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1)
2023(3307)
2022(2941)
2021(2608)
2020(2343)
2019(5178)
2018(5006)
2017(9458)
2016(5549)
2015(6104)
2014(5983)
2013(5915)
2012(5507)
2011(4917)
2010(4889)
2009(4259)
2008(4223)
2007(3556)
2006(3186)
2005(2735)
作者
(18871)
(16048)
(15780)
(14849)
(9905)
(7986)
(6986)
(6257)
(5969)
(5795)
(5624)
(5386)
(5241)
(5217)
(5071)
(4963)
(4815)
(4702)
(4623)
(4531)
(4128)
(4037)
(3940)
(3683)
(3674)
(3595)
(3588)
(3474)
(3395)
(3355)
学科
(19073)
经济(19054)
(12390)
管理(12097)
方法(10414)
数学(9673)
数学方法(9576)
(8688)
企业(8688)
(7700)
税收(7243)
(7218)
(6511)
(6509)
(5807)
农业(4710)
收入(4380)
中国(4094)
业经(3681)
地方(3421)
环境(3318)
(3048)
(2986)
贸易(2985)
(2894)
技术(2785)
(2569)
(2471)
理论(2455)
财政(2405)
机构
大学(78404)
学院(77843)
研究(30438)
(28485)
经济(27919)
管理(26748)
(25079)
理学(23684)
理学院(23364)
管理学(22837)
管理学院(22714)
科学(22712)
农业(20647)
中国(19705)
业大(18899)
(17683)
研究所(16596)
(16578)
农业大学(14003)
(13481)
中心(13307)
(12490)
(12410)
(10890)
科学院(10776)
财经(10688)
(10658)
实验(10059)
(10032)
(9789)
基金
项目(59577)
科学(45049)
基金(42920)
(41435)
国家(41141)
研究(36119)
科学基金(32944)
(24234)
自然(23451)
基金项目(23173)
自然科(22939)
自然科学(22931)
社会(22703)
自然科学基金(22535)
社会科(21609)
社会科学(21603)
(21098)
资助(17634)
教育(16658)
计划(14356)
重点(14184)
科技(13371)
编号(13325)
(12754)
(12589)
(12327)
科研(12186)
创新(11651)
(11626)
(11485)
期刊
(26793)
经济(26793)
学报(23201)
(22692)
研究(19759)
科学(16668)
农业(16061)
大学(15514)
学学(14994)
中国(14372)
(9111)
(9091)
管理(7912)
业大(7584)
农业大学(6585)
教育(5615)
(5614)
(5485)
技术(5452)
(5273)
税务(4928)
财经(4852)
中国农业(4796)
经济研究(4586)
科技(4471)
林业(4420)
(4179)
资源(4106)
业经(3979)
自然(3875)
共检索到108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于小凤  董燕萍  李进前  田昊  周娟  王云霞  杨连新  黄建晔  王余龙  
【目的】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的氮素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董燕萍  张彪  周娟  李进前  于小凤  田昊  王余龙  
【目的】明确大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大库容量品种的根系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王熠  于小凤  周娟  彭斌  李进前  田昊  张燕  袁秋梅  王余龙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分析提高其氮素吸收利用的途径。【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2001—2002)、94个常规粳稻品种(2008—2009)为材料,测定生育期、各器官干物重和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播种到抽穗日数(为方便描述本文统称为生育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六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生育期长的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大(籼稻)或较大(粳稻),但结实期吸氮量并无优势;生育期长的品种植株含氮率较低(粳稻)或品种间差异较小(籼稻),单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春渊  张庆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杭杰  张胜飞  
【目的】明确不同产量基因型水稻氮素营养吸收、利用差异。【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期类型中相对高产和低产的2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施氮量为225kg·hm-2水平下两种产量类型水稻的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高产水稻类型的平均产量分别比低产类型高31.62%、31.94%、39.47%、26.21%和21.82%;氮素生育期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高产类型明显高于低产类型;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和阶段性吸收速率的变化为:移栽至拔节和拔节至抽穗阶段为高产类型高于低产类型;抽穗至成熟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洁  耿春苗  丁艳锋  王绍华  
【目的】揭示不同库容量类型早籼稻品种齐穗期源库结构对稻米垩白的影响。【方法】以18个杂交早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研究不同类型品种源库结构、灌浆特性和垩白的差异,分析源库结构对籽粒灌浆和垩白的影响。【结果】齐穗期LAI、灌浆期净同化率等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而单位库容的叶面积、茎鞘重和净同化率等则相反;籽粒灌浆速率大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小库容类型>中库容类型。【结论】大、中库容类型品种,灌浆物质不足,灌浆速率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宜采取扩源措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春波  宋述尧  赵靖  张雪梅  张越  张松婷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栽培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氮高效黄瓜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华北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氮素营养水平为主区,设低氮素(3.5 mmol.L-1)和高氮素(11.0 mmol.L-1)两个水平;以品种为副区,设32个水平,进行水培试验。测定含氮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并划分品种营养效率类型。【结果】供试黄瓜品种在两个氮素水平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两氮素水平下的植株干物重(CVN3.521.49%和CVN1118.51%)、氮素吸收效率(CVN3.519.90%和CVN1119.94%)和氮素利用指数(CVN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刚  王淑英  王勇  李尚中  唐小明  张建军  王磊  党翼  
