体呈逐步降低趋势,Ca含量上升,而Mg含量则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B>Zn>Cu,随物候期进程Fe元素呈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变化,Mn和B含量稳步上升,B含量在果实膨大期略有降低,Cu和Zn含量呈下降趋势,锌含量波幅较大。九叶青花椒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间存在促进和拮抗作用。不同物候期叶片对养分元素的吸收表现各异,开花授粉期对N、P、K、Ca、Fe、Mg需求量大,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对N、P、K、Zn、B需求量较大,果实发育期对K、Ca、Mn的吸收持续增加。【结论】坐果期(4月底到5月初),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波动平稳的时期,此期可以作为九叶青花椒营养诊断采样的适宜时期,同时建议施肥以N、K、Ca、P肥为主,B、Zn、Mg肥为辅,在花椒开花授粉和坐果期适当补充追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旅 杨途熙 魏安智 李立新 冯世静 欧万发 崔丹
为筛选和推广高光效基因型花椒优良品种,寻求花椒品种最佳的光合效率管理模式,提高花椒产量和质量,在自然条件下,用Li-6400XT光合测定仪对8种不同产地4年生花椒树进行光合生理特性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8种花椒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党村无刺>狮子头>秦安一号>武都大红袍>无刺花椒>府谷花椒>韩城大红袍>凤县大红袍;8种花椒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类型;相关分析表明,8种花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对8种花椒进行光响应、CO_2响应曲线拟合,得出8种花椒光的补偿点为36.3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秋妍 方国珊 刘雄 林居纯
【目的】研究花椒麻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以SD大鼠为供试动物,建立大鼠体循环肠灌流模型,并采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肠循环液中花椒麻素质量浓度,研究花椒麻素在大鼠肠道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特性,分析不同质量浓度花椒麻素对大鼠肠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百分率(P)和吸收半衰期(t1/2)的影响。【结果】25~100μg/mL花椒麻素在大鼠肠道的Ka为30.0~65.0min-1,P为30.16%~56.81%,t1/2为100.10~232.09min。花椒麻素在各肠段的P和Ka均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t1/2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菲菲 李孟楼 崔俊 高锦明
花椒中的8种链状不饱和脂肪酸酰胺是花椒特有的麻味成分,建立花椒麻味素(总酰胺)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对评定花椒及其产品质量有实际意义。通过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确定总酰胺浸膏的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为50℃、花椒粉末样品∶95%乙醇=1∶10、提取2.5 h;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甲醛快速滴定法检测花椒总酰胺含量的比较研究,得出甲醛快速滴定法检测结果的校正系数为2.269 6(R2=0.978 1)。同时,应用甲醛快速滴定法检测来自不同产地14种花椒中的总酰胺含量,结果表明高山区红花椒的总酰胺含量>竹叶花椒>低山区红花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苟小菊 田由 郭玉蓉 杨曦 侯燕杰 平嘉欣 李婷
【目的】探讨不同成熟期对苹果非浓缩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NFC)综合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成熟期苹果NFC果汁品质的异同,为NFC果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早熟、早中熟、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共22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经榨汁、灭酶、巴杀、热灌装等单元操作制备NFC果汁。通过测定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浊度、色值以及多酚组分,分析不同果汁的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明确不同品种NFC果汁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对22个品种NFC果汁进行归类,探究不同成熟期苹果NFC果汁特点。【结果】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成熟期延迟呈相对增加趋势,早熟、早中熟及中熟品种果汁的pH低于中晚熟和晚熟品种。PCA结果显示,早熟、早中熟及中熟品种的果汁可归为一类,这类果汁具备较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晚熟和晚熟品种NFC果汁在PCA得分图上呈交叉分布,其中‘玉华早富’‘红玉’‘元帅’‘新红星’‘澳洲青苹’‘长富2号’及‘印度’可归为一类,这类品种的NFC果汁具有较低的固酸比和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表明口感较酸。‘秦红’‘鸡冠’‘新世界’‘秦冠’及‘粉红女士’可归为一类,其特点是亮度高,浊度大。‘华丽’和‘寒富’可归为一类,这类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pH和固酸比相对较低。