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0)
- 2023(11710)
- 2022(9644)
- 2021(8676)
- 2020(7443)
- 2019(16386)
- 2018(15939)
- 2017(30604)
- 2016(16577)
- 2015(18202)
- 2014(18476)
- 2013(18386)
- 2012(16579)
- 2011(14918)
- 2010(15199)
- 2009(14707)
- 2008(14703)
- 2007(13521)
- 2006(12214)
- 2005(11155)
- 学科
- 业(84949)
- 济(77752)
- 经济(77632)
- 企(68118)
- 企业(68118)
- 管理(61438)
- 农(45509)
- 农业(30475)
- 方法(30005)
- 业经(28977)
- 财(23346)
- 数学(22351)
- 数学方法(22102)
- 中国(17837)
- 地方(17699)
- 制(17412)
- 务(17161)
- 财务(17133)
- 财务管理(17115)
- 技术(16813)
- 企业财务(16157)
- 策(14899)
- 和(13893)
- 划(13784)
- 体(13691)
- 理论(12182)
- 贸(11721)
- 贸易(11714)
- 学(11429)
- 环境(11412)
- 机构
- 学院(248891)
- 大学(239551)
- 济(105036)
- 经济(103043)
- 管理(102598)
- 理学(88264)
- 理学院(87454)
- 管理学(86261)
- 管理学院(85826)
- 研究(79308)
- 中国(64340)
- 农(57838)
- 京(49576)
- 科学(48925)
- 财(46861)
- 农业(44186)
- 业大(42519)
- 所(40189)
- 江(39640)
- 中心(37767)
- 财经(36848)
- 研究所(36240)
- 经(33220)
- 州(30933)
- 北京(30358)
- 经济管理(30309)
- 经济学(29880)
- 范(28823)
- 师范(28536)
- 院(28323)
- 基金
- 项目(166639)
- 科学(132876)
- 研究(122329)
- 基金(120893)
- 家(105223)
- 国家(104167)
- 科学基金(90772)
- 社会(80348)
- 社会科(75872)
- 社会科学(75850)
- 省(68801)
- 基金项目(64704)
- 自然(57803)
- 自然科(56459)
- 自然科学(56444)
- 划(55506)
- 自然科学基金(55460)
- 教育(53058)
- 编号(49690)
- 资助(47556)
- 业(38301)
- 发(37969)
- 成果(37843)
- 创(37576)
- 重点(37193)
- 部(36215)
- 创新(34444)
- 制(33429)
- 课题(33281)
- 国家社会(33066)
- 期刊
- 济(127670)
- 经济(127670)
- 研究(66342)
- 农(60537)
- 中国(50116)
- 农业(40800)
- 管理(39166)
- 财(37986)
- 学报(36803)
- 科学(36693)
- 大学(28714)
- 业经(28417)
- 学学(27784)
- 融(23883)
- 金融(23883)
- 技术(23762)
- 业(21574)
- 财经(17880)
- 问题(17191)
- 教育(17154)
- 经济研究(17001)
- 经(15433)
- 技术经济(15223)
- 农村(14140)
- 村(14140)
- 农业经济(13952)
- 版(13237)
- 资源(12992)
- 世界(12895)
- 科技(12743)
共检索到372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高旺盛
【目的】研究区域农业系统在不同尺度下的协调度变化情况,探索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理论。【方法】构建了区域农业系统协调理论,包括协调度概念、功效函数、功效系数、协调函数、协调度、协调度变化区间和协调等级等;采用改进专家调查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中共筛选出24个评价指标;采用自尺度、省域尺度和国家尺度对广东省新兴县区域农业系统进行协调度实证分析。【结果】不同尺度下,广东省新兴县区域农业系统协调由高到低的排序是自尺度、国家尺度和省域尺度;生态子系统的排序是自尺度、省域尺度和国家尺度;经济子系统的排序是国家尺度、自尺度和省域尺度;社会子系统的排序是自尺度、国家尺度和省域尺度。区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萌 宫晓芹
新型城镇化阶段,空间经济格局呈现都市圈化,由此产生新的区域经济差距格局。文章构建了以都市圈为尺度的中国四级区域划分体系,利用2006—2018年的数据,采用三层嵌套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都市圈化区域和未都市圈化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市圈化区域内部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逐步上升;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成熟都市圈和其他一些东部地区的都市圈的内部差距相对较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2012年3月7日,科技部在京组织相关专家,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提高区域协调度的多尺度计算机仿真技术研发"(编号:2006BAC18800)进行了验收。该项目开发了静态和动态多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雪姣 杨武 雷家骕 杨大飞
文章基于协同学相关理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的人才、资金、设施、创新这四个环境子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分析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展差异。结果显示:2013—2020年,全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已由最开始的轻度失调过渡到良好协调及优质协调状态;四大地区的协调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领先于其他地区并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优质协调状态;而东北地区则处于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发展水平低下,且严重失调的状态;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均处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之间,虽然耦合协调性逐渐提高,但一直处于轻度失调和一般协调状态。
关键词:
科技创业 生态系统 协调发展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智 何属宴 王昌海
文章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构建了区域经济-投资系统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相结合的协调度综合评价方法对重庆市1998~2006年经济-投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就重庆市经济-投资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 王雅丽 唐德善
文章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河北省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北省区域各系统的协调度。
关键词:
区域PRED系统 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韵菲 尤飞 栗欣如
以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特尔斐法,分析淮河流域2008年和2012年的农业生产水平、资源环境保障度、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度三个方面的综合水平,探讨其时空聚类格局。结果表明,2008-2012年5年间,淮河流域各市的农业生产水平全面提高,整体平均提高11.75分;整体资源环境保障度上升3.6分,其上升速度远低于生产水平发展的速度;区域之间的开发和保护存在不平衡,使本区域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发生空间聚集,并且在5年间,协调度低的城市以西北—东南走向的条带状格局向西转移。本区域整体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度均值从2008年的0.14下降到2012年的-0.11,恶化态势明显。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健生 李文宇
