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8)
- 2023(15195)
- 2022(12972)
- 2021(11979)
- 2020(10195)
- 2019(22994)
- 2018(22798)
- 2017(43997)
- 2016(23751)
- 2015(26485)
- 2014(25619)
- 2013(25526)
- 2012(23156)
- 2011(20560)
- 2010(20576)
- 2009(19025)
- 2008(18874)
- 2007(16727)
- 2006(14631)
- 2005(12936)
- 学科
- 济(97912)
- 经济(97802)
- 业(95700)
- 企(87493)
- 企业(87493)
- 管理(84892)
- 方法(44471)
- 数学(34827)
- 数学方法(34471)
- 业经(32347)
- 财(30510)
- 农(29828)
- 中国(23809)
- 务(22873)
- 财务(22814)
- 财务管理(22792)
- 技术(22318)
- 企业财务(21597)
- 农业(21275)
- 理论(19131)
- 制(18905)
- 和(18149)
- 地方(17925)
- 学(17758)
- 划(17187)
- 贸(16394)
- 贸易(16383)
- 策(16324)
- 易(15879)
- 环境(14464)
- 机构
- 学院(335873)
- 大学(331753)
- 管理(140514)
- 济(135135)
- 经济(132402)
- 理学(121571)
- 理学院(120359)
- 管理学(118621)
- 管理学院(118005)
- 研究(105530)
- 中国(80400)
- 京(70113)
- 科学(65472)
- 财(62254)
- 农(55858)
- 所(52276)
- 业大(50693)
- 财经(49957)
- 江(49678)
- 中心(47534)
- 研究所(47486)
- 经(45512)
- 农业(43909)
- 北京(43803)
- 范(40516)
- 师范(40139)
- 州(40065)
- 经济学(39494)
- 院(38526)
- 商学(38340)
- 基金
- 项目(228997)
- 科学(181581)
- 研究(168443)
- 基金(166510)
- 家(144567)
- 国家(143282)
- 科学基金(125058)
- 社会(106651)
- 社会科(101173)
- 社会科学(101148)
- 省(91145)
- 基金项目(89072)
- 自然(81756)
- 自然科(79946)
- 自然科学(79928)
- 自然科学基金(78565)
- 教育(75654)
- 划(74954)
- 编号(68089)
- 资助(67225)
- 成果(53392)
- 创(52335)
- 重点(50458)
- 部(49637)
- 发(48890)
- 创新(48006)
- 课题(46028)
- 业(45720)
- 国家社会(43515)
- 科研(43265)
- 期刊
- 济(150423)
- 经济(150423)
- 研究(97143)
- 中国(62044)
- 管理(56744)
- 农(51584)
- 学报(50629)
- 财(50291)
- 科学(47781)
- 大学(38414)
- 学学(36395)
- 农业(36071)
- 教育(34233)
- 技术(30785)
- 业经(27555)
- 融(27431)
- 金融(27431)
- 财经(24554)
- 经济研究(23361)
- 业(21787)
- 经(21074)
- 问题(19147)
- 技术经济(18956)
- 科技(18099)
- 现代(16871)
- 商业(16337)
- 图书(15986)
- 理论(15764)
- 财会(15213)
- 版(14773)
共检索到488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静 李义敏 黄炜
品牌效应是创新绩效产生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学术界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研究企业创新活动转化为品牌效应并成功创新的问题较为缺乏。文章基于类别化认知加工和品牌原型理论,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由消费者创新感知形成品牌效应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着重分析了产品、营销和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活动形式。研究表明,不同形式企业创新活动均会对品牌购买倾向产生直接正向作用,品牌原型在创新感知与购买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三种创新活动存在差异,这反映了品牌效应在驱动企业创新绩效中的重要效力。研究结论进一步阐释了创新绩效的来源,揭示了企业创新活动转化为品牌效应的认知过程,对企业合理调控消费者创新感知、培养创新软实力并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静 李义敏 黄炜
品牌效应是创新绩效产生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学术界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研究企业创新活动转化为品牌效应并成功创新的问题较为缺乏。文章基于类别化认知加工和品牌原型理论,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由消费者创新感知形成品牌效应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着重分析了产品、营销和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活动形式。研究表明,不同形式企业创新活动均会对品牌购买倾向产生直接正向作用,品牌原型在创新感知与购买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三种创新活动存在差异,这反映了品牌效应在驱动企业创新绩效中的重要效力。研究结论进一步阐释了创新绩效的来源,揭示了企业创新活动转化为品牌效应的认知过程,对企业合理调控消费者创新感知、培养创新软实力并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廉雄 战男 朱辉煌 吴水龙
品牌效应是创新绩效的重要来源,但企业创新活动如何转化为品牌效应这一基础问题却未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创新反应过程发现,品牌原型驱动的类别化认知加工主导了从创新感知到品牌偏好形成的认知转化过程,且成为品牌效应形成的基本方式。其中,消费者通过感知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创新三类活动,以类别化认知加工方式建构的品牌层面总体知识——品牌原型直接影响品牌偏好,同时通过影响特定的属性层面知识——品牌先进性的建构间接影响品牌偏好,体现了品牌效应形成的主要力量。本研究为企业创新活动转化为品牌效应的认知加工机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为创新绩效的来源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感知性来实现最大的品牌效应以维护创新成功,以及培养创新软实力、提升创新绩效等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廉雄 战男 朱辉煌 吴水龙
品牌效应是创新绩效的重要来源,但企业创新活动如何转化为品牌效应这一基础问题却未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创新反应过程发现,品牌原型驱动的类别化认知加工主导了从创新感知到品牌偏好形成的认知转化过程,且成为品牌效应形成的基本方式。其中,消费者通过感知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创新三类活动,以类别化认知加工方式建构的品牌层面总体知识——品牌原型直接影响品牌偏好,同时通过影响特定的属性层面知识——品牌先进性的建构间接影响品牌偏好,体现了品牌效应形成的主要力量。本研究为企业创新活动转化为品牌效应的认知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廉雄 战男 朱辉煌 吴水龙
品牌效应是创新绩效的重要来源,但企业创新活动如何转化为品牌效应这一基础问题却未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创新反应过程发现,品牌原型驱动的类别化认知加工主导了从创新感知到品牌偏好形成的认知转化过程,且成为品牌效应形成的基本方式。其中,消费者通过感知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创新三类活动,以类别化认知加工方式建构的品牌层面总体知识——品牌原型直接影响品牌偏好,同时通过影响特定的属性层面知识——品牌先进性的建构间接影响品牌偏好,体现了品牌效应形成的主要力量。本研究为企业创新活动转化为品牌效应的认知加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建鑫 马宝龙 赵莉
顾客参与包括信息提供、顾企互动和共同开发等不同形式,其对企业绿色创新,尤其是绿色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形式顾客参与对绿色服务创新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基于企业“认知”与“能力”情境探讨不同形式顾客参与对企业绿色服务创新的影响。196家服务型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认知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首要通过顾企互动来引导顾客参与,推动企业绿色服务创新。企业应提升绿色组织认同和绿色动态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引导顾客参与的过程中,提升顾客参与的效果和转化效率。然而,在绿色动态能力较强的情况下,企业要更多地采用顾企互动和信息提供等顾客参与形式,避免采用共同开发而带来内部协同的复杂性和冲突。研究结论拓展了绿色服务创新模式的范畴,丰富了顾客参与创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引导顾客参与、提升企业绿色服务创新的主动性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建鑫 马宝龙 赵莉
