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7)
- 2023(5025)
- 2022(4057)
- 2021(3878)
- 2020(2991)
- 2019(6712)
- 2018(6502)
- 2017(11411)
- 2016(6707)
- 2015(7396)
- 2014(7250)
- 2013(7120)
- 2012(6795)
- 2011(6262)
- 2010(6227)
- 2009(5665)
- 2008(5691)
- 2007(5016)
- 2006(4533)
- 2005(3958)
- 学科
- 济(21757)
- 经济(21736)
- 管理(13897)
- 业(12503)
- 学(9403)
- 企(9060)
- 企业(9060)
- 农(8626)
- 方法(7532)
- 数学(6230)
- 中国(6192)
- 数学方法(6066)
- 农业(6028)
- 业经(5979)
- 地方(5945)
- 财(4530)
- 制(4181)
- 法(3975)
- 融(3909)
- 金融(3906)
- 理论(3851)
- 环境(3789)
- 贸(3527)
- 贸易(3525)
- 和(3437)
- 易(3384)
- 发(3314)
- 银(3276)
- 银行(3235)
- 教育(3219)
- 机构
- 学院(98221)
- 大学(96773)
- 研究(41226)
- 科学(31933)
- 济(29157)
- 经济(28367)
- 中国(28044)
- 农(27946)
- 管理(27901)
- 所(24323)
- 理学(23688)
- 理学院(23244)
- 研究所(22849)
- 农业(22556)
- 管理学(22345)
- 管理学院(22183)
- 业大(21505)
- 京(21372)
- 中心(17126)
- 省(16844)
- 江(15780)
- 院(15578)
- 范(14823)
- 师范(14537)
- 农业大学(14395)
- 室(14355)
- 财(14013)
- 科学院(13710)
- 南(13527)
- 北京(13447)
- 基金
- 项目(71862)
- 科学(53179)
- 基金(49033)
- 家(47749)
- 国家(47399)
- 研究(45964)
- 科学基金(36496)
- 省(30306)
- 划(26214)
- 自然(26168)
- 基金项目(25890)
- 社会(25790)
- 自然科(25463)
- 自然科学(25449)
- 自然科学基金(24972)
- 社会科(24197)
- 社会科学(24184)
- 教育(20841)
- 资助(19835)
- 重点(17897)
- 编号(17493)
- 计划(17195)
- 科技(16727)
- 发(16358)
- 成果(15065)
- 创(14601)
- 科研(14407)
- 课题(14365)
- 部(14152)
- 创新(13808)
共检索到145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宝刚 陈飞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蔡学勇 李彬
利用标准木法测定了不同径级云南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5 7.5 cm径级云南松生物量为(6.642±1.129)×103g.株-1;7.6 12.5 cm径级为(2.533±0.387)×104 g.株-1;12.6 17.5 cm径级为(5.897±1.331)×104 g.株-1;17.6 22.5 cm径级为(1.063±0.211)×105 g.株-1;≥22.6 cm径级为(2.208±0.409)×105 g.株-1。在不同径级组成中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变化:随着径级的增大,主干和根部生物量呈现先下...