根据干旱年和平水年两年型的数据,研究了40个不同品种冬小麦之间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0个品种两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之间差异极显著,氮素生产效率平旱年平均为17.88 kg/kg,平水年为20.56 kg/kg,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两年基本一致,分别为24.25%和81.75%,氮素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77 9***;根据氮素利用效率可将40个品种分为三大类,高氮素利用效率的5个品种平均27.50 kg/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树亮  田奇卓  李娜娜  谢连杰  裴艳婷  李慧  
采用山东省不同时期的30个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在高、低2种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氮素吸收和分配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对氮高效型品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整株和茎叶、颖壳、籽粒中氮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高、低2种肥力下的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提高22.62%和42.58%,58.18%和78.67%,70.15%和59.92%,24.26%和42.64%;而且各器官的氮含量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各品种在高肥土壤中种植的平均氮含量分别比低肥提高12.47%,30.16%,9.83%,5.47%。各品种在2种地力下的平均氮素分配比例:籽粒为72.13%和74.14%,茎叶为21.61%和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桂春  居静  李进前  于小风  田昊  张彪  周娟  王余龙  
【目的】研究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为大穗型品种遗传改良及从栽培角度调控源库提高穗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年、2002年分别以88个、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源库性状的差异。【结果】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绿叶重及比叶重均较大,但结实期叶面积系数下降比例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大叶面积系数有利于提高单穗重;大穗型籼稻品种结实期净同化率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库容量较大,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奕林  张亚丽  贺巍  沈其荣  
通过淹水土培试验比较了常规籼稻(扬稻6号)和常规粳稻(农垦57)苗期生长和氮素吸收同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籼稻在苗期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粳稻,主要表现为根干重和鲜重的差异,而且籼稻根冠比显著大于粳稻的。2个品种水稻氮积累量均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而氮素利用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籼稻的氮积累量和氮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粳稻的。籼稻和粳稻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均显著高于根的GSA和NRA,籼稻叶片的GSA和NRA均显著高于粳稻的,而籼稻根的GSA和NRA与粳稻的无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智勇  吕凯  罗凤  练兴明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殷春渊  张庆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杭杰  张胜飞  
以选育时期不同(两个选育时代)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施氮量为0,225,300 kg/hm2纯氮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选育时代的水稻品种产量、物质生产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有所提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两时代产量表现不同,早期品种中有83.3%的水稻基因型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代品种产量则有一半基因型在225 kg/hm2氮肥水平下产量达最大,说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较当代品种敏感。农艺性状中的株高和穗长随着育种时代的更替有矮化和减小的趋势,着粒密度有所增加。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量在生育时期各阶段均表现为当代品种大于早期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淑文  文宏达  周彦珍  李雁鸣  肖凯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酶活性。【结果】缺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氮效率以氮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M)次之,低效(L)最低;H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且与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显著相关;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以H最大,M次之,L最低;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群体茎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叶片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各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均以H最大,M...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黄铁平  夏海鳌  李向阳  左光华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kg/hm2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kg/hm2处理最高,而N180处理仅次于N225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杨志远  代邹  孙永健  徐徽  何艳  严田蓉  蒋明金  郭长春  王春雨  马均  
【目的】探究不同氮效率水稻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关系的规律,明确水稻高产根系形态特征,提出相应的水氮优化管理措施。【方法】2013年以氮高效品种川农优498和氮低效品种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穗肥运筹比例的裂区试验;2014年以相同试验材料进行穴苗数和促花肥、保花肥配比的裂裂区试验;2015年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管理方式和氮肥施用模式的裂裂区试验;分别以上述3个大田试验获得的产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指标为样本,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诊断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