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2)
2023(15287)
2022(12934)
2021(11917)
2020(9712)
2019(21848)
2018(21200)
2017(40558)
2016(21575)
2015(23554)
2014(23056)
2013(22563)
2012(21021)
2011(19164)
2010(19799)
2009(18419)
2008(17900)
2007(16541)
2006(14928)
2005(13674)
作者
(61321)
(50749)
(50680)
(48063)
(32611)
(24283)
(22743)
(19636)
(19380)
(18485)
(17341)
(17036)
(16406)
(16204)
(16027)
(15809)
(15085)
(14880)
(14701)
(14599)
(12839)
(12624)
(12326)
(11770)
(11620)
(11399)
(11357)
(11314)
(10296)
(10101)
学科
(91891)
经济(91819)
管理(66922)
(64678)
(53598)
企业(53598)
方法(30200)
中国(29726)
(27139)
地方(25811)
数学(25324)
数学方法(25037)
业经(23762)
(23256)
技术(20906)
(19856)
农业(17719)
(17647)
贸易(17627)
(17512)
银行(17477)
(17289)
金融(17288)
(16996)
(16972)
(16535)
(15182)
产业(14891)
地方经济(14119)
理论(13950)
机构
学院(303885)
大学(298428)
(130054)
经济(127337)
管理(116573)
研究(107487)
理学(98538)
理学院(97488)
管理学(96097)
管理学院(95488)
中国(83450)
(62992)
(62833)
科学(61977)
(53918)
(49230)
中心(49009)
(48375)
研究所(48032)
财经(47566)
(43010)
业大(40756)
北京(40186)
(40124)
师范(39679)
经济学(39326)
(39296)
(38997)
农业(37304)
经济学院(35112)
基金
项目(194215)
科学(154459)
研究(146920)
基金(138736)
(119786)
国家(118744)
科学基金(102588)
社会(94088)
社会科(89433)
社会科学(89416)
(79193)
基金项目(72147)
教育(67049)
(65136)
自然(63571)
自然科(62181)
自然科学(62167)
自然科学基金(61114)
编号(59706)
资助(55997)
成果(49197)
(47744)
(45665)
重点(44127)
课题(43316)
(42028)
创新(41819)
发展(38758)
国家社会(38495)
(38119)
期刊
(157873)
经济(157873)
研究(97731)
中国(69406)
管理(49240)
(48226)
(46079)
学报(41267)
科学(41003)
教育(38030)
(36546)
金融(36546)
大学(31866)
农业(31103)
学学(29921)
技术(28142)
业经(27991)
经济研究(25697)
财经(24090)
(20973)
问题(19730)
(17012)
(16432)
科技(16176)
技术经济(16111)
商业(15487)
现代(14685)
(14563)
论坛(14563)
国际(14449)
共检索到484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彬  柳天恩  
本文提出横向条件情况下规模大、平均成本低的企业的研发激励没有小企业大,增加市场竞争有利于创新;而纵向的上下游企业垄断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内部,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会更大。研发创新不仅需要企业和产业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和协调、培育产业研发联盟、建设通用技术平台等。对比汽车行业和高铁行业的发展,纵向的垄断市场结构有利于高铁行业研发创新,但是对于汽车、通信服务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来说恰恰需要加大竞争。只重视扶持在位大型企业,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政府补贴等方面实行大企业优先政策不利于激励研发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钰子  汤子隆  常曦  曹铭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宏观区域经济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确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的条件下,产业政策也有着明显的异质性效果。进一步地,地方性法规形式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利用补贴和税收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而地方政府规章形式的产业政策则无此效果。特别地,恰当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能够引导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这对于地方性法规而言更是如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宇  雷琳  
选取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政府行为激励、绿色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行为激励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区分激励行为来看,短期内财政分权激励的促进作用更突出,长期内行政分权激励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绿色产业政策出台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行为激励与绿色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存在行业与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国有企业中影响更显著。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绿色产业政策在政府行为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鉴于此,应因时制宜,实施差异化政府行为激励;因企制宜,出台针对性绿色产业政策;因地制宜,推进高效化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文宇  雷琳  
选取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政府行为激励、绿色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行为激励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区分激励行为来看,短期内财政分权激励的促进作用更突出,长期内行政分权激励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绿色产业政策出台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行为激励与绿色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存在行业与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国有企业中影响更显著。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绿色产业政策在政府行为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鉴于此,应因时制宜,实施差异化政府行为激励;因企制宜,出台针对性绿色产业政策;因地制宜,推进高效化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靳卫东  任西振  何丽  
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了对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费用的适用范围,但其创新激励效应仍然缺少充分论证。为此,文章采用准自然实验和干预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创新链视角考察了此次改革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扩大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收益。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增加可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和研发费用,能够直接降低企业融资压力、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是激励企业开展有效创新活动的重要举措;相反,扩大适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范围,会纳入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不利于激励企业创新。因此,提高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增加对技术创新关联活动的加计扣除,以及构建财税优惠政策体系,是强化加计扣除政策创新激励效应的重要方面。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张壮壮  