关键词:
云南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分布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李昆 段安安 崔凯 高成杰
【目的】云南松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研究不同种源间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种源间的变异。【方法】通过容器植苗,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9个地理种源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及其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了云南松幼苗各器官在种源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在种源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永仁种源茎和叶以及总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最小,云龙种源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小,但具有最大的叶生物量分配比。生物量及其分配受种源地理气候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海拔和年均温影响较大。云南松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种源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的情况在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之间也有发生。【结论】尽管物种相同,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分配关系无一致的协同变化规律,体现了云南松子代幼苗因不同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而形成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遗传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麒 孙继伟 李江飞 王丹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目的】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方法】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茎>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结论】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薇祎 邓华锋 黄国胜 王雪军 张璐
【目的】探索云南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云南松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川、西藏和云南150株云南松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基础生物量模型(一元、二元模型),引入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模型,建立不同省(自治区)云南松的地上总生物量及树干、干材、干皮、树冠、树枝和树叶各项生物量的通用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根据方程构成的不同,该方法又分为比例总量直接控制及代数和控制2种方案;对上述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江平 项文化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冉启香 邓华锋 黄国胜 王雪军 陈振雄
森林生物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但由于地域的不同,地上生物量及各分项生物量存在差异。以西藏、云南2个省(自治区)的130株实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生物量数据,分别用传统回归方法和利用引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方法建立了地上总生物量和地上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胸径为自变量)、二元(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和三元(胸径、树高、冠幅为自变量)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生物量模型中,地上总生物量模型精度最高,预估精度为0.930 0~0.960 0,其次是树干、树皮和干材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为0.900 0~0.950 0,树叶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石嘉 李铁华 文仕知 何功秀 彭颖姝
为了了解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合理保护和培育青冈栎珍贵用材资源,对湖南省永顺县的43年生青冈栎林进行了样地调查,通过树干解析法、分层切割法所得的数据,探讨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23年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第43年时与平均生长量仍没有相交,说明此时青冈栎尚没有达到数量成熟。43年生的青冈栎单株总生物量高达280.74 kg/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9.89%和30.11%,整株各器官
关键词:
青冈栎 生长规律 生物量 分布格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亚文 李自超 杨忠义 王象坤 申时全 张洪亮 陈于敏
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 6 12 1份云南地方稻种及其优异种质 6 0多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和密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 ,尤其是滇西南的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思茅和滇东南的文山共 5个地州 13个县构成了云南稻种多样性中心 ,其稻种的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 ,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 (2 )临沧地区不仅是云南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也是丁颖五级分类性状和爪哇稻、光壳稻和普通粳的多样性中心 ;墨江县是云南稻种 40多个性状的分布中心。 (3)云南稻种资源的形态、穗部及籽粒性状、米质性状、抗病虫和...
关键词:
云南稻种 优异种质 多样性 分布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钰 瞿显友 罗维早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
关键词:
黄连 生物量 生物碱 动态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婷婷 高永 吴新宏 李鹏 贺晶 吴昊
【目的】研究小针茅(Stipa klemenzii)群落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荒漠草原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2种草地类型(小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狭叶锦鸡儿-小针茅+无芒隐子草)生长季(2011年5-9月)各月的地下生物量,分析了小针茅草原2种主要草地类型0~60cm土层地下生物量5-9月各月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小针茅草原2种主要草地类型总地下生物量及各层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N"型,地下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小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呈明显的垂直空间分布格局,之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递减趋势明显,呈"T"型分布;0~...
关键词:
小针茅草原 地下生物量 垂直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飞 王健敏 孙宝刚 陈晓鸣 杨子祥 段兆尧
广泛收集云南松地理分布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制作云南松物种的分布现状图,并根据ClimateChina预测模型确定云南松分布区间的气候参数,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徐文铎湿度指数(HI)、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量(PET)、可能蒸散率(PER)以及单一气候因子如年平均气温(MAT)、1月平均气温(TAV01)、7月平均气温(TAV07)、年降水量(MAP)、>5℃积温(DD5)、>18℃积温(DD18)、极端最高气温(MWMT)、极端最低气温(MCMT)、气温年较差(TD)、年热湿比(AHM)等指标,研究云南松的地...
关键词:
云南松 地理分布 气候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祥 丁贵杰 翟帅帅 陈模芳 杜华东
以龙里林场17 a三种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对其平均标准木和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根系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显著,C(25.78 t·hm-2)>B(15.77 t·hm-2)>A(12.47 t·hm-2),占根系总生物量(根桩除外)的87.8%以上的根系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中,不同径级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所占比例最大。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中根外,土层深度对小根和细根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水平方向,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各异,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在距离树干约1 m处达到最高,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5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犇 金光泽
以择伐40年后的阔叶红松林过伐林(以下简称为择伐林)和未砍伐的典型阔叶红松林(以下为原始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择伐对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原始林和择伐林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和总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细根生物量以及活细根在6月以及9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细根在5月、7月以及8月存在显著差异(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