顾客参与包括信息提供、顾企互动和共同开发等不同形式,其对企业绿色创新,尤其是绿色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形式顾客参与对绿色服务创新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基于企业“认知”与“能力”情境探讨不同形式顾客参与对企业绿色服务创新的影响。196家服务型企业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认知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首要通过顾企互动来引导顾客参与,推动企业绿色服务创新。企业应提升绿色组织认同和绿色动态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引导顾客参与的过程中,提升顾客参与的效果和转化效率。然而,在绿色动态能力较强的情况下,企业要更多地采用顾企互动和信息提供等顾客参与形式,避免采用共同开发而带来内部协同的复杂性和冲突。研究结论拓展了绿色服务创新模式的范畴,丰富了顾客参与创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引导顾客参与、提升企业绿色服务创新的主动性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阎志军
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民族与国家本身也构成品牌。国家必须累积其品牌资产,提升品牌形象,以吸引外资,发展国际旅游和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强势国家品牌能为本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提供强势价值平台,而企业品牌的成功运营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品牌形象。我国也应通过实施国家品牌化,为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提供来自国家层面的价值支持。
关键词:
品牌国际化 国家品牌 中国企业 政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钟泉 陈梦龙 孙春玲
研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品牌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提升品牌效应的途径。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基于价值共创的服务主导逻辑是提升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品牌效应的重要思路;其次,分析服务主导逻辑中的关键因素,指出咨询产品的创新与优化是提升企业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径;最后,基于实际调研的结果,给出咨询产品创新与优化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碧宇
本文使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及其动机。实证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受到地区和行业其他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正面影响,即存在地区和行业的同群效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地区同群效应和行业同群效应动机有所不同。地区同群效应是企业有向地方政府寻租的动机。通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发挥自身在地区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政府资源和补贴;行业同群效应是企业有品牌宣传的动机。企业为了在行业中宣传自身品牌,会通过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宣传品牌,提高企业营业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地区同群效应在寻租费用更低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同群效应在广告费用更高的分组中更加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雪滢 傅利平
文章从FDI对我国民族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机理分析下,结合我国民族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了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体系,并相应提出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提升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FDI 自主品牌 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园园 刘建华 段珅 黄磊
基于非线性的研究视角,通过建立门槛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三者关系研究中普遍忽视的非线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的促进作用;其次,在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强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技术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呈现先正后负的倒U型门槛效应;研究还发现,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整体表现偏低。因此,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仍是我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技术创新 品牌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璞 黄春萍 姬文佳 魏凤艳
现有的品牌联合研究和实践主要针对成熟企业,对新创企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S&R的基于消费者认知过程的品牌联合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实验法,分析并检验了新创企业的品牌联合主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利用了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混合的因子设计方法,对不同知名度的合伙品牌进行操控检验,检验了品牌联合的方式对新创企业品牌资产提升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品牌资产的合作品牌对新创企业品牌资产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建议。
关键词:
新创企业 品牌联合 联合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巨钦 田雯霞
中国老字号品牌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宝贵的商业资产,品牌文化创新的缺乏阻碍了我国老字号的进一步发展。老字号品牌文化继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优势,但却未注重顺应时代的变革而注入新的品牌文化元素,导致我国老字号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在提升品牌价值方面严重受阻。传承是老字号企业的根基,创新是老字号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老字号品牌文化的复兴。
关键词:
老字号企业 品牌文化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保利 娄永乐
为探明各种科技要素投入和各种科技产出对品牌资产的不同影响,以连续5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中的86个企业为样本,分别用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维度与品牌价值做多元回归,结果表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都正向影响品牌价值,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存量、研发人员投入存量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都正向显著影响品牌价值,但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三种专利产出也都显著正向影响品牌价值,且质量高的专利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