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9)
2023(5783)
2022(5098)
2021(4675)
2020(3731)
2019(8079)
2018(7877)
2017(15066)
2016(7984)
2015(8634)
2014(8122)
2013(7643)
2012(6634)
2011(6036)
2010(6011)
2009(5915)
2008(5461)
2007(4858)
2006(4305)
2005(3940)
作者
(22189)
(18570)
(18344)
(17215)
(11713)
(8980)
(8259)
(7100)
(7042)
(6479)
(6230)
(6158)
(5783)
(5681)
(5651)
(5636)
(5528)
(5510)
(5419)
(5221)
(4614)
(4388)
(4336)
(4208)
(4195)
(4042)
(4041)
(4028)
(3765)
(3553)
学科
(29073)
经济(29051)
管理(24931)
(20117)
(17321)
企业(17321)
方法(12947)
数学(11277)
数学方法(11170)
环境(10669)
(7898)
(7825)
(7372)
贸易(7366)
中国(7195)
(7148)
(6760)
(6758)
业经(6148)
(6057)
(5878)
金融(5877)
(5596)
财务(5584)
财务管理(5576)
(5312)
银行(5298)
企业财务(5291)
(5105)
市场(4812)
机构
学院(109966)
大学(106867)
(44923)
经济(43995)
管理(40848)
研究(35704)
理学(35048)
理学院(34747)
管理学(34113)
管理学院(33935)
中国(28686)
(21576)
(21473)
科学(21242)
(18297)
(18024)
财经(17454)
中心(16877)
研究所(16146)
(15991)
(15847)
业大(15800)
农业(14497)
经济学(14313)
北京(13195)
财经大学(13035)
(13010)
(12945)
经济学院(12901)
(12704)
基金
项目(74014)
科学(57997)
基金(54018)
研究(53041)
(47733)
国家(47373)
科学基金(40682)
社会(34075)
社会科(32397)
社会科学(32388)
(29109)
基金项目(28309)
自然(26815)
自然科(26207)
自然科学(26200)
自然科学基金(25736)
(24419)
教育(24046)
资助(22292)
编号(21430)
重点(16867)
成果(16257)
(16052)
(15822)
(15760)
创新(14741)
课题(14581)
科研(14565)
国家社会(14202)
(13953)
期刊
(50462)
经济(50462)
研究(30755)
中国(19702)
学报(17538)
(17435)
(16833)
科学(15692)
管理(15363)
(13444)
金融(13444)
大学(12757)
学学(12367)
农业(11286)
业经(9467)
教育(9107)
财经(9083)
经济研究(8776)
技术(7849)
(7786)
问题(6153)
(6132)
(6022)
商业(5927)
国际(5409)
理论(5355)
(5068)
科技(4839)
实践(4739)
(4739)
共检索到161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冯建芬  王茂斌  
本文利用沪深交易所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股票交易的高频数据,研究不同市场环境(牛市和熊市)下大额交易对不同类型股票的流动性影响和价格冲击效应。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大额交易的价格冲击和市场深度冲击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特征的股票,大额交易也存在不对称的价格冲击效应和市场深度冲击效应。具体表现为:大市值活跃股的大额交易价格冲击效应和市场深度冲击较小;而小市值不活跃股的价格冲击效应和市场深度冲击效应较大;熊市环境下的价格冲击大于牛市环境的价格冲击,且熊市的大额交易存在更明显的信息驱动特征;熊市环境大额买单的市场深度冲击较小,牛市环境的大额卖单的市场深度冲击较小。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典型的牛市和熊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天虹  
由于买卖报价共同分享股票有效价格,故两者是协整的时间序列,交易冲击后买卖报价在买卖价差的误差修正作用下逐渐回归到均衡水平。本文构建一个限制性VEC模型并利用中国股票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易冲击下买卖价差的修正作用显著,并通过买价的大幅增加和卖价的小幅降低来实现的。同时,交易冲击下的买卖报价是非对称调整的,主动性买使得买卖报价同时增加但买价增加得更多,而主动性卖导致买卖报价同时下调且买价调整幅度更大。另外,还发现买入往往比卖出包含更多的信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红亮  邓伟  笪哲  
本文运用Kilian(2009)的SVaR方法将油价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石油特定需求冲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石油净进口国和四个石油净出口国股票市场指数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结构性油价冲击对于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需求冲击对股市的影响最强,特定需求冲击次之,供给冲击不对股市产生影响。此外,非对称模型结果发现负向总需求冲击和特定需求冲击比相应的正向冲击只对净出口国股市有更显著和持久的影响,而区分大小规模后的结构性油价冲击则对净进口国和净出口国股市普遍表现出非对称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晓明  陈晔  谢琳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市场环境对价格形成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文章研究了二级市场处于牛市熊市以及限售股出台政策前后的环境下,大宗交易事件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映华  王婷  
本文运用MS-VAR三区制模型将我国股票市场分为三种市场状态:快速上涨期、迅速下跌期、低位徘徊期。研究了不同市场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变动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影响,根据在三种市态下的脉冲响应图,投资者情绪变动对股指收益率变动具有非对称效应,股市迅速下跌阶段影响最大,其次为徘徊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反向修正作用较弱;在股价快速上涨阶段,情绪变动对收益的冲击小,反向修正作用很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映华  王婷  
本文运用MS-VAR三区制模型将我国股票市场分为三种市场状态:快速上涨期、迅速下跌期、低位徘徊期。研究了不同市场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变动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影响,根据在三种市态下的脉冲响应图,投资者情绪变动对股指收益率变动具有非对称效应,股市迅速下跌阶段影响最大,其次为徘徊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反向修正作用较弱;在股价快速上涨阶段,情绪变动对收益的冲击小,反向修正作用很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梁丽珍  王茂斌  孔东民  
