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7)
2023(6046)
2022(5044)
2021(4529)
2020(3822)
2019(8313)
2018(8048)
2017(14397)
2016(8275)
2015(8750)
2014(8200)
2013(7914)
2012(7220)
2011(6322)
2010(5945)
2009(5531)
2008(5324)
2007(4521)
2006(3752)
2005(3119)
作者
(28368)
(23822)
(23758)
(22123)
(15084)
(11870)
(10442)
(9530)
(9158)
(8293)
(8164)
(7938)
(7935)
(7774)
(7665)
(7283)
(7269)
(7241)
(6923)
(6794)
(6517)
(5954)
(5716)
(5463)
(5320)
(5305)
(5268)
(5207)
(5046)
(4869)
学科
(26120)
经济(26086)
(22696)
管理(21556)
(17860)
企业(17860)
方法(13206)
数学(11926)
数学方法(11824)
(9715)
(8450)
(7861)
(6998)
贸易(6997)
(6849)
中国(6361)
业经(6294)
农业(5961)
技术(5501)
(5195)
财务(5193)
财务管理(5187)
企业财务(4969)
环境(4957)
(4877)
产业(4178)
(4063)
技术管理(3898)
(3894)
银行(3842)
机构
大学(116448)
学院(116111)
研究(43652)
(42260)
经济(41502)
管理(40820)
(37701)
理学(36944)
理学院(36429)
管理学(35563)
管理学院(35396)
科学(34023)
农业(30766)
中国(29869)
业大(29135)
(25102)
研究所(23852)
(23830)
农业大学(20840)
中心(19028)
(17040)
(16822)
(16465)
(16381)
实验(16357)
(16263)
实验室(15651)
(15629)
科学院(15010)
重点(14790)
基金
项目(91864)
科学(69751)
基金(67539)
(65277)
国家(64774)
研究(53105)
科学基金(52840)
自然(39205)
自然科(38360)
自然科学(38334)
自然科学基金(37696)
(36960)
基金项目(36700)
社会(33873)
社会科(32169)
社会科学(32159)
(31934)
资助(26888)
教育(23537)
计划(22407)
重点(21574)
科技(21249)
(19740)
科研(19309)
(19230)
(19181)
(18647)
创新(18591)
编号(17922)
(17626)
期刊
(38110)
经济(38110)
学报(36079)
(33023)
科学(27458)
大学(24949)
学学(24581)
研究(24364)
农业(22373)
中国(19692)
管理(12800)
(12372)
(12115)
业大(11911)
农业大学(10287)
(9013)
科技(8014)
林业(7637)
经济研究(7221)
(7045)
金融(7045)
业经(6910)
自然(6896)
中国农业(6796)
财经(6774)
技术(6517)
自然科(5991)
自然科学(5991)
(5756)
问题(5326)
共检索到151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霞  罗友进  程玥晴  谢永红  
【目的】中药渣富含纤维素、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等,是制作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的影响,对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中药渣有机肥的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藿香正气液、通天口服混合药液渣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3种高纤维素腐熟速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TSM、TEM、TSEM),采用条垛式堆肥系统进行堆肥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中药渣堆肥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排放情况,为中药渣合理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堆肥过程中温度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耀雄  高鹏  崔新卫  卢红玲  陈冬祥  龙世平  彭福元  
为了促进中药渣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中药渣、芦苇渣和酱油渣为原材料,采用不同配比和添加有机物料腐熟菌剂进行堆肥处理,分析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氮素相关微生物菌群(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探讨不同处理堆肥前后养分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中药渣不同配比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最多,是放线菌和真菌至少10 000倍,细菌、氨化细菌数量变化是"高—低—高—低"走势,而自身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变化是"高—低—高"走势。中药渣∶芦苇渣∶酱油渣的配比为45∶30∶25时,升温快,温度基本上维持在62℃左右,堆肥前后氮素损失率为4.0%,堆肥结束时发芽指数为74.4%;而中药渣∶酱油渣的配比为75∶25时,升温慢,氮素损失率为53.3%,堆肥结束时发芽指数仅为34.4%。中药渣中的抑菌物质影响了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总数和氮素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导致了堆肥前后养分变化的差异。研究表明,中药渣∶芦苇渣∶酱油渣的配比为45∶30∶25时,氮素损失少,腐熟快。该研究为中药渣废弃物高温好氧快速堆肥、减少氮素损失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菲  靳拓  张凯  严昌荣  丁超武  刘勤  
为明确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废弃秸秆参与原位堆肥的影响,以辣椒秸秆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堆肥理化性质,并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堆肥期间土壤温度,提高电导率值,促进总氮的固定,有效减少堆肥中期氮素损失。不同发酵时期细菌优势菌种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是辣椒秸秆原位堆肥过程在门水平优势细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是属水平优势细菌。微生物菌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堆肥升温期和降温期。添加300kg/hm2微生物菌剂处理堆肥最高温度比对照提高1.95℃,和堆肥前相比,电导率提高了1.37ms/cm,总氮提高了24.1%,优势菌群变形菌和厚壁门在所有组内变化最显著。综上,300kg/hm2微生物菌剂为辣椒秸秆原位堆肥最适添加量,研究结果为茄果类秸秆还田堆肥技术提供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建伟  毕江涛  李文兵  贾渊超  毛瑞璠  
