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0)
2023(16619)
2022(14441)
2021(13727)
2020(11453)
2019(26259)
2018(26169)
2017(49327)
2016(27439)
2015(30643)
2014(30521)
2013(29913)
2012(27401)
2011(24882)
2010(25089)
2009(23572)
2008(23259)
2007(20720)
2006(18398)
2005(16482)
作者
(81053)
(67187)
(67091)
(63887)
(42918)
(32610)
(30361)
(26248)
(25605)
(24291)
(23163)
(22753)
(21573)
(21539)
(21190)
(20666)
(20129)
(19889)
(19430)
(19348)
(16945)
(16852)
(16411)
(15441)
(15167)
(15136)
(14890)
(14842)
(13720)
(13240)
学科
(104950)
经济(104819)
管理(79560)
(73454)
(63061)
企业(63061)
方法(46555)
数学(39204)
数学方法(38648)
中国(28968)
(28858)
(27784)
(26632)
(24540)
业经(24090)
理论(20631)
地方(20031)
(18920)
贸易(18907)
(18312)
(18284)
银行(18228)
(17994)
财务(17913)
(17903)
财务管理(17873)
(17805)
金融(17802)
农业(17738)
(17395)
机构
大学(394240)
学院(390667)
(149419)
管理(147799)
经济(145890)
研究(134912)
理学(126523)
理学院(125028)
管理学(122539)
管理学院(121814)
中国(100735)
科学(85974)
(85145)
(73107)
(70156)
(66694)
研究所(63657)
中心(60041)
业大(59266)
(59229)
财经(57654)
(54245)
北京(54124)
师范(53658)
农业(52383)
(52261)
(48382)
(48135)
经济学(44981)
师范大学(43277)
基金
项目(259995)
科学(202489)
研究(187922)
基金(186882)
(164717)
国家(163318)
科学基金(138497)
社会(116173)
社会科(109890)
社会科学(109859)
(101335)
基金项目(98238)
自然(91257)
自然科(89069)
自然科学(89042)
自然科学基金(87439)
教育(87296)
(86084)
资助(77716)
编号(76566)
成果(63894)
重点(58694)
(57049)
(54853)
课题(53608)
(53251)
创新(49701)
科研(49601)
教育部(48522)
大学(48278)
期刊
(171134)
经济(171134)
研究(119448)
中国(79504)
学报(69840)
科学(60815)
(60514)
(57195)
管理(56164)
大学(51617)
教育(49830)
学学(48113)
农业(41088)
(35971)
金融(35971)
技术(32877)
财经(30031)
业经(27373)
经济研究(26728)
(25789)
图书(23145)
问题(21952)
(21572)
(19636)
理论(19132)
科技(18524)
技术经济(18244)
实践(17310)
(17310)
现代(17166)
共检索到589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密  刘霞辉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和古典—马克思增长分配曲线为理论基础,以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新古典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资源配置的框架从单一变量到双元变量,同质性劳动拓展为异质性劳动,交换价值的形成从外生到内生的三层递进分析发现,时代的演进是供给侧根据不同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来破除需求侧制约的过程。主要结论有三个。第一,市场条件是引发供给侧变化的主导变量。从古典—马克思工业时代到新古典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市场条件正从超额需求转向饱和需求,这种结构变化决定了交换价值将取代使用价值成为资源配置的关键方式。第二,在新古典交换价值偏向型逻辑下,供给侧主要依靠价格这一量的外在形式指导生产,然而随着饱和需求的出现,价格越来越难以解决外生于生产环节的事后资源配置风险。第三,互联网是偏向事前交换价值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有效将供给侧的认知性劳动内生化于价值决定过程,提前解决供给对象、供给内容和供给数量的精准认知,破除供给侧价格对需求侧快速变化响应滞后的制约。当前互联网对传统业态的颠覆式冲击已经彰显互联网认知性劳动超越工业时代的价格进行资源配置的趋势,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深刻理解这一时代变迁,摆脱单纯以价格等技术参数为先导的传统西方工业经济资源配置束缚;回归劳动价值论,加快释放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认知性劳动活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范涛  
文章从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阐释,认为改革要解决的重点是资源配置问题,同时兼顾资源利用问题。因此,改革的核心在于减少政府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完善市场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并在市场尚不完善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资产专用性、政策的不一致性、市场与政府的进退失序与产权保护不完善等问题应引起警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2019年年初,中央集中阐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这是自2015年下半年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整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决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金融结构的调整、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来提高劳动、土地和资本的配置效率,推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藉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潜在增长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需明确金融同实体经济具有共生共长、彼此依赖的关系,将优化金融结构、管理好金融风险、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作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清森  
供给侧改革打破了以往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优化调整的改革思路,将改革的位置前移,简言之,就是从供给一侧针对相应的需求开始改革,将相关工作做到前面。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也都针对自身实际,从供给侧开展了相应改革,高等教育也未能置身事外。就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而言,其核心和目的是要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公平、全面共享,而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核心,更是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在当前高等教育开展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化、最佳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立国  赵婉妤  
