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1)
2023(12705)
2022(11188)
2021(10435)
2020(8828)
2019(20041)
2018(19862)
2017(37999)
2016(21058)
2015(23290)
2014(22918)
2013(22670)
2012(20708)
2011(18530)
2010(18073)
2009(16307)
2008(15706)
2007(13393)
2006(11552)
2005(9713)
作者
(64329)
(53405)
(53257)
(50350)
(33889)
(25830)
(23877)
(21212)
(20270)
(18748)
(18117)
(17907)
(17014)
(16647)
(16643)
(16507)
(16458)
(15988)
(15204)
(15141)
(13771)
(12931)
(12760)
(12007)
(11986)
(11920)
(11863)
(11668)
(10907)
(10799)
学科
(76752)
经济(76668)
管理(59640)
(55501)
(45793)
企业(45793)
方法(38036)
数学(33120)
数学方法(32772)
(21369)
(21149)
(19470)
中国(18711)
业经(17063)
环境(16838)
地方(15495)
(14950)
贸易(14946)
(14516)
农业(14317)
技术(13179)
(13095)
(12931)
(12766)
财务(12708)
财务管理(12691)
理论(12394)
(12246)
企业财务(12032)
(10391)
机构
大学(296019)
学院(293906)
管理(116086)
(109143)
经济(106786)
理学(102455)
理学院(101280)
研究(100252)
管理学(99372)
管理学院(98892)
中国(70603)
科学(69642)
(62646)
(60424)
业大(53948)
(52362)
研究所(48989)
农业(48398)
(46561)
中心(44647)
(41105)
财经(38815)
北京(38770)
(37698)
师范(37079)
(36797)
(35439)
(33301)
技术(32558)
农业大学(32504)
基金
项目(217509)
科学(168411)
基金(157339)
研究(148551)
(142030)
国家(140879)
科学基金(118665)
社会(91495)
社会科(86618)
社会科学(86592)
(86215)
基金项目(85197)
自然(82212)
自然科(80231)
自然科学(80207)
自然科学基金(78762)
(73675)
教育(67066)
资助(64000)
编号(58678)
重点(49200)
(46245)
(45972)
成果(45547)
(45398)
计划(44002)
科研(43242)
创新(42403)
课题(40305)
科技(39401)
期刊
(110492)
经济(110492)
研究(77239)
学报(60630)
(53347)
科学(51401)
中国(49708)
大学(43362)
学学(41491)
管理(39004)
农业(36880)
(33348)
教育(27457)
技术(22140)
(19244)
金融(19244)
业经(19237)
(18970)
经济研究(17850)
财经(17763)
业大(17039)
科技(17019)
(15935)
图书(15104)
(14978)
问题(14732)
林业(14284)
资源(13845)
农业大学(13701)
理论(13686)
共检索到400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金平  杜浩  褚志鹏  乔新美  熊伟  罗江  危起伟  
为了解不同底质环境对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生长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平均体质量(2. 46±0. 07) g的试验鱼1 200尾,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于砂子、卵石A、卵石B、砂子+卵石(综合组)四种类型底质下饲养12周。结果表明:砂子组试验鱼体增重率最高达1 274. 64%,卵石B组试验鱼体增重率最低为915. 7%,卵石A组、卵石B组、砂子组与综合组之间差异显著。砂子组成活率最高达92. 33%,卵石A组次之,综合组试验鱼成活率最低为56%。试验鱼体长和全长呈现了相同的趋势,卵石A组、卵石B组、砂子组与综合组之间差异显著。底质对试验鱼全鱼和肌肉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以增重率和成活率判定,适宜达氏鲟幼鱼生长的底质环境依次为砂子组、卵石组和综合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褚志鹏  危起伟  杜浩  刘伟  张磊  颉江  邸军  
分别以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预糊化玉米淀粉)、蔗糖、葡萄糖为糖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半纯化饲料,喂养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68.05 g±1.63 g)8周,研究饲料中糖源对达氏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糊精、小麦淀粉、玉米淀粉、α-淀粉组实验鱼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组(P0.05),而对肝体比和脏体比均影响显著(P<0.05)。肝体比和脏体比最高的为葡萄糖组,最低的为小麦淀粉组。小麦淀粉组全鱼、肌肉和肝中粗蛋白含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吉伟  邱岭泉  杨雨辉  刘红柏  卢彤岩  孙大江  叶继丹  
采用同一种饵料 5个投喂率水平 (1.5 %、2 .0 %、2 .5 %、3.0 %、3.5 % ) ,室外流水养殖系统 ,在水温 (16 .5± 1.8)℃的条件下对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 (4 2 .6± 9.2 )g进行 4 2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增重率、饵料利用率、鱼体蛋白质及水分含量受投饵率影响显著 (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建魁  李文龙  石振广  王云山  陈春山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0 d培育后,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1.74 cm和533.1 g。其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1683t+10.942(R2=0.9665);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24.304e0.0129t(R2=0.9421);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7L3.4461(R2=0.99...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的幼鱼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用指数方程[W=b×exp(a d)]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西伯利亚鲟的体重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重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037、0.057、0.061、0.050、0.020,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大,而32℃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磊  危起伟  张书环  颉江  褚志鹏  魏开建  文华  蒋明  
为了解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试验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400.68±8.55)g的健康达氏鲟幼鱼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0%、35%、40%、45%、50%的5种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间,水流量为6 L/min,水温(24.0±1.0)℃,溶氧大于6.0 mg/L,氨氮小于0.02 mg/L。结果显示:增重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呈先平缓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间肥满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宁宇  程起群  高露娇  么宗利  夏连军  