【目的】探讨腐熟菌剂与配施辅料对奶牛粪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奶牛粪为堆肥原料,配施腐熟菌剂与稻壳粉、麦麸、脱硫石膏,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及堆肥结束时菌群结构,阐明腐熟菌剂与配施辅料对堆肥理化性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T1~T4处理升温期堆体发酵时长较CK减少1~2 d,高温期(>50 ℃)发酵时长较CK增加2~6 d。T1、T3、T4处理的含水率较CK显著降低(P<0.05)。不同发酵时期堆体电导率均小于4.00 mS/cm。升温期有机质下降42.28%~47.98%,T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T1~T4处理堆体小白菜发芽指数在高温期和降温期快速升高,显著高于CK(P<0.05)。随堆肥持续,T1~T4处理pH由8.40降为7.30~7.63,全氮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碳氮比由32.31降为9.01~10.90,堆肥结束时T1~T4处理和CK细菌群落在门、属水平上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AMOVA分析显示,T1~T4处理和CK细菌群落结构呈极显著差异(P<0.001);MetaState分析显示,存在极显著差异的菌属有: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嗜热纤维梭菌属(Thermoclostridi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SAR324_clade(Marine_group_B);CCA分析表明,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理化性状顺序为:OM>EC>TN>pH>MC。【结论】主成分综合得分法评价显示,T3处理,即奶牛粪+菌剂0.1%+稻壳粉1%+麦麸1%,为最佳堆肥方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晓萌  孔涛  霍宏亮  狄军贞  冯奥哲  程昊天  黄丽华  
[目的]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及配施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小叶杨与不同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植物+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哈茨木霉菌(TH)和胶质芽孢杆菌(BM)作为修复菌剂,并以小叶杨为复垦植被,设置单施、混施处理进行土壤复垦。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来明确菌剂配施技术对该类型区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BM单施与AMF单施处理组最高;pH值和电导率均以AMF+BM混施组最高;土壤酶活性与菌剂种类和配施方式密切相关,各菌剂处理组的酶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AMF+BM处理的土壤酶综合指数最高,为0.84。菌剂配施促进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恢复,其中,AMF+BM处理的效果最佳,酶恢复指数为238.89%,养分恢复指数为178.15%。冗余分析显示,AMF+BM处理改善了土壤p H值、全P、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土壤呼吸等指标。[结论]AMF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配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风蚀水蚀交错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AMF+BM处理效果最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游宏建  张美君  安明远  申佳丽  曹云娥  
【目的】探究不同堆肥材料及其碳氮比堆肥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腐熟过程中养分及微生物的关系。【方法】试验以餐厨废弃物、秸秆和木屑为主要原料联合堆肥,通过对不同C/N条件下的温度、水分、营养、酶活性与微生物菌群变化的综合测定总结出其对厨余垃圾堆肥的影响规律。【结果】碳氮比30:1堆肥腐熟效果最好,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均达到80%,而且经过100 d腐熟进程过后,各处理均符合标准达到可回收利用水平,并且各项指标符合有机肥行业标准(NY525—2012)。其中,各处理含水量均由前期的63%降至末期的5%以下;并且随着堆肥的持续,各处理pH最终稳定在8左右,EC值均在4 ms·cm~(-1)以下,无毒害作用;而全效、速效养分与有机质的变化均呈现先上涨,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峰值分别达到了5.09、9129.00、489.82、7.92 mg·g~(-1)·h~(-1);不同处理间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峰值数量分别达到了23.36×10~(8)~29.45×10~(8)、1.67×10~(8) ~7.33×10~(8)、16.01×10~(8)~28.17×10~(8) CFU·g~(-1)。【结论】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具有相关性的堆肥腐熟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得出排序结果为T6>T4>T5>T1>T2>T3,T6得分最高,为1.911。其中堆肥材料为餐厨废弃物(2.8t)+木屑(0.93t),碳氮比30:1。因此,在生产上推荐使用餐厨废弃物和木屑联合堆肥,腐熟效果更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同小娟  李维炯  李俊  倪永珍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堆肥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量传统堆肥、化肥相比,有效微生物堆肥能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刺激冬小麦根系生长,增加群体密度,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与等量传统堆肥、化肥相比,有效微物生堆肥增产幅度为5.3%~25.8%,且随施肥量增加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金媛媛  SAMAN Bowatte  田沛  彭泽晨  侯扶江  李春杰  
禾草与内生真菌共生不仅会增强禾草的抗逆性,提升宿主农艺性状,还会对食草动物的取食产生影响。内生真菌可以对植物地上性状及地下环境和地下生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内生真菌可以通过改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根系化学物质的释放、根际沉积物的数量和种类来影响地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内生真菌与禾草共生对于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生物学多样性都会产生影响,并且因禾草的种类、内生真菌菌株和土壤类型等的不同而异。对物理特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上,而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碳氮量的改变,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本文回顾了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功能的响应,目的是阐明宿主土壤生境中共生体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功能,为发掘、开发新的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以及使用新型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来改变土壤微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孟军  曹婷  刘遵齐  陈温福  
