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7)
2023(7020)
2022(5779)
2021(5206)
2020(4372)
2019(9654)
2018(9202)
2017(17200)
2016(9611)
2015(10349)
2014(9741)
2013(9517)
2012(8842)
2011(7757)
2010(7403)
2009(6732)
2008(6520)
2007(5691)
2006(4940)
2005(4274)
作者
(32194)
(26659)
(26642)
(24885)
(16907)
(13153)
(11813)
(10574)
(10347)
(9260)
(9215)
(8926)
(8764)
(8674)
(8411)
(8402)
(8226)
(8057)
(7764)
(7755)
(7134)
(6614)
(6286)
(6222)
(6155)
(5951)
(5821)
(5777)
(5523)
(5507)
学科
(34013)
经济(33964)
(25875)
管理(25861)
(20053)
企业(20053)
方法(16485)
数学(14859)
数学方法(14699)
(11327)
(10894)
(9449)
中国(8661)
(8555)
贸易(8553)
(8362)
业经(7768)
农业(7359)
(6084)
技术(6025)
环境(5831)
(5722)
财务(5719)
财务管理(5705)
企业财务(5446)
(5136)
银行(5081)
地方(5065)
(5028)
金融(5027)
机构
大学(136642)
学院(134888)
(53853)
研究(53105)
经济(52952)
管理(48567)
理学(43289)
理学院(42759)
管理学(41781)
管理学院(41585)
(39937)
中国(38291)
科学(38256)
农业(32493)
业大(30413)
(29717)
(29099)
研究所(27952)
中心(23096)
(21733)
农业大学(21209)
(19827)
(19677)
财经(18023)
(18022)
(18002)
北京(17656)
(17498)
科学院(17269)
实验(16743)
基金
项目(102898)
科学(79443)
基金(76339)
(73281)
国家(72719)
研究(62754)
科学基金(59414)
自然(43179)
自然科(42210)
自然科学(42190)
自然科学基金(41491)
基金项目(40790)
社会(40428)
(39978)
社会科(38346)
社会科学(38334)
(35605)
资助(30988)
教育(27500)
重点(24242)
计划(24080)
科技(21963)
(21878)
(21833)
编号(21738)
(21713)
科研(21438)
(20702)
创新(20446)
(18901)
期刊
(51522)
经济(51522)
学报(36470)
(34476)
研究(33385)
科学(29367)
大学(25448)
中国(25003)
学学(24766)
农业(23519)
管理(16379)
(15570)
(13169)
业大(11160)
(10039)
金融(10039)
经济研究(9615)
农业大学(9461)
(8951)
业经(8922)
财经(8649)
技术(8278)
科技(8130)
教育(7917)
林业(7803)
(7405)
问题(7260)
中国农业(6781)
自然(6273)
资源(6137)
共检索到187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广丰  沈和定  陈慧  林国文  李家乐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对缢蛏稚贝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稚贝对6种微藻的清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清滤率反而下降;在相同浓度下,稚贝对中规格的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清滤率显著高于小规格的小球藻、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鑫鑫   牛东红   张树源   邓敏   王杰   李家乐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一种埋栖型双壳滤食性贝类,为研究缢蛏生态行为应对高盐养殖环境的响应能力,以2个缢蛏群体(“申浙一号”群体:SZSC、自然群体:ZRSC)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盐度(20、24、28、32)对缢蛏群体潜沙行为、摄食生理的影响,对比2个群体潜沙指标和摄食率的差异。其中,潜沙行为实验设置盐度应激组(缢蛏从暂养池取出放进各盐度组开始实验)和胁迫组(缢蛏在各盐度条件下胁迫24 h后开始实验)。结果表明,SZ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4.04,ZR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2.04。应激组中,SZSC的半数潜沙时间(BT_(50))显著大于ZRSC(P<0.05),盐度24时SZSC的BT_(50)为4.2 min,显著低于盐度28和32时的BT_(50),盐度32时SZSC潜沙深度分布更集中,且潜沙率为88.33%,显著高于ZRSC(P<0.05);而在胁迫组,SZSC BT_(50)均显著低于ZRSC,潜沙率均显著大于ZRSC(P<0.05)。摄食生理上,除对照组外,SZSC的摄食率均显著大于ZRSC(P<0.05),SZSC的摄食率在盐度24下达到最大[89.54 mL/(g·h)],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由此可见,2个群体的生态行为均会受到盐度的影响,盐度越高,应激反应越强烈,其中SZSC对高盐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从生态行为水平评估了2个缢蛏群体对高盐环境的耐受性,揭示了高盐养殖环境下缢蛏在底泥中的垂直分布情况和摄食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缢蛏耐高盐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大鹏  庄平  严安生  王明学  章龙珍  
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周期,水流速度,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摄食、生长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周期在一定的照度和时间范围内对史氏鲟稚鱼的摄食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水流速度和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流速的增大和养殖密度的降低而增大,条件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离散没有加剧。在流速为0.06m·s~(-1)和0.18m·s~(-1)范围内,稚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GE=46.106+142.04V(r=0.5216)。特定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萌青  于宏  常青  陈超  
将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 +甜菜碱、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甜菜碱作为摄食促进物质 ,分别添加到真鲷配合饲料中饲喂真鲷 ,探讨摄食促进物质对真鲷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摄食促进物质不仅可促进真鲷的摄食性 ,增加其摄食量 ,还可以提高真鲷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效率。添加甜菜碱对促进真鲷的摄食性无作用 ,但可促进真鲷的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恒  罗鸣钟  