采用日内"已实现波动率"测度,本文从交易冲击的角度对中国A、B股的日内波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已实现波动率可以很好捕捉我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效应,而且这种非对称波动存在显著的时变特征;交易行为能够解释A股的非对称效应,但B股的非对称波动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知情交易降低了波动性,不知情交易则增强了波动性;结合"处置效应"对波动非对称性的更深入考察以及稳健性检验的都支持了我们的经验发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慧明  段容  贾相华  
利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考量不同市场环境下原油价格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市场非对称性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油价冲击对中国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正负油价冲击对其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好转,正油价冲击的作用逐渐增强,负油价冲击则逐渐减弱;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收益有促进作用,但在牛市环境下有抑制作用;且危机前后,油价冲击对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杜莉  王宏来  
本文采用可转债指数日度数据,应用TARCH和EGARCH模型检验了可转债指数收益率波动的"杠杆效应"和成交量对可转债指数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成交量对收益率波动的冲击具有明显的抗跌性特征,进而认为理顺以成交量为核心的价格形成机制可以显著提高可转债市场价格发现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凌  方艳  
本文在非对称性CGARCH模型中分析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股票市场指数的影响,并将油价冲击与其他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际油价冲击对四类中国股票市场指数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油价下跌对四个市场指数的影响比油价上涨的影响更显著,受影响最大的是深圳成份指数,其他依次为:上证综合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油价以外的冲击对部分中国股票市场指数和行业指数收益率的短期波动也存在非对称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燕燕  李莘泰  初少娜  
本文从不同实际控制人性质的股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将股票价格、实际控制人性质、宏观经济变量及财务指标四种不同频率的数据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分析实体经济波动与股票市场走势相背离的原因。应用SFA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股价指数在实体经济因子冲击下表现为负向反应,而在利率因子冲击下表现为正向反应。民营企业的股价指数在实体经济因子冲击下表现先为负向反应,后为正向反应,而在利率因子冲击下表现先为正向反应,后为负向反应。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两类企业的股价指数在实体经济因子冲击下表现为正向反应,而在利率因子冲击下表现为负向反应。此外,留存收益资产比较高的国有企业的股价指数,在利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东民  代昀昊  李阳  
基于来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的大样本数据,本文从微观层面衡量企业生产效率,并从制度改革与市场环境的视角,深入考察国有企业相对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以及动态趋势。具体而言,我们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国企生产效率是否有相对外企(包括港澳企业)存在追赶特征,以及该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企生产效率虽然一直低于外企,但确实有显著地逐年追赶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国企改革政策效应带来国企内部治理的完善和代理成本的下降;第二,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带来了国企TFP的追赶。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当前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提升企业效率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长春  
欧元推出后,并未能实现原先预定的趋同目标,欧元区成员国仍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使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应对各成员国情况各异的实际要求,带来了非对称冲击,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使欧元陷入了困境。一味强调宏观经济指标的统一,可能最终剥夺各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节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延缓区内经济趋同的步伐。欧元区要稳定运行,必须进行有效改革,提高欧元区内的经济同质性,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和周期趋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娜   王珮瑶   解娜琳   刘精山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本文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差将其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以区分由资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带来的波动,进而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主要由坏波动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好波动驱动;第二,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极端状态下风险溢出水平远高于正常状态;第三,方向性溢出在总波动、好坏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且与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工业金属市场的好坏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接收的溢出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防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茂斌  冯建芬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重要的特征之一,流动性高的证券市场应能够吸收大额交易。本文利用沪深交易所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的大额交易的高频数据,研究了大额交易前后的流动性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大额买单与大额卖单具有明显不对称的价格冲击效应和市场深度冲击效应,同时大额交易之前存在显著的价格异常变化,而大额交易之后则存在显著的价格反转。本文研究有助于评价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特征与交易制度优化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