在90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V1组(0.12m.s-1),V2组(0.16m.s-1),V3组(0.20m.s-1),和V4组(0.5h流速为0.20m.s-1,0.5h流速为0的间隙式水流组)。水温在13.8~24.7℃变化。在16.7~22.5℃的温度段内,随着流速增大,幼鱼的最终体重、体长、生长效率、净增重、每日生长率及日增重等指标均逐渐增大,饵料系数逐渐降低,其中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GE=52.5V+69.567(R2=0.997...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王妤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冯广朋  刘健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中华鲟幼鱼血液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TRIG)、肌酐(CREA)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TRI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REA与全光照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组中华鲟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TC)...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道全  陈杰  周晓林  杨兴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褚志鹏  金佳利  陈细华  吴金平  唐丹  
为探讨大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适宜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本实验分别设计了5个投喂率(0.4%、0.8%、1.2%、1.6%和2.0%)和5个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和5次/d),研究不同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大杂交鲟生长、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投喂率实验中鱼初重(335.87±0.82)g,投喂频率实验中鱼初重(334.77±1.06)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随着投喂率升高,实验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肝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肠脂肪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1次/d投喂频率组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在300~600g大杂交鲟的养殖过程中日投喂率在1.2%~1.6%,投喂频率为2次/d比较适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金燕  张颖  尹家胜  
通过循环控温水族箱试验,研究了哲罗鲑幼鱼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对哲罗鲑幼鱼体长生长率、体重增长率和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哲罗鲑幼鱼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18℃,上限温度为24℃。Quadratic和Boltzmann模型能很好估计不同温度下的哲罗鲑幼鱼的体长和体重生长过程,可以用来估计哲罗鲑的养殖产量。不同温度养殖条件下,投喂人工饲料的哲罗鱼幼鱼的肥满度,接近于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的肥满度,说明用于本试验的人工饲料的营养配比基本满足幼鱼的营养需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波  卢华  徐飞  陈先均  叶华  
关键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际英  李宝山  王世信  孙永智  黄炳山  张利民  
比较了两种加工工艺对饲料(D1、D2)颗粒物理性状的影响,并用其投喂初始体重为16 g的大菱鲆幼鱼64 d,比较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D2组饲料平均颗粒直径、平均百粒重和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但其吸水性、堆积密度和沉降速度显著低于D1组(P<0.05)。D2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异生长率、摄食率及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D1组(P<0.05)。大菱鲆对D2组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1组(P0.05)。投喂18 h后,养殖水体中N、P含量均有了显著升高,D2组每升水中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褚志鹏  吴金平  金佳利  刘伟  陈细华  
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国内鲟饲料的状况和养殖效果,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了4种品质达标、价格一致的鲟饲料。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作为养殖对象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对比分析4种鲟饲料养殖效果。将240尾初始体重为(512.48±3.10)g的杂交鲟幼鱼按投喂饲料品牌分为4组,分别为B、F、G和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饲料实测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2.13%、45.85%、43.33%和43.6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3.41%、14.58%、14.26%和13.56%。结果显示:筛选出的4种鲟饲料均可满足杂交鲟幼鱼的生长需要(增重率110.62%~125.98%),但在养殖效果上仍存在差异。B组实验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组和H组。同样使实验鱼增重1 kg, B组饲料成本最低,其中B组、F组和G组显著低于H组。B组、F组和G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组。B组和F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G组和H组。B组和F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或活性均显著低于G组和H组。G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B组和H组,同时G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综合结果表明,B组和F组鲟饲料在养殖效果上具更好的促生长作用和更低的饲料成本,同时提高了鱼体蛋白蓄积率并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伟  文华  蒋明  吴凡  赵宇江  高攀  石莹  
分别用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饲料中0(R0,对照组),15%(R15),30%(R30)和45%(R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4组等氮等能饲料,喂养(58.00±2.69)g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10周,每组设3个重复,研究SPC对中华鲟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以及血脂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替代比例的增加,中华鲟幼鱼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逐渐降低,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FE在R30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WG、SGR和PER在R45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随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