此外,LDA分析结果与PCA类似,表明早熟、早中熟及部分中熟品种的NFC果汁品质接近,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果汁间理化特性接近,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此外,多酚组分分析结果显示,22个品种苹果果汁中单体酚组分相同,但含量不同,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然而不同品种的NFC果汁中均以绿原酸、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为主要酚类物质。【结论】早熟、早中熟及中熟苹果NFC果汁在理化特性方面差异较小,但与中晚熟和晚熟苹果差异显著,因此NFC果汁生产中应该以果实成熟期作为首要考察因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巧 韦伊 刘洪妤 张志东 张野 王丽华 刘玉林
叶绿体基因组为母系遗传,保守性高,因此叶绿体基因组中的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可在更高分类水平上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利用TRF软件和SSR Hunter软件相结合对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叶绿体基因组中的SSR位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花椒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有144个SSR位点,位点间的平均分布距离为1 100.00 bp。基于检测软件设置参数,SSR重复类型主要集中在一、三核苷酸重复,二者占SSR位点总数的91.67%。此外,随机设计合成30对SSR引物对10份花椒种质、 5份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种质和1份日本花椒Zanthoxylum piperitum种质进行PCR扩增检测,共筛选出10对多态性引物,其中单核苷酸重复位点的多态性高于多核苷酸重复位点。本研究开发的叶绿体SSR标记可有效区分花椒、竹叶花椒和日本花椒,但在花椒种内并未检测出多态性。表明花椒叶绿体基因组的SSR标记可用于花椒属Zanthoxylum不同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图2表3参1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烯宇 吴阔 张丽珍 郝佳波 呼延丽 杜春花 陆斌 陈永对 董家红
【目的】花椒黄花病(Flower yellowing disease,FYD)是近年来花椒重要病害之一,可导致感病花椒减产,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花椒黄花病潜在病原,为该病害病原种类鉴定、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竹叶花椒永青1号的黄花病植株4份和无症植株2份的花、叶样品进行病毒组测序分析。【结果】测序数据分析发现:6个样品共有484个contigs与病毒序列相似,分别匹配到12个不同病毒科15种病毒。6个样品均检测出在九叶青花椒上已报道的4种病毒:四川青花椒线虫多面体病毒(GSPNeV)、四川青花椒悬钩子病毒(GSPIV)、四川青花椒耳突花叶病毒(GSPEV)、四川花椒弹状病毒(GSPNuV)。发现花椒中未报道的2种新病毒,分别命名为永青花椒相关幽影病毒(yongqing green pepper-associated umbravirus)与永青花椒相关负链RNA病毒(yongqing green pepper-associated ssRNA negative-strand virus);此外,在感病D-2和无症H-1样品中发现马铃薯病毒Y (potato virus Y,PVY)。从感病样品D-2、D-3、D-4发现乙型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香石竹潜隐病毒属(Carlaviru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和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在D-1花椒发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结论】从永青1号花椒测序样品中均发现已报道的4种病毒以及未报道的2种新病毒,并检测出仅存在于显症组的香石竹潜隐病毒属,推断高表达的香石竹潜隐病毒属病毒或可视为诱发FYD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花椒黄花病 病毒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海龙 龚伟 王景燕 林梅 赵昌平 黄帅 熊靓
以川东丘陵区退耕青花椒林、弃耕地和农耕地为研究对象,对青花椒林分(2 a、5 a、9 a和14 a,分别以QHJ2、QHJ5、QHJ9和QHJ14表示)及对照农耕地(CK)和弃耕地(14 a,QGD)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探究青花椒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以指导青花椒种植和培肥改土。结果表明:青花椒林和弃耕地的土壤持水量、孔隙度、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为高于CK,且随青花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相反,花椒林和弃耕地的土壤容重低于CK,且逐渐随青花椒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土壤肥力综合值呈QHJ14>QHJ9>QGD>QHJ5>QHJ2>CK的变化规律,林地均显著高于农耕地,QGD与QHJ14差异显著而与QHJ9差异不显著;土壤肥力综合值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种植青花椒具有显著的培肥效应,对于提高川东丘陵区土壤肥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土壤肥力综合值能综合反应土壤肥力高低差异。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种植年限 青花椒 川东丘陵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秀辉 杨春梅 王维
