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8)
- 2023(16062)
- 2022(14028)
- 2021(13161)
- 2020(10996)
- 2019(24949)
- 2018(24822)
- 2017(47098)
- 2016(25839)
- 2015(28781)
- 2014(28771)
- 2013(28283)
- 2012(25968)
- 2011(23638)
- 2010(23872)
- 2009(22046)
- 2008(21177)
- 2007(18830)
- 2006(16689)
- 2005(15000)
- 学科
- 济(102872)
- 经济(102744)
- 管理(70498)
- 业(67073)
- 企(54764)
- 企业(54764)
- 方法(41209)
- 数学(34844)
- 数学方法(34404)
- 中国(30832)
- 农(29081)
- 地方(26372)
- 学(25026)
- 财(24231)
- 业经(24135)
- 制(21125)
- 农业(19320)
- 贸(18129)
- 贸易(18114)
- 银(17495)
- 易(17487)
- 银行(17437)
- 理论(17126)
- 融(16828)
- 金融(16826)
- 行(16769)
- 和(16718)
- 环境(16626)
- 技术(16054)
- 体(14850)
- 机构
- 学院(362100)
- 大学(362091)
- 济(138939)
- 管理(138050)
- 经济(135690)
- 研究(128088)
- 理学(118247)
- 理学院(116855)
- 管理学(114637)
- 管理学院(114000)
- 中国(95009)
- 科学(82330)
- 京(79569)
- 所(66135)
- 财(64249)
- 农(63921)
- 研究所(60290)
- 业大(57340)
- 中心(57061)
- 江(54685)
- 北京(51111)
- 财经(50382)
- 范(50230)
- 师范(49656)
- 农业(49640)
- 院(47433)
- 经(45635)
- 州(44746)
- 经济学(40629)
- 技术(40357)
- 基金
- 项目(246496)
- 科学(191428)
- 研究(178820)
- 基金(174882)
- 家(154418)
- 国家(153099)
- 科学基金(129292)
- 社会(109547)
- 社会科(103531)
- 社会科学(103508)
- 省(97918)
- 基金项目(92817)
- 自然(84829)
- 划(82866)
- 自然科(82759)
- 自然科学(82740)
- 教育(81962)
- 自然科学基金(81260)
- 编号(73530)
- 资助(72302)
- 成果(60168)
- 重点(56224)
- 发(56157)
- 部(52700)
- 课题(51965)
- 创(50878)
- 创新(47487)
- 科研(47150)
- 计划(45455)
- 大学(44931)
- 期刊
- 济(161708)
- 经济(161708)
- 研究(108358)
- 中国(74386)
- 学报(62125)
- 农(58607)
- 科学(56425)
- 管理(51974)
- 财(47428)
- 大学(46266)
- 教育(44994)
- 学学(43434)
- 农业(40426)
- 融(32599)
- 金融(32599)
- 技术(31878)
- 业经(28799)
- 经济研究(25256)
- 财经(24092)
- 问题(20985)
- 业(20827)
- 经(20556)
- 图书(20235)
- 科技(18838)
- 林业(17122)
- 版(17017)
- 理论(16995)
- 技术经济(16847)
- 现代(16315)
- 商业(16293)
共检索到545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宇 廖嘉星 侯嫚嫚 范秀华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样地的群落构建机制。以样地内47种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径级结构下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结果显示,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发散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径级的增加,群落的系统发育结构呈现向发散变化的趋势。这表明竞争排除作用和非生物的筛选作用共同影响群落构建的结果。其中,在较小的尺度上竞争排除作用是决定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而在较大尺度上则是非生物的过滤作用起主要作用。通过对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空间因子、环境因子进行方差分解,发现环境因子对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解释力较强。其中,土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要伊桐 元正龙 魏彦波 赵秀海
从植物种群角度出发研究物种对局域群落多样性格局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群落水平研究中易于被掩盖的种间互作等作用机制对群落组建过程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对局域多样性格局的影响,检验了促进种、中性种和抑制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中所起的作用。以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监测样地数据为基础,采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计算29个树种的ISAR和m ISAR曲线,并用完全空间随机化方法检验了单物种-面积关系偏离中性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局域多样性格局影响不同;样地中臭松、簇毛槭、色木槭、山杨、水榆和紫椴为多样性促进种,白桦和春榆为多样性抑制种;水曲柳、蒙古栎、山丁子...
关键词:
促进种 中性种 空间尺度 局域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新章 张智婷 肖文发 黄志霖 刘晓昕
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冠林隙面积200 m2占7%。28.6%的林隙呈圆形,71.4%的林隙呈椭圆形。椭圆形林隙中55%为南-北方向,30%为东北-西南方向,15%为东南-西北方向。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密度和生长状况优于非林隙林分。在林隙形成初期,灌木幼苗在林隙更新中占绝对优势,但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加,灌木将逐渐丧失其优势,乔木的优势则逐渐上升。除50~100 m2林隙外,...
