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5)
- 2023(13468)
- 2022(11505)
- 2021(11004)
- 2020(9436)
- 2019(21474)
- 2018(21142)
- 2017(41868)
- 2016(22473)
- 2015(24820)
- 2014(24500)
- 2013(24076)
- 2012(22471)
- 2011(19927)
- 2010(20018)
- 2009(18333)
- 2008(17891)
- 2007(15848)
- 2006(14184)
- 2005(12510)
- 学科
- 济(92576)
- 经济(92482)
- 业(66988)
- 管理(59414)
- 农(48920)
- 企(44658)
- 企业(44658)
- 方法(38205)
- 数学(34322)
- 数学方法(33809)
- 农业(32308)
- 中国(24002)
- 财(23415)
- 业经(22476)
- 地方(21418)
- 制(18516)
- 贸(16799)
- 贸易(16791)
- 易(16348)
- 学(16291)
- 策(15604)
- 银(13875)
- 银行(13849)
- 务(13652)
- 财务(13603)
- 财务管理(13577)
- 融(13521)
- 金融(13518)
- 行(13269)
- 技术(13201)
- 机构
- 学院(305884)
- 大学(301391)
- 济(129854)
- 经济(127234)
- 管理(120592)
- 研究(104213)
- 理学(103936)
- 理学院(102854)
- 管理学(101008)
- 管理学院(100417)
- 中国(80794)
- 农(67926)
- 京(62771)
- 科学(62681)
- 财(58689)
- 农业(52153)
- 所(52131)
- 业大(50925)
- 中心(50849)
- 江(47999)
- 研究所(47164)
- 财经(45886)
- 经(41971)
- 范(39637)
- 师范(39240)
- 经济学(38775)
- 北京(38694)
- 州(37538)
- 院(37291)
- 省(35753)
- 基金
- 项目(209391)
- 科学(165043)
- 研究(154624)
- 基金(151395)
- 家(131812)
- 国家(130623)
- 科学基金(112407)
- 社会(98482)
- 社会科(93042)
- 社会科学(93016)
- 省(84036)
- 基金项目(79959)
- 自然(72299)
- 自然科(70616)
- 自然科学(70596)
- 教育(70365)
- 自然科学基金(69321)
- 划(69283)
- 编号(63388)
- 资助(62029)
- 成果(50764)
- 部(46871)
- 重点(46817)
- 发(46784)
- 创(43701)
- 课题(43480)
- 创新(40829)
- 国家社会(40363)
- 科研(40197)
- 教育部(39751)
- 期刊
- 济(146681)
- 经济(146681)
- 研究(88443)
- 农(69066)
- 中国(62572)
- 学报(47156)
- 农业(46812)
- 财(43907)
- 科学(43900)
- 管理(41362)
- 大学(37046)
- 学学(35123)
- 融(34056)
- 金融(34056)
- 教育(30531)
- 业经(29150)
- 技术(27031)
- 业(23167)
- 财经(21773)
- 经济研究(21190)
- 问题(20425)
- 经(18630)
- 版(15850)
- 世界(15733)
- 农村(15441)
- 村(15441)
- 资源(14902)
- 农业经济(14778)
- 技术经济(14714)
- 统计(14292)
共检索到461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建伟
研究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状况,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比较法。研究结果:对七省一市的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取613份有效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失地农民在生理健康与劳动力状况、知识与技能、资历与地位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来增加和提高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并最终实现其生计的可持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伟 喻洁
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是指通过失地农民个人和集体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得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大致分为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通过对613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本文对失地农民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得出结论:失地农民个体社会资本积累不够、集体社会资本十分薄弱。因此,政府应正确引导失地农民不断积累个体社会资本,大幅度增加对失地农民集体社会资本的投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陶佩君 张万福 张永升 蔡江波 张月辰
本文利用2010年陕西省佳县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农民的从业偏好、个体特征与家庭种枣特征及环境特征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年龄是决定农民从业偏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此外还与其所在区位、性别、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红枣种植投入产出比等变量显著正相关;而与是否户主、是否愿意更换新品种、实际外出务工天数、对枣树管理用工及技术复杂程度的认知、红枣种植规模、红枣价格、农资价格、裂果发生程度、有无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指导等变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开丽 朱海莲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洪山区为研究区域,将失地农民分为小于45岁、45—65岁、大于65岁三个年龄阶段,然后以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依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存在差异。45—65岁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最大,其福利水平下降了18.69%;其次是小于4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6.62%;大于6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2.74%。(2)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各功能性活动指标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镇 刘丽文
以年龄段和性别为视角,分别构建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实证检验后发现,所建各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比较适宜于对我国的人口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对我国2017—2021年老年人口的死亡率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口死亡率数据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男性老年人口死亡率的变动频率要高于女性老年人口,由此说明,我国未来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长寿风险压力,且男性的长寿风险压力可能更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镇 刘丽文