决策贯穿企业经营决策的始终,对进入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的企业来说,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导致决策成本上升。分析成熟期企业决策成本,并予以科学控制已成为必然。文章在论述企业决策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熟期企业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决策成本 信息成本 代理成本 成熟期企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兆朋 谢方平 吴明亮 魏宵 刘剑锋
为了给苎麻切割器的设计及切割动力学分析提供茎秆的力学性能参数,以苎麻成熟期底部茎秆为材料,对茎秆及其木质部进行了弯曲和扭转试验,得到其弯剪模量分别为155.7、252.9MPa,剪切模量分别为42.1、44.8MPa;对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了拉伸和压缩试验,得到其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1876、481MPa,压缩弹性模量分别为154.2、50.9MPa。运用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研究方法,确定了茎秆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552MPa、压缩弹性模量为102.4MPa、同性面泊松比0.22及异性面泊松比为小于0.099;木质部的同性面泊松比为0.72、异性面泊松比为小于0.068;韧皮层弯剪模量为72.3MPa...
关键词:
苎麻 底部茎秆 力学特性 弹性参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立新 杨途熙 魏安智 冯世静 陈旅 侯娜
为探讨花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陕西、山西、云南、四川、甘肃5个种源地的269份花椒属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16对图谱带型清晰、丰富、重复性好的引物组合;269份花椒属样品用这些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69条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1条,多态性比率为93.8%;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将269份花椒属种质划分为2个类群,即竹叶椒类群和花椒类群;在所研究的5个种源中,陕西花椒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陕西和甘肃花椒的遗传距离最小,陕西和云南花椒的遗传距离最大;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在花椒总的遗传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成安 万红建 叶青静 程远 刘晨旭 何勇
【目的】辣椒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根据栽培类型可分为加工型与鲜食型。本研究鉴定并比较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在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的代谢物,为阐明加工型和鲜食型辣椒果实之间的代谢和品质差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两个品种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为样本,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多元统计学等方法鉴定并比较差异代谢物。【结果】加工型辣椒P059和鲜食型辣椒F270的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中共检测到1 465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被分为多种类别,包括脂类、氨基酸和萜类等。对两种类型辣椒相同成熟期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P059红熟期和绿熟期果实中的脂类物质都显著高于相同成熟阶段的F270,如亚油酸通路(map00591)的亚油酸和9,10-二羟基-12-十八碳烯酸在P059中的含量是F270的两倍多。两种类型辣椒的绿熟期果实中,P059中亚精胺含量更高,是F270的2倍多;而F270高香草酸含量更高,是P059的2.93倍。对于红熟期果实,P059的辣椒素含量是F270的5.74倍;而F270中脯氨酸含量是P059的2.47倍。此外,对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map00330)中的N-氨甲酰腐胺仅在P059成熟过程中存在差异,红熟期含量是绿熟期的2倍以上,而在F270中无显著差异;维生素A含量则仅在F270成熟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在红熟期上升幅度达277%。柠檬酸和脱落酸在P059和F270成熟过程中均显著上调(P059红熟期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8.4倍;F270红熟期中分别是绿熟期的1.7倍和12倍),而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在两种类型辣椒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其在P059中上调约300%,而在F270中显著降低。【结论】根据脂类、氨基酸类、维生素和有机酸等多种差异代谢物可以区分两种类型辣椒。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柠檬酸、脱落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等特定代谢产物在两种类型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