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7)
- 2023(5638)
- 2022(4880)
- 2021(4515)
- 2020(3734)
- 2019(8014)
- 2018(8039)
- 2017(14901)
- 2016(8159)
- 2015(8466)
- 2014(7718)
- 2013(7323)
- 2012(6414)
- 2011(5703)
- 2010(5767)
- 2009(5344)
- 2008(4985)
- 2007(4064)
- 2006(3567)
- 2005(3111)
- 学科
- 济(26241)
- 经济(26222)
- 管理(18907)
- 业(18166)
- 企(14995)
- 企业(14995)
- 方法(10292)
- 数学(8866)
- 数学方法(8744)
- 农(8649)
- 学(8389)
- 财(7746)
- 中国(7534)
- 业经(6494)
- 制(6182)
- 地方(6001)
- 农业(5580)
- 结构(5336)
- 贸(5305)
- 贸易(5301)
- 产业(5256)
- 易(5126)
- 务(4999)
- 财务(4990)
- 财务管理(4984)
- 企业财务(4730)
- 体(4669)
- 理论(4263)
- 税(4237)
- 银(4217)
- 机构
- 学院(103887)
- 大学(100414)
- 研究(37419)
- 济(37154)
- 经济(36333)
- 管理(35222)
- 理学(30657)
- 理学院(30262)
- 管理学(29464)
- 管理学院(29290)
- 中国(26681)
- 科学(26359)
- 农(21574)
- 京(20405)
- 所(19980)
- 研究所(18570)
- 业大(17820)
- 财(17502)
- 农业(17176)
- 中心(16704)
- 江(15345)
- 范(14271)
- 院(14235)
- 师范(14037)
- 财经(14026)
- 省(13135)
- 经(12786)
- 技术(12717)
- 州(12307)
- 北京(12303)
- 基金
- 项目(75723)
- 科学(58681)
- 基金(53807)
- 研究(52158)
- 家(49513)
- 国家(49164)
- 科学基金(40706)
- 社会(31876)
- 省(31284)
- 社会科(30182)
- 社会科学(30175)
- 基金项目(28524)
- 自然(27786)
- 自然科(27149)
- 自然科学(27141)
- 自然科学基金(26641)
- 划(26534)
- 教育(23908)
- 资助(21460)
- 编号(21224)
- 重点(18581)
- 发(17299)
- 成果(16387)
- 创(16039)
- 计划(15774)
- 部(15439)
- 科研(15225)
- 创新(15065)
- 课题(15049)
- 科技(14128)
共检索到146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加芹 朱俊贤 卫敏
干扰对森林群落结构有直接的影响,不同干扰类型和强度下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本文以林芝地区色季拉山广泛分布的川滇高山栎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火烧、采伐、放牧、无干扰几种条件下的样地类型对高山栎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扰类型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郁闭度、灌木和草本盖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无干扰条件下各指数一般比干扰条件下的高,而对于放牧迹地上总物种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都远大于三种群落类型,主要原因是放牧控制了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增加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干扰 群落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鲁闯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即中度干扰)、较大的林分郁闭度和较矮的林冠层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干旱河谷现象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也有影响。2)群落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征。3)群落种间较高的正负关联比理论上说明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生态习性和分布差异造就了种间的联结和协变格局。海拔梯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各种...
关键词:
藏东南 川滇高山栎 物种多样性 DCC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进 陈可咏 李渤生
采集海拔2200~3800m川滇高山株8个群体以及通麦栎1个群体的样品,应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研究其群体遗传结构,测得Gsr的平均值为0.167,与其它广泛分布、异型杂交、风媒传粉、多年生植物相比要高些,这可能与川滇高山株垂直分布的特点有关。平均每代迁移率估计值(2.660)也偏低。相似生境下的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变异水平,要高于通麦栎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通麦栎,遗传变异,遗传相似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严 罗建 徐阿生 庄颖梅
采用种群大小级结构、生命表、生命曲线和秩相关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以及种群高度—环境关系的研究得出:川滇高山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不同地段种群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P<0.001),种群表现出林隙更新和阶段性更新的特征,迹地型种群以大量同龄或近同龄林出现,幼苗缺失,呈现出偏途顶极的特征,存在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川滇高山栎存活曲线介于DeevyⅡ与DeevyⅢ型之间,整个生命过程出现4次死亡高峰,以幼苗进入幼树时期最为强烈(死亡率77.3%),高死亡率会带来高的生命期望值,种内资源竞争是影响个体寿命和造成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环境因子对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史作民 刘兴良 何飞
川滇高山栎林是川西亚高山地区地带性的灌丛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水文功能。本文在川西巴郎山东南坡沿海拔梯度(2 551、3 091、3 549 m),研究了川滇高山栎林表土层(0 15 cm)和亚表土层(15 30 cm)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机碳(TOC)和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拔3 549 m和3 091 m处两土层土壤TOC及其储量、总氮(TN)、水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含量均显著高于海拔2 551 m处;海拔3 091 m处表土层与亚表土层的铵态氮(NH4+-N)含量显著比3 549 m的高,但与2 551 m处的NH4+-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3个海拔梯度,土壤层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俊华 刘兴良 何飞 刘世荣
以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整个资源位中占绝对优势;川滇高山栎、平枝栒子、臡妨⒏仕嗳鹣憔哂薪洗蟮纳豢矶龋?Bsw(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949,0.4524,0.5511和0.4516,其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560,0.5703,0.7834和0.5711;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变异系数呈典型负相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2个种的相似性比例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2个种间也能产生较大的相似性比例;大部分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振 安树青 王中生 崔军 刘世荣