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的微观数据,综合运用Probit、Tobit、OLS方法从企业层面实证检验产能过剩对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运用IV-Probit、IV-Tobit、2SLS法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产能过剩造成了信贷资源配置的扭曲;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信贷资源错配情况在政企关系紧密、企业位于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位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时更为严重。鉴于此,应重视产能过剩的潜在金融风险,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银行部门应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政府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行为边界,以纠正信贷资源错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锋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结合实际经济情况深化对这一决策客观依据与科学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把政策着力点聚焦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在具体落实方面,要更加重视提升供给系统效率及其对市场变动的响应能力,重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把长期和短期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保持必要经济增速的同时更加重视培育与夯实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后劲。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锋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结合实际经济情况深化对这一决策客观依据与科学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把政策着力点聚焦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在具体落实方面,要更加重视提升供给系统效率及其对市场变动的响应能力,重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把长期和短期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保持必要经济增速的同时更加重视培育与夯实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后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宪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综合性战略措施,需要以创新作为战略支点,且要服务于经济转型的大局,这些因素决定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效果。在二者关系定位上,我们要防止盲目采纳西方供给学派及防止政府大包大揽的两个误区,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作用和完善政府职能两个角度去处理二者关系,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现实中需要保持一定灵活性。在实践中,当前存在民营经济不活跃、僵尸企业问题突出、政府职能改革进程需要加速若干突出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磊  
长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资源导向,促使人、财、物等要素向工业和城市聚集,农业资源被大量挤占或挪作他用,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领域存在城乡分配失衡、资源价格扭曲、部门收益悬殊等问题,为化解资源配置低效率带来的农业发展障碍,实施供给侧改革必须针对农业资源利用新形势,积极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以满足农业领域对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磊  
长期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资源导向,促使人、财、物等要素向工业和城市聚集,农业资源被大量挤占或挪作他用,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目前,我国农业资源配置领域存在城乡分配失衡、资源价格扭曲、部门收益悬殊等问题,为化解资源配置低效率带来的农业发展障碍,实施供给侧改革必须针对农业资源利用新形势,积极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优化资源供给结构,以满足农业领域对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本文梳理出了一个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结构性矛盾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问题所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问题—原因—对策"逻辑线路,问题突出表现在"供给侧",问题本质和根源是"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的对策是"改革"。本文认为,从经济结构视角具体划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来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可以实现理论性、系统性和现实指导性的折衷。本文从该视角入手,在归纳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并进一步从企业、产业和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芬  
文章以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为例,指出目前福建省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专业调整与产业升级发展适应度之间的矛盾、专业人才供给效率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关联度之间的矛盾、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契合度之间的矛盾。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进行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层面应转变管理方式,分类指导,统筹高职专业集群,对接产业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层面应精准办学定位,建立专业动态调控和自律机制,科学制定合理的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从而实现高职人力资源供给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消费者有效需求不能满足,出现供求不相匹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现状。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性偏好,制造业投资过大、产能过剩,劳动力供给不足、生产成本上升,体制机制僵化、产业政策决策失误,是造成我国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市场主体着手,具体来说,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解为"企业+供给侧+存量"改革和"企业+供给侧+增量"改革,以及"政府-机制"改革和"市场+配置"改革两部分。企业在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要化解和预防产能过剩,对低于行业平均发展水平的要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陈贞吉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解决结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侧解决结构问题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原创性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解决结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侧解决结构问题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原创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