中国政府激励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科学评估激励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激励政策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开发式创新更明显。异质性表明: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最明显,而西部地区政府补助更偏向于开发式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遍激励效应,更适应东部地区,且效果优于政府补助。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受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地,政府激励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预期收益促进双元创新。对此,政府应提高政策激励的靶向性,实施差异化政策;企业应深化双元创新思想,更加注重探索式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房星彤   何开刚   杨庆  
产业政策支持可能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积极促进企业创新,但也可能引发风险投资“搭便车”行为,降低其激励企业创新的意愿。本文用专利申请和被授权数量衡量企业创新,检验各省级产业政策支持是否影响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创新激励。采用DID研究设计,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与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相比,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对于投资阶段更靠前、声誉较低的风险投资以及与创新相关的产业政策而言,产业政策支持对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公司项目,风险投资表现出更高的失败容忍度。本文的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促进企业创新。本文拓展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同时对于如何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创新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房星彤   何开刚   杨庆  
产业政策支持可能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积极促进企业创新,但也可能引发风险投资“搭便车”行为,降低其激励企业创新的意愿。本文用专利申请和被授权数量衡量企业创新,检验各省级产业政策支持是否影响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创新激励。采用DID研究设计,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与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相比,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对于投资阶段更靠前、声誉较低的风险投资以及与创新相关的产业政策而言,产业政策支持对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公司项目,风险投资表现出更高的失败容忍度。本文的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提高风险投资的失败容忍度,使其促进企业创新。本文拓展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同时对于如何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创新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由于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创新产出外部性等原因,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对地方政府力量具有内在的依赖性。而作为政府行为的主导者,地方官员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面临的各种激励,并进一步决定了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政府职能的发挥。基于2009年至2015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对官员激励、政府创新偏好这二者之于工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官员晋升激励和经济权力激励直接提升了工业创新效率,但也会降低政府创新偏好,进而抑制工业创新效率提升;官员寻租激励下的腐败行为会侵蚀创新效率,但由于创新产出价值难以评估等属性,寻租激励下的政府官员也倾向于提高创新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效率提升。晋升激励和经济权力激励对创新效率的净效应为正,而寻租激励的净效应为负。有鉴于此,应当完善地方官员考核、薪酬等激励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创新活动的监督,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型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慰  杨珂  梁杰  
通过政府补贴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是长期以来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现有研究对该模式能否起到研发激励效用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骗补问题突出,使产业政策有效性再次成为焦点。在梳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根据政策特性把补贴分为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两个阶段,并通过计量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等实证方法评估其政策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的激励效果。结果发现,强度较高的"生产补贴"研发激励效用远低于强度较低的"研发补贴",两种政府补贴方式都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后,结合产业政策实施15年来的现实情况,提出补贴政策缓慢性退坡、建立可信的惩戒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文和  郭玉清  
本文构建了公共政策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激励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企业研发分为两种: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政府或者采取研发补贴或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或者直接对两种形式的研发创新提供资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王燕  
剖析政府创新补贴、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三项创新激励政策对数字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系统GMM模型,收集2014—2021年创新激励政策、数字企业上市公司研发相关数据,测度并比较不同创新激励政策对研发的效应大小。结果发现:对于研究投入,单项政策“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政府创新补贴+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小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对于开发投入,单项政策“政府创新补贴”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大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对于研发产出,单项政策“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大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雯  程郁  任中保  
本研究旨在为应对当前国外政府对中国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的指责和非议提供谈判的依据;同时也为中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提供更系统、深入的认识与借鉴。首先探讨了中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遭受非议的问题与原因;并重点从购买本国产品、倾向性保护中小企业、培育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促进创新和员工技能提升四个方面对国外政府采购支持创新的政策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凝练出在不违背国际贸易准则和政府采购协议的情况下,国外政府采购有效支持创新的政策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伟  龙霄  余浪  
文章以2601家上市公司2016—202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政策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策激励规模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按不同板块、顺逆政策周期和内部治理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创业板企业、企业处于政策顺周期和内部治理更好的样本组,政策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芳城  伍桂林  
本文以沪深A股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制度环境对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存在互补效应;进一步分组检验显示,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产权性质与行业类别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