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5)
- 2023(5530)
- 2022(4618)
- 2021(4123)
- 2020(3384)
- 2019(7352)
- 2018(6987)
- 2017(12726)
- 2016(7268)
- 2015(7562)
- 2014(7136)
- 2013(6907)
- 2012(6305)
- 2011(5566)
- 2010(5224)
- 2009(4667)
- 2008(4537)
- 2007(3774)
- 2006(3162)
- 2005(2520)
- 学科
- 济(24256)
- 经济(24224)
- 业(19209)
- 管理(19019)
- 企(14485)
- 企业(14485)
- 方法(12091)
- 数学(11067)
- 数学方法(10979)
- 学(8238)
- 农(7905)
- 财(6973)
- 贸(6567)
- 贸易(6567)
- 易(6425)
- 中国(5897)
- 业经(5684)
- 农业(5606)
- 技术(4796)
- 环境(4741)
- 务(4400)
- 财务(4399)
- 财务管理(4394)
- 企业财务(4197)
- 制(4011)
- 地方(3880)
- 产业(3835)
- 划(3794)
- 银(3549)
- 出(3514)
- 机构
- 大学(102132)
- 学院(101587)
- 研究(38410)
- 济(38041)
- 经济(37455)
- 管理(36167)
- 理学(32844)
- 农(32799)
- 理学院(32422)
- 管理学(31709)
- 管理学院(31566)
- 科学(29733)
- 农业(26860)
- 中国(26336)
- 业大(25433)
- 所(21922)
- 研究所(20960)
- 京(20725)
- 农业大学(18114)
- 中心(16768)
- 室(15407)
- 实验(14923)
- 财(14899)
- 江(14526)
- 实验室(14321)
- 省(14225)
- 业(14200)
- 院(14112)
- 重点(13609)
- 科学院(12920)
- 基金
- 项目(81479)
- 科学(62417)
- 基金(60316)
- 家(58503)
- 国家(58040)
- 研究(47374)
- 科学基金(47325)
- 自然(35012)
- 自然科(34260)
- 自然科学(34247)
- 自然科学基金(33678)
- 基金项目(32964)
- 省(32771)
- 社会(30534)
- 社会科(29007)
- 社会科学(28997)
- 划(28674)
- 资助(23376)
- 教育(20749)
- 计划(20159)
- 重点(19098)
- 科技(18794)
- 创(17560)
- 发(17303)
- 科研(17294)
- 业(17028)
- 部(16634)
- 创新(16535)
- 农(15874)
- 编号(15612)
共检索到131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朱永久 何勇凤 詹会祥 郭威 陈永柏
采用丰年虫、冰冻轮虫、水蚯蚓、人工配合饲料4种开口饵料投喂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仔鱼30 d,研究其对四川裂腹鱼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水蚯蚓和丰年虫能保证四川裂腹鱼仔鱼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而人工配合饲料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结果表明,4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四川裂腹鱼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园园 徐育强 蒋骄云 许世杰 王倩 曲宪成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的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选择4种开口饵料,分别为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蛋黄、轮虫+小型枝角类和鱼苗专用开口配合饲料。通过15 d的投喂实验,选出最适口的开口饵料。实验表明,经过15 d的投喂以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最为适合,其平均体长为8.759 mm,平均体重为0.050 3 g,成活率为94%,蛋白含量21.65%,脂肪含量1.57%。其次为轮虫+小型枝角类组,蛋黄和鱼苗配合饲料不适合作为开口饵料。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开口饵料 鱼体成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聃 张颖 麦丽坎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肥满度和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饥饿条件下,5 d后杂交鲟幼鱼生长基本停滞,10 d后负生长,与投喂饵料组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消化酶活性方面,0~1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一直低于投喂饵料组,至2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处理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是饥饿组的脂肪酶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各处理的杂交鲟幼鱼淀粉酶活性虽然有起伏波动,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娟 阙延福 徐林 朱滨 廉浩 王理 乔晔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不同转食策略对乌原鲤(Procypris merus)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选用蛋黄、微粒子饲料、丰年虫3种饵料投喂乌原鲤仔鱼15 d,记录仔鱼生长指标和存活率;并采用2种转食策略投喂初始体质量为(3.60±0.49) mg的乌原鲤仔鱼至45日龄(45DHA),分别在20、35日龄转食水蚯蚓和微粒子饲料,分组为T20水蚯蚓、T20微粒子、T35水蚯蚓、T35微粒子,研究其对乌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丰年虫能保证乌原鲤仔鱼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高存活率,与微粒子饲料、蛋黄组体长、体重、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有显著差异。在不同转食策略中,除T20微粒子组存活率为76.00%,其余三组均高于82%。相同转食起点,转食水蚯蚓效果比转食微粒子饲料好;相同转食种类,延后转食起点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35日龄转食效果优于20日龄)。结果表明,在3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乌原鲤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不同转食策略中,乌原鲤仔鱼以丰年虫开口,35日龄转食水蚯蚓效果最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9±0.0005) g克氏原螯虾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 0.05),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P> 0.05)。(3)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P < 0.05)。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4)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露 李京昊 成永旭 涂纹 吴乐 奚业文 朱传忠 李嘉尧
