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9)
2023(8754)
2022(6770)
2021(5954)
2020(4866)
2019(10309)
2018(10171)
2017(19096)
2016(10869)
2015(11697)
2014(11453)
2013(10941)
2012(9772)
2011(8614)
2010(8330)
2009(7658)
2008(7481)
2007(6422)
2006(5564)
2005(4946)
作者
(35469)
(29859)
(29745)
(27832)
(18601)
(14466)
(13112)
(11802)
(11272)
(10300)
(10292)
(9680)
(9639)
(9450)
(9414)
(9234)
(9036)
(8923)
(8507)
(8480)
(7823)
(7471)
(7166)
(6750)
(6661)
(6648)
(6550)
(6531)
(6150)
(6062)
学科
(40142)
经济(40096)
(28207)
管理(28032)
(21140)
企业(21140)
方法(15977)
数学(14089)
数学方法(13988)
(13913)
中国(12686)
业经(10685)
(10611)
(9939)
农业(9667)
(8525)
贸易(8523)
(8310)
地方(8213)
(7351)
产业(6740)
环境(6686)
技术(6677)
(6537)
(6112)
(6097)
财务(6083)
财务管理(6075)
银行(6045)
企业财务(5805)
机构
学院(153100)
大学(152981)
(58208)
研究(57518)
经济(57149)
管理(53376)
理学(47221)
理学院(46616)
管理学(45490)
管理学院(45270)
(43061)
科学(41521)
中国(39898)
农业(34667)
业大(33591)
(32247)
(31882)
研究所(29922)
中心(24902)
(24387)
农业大学(23111)
(22369)
(20490)
(20407)
财经(20183)
科学院(19513)
北京(19424)
(18778)
(18653)
(18557)
基金
项目(114755)
科学(88274)
基金(83688)
(79029)
国家(78405)
研究(72022)
科学基金(64419)
社会(46629)
(46028)
自然(45086)
基金项目(44880)
社会科(44179)
社会科学(44165)
自然科(44090)
自然科学(44070)
自然科学基金(43306)
(39444)
资助(32390)
教育(31970)
重点(26836)
编号(26043)
计划(25481)
(25017)
(23953)
科技(23512)
(23441)
科研(23075)
创新(22554)
(22362)
(20842)
期刊
(58945)
经济(58945)
学报(40652)
(39924)
研究(37997)
科学(32100)
大学(28569)
中国(28343)
学学(27753)
农业(26719)
管理(18100)
(17821)
(14773)
业大(12563)
(11379)
金融(11379)
教育(11000)
业经(10920)
(10775)
农业大学(10558)
经济研究(10486)
财经(9754)
技术(9739)
科技(9407)
林业(8823)
问题(8623)
(8358)
中国农业(7585)
自然(7181)
商业(7158)
共检索到212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珊  仲伶俐  秦琳  黄世群  李曦  郑幸果  雷欣宇  雷绍荣  郭灵安  冯俊彦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甘薯叶综合开发和干燥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薯品种‘台农71’和‘胜南’的叶片为材料,研究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60℃/50℃/40℃热风干燥共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总酚、总黄酮、绿原酸类成分、β-胡萝卜素、维生素D_3、维生素E、抗坏血酸、维生素B_1、维生素B_2)、抗氧化能力(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和外观色泽(叶绿素、色值)的影响,并分析各功能成分间及功能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甘薯叶中检测到的游离酚酸主要包括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5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叶中功能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冷冻干燥下,‘台农71’叶片中游离酚酸总量最高,达到38.4 mg·g~(-1) DW,是其在60℃热风干燥下含量的25.6倍。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叶片中总酚、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差异相对较小,但都显著高于60℃/50℃/40℃ 3种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下,两个材料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3种热风干燥的1.7—5.3倍和1.7—3.8倍。抗坏血酸在真空冷冻干燥下有较好的保留(175.3—441.1 mg/100 g DW),而在热风干燥中含量极低(3.4—5.7 mg/100 g DW)。维生素D_3和α-生育酚在蒸干结合热风干燥下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甘薯叶甲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的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显著高于3种热风干燥。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总黄酮、总绿原酸、维生素D_3、α-生育酚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甘薯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各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和蒸干结合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留甘薯叶中总酚、绿原酸及衍生物、黄酮、维生素D_3、α-生育酚、抗坏血酸等功能成分,使叶片干燥后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蒸干结合热风干燥具有成本低和耗时短的优势,是实际生产应用中干燥保留甘薯叶多酚和黄酮的优选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英  薛梅  樊汶樵  罗洁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蓝莓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叶为试验材料,设置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处理,分别采用福林酚和亚硝酸盐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各样品的总酚、总黄酮、绿原酸和芦丁含量,采用亚铁还原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样品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多酚类组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总酚(55.7 mg GAE·g~(-1) DW)、总黄酮(104.8 mg RE·g~(-1) DW)两者含量为微波干燥方式的1.2倍左右,真空和热风干燥方式的3倍左右;多酚单体绿原酸(38.3 mg·g~(-1))、芦丁(10.2 mg·g~(-1))两者含量是微波干燥方式的1.5倍左右,热风和真空干燥方式的2—6倍。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蓝莓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且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微波干燥的效果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生产上可根据样品处理量的大小和具体情况选择干燥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志林  张安  唐君  曹清河  赵冬兰  马代夫  李宗芸  