以年龄段和性别为视角,分别构建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实证检验后发现,所建各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比较适宜于对我国的人口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对我国2017—2021年老年人口的死亡率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口死亡率数据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男性老年人口死亡率的变动频率要高于女性老年人口,由此说明,我国未来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长寿风险压力,且男性的长寿风险压力可能更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玮
休闲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不同年龄段女性休闲消费行为的差异值得关注。文章以杭州市为例,在问卷调查和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不同年龄段女性在休闲消费观念、休闲消费水平、休闲消费方式、休闲消费障碍四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女性休闲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城市女性 不同年龄 休闲消费 行为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立天,陈再华
本文从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劳动就业、居住条件、婚姻家庭和健康状况六个方面,按四个年龄段分别揭示其生活质量的差异性,研究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了把不同年龄段生活质量的全貌构划出来,还通过构建生活质量综合指数值来定量描述其生活质量的差异程度,并与小康水平生活质量指数值进行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飞 钟涨宝
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职业获得状况不容乐观,近半数没有工作或没有稳定的工作,在获得稳定职业的过程中超过半数的失地农民动用了社会关系,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建筑装饰业和居民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职业待遇水平较低。劳动力市场的排斥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制度性因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足是制约失地农民职业获得的主体性因素,但它们又源于城市化进程中征地的客观事实。因此,应该从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提升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水平两个角度进行政策设计,以使失地农民群体顺利地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职业获得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琼 吕维平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失地农民住房安置状况的考察,从社会学、城市学、经济学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各地实施的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政策中存在的对农民消费权益的侵害、城市新贫民的大量产生及"城中村"等问题,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模式。
关键词:
失地农民 住房安置 政策效果 模式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欣 魏争谋
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失地农民在就业方式、收入状况、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着盲目支配征地补偿金、农民就业不稳定、缺乏跳出靠农业发展经济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建议从加强对失地农民发展生产的具体指导,充分发挥征地补偿金的整体效能,建立失地农民的有效保障机制等方面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氏钒 陈嘉琳 陈琳 林穗慧
本文基于广东省揭阳市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失地农民的资本禀赋对其就业状况的影响。根据Logistic模型,个体人力资本是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的核心因素,对其职业层次、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此外,家庭文化、经济、社会资本也对失地农民就业构成一定影响。在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追加投资中,政府具有重要的责任,应针对性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创业支持体系、丰富农民社会资本、采取"因地制宜"差异化政策等。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资本禀赋 就业状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建伟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地描述了失地农民家庭各种具体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调查表明,失地农民家庭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收支结构不尽合理,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帮助失地农民家庭增加收入并引导其合理消费,防止其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促使其生计的可持续。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失地农民 收入 支出 消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菁 刘耀林 刘格格 刘子靖
居民对居住区的选择是决定其通勤距离的主要因素。从就业者的生命周期角度,对比分析了武汉都市发展区内19-29岁、30-49岁和50-60岁三个年龄段人群的居住空间特征,并且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年龄段人群的居住偏好对其通勤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武汉都市发展区内,年龄层越低的就业者居住区分布范围越广;居民对居住区的房价、建筑年份、建筑混合类型、绿化率、公共设施条件的偏好显著影响其通勤距离;19-29岁和30-49岁就业者的通勤距离受房价因素影响更大,而50-60岁的就业者则对良好的养老环境更为偏好;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增加居民的通勤距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玉芝,周云,郑真真
文章利用黑龙江、山东等六省农村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老年人与家庭中年轻成员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的不同看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养老保障、保险制度已有较强的需求;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已显多元化;家庭养老仍有较好的基础;代际之间已经存在养老认识上的差异,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依靠自己、配偶的力量养老。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养老观念 养老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