植被冠层穿透水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但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植被,缺乏灌丛植被穿透水的报道;而灌丛植被在高山区的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3个川滇高山栎灌丛样地收集降水、穿透水和相应的气象资料,测定降水和穿透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各个样地穿透水量和穿透水率的变化,以及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的差异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穿透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穿透水率与降水量呈对数正相关。当降水量大于10mm/天时,样地B的穿透水有83.3%出现聚集效应,发生聚集效应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14.4%,样地C的穿透水有33.3%发生聚集效应,此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04.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燕 刘东兰 郑小贤
【目的】研究南方集体林区栲树次生林的干扰类型及其林分结构特征,为今后南方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健康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香农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分析福建省将乐林场栲树次生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将多样性指数作为快速聚类因子,进行方差检验后划分林分不同干扰类型,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1)将乐县栲树次生林与其顶级群落相比,其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小,未达顶级群落状态;2)经分析可将栲树次生林划分为3种干扰类型,即轻度干扰(类型Ⅰ),栲树占6成及以上;中度干扰(类型Ⅱ),栲树占3~5成;严重干扰(类型Ⅲ),栲树占2成及以下。3)不同干扰类型林分的香农威纳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学灵 崔向慧 刘晓静
依据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地表火干扰下不同恢复阶段栎类群落幼苗库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地表火干扰后栎林群落内有木本幼苗25科37属49种,随着火烧迹地植被的恢复,乔木幼苗种类数量增多,灌木幼苗数量减少,但栎类幼苗始终占据优势;林下幼苗库的密度随恢复时间增加逐步变小,栎类幼苗密度则呈现出从高到低再升高然后变低的趋势,栎类幼苗密度在火后1年最高,平均达到(2.30±2.9)株.(10 m2)-1;林下幼苗库恢复1年与恢复10年之间、恢复15年和对照林的密度差异显著,但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10年的幼苗库与对照林的幼苗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栎类幼苗密度变化出现2个过程,恢复1年与恢复5年、恢复...
关键词:
栎类群落 幼苗库 更新演替 林火干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广 朱万泽 谢静 王尧尧
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是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特有树种。以川西折多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叶片、嫩枝、树皮以及细根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随着海拔升高,灌丛地上组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海拔细根含量差异不显著;除细根丙二醛含量外,其余组织丙二醛含量和所有组织脯氨酸含量均与温度和降水呈负相关关系。生长在高海拔的川滇高山栎灌丛遭受低温和干旱胁迫,组织丙二醛和脯氨酸与川滇高山栎受胁迫程度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史作民 刘兴良 何飞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层土(15~30cm);在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由低到高,再变低的趋势,亚层土则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表层和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随海拔降低而减少;巴郎山高山栎林土壤碳氮比值较小,平均为12.77;在2个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随海拔梯度递减由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不相关;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海拔3549m处与粗粉粒含量呈极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翠叶 辛福梅 杨小林 洛桑曲杰
【目的】探讨影响川滇高山栎体胚诱导的关键因素,为建立川滇高山栎体胚再生植株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川滇高山栎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采样时期、抗氧化剂以及培养条件(光培养或暗培养)对其体胚诱导的影响。【结果】川滇高山栎未成熟合子胚在MS、1/2MS、B5和WPM基本培养基上均有体胚发生,其中MS基本培养基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达60.0%,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且愈伤组织量最多;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1mg/L 6-BA和0.5mg/L 2,4-D,诱导率达83.3%,显著高于二者单独添加及其他组合处理;光照强度1 000~2 000lx,每天光照12h的光...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未成熟合子胚 体胚发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义贵 郝凯婕 李贤伟 范川 陈栎霖 王谢 王晓红
20世纪50到60年代,川西亚高山林区林分由于大量砍伐后更新,以及近年国家实施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显著变化。文章选取米亚罗林区典型的原始冷杉暗针叶林、灌木林、草地、云杉林、云杉+红桦混交林、退耕云杉林等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以坡耕地为对照,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熵的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土壤表层显著大于亚表层(P<0.05);季节动态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冬季最高,其次为夏季,秋季最低,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则表现出相反的动态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莉 王明浩 杨蔚 任健 张冉 田健帆 许文花 马向丽
为了解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迪庆州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了封育+火烧、封育+施肥、封育和放牧4种不同干扰类型下的土壤碳(C)、氮(N)、磷(P)、钾(K)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在同一类型干扰下,土壤C、N、P、K浓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C、N、P、K浓度与土层深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均可用直线函数较好拟合。2)土壤C、N、P、K浓度以封育+施肥、封育地较高,其中,在0-30 cm土层,封育+施肥地土壤C、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兴良 刘世荣 宿以明 蔡小虎 马钦彦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