采用生物絮团、饲料和冰冻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3种饵料,对由同一亲本孵化的(0.017 9±0.000 5) 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进行42 d的养殖实验。比较各实验组的水体指标以及实验结束后各组仔虾的生长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在整个养殖期间,絮团组的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最低,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3个实验组仔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无显著差异,絮团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饲料组,与轮虫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组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絮团组最低,絮团组的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都显著高于饲料组,轮虫组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絮团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丙二醛(MDA)含量最少,与饲料组和轮虫组有显著差异。这3种饵料中生物絮团的养殖效果最好,对仔虾的存活、生长、消化酶和免疫抗氧化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亚 薛毓才 陈慧聪 舒皝 穆亮亮 蒋刚 王伟隆 黄旭雄
为了探究培养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的适宜饵料,选用玉米粉、酵母、小球藻粉(Chlorella sp.)、裂壶藻粉(Schizochytrium sp.)、绿球藻(Chlorococcum sp.)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6种饵料分别喂养隆线溞,并测定隆线溞的生长繁殖参数、饵料营养组成及养殖水体水质和细菌含量等参数。结果显示,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在培养各阶段均具有最高的成活率;投喂小球藻粉、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组隆线溞首次产子代时间(4.0 d)显著快于其他各组;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具有最大的繁殖量(375.2 ind);投喂玉米粉组子代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其他组。投喂绿球藻组隆线溞具有最大的净繁殖率R0 (293.3),且显著高于其他组;投喂小球藻粉组隆线溞具有最短的平均世代时间T (5.0 d),且显著低于其他组;投喂小球藻粉、绿球藻和微绿球藻组隆线溞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无显著差异(P>0.05), 3组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
关键词:
隆线溞 饵料 生长繁殖 种群动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汉华 李敏 朱长波 吴进锋 陈利雄
本实验研究了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黑鲍[(Haliotis discushannaiIno)(♀)×(Haliotis discus discus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将6种饵料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黑鲍20只。实验幼鲍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29±0.03)mm、(0.223±0.00...
关键词:
饵料 黑鲍幼鲍 生长 存活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邵俭 谢从新 许静 杨学峰 格桑达娃 林少卿
研究了卤虫无节幼体、专用仔鱼料、鳗鱼仔鱼料等3种不同饵料对西藏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等3种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初始全长分别为(13.29±0.52)mm、(12.29±0.44)mm、(15.81±0.50)mm,实验周期分别为25 d、25 d、15 d。结果表明:与其他饵料组相比,投喂专用仔鱼料组,异齿裂腹鱼仔鱼和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平均全长、全长增加倍数以及存活率均高于其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志刚 常国亮 石灵 赵国涛 吴素兰
取脱膜 4d的鲇仔鱼进行开口试验 ,分别喂以轮虫、枝角类、蛋黄、豆浆等饵料 ,结果发现 ,鲇仔鱼开口时口裂宽为 0 90~ 1 0 0mm ,开口摄食枝角类的机会最多。分组喂养 10d的结果显示 ,使用枝角类喂养的鲇仔鱼 ,其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均高于其他饵料组。
关键词:
鲇 开口饵料 枝角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雷明 陈超 王鲁 贾瑞锦 赵从明 宋振鑫 李炎璐 曲江波 孙涛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
关键词:
条纹锯鱼旨 饵料 生长性能 营养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丽 许国焕 郭慧青 江永明 王珺 董小林
对摄食不同饵料(冰鲜小杂鱼和配合饲料)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初始体重为(4.87±0.02)g)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体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喂冰鲜小杂鱼组的加州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肥满度、肌肉粗蛋白质和脂肪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饲料系数、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结果表明:饲喂冰鲜小杂鱼组可显著提高加州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改善加州鲈体形和肌肉品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卫军 董根 李焕军 刘兆存 李彬 冯艳微 杨建敏
关键词:
短蛸幼体 摄食行为 饵料结构 生长 存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帅兵 熊良伟 曹又文 宋扬 王海华 刘波
为了研究折叠萝卜螺(Radix plicatula)卵粒孵化时间和生菜叶、水生生物附着物、微囊料3种饵料及其部分组合对仔螺生长的影响,其中,生长分0~2、3~5周龄2个阶段,在室内条件下,统计10条新产卵袋卵粒孵化时间,分析投喂不同饵料及组合仔螺体质量等生长参数差异。结果显示:水温25.0~32.5 ℃,折叠萝卜螺卵粒孵化时间6.0~7.5d,平均孵化率96.37%;水温25~32.5 ℃,不同饵料及组合0~5周龄仔螺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长速度差异显著;0~2周龄仔螺投喂水生生物附着物+微囊料生长速度最快,投喂水生生物附着物次之;初始体质量0.005 g的3~5周龄仔螺投喂生菜叶+微囊料生长速度显著快于生菜叶和微囊料;初始体质量0.026 g的3~5周龄仔螺投喂生菜叶和生菜叶+微囊料生长速度快,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水温25.0~32.5 ℃,折叠萝卜螺卵粒孵化时间6.0~7.5d,平均孵化率96.37%;0~2周龄仔螺投喂水生生物附着物生长速度快,3~5周龄螺投喂生菜叶生长速度快,同时投喂微囊料对0~5周龄螺有促生长作用。本研究可为折叠萝卜螺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