关键词:
采伐林隙 更新 次生林 长白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越 夏富才 何怀江 刘宝东 王戈戎 李良
长白落叶松-白桦林是由云冷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于2015年8月在长白山东北坡按照CTFS标准建立了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定位、调查,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长白落叶松和白桦2个优势树种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样地共调查到活立木个体1 499株,隶属于9科16属22种,大都属于北温带植物区系类型;样地优势种明显,长白落叶松和白桦是样地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08%和24.75%。样地内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均伟 侯嫚嫚 黄利亚 张君 周海城 程艳霞
Beta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物种进化历史和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0 hm2样地中45种木本植物(DBh≥1 cm)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最大树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4种功能性状,采用SrenSen指数衡量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半径为10、20、25、50和75 m)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比较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与零模型的差异,进而推断潜在的生态过程。研究表明: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系统发育和功能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娜娜 牟长城 郑瞳 张毅 程家友 曹万亮
利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法,对比分析长白山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与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上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与固碳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长白山天然白桦林植被碳储量(45.61 87.22 t·hm-2)呈阴坡上、中部与谷地>阳坡上、中部与阴坡下部>阳坡下部变化趋势,且高立地型显著高于低立地型50.8%91.2%(P0.05);2土壤碳储量(66.71 158.51 t·hm-2)呈阳坡上部、阴坡中部与谷地>阳坡中、下部与阴坡下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杰 张君 程艳霞 孙国文
物种空间分布如何影响群落多样性格局目前还不清楚。以长白山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3个5.2 hm2样地为基础,采用Ripley’s K函数分析了树种的空间分布,在种群水平上检验了不同树种对局域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中绝大多数树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针阔混交林样地中簇毛槭、色木槭和蒙古栎在大尺度(>30 m)上呈现随机或均匀分布;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林样地中树种空间分布受研究尺度影响较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树种空间格局基本一致。2)在物种组织水平上,同一树种对不同林分的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但在群落组织水平,针阔混交林、椴树红松林和云冷杉...
关键词:
空间尺度 空间格局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组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东 刘惠清
近50年来长白山北坡林线种群呈现明显的扩张态势。为揭示林线变动机制,本文以长白山天池气象站的气象数据(1953-2007年)为基础,结合野外的气温观测,以温暖指数(WI)及湿润指数(HI)为生态气候指标,以16℃·月和68.8 mm/℃·月为阈值,通过数据保证率的计算推测55年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线的水热条件变化。结果表明:以WI和HI指标确定的林线位置分别在1975~2460 m和1584~2231 m。WI与HI变化对林线高度变动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WI与HI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林浩 孙晗 白雪卡 代爽 樊艳文 刘超 王襄平 尹伟伦
【目的】比叶面积(SLA)是植物关键的功能性状,受气候及系统发育影响且与叶片元素含量关系密切,探讨SLA和这些因子的关系,能够反映植物环境适应及资源收支的策略。同时,乔木、灌木是两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研究相关的适应策略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长白山海拔梯度上森林样地内常见乔木和林下灌木进行比较,利用DNA条形码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分析了SLA与叶片元素含量、气候因子和系统发育间的关系,并研究了SLA与叶片元素含量关系及这类关系所受气候和系统发育的影响在乔、灌木间的差异。【结果】(1)乔木、灌木SLA均与年降水负相关,与温度条件(最冷月均温、潜在蒸散量)正相关。和灌木相比,乔木SLA受系统发育的影响更大。(2)乔木、灌木SLA均与TN(全氮)、TP(全磷)含量正相关,与TC(全碳)含量负相关;乔木、灌木SLA和TN、TP间关系的斜率差异显著,和TC间关系的斜率差异不显著。(3)系统发育影响乔木、灌木SLA与TN、TC间关系的斜率;气候因子影响乔木、灌木SLA与TC间关系的斜率,这两类因子也影响灌木SLA和TP关系的斜率;但乔木SLA和TP关系的斜率不受上述因子影响。【结论】乔木、灌木SLA对环境的适应及资源收支的策略基本相似,但SLA和TP间关系的影响因子在乔木和灌木中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乔木,林下灌木有趋同进化趋势、SLA普遍较高且对气候更敏感,可能会在叶片内存储更多的磷来满足生存的需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龚直文 亢新刚 顾丽 杨华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的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山杨、白桦解析木资料,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了白桦和山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方程,分别编制了二者的生长过程表;同时根据径阶组划分标准,统计各树种在不同径阶组中的株数及其所占的比例,从而对林分内各乔木树种的演替动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杨和白桦作为林分内的先锋树种,处于衰退趋势;红松、冷杉与云杉为地带性顶级树种,将在地带性顶级群落中占据为优势树种;其他树种在演替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新彬 王襄平 罗菊春 牟长城 林英建 夏新莉
The secondary forests on northern slope of Mt. Changbai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i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s, secondary forests were much lower in tree species diversity,...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杨华 谢佳利 黄新峰 冯启祥
以6块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混交比相同的长白山天然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和定位。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出树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相同的样地,利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研究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物种空间隔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株数密度、混交比和树种多样性相同时,样地内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树种空间隔离度呈反比关系。最后给出树种配置方法的建议,为今后经营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给予启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智婷 宋新章 肖文发 高宝嘉 张慧玲 胡雁林 国立红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减少,但多样性有所增加;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的种子库储量变化较大,且丰富度大小同个体密度大小的变化不一致;种子库中优势种突出,水曲柳、紫椴、山槐与色木槭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74.3%以上;地表凋落物层对种子落入土壤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林隙形成初期,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主要由腐殖质层种子库决定,但随时间的推移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对整个种子库的贡献越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新章 张智婷 肖文发 李冬生 张慧玲
采用样线调查法,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200m2的占7%;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类组成较简单,但分布极不均匀;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叶面积指数、平均高生长和径生长均优于非林隙林分;色木槭、花楸、山槐等适合于在林隙内更新,而水曲柳、山荆等更适合于在郁闭林下更新;随着采伐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提高,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显著增加,生长...
关键词:
采伐林隙 更新 次生林 长白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