在使用多区域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研究了市场规模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后,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运输成本等外部冲击下,产业份额由于市场规模分布而发生变化,空间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单核心、双核心等形态,特别是过程中会出现"中部塌陷"。使用理论模型的结果,可以对中国东、中、西区域的"中部塌陷"、城市群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因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缩减经济距离,促进集聚经济,达到区域内趋同,将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陈明
[目的]深入系统揭示江苏县域农业多功能权衡/协同时空关系,是统筹不同农业功能特征地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方法]在解读农业多功能内涵基础上,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涵养”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ESDA模型及Spearma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1978年以来江苏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①1978-2019年县域尺度江苏农业粮食生产功能空间格局呈现“北移”态势,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高值集聚在苏南,而生态涵养功能空间上表现“依山傍水”分布格局。②粮食生产功能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先协同后权衡”变化趋势,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的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协同关系,而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权衡关系。③县域尺度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功能协同HH型从苏锡常逐渐向苏北演化;苏南地区粮食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由协同HH型演化为权衡LH型;粮食生产-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连宿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苏南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分布在宁镇扬及苏北部分县域。[结论]结合不同农业地域功能权衡/协同特征,凸显不同农业地域主导优势功能,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业地域功能优化的差异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萍 陈百明 王秀芬
根据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任务、利用方式及区域资源特征,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空间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建立不同利用方式、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层次系统进行了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系统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尺度效应,相应提出了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亚贞
在分析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基础上,以物流产业12个评价指标和区域经济13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一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耦合研究模型。结果显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度越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物流业 区域经济 耦合关系 协调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零售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零售业还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零售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立足于零售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零售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模型,分析零售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研究发现,我国零售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的梯度递减趋势,东部地区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零售业 区域经济 协调度 评价 优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晶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对HDIh(混合人类发展指数)与HDIr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Ir不但具有统计上优于HDIh的稳健性,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俊杰 李莉 杨旸 杨青霞 钱莉莉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探讨旅游业在不同尺度区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利用1994~2013年经济和旅游业统计数据,以九寨沟县为起点,逐级放大区域尺度,考察九寨沟县、阿坝州、四川省、西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全国6个尺度区域内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九寨沟县、阿坝州、四川省、西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和全国旅游对经济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1、0.62、0.72、0.71、0.73与0.16。随区域尺度逐步增大,旅游的经济效益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形态。在最小与最大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世琦 高旺盛
依据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测度理论和模型,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和协调度的变化范围和协调度等级,建立了农业生态系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协调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1990—2002年系统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1990—1998年呈弱度失调在5级以下、1999—2002年呈弱度协调在6级以上;系统协调度的变化主要受子系统影响,1990年的系统协调度低主要是因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1998年系统协调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从研究时段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系统协调度主要随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资阳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