为建立一种适宜甘薯抗性材料快速初筛方法。以烟薯8号、商薯19等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光氧化胁迫抗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结果表明:在甲基紫精(MV)介导的光氧化胁迫下,烟薯8号、商薯19、徐薯28的细胞膜稳定较好,尤其烟薯8号其电解质泄漏率最低,仅为处理前的1.6倍;光氧化胁迫下,商薯19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其次为烟薯8号和徐薯28;综合表明:烟薯8号、商薯19、徐薯28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MV处理下,细胞膜稳定性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具有较高相关性(R~2=0.841)。因此,可以利用MV处理下细胞膜稳定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甘薯品种进行抗氧化能力的初步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董顺旭  段文学  张立明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导致甘薯减产的机理,为旱作地区甘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WW(全生育期正常灌水,对照)、DS1(发根分枝期干旱胁迫)、DS2(蔓薯并长期干旱胁迫)和DS3(快速膨大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甘薯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导致甘薯薯干产量显著下降,早期干旱胁迫薯干产量下降幅度最大,济薯21(抗旱品种)的DS1、DS2和DS3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32.24%、30.68%和13.76%,济紫薯1号(不抗旱品种)分别比对照减产44.02%、39.54%和17.87%。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抗氧化酶活性均在干旱胁迫后升高,且干旱胁迫时间越早,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的幅度越大;各生育时期纤维根的酶活性均高于块根和功能叶,说明甘薯纤维根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最强。干旱胁迫可导致甘薯功能叶相对电导率升高,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的MDA含量升高,且胁迫时间越早,升高的幅度越大。【结论】干旱胁迫时间越早,功能叶、纤维根和块根的抗氧化酶系统受破坏程度越大,从而抑制了甘薯叶片和根系的正常生长,限制了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发根分枝期是甘薯块根产量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尚红梅  王雪昭  潘丹  杨忠富  马培东  吴成扬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阴干、冻干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处理过程中菊苣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干燥叶中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提取液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确定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1)经不同干燥方式干制的菊苣叶多酚含量差异很大,可能是干燥过程中剩余PPO活性和酚热敏性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综合考虑黄酮、总酚含量2项指标,60℃热风干燥最优,冻干次之,阴干最差;3)菊苣叶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3项抗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文英  王伟英  邱永祥  柯玉琴  王伟  陈志东  
研究不同水杨酸(SA)浓度对甘薯抗薯瘟病和抗氧化酶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甘薯接种薯瘟菌前3 d喷施不同浓度SA,1-7 mmol.L-1SA均可诱导甘薯对薯瘟病的抗性,其最适浓度为5 mmol.L-1;SA提高叶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使过氧化氢(H2O2)累积减少.可见在薯瘟病菌浸染下,SA能够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可诱导甘薯对薯瘟病产生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天怡  刘岳飞  李彩媛  谭宏伟  
以樱桃番茄"翠红"和"千禧"为材料,采用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以及有机肥+化肥配施4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肥显著地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多酚类化合物以及谷胱甘肽等功能性成分。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比单施有机肥或化肥更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含量,但对总酚酸、总黄酮等多酚化合物类物质以及谷胱甘肽含量的提升效果不显著。2与对照对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总抗氧化活性,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春茂  刘璐  孟宪军  辛广  李斌  
为确定保留树莓抗氧化能力的最佳解冻方式,本研究选取水浴解冻、微波解冻、超声波解冻、室温解冻、冷藏解冻对速冻树莓进行处理,并与速冻树莓进行比较,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树莓解冻效率及汁液损失率的影响。通过测定经不同解冻方式处理后的树莓抗氧化成分(维生素C、总酚、花色苷、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和树莓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的变化,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树莓抗氧化特性的影响。最后运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5种解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保留树莓抗氧化特性的最佳解冻方式。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发现,树莓的花色苷、总酚、维生素C、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可直接影响树莓的抗氧化能力。经微波解冻方式处理后,树莓的解冻时间为0.57min,汁液损失率为4.40%,维生素C含量为2.62g·100g~(-1),总酚含量为0.94g·100g~(-1),花色苷含量为136.79mg·100g~(-1),CAT活性为2.22U·g~(-1),POD活性为2.72U·g~(-1),SOD活性为706.76U·g~(-1),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64.89%,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为71.78%,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9.59%,总抗氧化能力为35.03μmol Trolox·g~(-1),总还原能力为0.19。经综合评价,微波解冻的时间最短、汁液损失最少,且解冻后树莓的多数抗氧化成分保留较好,树莓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因此,微波解冻是保留树莓抗氧化活性的最佳解冻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梦颖  刘坤  尚红梅  杨君研  李然  吴洪新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聚合草(Symphytum officinale L.)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筛选聚合草多糖最佳干燥方式,为聚合草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聚合草多糖,利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技术对其进行干燥后,测定不同干燥方式所得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分析干燥方式对聚合草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1)不同干燥方式对聚合草多糖得率及总糖、蛋白质、硫酸基、糖醛酸含量和相对黏度有显著影响(P真空干燥>热风干燥。(2)不同干燥方式对聚合草多糖水分含量、pH和氨基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聚合草多糖的溶解时间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不同干燥方式对聚合草多糖的溶解时间有显著影响,其中冷冻干燥多糖的溶解时间显著短于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多糖(P<0.05)。【结论】冷冻干燥法是获得高品质和高抗氧化活性聚合草多糖的较好方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磊  高玲玲  郭建伟  陈小龙  黄琼  陈海如  