为探讨生物炭对设施蔬菜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设置C0(0kg.hm-2)、C1(12500kg.hm-2)和C2(25000kg.hm-2)3个生物炭浓度梯度,研究设施菠菜土壤添加生物炭处理后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好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等功能性细菌的数量、微生物量C、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矿质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1处理菠菜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氨化细菌、好氧自生固氮菌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别是C0处理的1.06倍、2.18倍、1.17倍、1.47倍、2.94倍和0.38倍,C2处理菠菜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氨化细菌、好氧自生固氮菌及反硝化细菌的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辉   陈建博   王涛   唐楚煜   梁静   曹正飞   肖梦君   何敏   李玉玲   李秀璋  
【目的】探究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区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冬虫夏草培养基质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HL)、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HN)、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XH)、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DR)、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MQ)、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ZD)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果青牧场(GQ)7个具有代表性的青海省冬虫夏草主产区为试验样地。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酸溶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及高碘酸钾比色法对土壤相应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微生物含量及种类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进行测定,研究产区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大多数土壤理化因子在各产区差异不大。微生物在各产区组成相似,其中真菌优势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不同产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细菌优势门,Subgroup_6、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RB41等为细菌优势属;真菌群落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为真菌优势门,湿伞属(Hygrocybe)、蜡壳耳属(Sebacin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为真菌优势属。产区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土壤pH、铁(Fe)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B41、Nitrospira和Subgroup_6与全钾(TK)、全磷(TP)、有机质(OM)、锰(Mn)和钠(N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与土壤全磷(TP)呈正相关,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土壤全钾(TK)、全氮(TN)、有机质(OM)呈负相关,土壤pH与多数真菌优势属均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土壤pH、有机质(OM)、钠(Na)和铁(Fe)与冬虫夏草产区的多数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可能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驱动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萱   杨玉莹   王花   张洁   曹云娥   陈书霞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基质理化指标的影响,为黄瓜育苗阶段微生物菌剂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博耐35B’为试验材料,设置T1(解淀粉芽孢杆菌)、T2(枯草芽孢杆菌)、T3(甲基芽孢杆菌)、T4(胶质芽孢杆菌)、T5(放线菌)、T6(哈茨木霉菌)、T7(EM菌)、T8(叶芭复合微生物菌剂)等8个菌剂处理进行育苗试验,菌剂采用拌基质的方式施入,用量为3.75×108 CFU/株,以用清水代替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为对照(CK)。于播后15,25,35 d时,取样测定株高、茎粗,采用根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测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于播后35 d测定黄瓜叶片的叶长、叶宽,计算叶面积,测量植株地上部干鲜质量、地下部干鲜质量,并计算根冠比、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并测定栽培基质p H、电导率(EC),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于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测定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播后15~25 d,各菌剂对黄瓜幼苗株高有抑制作用,35 d时有的表现为促进作用,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差异大多不显著;各菌剂对黄瓜幼苗茎粗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更趋明显;播后35 d,T1处理的叶面积最大。T7处理的地下部干鲜质量、根冠比最大,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表现较好。T5处理的根系活力最大;不同菌剂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其中以T5和T7处理效果较好。