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
2023(1646)
2022(1516)
2021(1452)
2020(1355)
2019(2939)
2018(2956)
2017(5315)
2016(3453)
2015(3829)
2014(3809)
2013(3646)
2012(3597)
2011(3245)
2010(3253)
2009(2873)
2008(2975)
2007(2604)
2006(2223)
2005(2071)
作者
(12689)
(10956)
(10683)
(10266)
(7048)
(5557)
(4790)
(4414)
(4191)
(4091)
(3945)
(3683)
(3679)
(3674)
(3583)
(3528)
(3330)
(3310)
(3196)
(3168)
(3039)
(2831)
(2722)
(2647)
(2610)
(2604)
(2504)
(2482)
(2470)
(2448)
学科
(8671)
经济(8665)
管理(6486)
(6292)
(4271)
企业(4271)
(4143)
方法(4013)
数学(3574)
数学方法(3521)
(3498)
中国(2715)
(2568)
农业(2405)
地方(2373)
(2340)
(2131)
业经(1750)
(1708)
贸易(1707)
(1679)
制度(1674)
(1652)
(1547)
(1543)
环境(1543)
银行(1512)
(1460)
(1391)
技术(1342)
机构
学院(46759)
大学(46614)
研究(22048)
(19608)
科学(17543)
农业(16317)
(14203)
中国(14020)
(13642)
研究所(13390)
管理(13385)
业大(13251)
经济(13174)
理学(11335)
理学院(11122)
(11071)
管理学(10788)
管理学院(10718)
农业大学(10226)
(9953)
中心(9850)
(9511)
(8689)
科学院(8537)
(8376)
实验(8214)
实验室(7858)
重点(7561)
技术(7419)
(7270)
基金
项目(35916)
科学(25520)
(24795)
国家(24585)
基金(23828)
研究(20385)
科学基金(18033)
(15446)
自然(13938)
(13820)
自然科(13630)
自然科学(13625)
自然科学基金(13368)
基金项目(12644)
社会(10713)
资助(10315)
科技(10294)
计划(10176)
社会科(10026)
社会科学(10021)
教育(9483)
重点(9136)
(8540)
(8270)
编号(7887)
专项(7870)
(7786)
科研(7651)
(7280)
(7263)
期刊
(18342)
学报(17525)
(14026)
经济(14026)
农业(13206)
科学(11830)
大学(11010)
中国(10704)
学学(10556)
研究(9826)
(7881)
业大(5858)
农业大学(5009)
教育(4694)
管理(4092)
(4017)
(3876)
中国农业(3804)
林业(3594)
图书(3395)
技术(3191)
(3093)
金融(3093)
自然(3073)
科技(3027)
西南(2773)
资源(2647)
自然科(2645)
自然科学(2645)
书馆(2472)
共检索到69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董燕萍  张彪  周娟  李进前  于小凤  田昊  王余龙  
【目的】明确大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大库容量品种的根系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于小凤  董燕萍  李进前  田昊  周娟  王云霞  杨连新  黄建晔  王余龙  
【目的】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的氮素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居静  李进前  于小风  田昊  张彪  周娟  王余龙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为大穗型品种遗传改良及从栽培角度调控源库提高穗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年、2002年分别以88个、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结果】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绿叶重及比叶重均较大,但结实期叶面积系数下降比例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叶面积系数有利于提高单穗重;大穗型籼稻品种结实期净同化率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库容量较大,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洁  耿春苗  丁艳锋  王绍华  
【目的】揭示不同库容量类型早籼稻品种齐穗期源库结构对稻米垩白的影响。【方法】以18个杂交早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研究不同类型品种源库结构、灌浆特性和垩白的差异,分析源库结构对籽粒灌浆和垩白的影响。【结果】齐穗期LAI、灌浆期净同化率等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而单位库容的叶面积、茎鞘重和净同化率等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结论】大、中库容类型品种,灌浆物质不足,灌浆速率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宜采取扩源措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洋  陈建云  张江丽  普世皇  金寿林  张亮  张春龙  文建成  
为明确不同稻作区对杂交籼稻表型的影响, 2014—2015年连续2年对种植于3个不同稻区(双季籼稻区、单季籼稻区和籼粳交错区)的40个籼稻杂交组合的农艺和抗病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双季稻区和交错区对40个籼稻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变化影响很大,而单季稻区的杂交组合性状表现居于双季稻区和交错区之间。双季稻区的穗颈瘟、纹枯病和白叶枯病严重,交错区是穗颈瘟和纹枯病严重。基于农艺性状和发病情况数据,采用特有性简约性分析法分析,40个杂交组合的综合表型在不同稻作区多数呈现连续分布,在交错区87.5%(35/40)的籼稻杂交组合综合表型发生聚集,单季稻区为75.0%(30/40),双季稻区为57.5%(23/40)。在交错区和双季稻区都适宜种植的籼稻杂交组合占比仅为2.5%(1/40),在双季稻和单季稻区都适宜的杂交组合占比为40.0%(16/4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俊峰1  2   崔克辉2   向 镜2  3   魏 冬2   王 凯2   黄见良2   聂立孝2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 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量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家系按库容量大小聚类,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家系间库容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为289.4~945.4 g/m2;按库容量从小到大依次可聚类为A、B、C、D、E和F共6种类型,平均库容量分别为388.0、575.3、667.3、728.4、793.4、887.2 g/m2;抽穗期NSC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小凤  李进前  田昊  彭斌  张燕  王熠  袁秋梅  黄建晔  王余龙  董桂春  
【目的】研究不同吸氮量类型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演变趋势与差异,明确吸氮量大的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粳稻品种根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根系形态、根系活性、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量、产量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等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等性状的差异,分析影响氮素高效吸收的主要根系性状。【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94倍(2008年)和2.59倍(2009年);吸氮量大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六  
采用疏花、降密、去叶等改变库源比例的方法 ,对 5个籼稻品种的库源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库的接纳能力对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华矮 2 1的结实率随抽穗后同化产物供应量的增减而急剧升降 ,为源限型品种 ;扬稻 6号和景龙 5号的结实率不因抽穗后颖花数的减少和密度的减低而提高 ,为库限型品种 ;在一定范围内 ,库 源比例的改变对嘉育 948和 988的结实率的影响明显小于华矮 2 1而略大于扬稻6号和景龙 5号 ,二者为库源互作型品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众基   朱镕一   荆凤鸽   俞倩   赵光武  