以芋头块茎组织为供试材料,用来自石榴、甘薯和芋头的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菌株分别接种芋头块茎,同期观察3种不同致病性的菌株在互作中芋头过氧化物酶(POD)、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3个菌株5 h后,芋头块茎组织开始呈微红色,对照块茎组织无颜色变化;芋头菌株和石榴菌株均可在芋头块茎组织表面生长,并最终致其腐烂,表现出亲和反应;接种甘薯菌株后芋头块茎组织表面无菌丝生长,表现出非亲和反应。同期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结果显示:在接种25~30 h后,芋头块茎组织中PO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宏  陈敏  孙恬  杜健  王军  
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处理香椿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香椿叶进行腌渍、热烫、烘干和冷冻干燥处理,使用Folin-Ciocaileu法测定总酚含量,铁离子还原法和DPPH(二苯代苦味酰肼基)自由基清除率法评价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腌渍47 d,总酚损失约94%,腌渍期间抗氧化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波动趋势。热烫7 min后,总酚损失率约为60%,热烫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幅度均<10%。经冻干和烘干处理的样品,总酚损失率约为60%和70%,抗氧化活性分别增强约3和2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洪宇  张晓茹  王军辉  黄晓华  雷鸣  董娟娥  尉芹  
前期研究发现,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以硅胶柱色谱结合清除DPPH自由基法,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组分,并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对该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作为考察指标,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和芹菜素(2)。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BHT和化合物2;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3.89,29.77和43.47μg!mL-1;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化合物2,主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红灵  陆海波  蔡金洲  邱松  郑小江  李世荣  
为了探讨硒对藤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设置0、50、75、100、125、1501、75 mg/L 7个质量浓度梯度,对盆栽藤茶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对藤茶含硒量、抗氧化酶活性、藤茶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施硒质量浓度小于100 mg/L,藤茶叶片的含硒量随着硒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施硒质量浓度在100~175 mg/L,藤茶含硒量无显著变化;硒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藤茶的GSH-Px活性,硒的质量浓度在125 mg/L时,酶活性最强;当硒质量浓度小于125 mg/L时,可以提高APX、CAT的活性;硒对藤茶S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冠玉  何姗珊  经艳  曾媛  梁朝旭  李鸣  吴凯朝  谭芳  宁夏  王伦旺  李松  
以苗期桶栽甘蔗桂糖37号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环境下施用及不施用1-MCP的4个处理,测定苗期甘蔗叶片保护酶系统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水分正常供应情况下,施用1-MCP一次和二次处理,均能提高POD、SOD、CAT活性,其中POD和SOD活性明显提高,CAT活性变化不明显;干旱胁迫下,与正常供水相比,POD和SOD活性提高,CAT活性降低;同时缺水的甘蔗叶片经1-MCP一、二次处理,均能显著提高POD和SOD活性,而对CAT活性影响较小.施用1-MCP能提高甘蔗叶片抗氧化酶POD和SOD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芳  张子言  李德海  
【目的】蒙古栎实壳富含多酚、黄酮等活性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抑菌等功能。为了深度开发蒙古栎资源,获得抗氧化活性高且高效的制备方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剂浸提法、高剪切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这4种方法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总三萜和可溶性糖物质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4种提取方法对蒙古栎实壳提取物的官能团变化的影响。【结果】4种提取方法对蒙古栎实壳提取物的提取效果和抗氧化活性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酶解法对蒙古栎实壳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最好,每100 g蒙古栎实壳的等量总酚含量高达(1.090±0.570) g,FTIR显示酶解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在3 401、1 039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最大,分别为酚类物质特征基团羟基O-H的伸缩振动和黄酮类物质特征基团C-O-C的伸缩振动。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的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最强,当提取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在0.80 g/L时,·OH清除率高达98.55%,高于VC的清除率(82.03%)。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类物质起主要抗氧化作用。【结论】对溶剂浸提法、高剪切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提取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发现酶解法提取物的活性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高。因此,酶解法是从蒙古栎实壳中提取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且酶解法提取操作简便、成本低,可用于蒙古栎实壳活性物质的制备和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本研究结果为蒙古栎实壳提取物提取技术的选择及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