各菌剂处理对土壤p H、EC有一定影响,但均在植株可正常生长的范围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以T7处理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76%和50.48%;过氧化氢酶活性以T3处理最高,但与T7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蔗糖酶活性以T4处理最高。T7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其中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24%和41.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T7处理(EM菌剂)排名第一,处理效果最好。【结论】EM菌剂可以有效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基质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小利  王丽萍  徐大兵  王秋君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纯氮比例分别为0∶100、5∶95、10∶90、20∶80、30∶70)对烤烟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后能获得与单施无机肥相近或较高的烤烟产量。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配施处理上等烟比例提高了6%~10%。在不同菜粕堆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中,纯氮比例为10∶90的处理烤烟品质较好。随着菜粕堆肥替代比例的增加,烤烟根表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加,而真菌的数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纯氮比例为20∶80的处理综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菜粕堆肥替代无机肥氮的比例为10%~20%时,既能保证烤烟产量,又能提高烤烟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萍萍  薛彬  孙德智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城市污泥堆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白三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城市污泥堆肥土壤的pH值相对稳定,比不施肥土壤的变化小,城市污泥堆肥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比不施肥增加了76.69%~204.80%,施肥土壤的总磷含量比不施肥土壤略有升高,施肥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时,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分别是不施肥土壤中的5.6、10.0、5.1和4.5倍,施肥质量分数为10%时,无机氮含量最大,表明城市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种植白三叶的土壤中施加污泥堆肥后,白三叶地上部分及根的干质量比不施肥分别增加了82.42%~229.95%和10.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全玉  刘健豪  方明  王生才  刘国顺  肖艳松  
2018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烟区,设置5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高碳基肥料)、T2(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T3(常规+高碳基肥料+哈茨木霉)、T4(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测定植烟土壤全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使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究高碳基肥料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2、T3、T4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0%、28%、28%,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施高碳基肥料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48.70%、49.90%、89.18%、111.72%,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2)与CK相比,各处理细菌OTU数量分别降低8.17%、10.03%、17.40%、14.04%,其中T3、T4与CK间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间细菌Chao1、ACE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T1和T2间真菌Shannon、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3)与CK相比,T1对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的影响不显著,T2、T3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79.86%、41.88%,T3的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降低29.31%;T2的壶菌门相对丰度提高107.31%,T4的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86.86%,均与CK差异显著,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稳定,对细菌、真菌的影响效果不相同;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说明高碳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土壤优势菌群的丰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炎  翁洵  张玉平  夏志兰  何长征  
以杏鲍菇菌渣为堆肥原料,分别添加硝酸钾、硫酸铵和尿素,调节堆体碳氮比(C/N)至20,研究添加不同化学氮肥对杏鲍菇菌渣堆肥的温度、p 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ORP)及有机(无机)态氮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和硫酸铵的堆肥升温较快,达到的最高温度较高,并且具有较低的p H值和较高的ORP值,堆肥最终的腐熟程度比添加硝酸钾的堆肥高;添加3种化学氮肥后,随着堆肥时间的推进,堆肥中的DOC、DON、NH4+–N、NO3––N、NO2––N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到堆肥结束时,添加硝酸钾的堆肥中DOC和DON含量高于添加硫酸铵和尿素的堆肥中的含量。综合分析,添加不同形态的化学氮肥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等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堆肥的腐熟程度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