【目的】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作物出苗性能、群体质量、产量和品质潜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活力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12个常规粳稻和12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发芽条件下的种子活力及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并分析其差异性与相关性,探究种子活力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水稻类型和品种间的种子活力和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品质优的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沈农702’‘沈农9816’‘两优0367’‘Y两优900’‘晶两优华占’的发芽指数为23.8~27.2,活力指数为2.8~3.7,糙米率为79.0%~82.7%,整精米率为54.4%~66.0%,与其他水稻品种相比,种子活力较高,品质较好。稻米品质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整精米率与活力指数相关度在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中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水稻种子活力高的品种具有更好的稻米品质,综合各指标,‘沈农9816’‘沈农702’‘两优0367’‘晶两优华占’‘Y两优900’可推广种植和应用。表4参3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光利  汪燕  梁成刚  江谷驰宏  丁春邦  李天  
对从斯里兰卡引进的65个籼稻品种(90系列14个、At系列20个、Bg系列18个、Bw系列2个、IR系列3个、SN系列5个、其他系列3个)进行了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性状分析,并对29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各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受品种影响,各品种全生育期变幅为137~189 d,株高为82.1~139.7 cm,穗长为20.6~32.6 cm,有效穗数为5.9~17.3,千粒重为11.6~29.5 g,产量为0.3~1.0 kg/m2,多数品种加工与外观品质达到优质标准;多数品种属迟熟类型,株高相对较高,分蘖能力强,穗偏中大,结实率较高,但千粒重和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云霞  杨喆  徐志明  王悦  陈光辉  
为科学合理地选用米粉专用早稻品种,以15份早籼稻品种为原料,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探讨15个水稻品种制备的鲜湿米粉的蒸煮品质、质构指标、感官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制备的鲜湿米粉的品质差异显著,以株两优4026及煜两优22为原料制作的鲜湿米粉品质较好,断条率和吐浆值低、硬度大、弹性好、咀嚼性强、黏附性低,且感官评分较高,分别为78.2、7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蒸煮品质、感官品质与质构品质各指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吐浆值、断条率和黏附性为负向评价指标,硬度、弹性、咀嚼性、感官指标及评分为正向评价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将15个早籼稻品种制作的鲜湿米粉分为品质较优、品质一般和品质较差3大类,其中株两优4026和煜两优22适宜加工成高品质鲜湿米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云霞  杨喆  徐志明  王悦  陈光辉  
为科学合理地选用米粉专用早稻品种,以15份早籼稻品种为原料,利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分析探讨15个水稻品种制备的鲜湿米粉的蒸煮品质、质构指标、感官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制备的鲜湿米粉的品质差异显著,以株两优4026及煜两优22为原料制作的鲜湿米粉品质较好,断条率和吐浆值低、硬度大、弹性好、咀嚼性强、黏附性低,且感官评分较高,分别为78.2、7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蒸煮品质、感官品质与质构品质各指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吐浆值、断条率和黏附性为负向评价指标,硬度、弹性、咀嚼性、感官指标及评分为正向评价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将15个早籼稻品种制作的鲜湿米粉分为品质较优、品质一般和品质较差3大类,其中株两优4026和煜两优22适宜加工成高品质鲜湿米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传光  张桂权  周汉钦  冯道基  郑海波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莉  傅志强  王义  祝志娟  黄亚男  徐莹  
【目的】本文探索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甲烷排放差异与根系特性的相关性。【方法】以早晚稻各6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培试验,观测其不同时期的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特性,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不同早晚稻品种间甲烷排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全生育期早稻甲烷排放速率最高的是陆两优996,最低的是中早39,相差0.186 mmol·m~(-2)s~(-1);晚稻品种甲烷排放速率最高的是玉针香,最低的是Y两优1号,相差0.282 mmol·m~(-2)s~(-1)。早晚稻的甲烷排放速率与根氧化力、根孔隙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早稻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晚稻甲烷排放速率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早晚稻根系特性与甲烷排放速率之间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综合结论得出:根系活力、根孔隙度是影响水稻甲烷排放的根系关键指标。其中常规早稻品种、杂交晚稻品种呈现低排特征,为种植水稻低甲烷排放品种提供选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玉喜   熊佳铭   吴建军   杨晓艳   王悦   胡亚军   陈光辉  
以优质晚籼稻‘泰优553’和‘玉针香’为材料,在水稻秧苗的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进行多效唑处理(15%多效唑1 500 g兑水750 k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水稻的农艺性状与产量、茎秆的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植株抗倒伏特性与主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显著增加‘泰优553’的产量,而对‘玉针香’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其中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处理下‘泰优553’的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20.63%和15.29%;2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可降低2个水稻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缩短其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从而提高节间充实度和折断弯矩,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在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较1叶1心期喷施更能提高‘玉针香’的抗倒伏能力,其中2叶1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6.46%,而1叶1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多效唑对‘玉针香’的抗倒伏参数的影响大于‘泰优553’。总之,苗期合理喷施多效唑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成熟期的抗倒伏能力,但不同品种的长效效果可能不一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