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6)
2023(5812)
2022(4874)
2021(4308)
2020(3646)
2019(7930)
2018(7536)
2017(13892)
2016(7803)
2015(8220)
2014(7866)
2013(7653)
2012(6961)
2011(6215)
2010(5975)
2009(5400)
2008(5339)
2007(4525)
2006(3862)
2005(3152)
作者
(26898)
(22458)
(22423)
(20950)
(14197)
(11244)
(9920)
(9060)
(8597)
(7802)
(7750)
(7422)
(7318)
(7285)
(7124)
(6887)
(6878)
(6702)
(6596)
(6438)
(6087)
(5640)
(5263)
(5209)
(5058)
(4970)
(4968)
(4959)
(4761)
(4605)
学科
(28231)
经济(28196)
管理(21244)
(20974)
(16443)
企业(16443)
方法(15604)
数学(14032)
数学方法(13789)
(8999)
(7792)
(7661)
(6848)
贸易(6847)
(6697)
中国(6282)
业经(6023)
农业(5539)
技术(5327)
(5049)
环境(5046)
财务(5040)
财务管理(5031)
企业财务(4798)
(4398)
(4158)
产业(3953)
(3848)
银行(3797)
地方(3767)
机构
大学(113523)
学院(112418)
(42242)
管理(41623)
经济(41505)
研究(41120)
理学(37402)
理学院(36939)
管理学(35993)
管理学院(35831)
(32597)
科学(31380)
中国(28697)
业大(26958)
农业(26442)
(23862)
(23138)
研究所(21992)
农业大学(18191)
中心(17959)
(16858)
(15572)
(15264)
(14998)
(14925)
财经(14511)
北京(14442)
实验(14279)
科学院(13754)
实验室(13677)
基金
项目(88097)
科学(67437)
基金(65229)
(62620)
国家(62175)
研究(51572)
科学基金(51158)
自然(37771)
自然科(36967)
自然科学(36947)
自然科学基金(36297)
基金项目(35002)
(34679)
社会(33253)
社会科(31651)
社会科学(31638)
(30299)
资助(26566)
教育(22764)
计划(20995)
重点(20479)
科技(19692)
科研(18431)
(18391)
(18068)
(17948)
编号(17463)
创新(17313)
(16970)
专项(15864)
期刊
(37200)
经济(37200)
学报(32194)
(27692)
科学(25427)
研究(25036)
大学(22556)
学学(22166)
农业(18661)
中国(17656)
管理(13130)
(12002)
业大(10272)
(10211)
林业(8443)
农业大学(8429)
(8048)
科技(7520)
经济研究(7146)
技术(7075)
统计(6727)
业经(6690)
财经(6627)
(6543)
金融(6543)
(6326)
自然(6020)
中国农业(5720)
(5604)
技术经济(5447)
共检索到147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旭敏  张超  李晓英  张玲  姚永红  敬廷桃  马强  曾顺德  
干制茶树菇是延长茶树菇保质期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茶树菇进行干燥处理,研究茶树菇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曲线、失水曲线、复水比、干制品质的变化和特性。结果表明:对茶树菇4种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效率和失水速率顺序依次为远红外干燥>热风干燥>自然干燥>真空干燥;复水性效果依次为真空干燥(60℃)>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自然干燥。根据干燥效率、干制品的复水性和品质等综合考虑,茶树菇干燥方法和温度组合首选温度70℃远红外干燥、其次为温度60℃热风干燥方,不宜选择真空干燥和自然干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旭敏  张超  马强  敬廷桃  刁源  曾顺德  姚永红  
干制茶树菇是延长其保质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宜的干燥方法是提高其干制品质的重要保障。本试验以市售干制茶树菇为对照,应用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70℃)和远红外干燥(70℃)等3种方法干制茶树菇,研究这3种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复水比、外观品质和游离氨基酸等干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干制样品的复水比、外观品质、色泽和游离氨基酸等干制品质影响较大。其中,茶树菇干制样品复水比(Rf)大小依次来源于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对照1#、对照2#和真空干燥(70℃);干制样品及其复水后的外观品质优劣依次来源于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7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启训  邱蕊  毛延妮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提取温度和时间及超声波输入功率对茶树菇可溶性糖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原料粒度、相同料水比的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较大,提取量随超声波输入功率的增大而提高.超声提取茶树菇可溶性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5 m in,超声波输入功率100 W.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玉庭  陈洁  李淑婷  庄培荣  庄玮婧  郑宝东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去壳龙眼果肉品质特性的影响,评价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龙眼果肉干制品的收缩率、复水率、色泽、多糖含量、SOD活性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5种干燥方法对龙眼果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5种干燥方法所得龙眼果肉的收缩率、复水率、色泽、多糖含量和SOD活性存在差异,微波真空干燥所制龙眼果肉的色泽最佳,收缩率、复水率、多糖含量和SOD活性仅次于真空冷冻干燥,但微波真空干燥的时间短、温度低、效率高,且所制龙眼果肉结构完整,金色饱满,质地适中,具有龙眼特有的风味,综合品质最好。【结论】微波真空干燥是最适的龙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文峰  肖旭霖  