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置28℃、30℃和32℃三个高温处理组,研究高温对2种规格(规格Ⅰ:7.58~7.90 g/尾和规格Ⅱ:25.45~27.41g/尾)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1)水温28~32℃时,2种规格花鳗鲡存活率均高于95%;(2)高温对规格Ⅰ的实验鱼饲料转化率、摄食率以及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对规格Ⅱ的实验鱼摄食率影响不显著,对饲料转化率、生长性能影响显著,且均与温度呈负相关的关系;(3)规格大小对花鳗鲡的饲料转化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饲料转化率随规格的增大而升高,摄食率随规格的增大而下降。结果表明高温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伟  王志林  王林弟  嵇兴元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 ,可驯化生活于淡水作为池塘养殖对象。本文对花鲈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仔稚鱼的摄食节律和生长进行了初步观察 ,显示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 :W =0 8831×10 5L3 150 1,体长生长方程为 :Lt =2 5 1 876 0× [1-e0 0 63 5(t-0 0 3 0 1) ],体重生长方程为Wt =32 0 6 2 6 7× [1-e0 0 63 5(t-0 0 3 0 1) ]3 150 1,生长拐点为 18 0 4周。幼鱼常集群摄食 ,其摄食强度高峰为上午 9∶0 0及下午 5∶0 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亚青  王子臣  王国江  
对虾夷马粪海胆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带菜、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幼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0.5×10-2~3.0×10-2cm/个·天),1.0cm幼海胆在19.0℃时生长最快,而3.6~5.0cm成海胆在16.0℃时最快。水温上升至25.0℃,5.0cm以上成海胆体重出现负生长...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华  张志伟  姚国兴  张曹进  刘广丰  吴旭峰  沈和定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l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l04ind/m2,每日2次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其根  张明星  陈丽平  贾茜茜  孔优佳  胡忠军  
在水温为(20±1)℃的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3种藻类和贝类规格(身体大小)及密度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摄食率的影响。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藻种对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河蚬的摄食率;贝类密度和规格均显著影响2种贝类的摄食率,两者对背角无齿蚌摄食率有交互作用;但对河蚬无交互作用;2种贝类摄食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大规格背角无齿蚌和2种较低密度下的大规格河蚬的摄食率均分别显著小于小规格,但在2种较高密度下的河蚬摄食率在规格间无显著差异;2种贝类摄食率与水体溶解氧均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河蚬明显高于背角无齿蚌;不同藻类的投喂对溶解氧不产生显著影响,但贝类大小和密度显著影响溶解氧。结果表明,溶解氧胁迫程度会影响身体大小和密度对2种贝类摄食率的交互作用,小规格河蚬对低溶解氧的耐受性低于大规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常青  关长涛  梁萌青  曹宝祥  刘宁  姜泽明  刘晓静  
以初始体重为49.83±0.17g的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5种饲料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30%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和添加0.3%的商品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配制成5种豆粕替代饲料,其余1种为鱼粉不替代饲料作为对照组,研究摄食促进物质对许氏平鲉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和柠檬酸时,许氏平鲉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都显著高于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组(P<0.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晓华  苏锦祥  殷名称  
鳜(Sinipercachuatsi)又称季花鱼、桂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anidae)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其肉嫩味美,为淡水鱼类中珍品,鉴于鳜本身的价值以及在人工养殖中尤其是鱼苗繁育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对鳜的研究也陆续见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班赛男  朱传忠  杨新冬  陈伟军  李栋  夏冬梅  杨生灿  陈晶  孙云章  易敢峰  
为探究三种不同饵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3.56±11.82)g的翘嘴鳜90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商品饲料,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2)三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翘嘴鳜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量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DHA的含量及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肝脏脂肪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在三组翘嘴鳜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翘嘴鳜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翘嘴鳜摄食饲料后,其肌肉氨基酸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凯  樊启学  张磊  杨磊  周华  李波  方巍  
在(28±0.5)℃循环水环境中设置4种溶氧水平,分别为2.92 mg/L(G1组)、4.71 mg/L(G2组)、6.77 mg/L(G3组)、9.68 mg/L(G4组),研究初始体重为(1.62±0.02)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稚鱼的生长、摄食及呼吸代谢规律。结果显示:G3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均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忠宝  郭恩彦  尤宏争  李德鹏  肖俊  严欣  罗永巨  
实验在高水温(33±0.1)℃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置4个投饲率水平,分别为鱼体重的1%、1.5%、2%、2.5%,采用同一种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0%)投喂,实验周期45 d。研究不同投饲率对初始体重为(79.35±0.50)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摄食、生长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饲率对摄食率、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重率、饲料效率影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重率和摄食率随着投饲率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效率随着投饲率的升高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根据最大相对增重率和最大饲料效率,确定吉富罗非鱼在水温33℃时适宜投饲率为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