【目的】为了提高紫薯干燥效率及干制品质,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紫薯水分散失、色泽、花青素、酚类化合物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穿流式热风干燥、鼓风干燥、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及低氧气体射流冲击干燥4种干燥方式处理紫薯。首先探讨了穿流式热风干燥、鼓风干燥和气体射流冲击干燥3种干燥方式分别在干燥风温70℃,物料切片厚度1.93 mm以及微波预处理3 min的条件下对紫薯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其次探讨了穿流式热风干燥、鼓风干燥、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和低氧气体射流冲击干燥4种干燥方式在干燥风温70℃,物料切片厚度1.93 mm以及微波预预处理3 min的条件下对紫薯干燥后的色泽、总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洪秀  魏云辉  靳亮  胡中娥  李菁  陈庆隆  李胜杰  钟国祥  
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供试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工厂化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十的航天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703~721 bp,与Gen bank数据库中茶树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茶树菇。运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为6个类群,其中Cha3与Cha3Shen,aS-2与aS-2-600,aS-1与aS-1Shen、aS-1-700,分别聚在了不同的类群,说明这7株茶树菇菌株可能由于辐照或航天诱变后使得ITS序列存在着种内的变异。ITS序列分析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雪  金鑫  毕金峰  胡丽娜  樊一鸣  辛广  
不同的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对香菇品质的影响不同。本研究选用中短波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以及不同干燥温度(50、60、70℃)对新鲜去茎香菇进行干燥处理,测定了香菇的干燥特性、硬度、体积收缩率、复水比、微观结构、营养物质、挥发性成分和单位能耗。结果表明:干燥工艺为MIRD70℃时香菇干燥时间最短,为532min,水分比和干基含水率都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干燥工艺为MIRD50℃时香菇硬度相对较小,为13237.08g。干燥工艺为HAD50℃时体积收缩率相对较小,为73.77%。干燥工艺为HAD50℃时复水比相对较大,为312.68%,MIRD70℃时复水比为238.19%。干燥工艺为MIRD70℃、60℃和HAD 60℃时总糖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26.66%、26.22%、26.28%。干燥工艺为MIRD70℃和HAD60℃时粗蛋白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36.61%和36.64%。干燥工艺为MIRD70℃和MIRD50℃时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大,分别为2.83mg·100 g~(-1)和2.47mg·100 g~(-1)。所有干燥工艺的香菇维生素B2含量都较鲜香菇明显增加。在6种干燥工艺的干香菇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 HAD70℃时干制香菇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主要为1-辛烯-3-醇、异戊醇、正己醇、苯甲醇、苯乙醇、2-苯基-1-丙醇、二甲基三硫醚、2,3,5-三硫杂己烷、甲基磺酰甲烷、乙酸、异丁酸、异戊酸、4-羟基丁酸乙酰酯及丙位戊内酯。不同干燥工艺的单位能耗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MIRD的单位能耗大于HAD,HAD70℃的单位能耗最小,为25.09kJ·kg~(-1),MIRD70℃的单位能耗相对较大,为47.18kJ·kg~(-1)。主成分分析法对干制香菇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中短波红外干燥的单位能耗高于热风干燥,但其他指标都优于热风干燥。过高的干燥温度和过长的干燥时间均会对干香菇的品质有负面影响。此外,中短波红外干燥70℃干燥香菇效果最好,中短波红外干燥60℃干燥效果次之,热风干燥50℃的产品较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舒丽  陈强  曾树  刘定辉  
本文在前期试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YW-2液体深层培养的优化条件及其子实体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液体发酵试验,初步获得最佳液体配方为马铃薯麸皮培养液,进而采用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培养基配方为:A1B2C2D3,即为马铃薯15g/0.1L,蔗糖2g/0.1L,KH2PO40.2g/0.1L,豆芽与麸皮汁比3:2;在玉米粒培养基中接入固体原种与液体原种,液体原种转接后更能促进菌丝快速生长;通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该株野生茶树菇含有9种非必需氨基酸和7种必需氨基酸成分,营养价值丰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玉英  徐泽  罗云米  
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基地种植的4个茶叶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几项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增加,且与胁迫的时间正相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樱之   孔恩   卢心可   王艺光   董彬   赵宏波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梅Prunus mume干花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实际干燥加工中保持梅花的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风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复合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对8个梅花品种‘东方朱砂’‘Dongfang Zhusha’、‘骨红朱砂’‘Guhong Zhusha’、‘晓红宫粉’‘Xiaohong Gongfen’、‘粉皮宫粉’‘Fenpi Gongfen’、‘粉台玉蝶’‘Fentai Yudie’、‘月光玉蝶’‘Yueguang Yudie’、‘久观绿萼’‘Jiuguang Lve’、‘素玉绿萼’‘Suyu Lve’的鲜花进行干燥,以色差值、抗氧化能力、总黄酮质量分数等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梅花品质的影响,运用熵权-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计算综合评分,并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验证评价模型,得到最优的干燥方法。【结果】4种干燥方法中,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梅花色差值与收缩率最小,分别小于33.09、28.7%,且样品总黄酮、花青素、总绿原酸质量分数最高。真空冷冻干燥法与复合干燥法处理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挥发性成分在复合干燥后保留率最高,大于50%。综合评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组、复合干燥组、热风干燥组、微波干燥组。【结论】4种干燥方法中真空冷冻干燥法后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复合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与复合干燥后梅花品质较佳,可用于梅花精品加工与干花批量生产。图8表6参29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小红  李程懿  黄丹  徐玉恒  张宏  龚永健  
【目的】为将微波真空干燥应用到油茶籽干燥中提供理论依据,丰富油茶籽的干燥方式。【方法】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望城区雪峰山油茶基地所采油茶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真空度和加载量对油茶籽微波真空干燥曲线和能耗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微波间歇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效率差异。【结果】1)随着微波功率和真空度的增加及加载量的减少,油茶籽的干燥速度增加,干燥时间缩短。其中真空度对干燥速率、能耗的影响最大,微波功率和加载量次之。2)无论参数如何变化,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速率曲线都可分为加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加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不断增加;恒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变化较小;减速干燥阶段,油茶籽的干燥速度逐渐减小。3)热风干燥所需的时间最长,是微波真空干燥时间的4~32倍,且热风干燥的速度曲线只有加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没有恒速干燥阶段。微波间歇干燥的时间为微波真空干燥的3倍,但其干燥速度曲线波动较大。【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速度快、能耗低和效果稳定等优点,微波真空干燥在油茶籽干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景尧  蔡英春  付宗营  
以白桦树盘为对象,研究分别采用恒温40、60℃,相对湿度渐降的干燥工艺干燥时,树盘干燥开裂的特点(产生时期、部位、形貌),进而研究树盘几何生长特性(偏心率、圆度、横截面积)对干燥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木不同部位、不同径级、不同圆度的树盘,在相同干燥工艺下开裂初期差异很大。开裂初期均值,在40℃干燥工艺下对应树盘含水率43.9%,60℃干燥工艺下对应树盘含水率45.6%,温度高时平均开裂期超前;最初开裂产生位置大多为心边材交界处,60℃工艺时有向内扩张趋势,并伴有心裂产生;60℃干燥工艺下无论开裂总长度还是平均开裂宽度都要较40℃工艺时的开裂值大,但差异不显著;60℃工艺时的V-裂数量明显高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玉燕  时鹏涛  王运儒  蓝唯  罗清  杜国冬  陆仲烟  温立香  
【目的】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Se、Hg、As富集特性,从中筛选出富硒抗As、Hg污染的茶树品种。【方法】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10个不同茶树品种嫩叶和对应土壤中Se、Hg、As含量,分析叶片Se、Hg、As含量的因素。【结果】(1)土壤样品总Se含量为273.6535.7μg/kg,部分土壤达到富硒标准,总Hg、总As含量较低,达到国家土壤一级标准;叶片Se、Hg、As含量范围分别为:16.245.7、2.16.6、5.231.0μg/kg,含量均较低,适宜发展无公害茶叶;(2)叶片Hg富集系数与p H显著正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骆耀平  潘根生  
在3种土壤水分(高湿、中湿和低湿)条件下,研究了新育成品种浙农121、苹云、龙井长叶、浙农113、菊花春、碧云及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等7个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浙农121和浙农113两个品种在各种供水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3个参数数值大,光合特性优;高湿条件下,苹云和龙井长叶也表现较优;中湿条件下,苹云与碧云光合特性较优;低湿条件下,福鼎大白茶显示出较好的光合特性。②Tr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湿与低湿条件下,Pn与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呈负相关;中湿条件下,Tr与Ci和Gs与Pn呈显著正相关,Ty与Pn和Gs与Ci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敏  侯渝嘉  黄尚俊  邬秀宏  胡翔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不同茶树品种(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的12个品种(系)中,0311(6)、0305(10)两个品系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响应曲线以及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这2个品系光能利用效率较强,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