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5)
- 2023(9454)
- 2022(8643)
- 2021(8223)
- 2020(6984)
- 2019(16248)
- 2018(16362)
- 2017(31088)
- 2016(17541)
- 2015(19702)
- 2014(19688)
- 2013(19529)
- 2012(17944)
- 2011(16050)
- 2010(15813)
- 2009(14261)
- 2008(13798)
- 2007(11819)
- 2006(10046)
- 2005(8725)
- 学科
- 济(62358)
- 经济(62286)
- 管理(46929)
- 业(44730)
- 企(37195)
- 企业(37195)
- 方法(31047)
- 数学(26763)
- 数学方法(26459)
- 农(17091)
- 学(16705)
- 中国(15441)
- 财(15247)
- 业经(13933)
- 地方(13013)
- 贸(12036)
- 贸易(12032)
- 易(11683)
- 农业(11444)
- 理论(11151)
- 和(11038)
- 技术(10341)
- 制(10212)
- 环境(10177)
- 务(10161)
- 财务(10102)
- 财务管理(10086)
- 企业财务(9559)
- 教育(9324)
- 划(9076)
- 机构
- 大学(243592)
- 学院(242488)
- 管理(95601)
- 济(86392)
- 经济(84239)
- 理学(83708)
- 研究(83634)
- 理学院(82733)
- 管理学(81138)
- 管理学院(80735)
- 科学(58212)
- 中国(58107)
- 京(52584)
- 农(50244)
- 所(44429)
- 业大(44021)
- 研究所(41311)
- 农业(40199)
- 财(37415)
- 中心(37106)
- 江(34210)
- 北京(33031)
- 范(31741)
- 师范(31322)
- 财经(30803)
- 院(30085)
- 技术(28599)
- 州(28430)
- 经(28051)
- 省(26245)
- 基金
- 项目(176221)
- 科学(135051)
- 基金(124889)
- 研究(123171)
- 家(112357)
- 国家(111417)
- 科学基金(92803)
- 社会(72720)
- 省(71013)
- 社会科(68667)
- 社会科学(68646)
- 基金项目(67440)
- 自然(64180)
- 自然科(62637)
- 自然科学(62619)
- 自然科学基金(61468)
- 划(60490)
- 教育(55869)
- 资助(51824)
- 编号(50279)
- 成果(40579)
- 重点(39870)
- 发(37560)
- 部(37460)
- 创(36855)
- 计划(35653)
- 课题(35056)
- 科研(34568)
- 创新(34371)
- 科技(32448)
共检索到337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燕 于振文
根据小麦成熟期籽粒的蛋白质、谷蛋白大聚合体(GMP)、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等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差异,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供试的9个小麦品种分为3组:高GMP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组;低GMP含量、低面团稳定时间组;中GMP含量、中面团稳定时间组。研究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质合成与分解过程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及与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GMP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之间无显著相关性,GMP含量与诸品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GMP含量更能代表加工品质的优劣;灌浆前中期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对可溶性蛋白(SB)含量有显著影响,灌浆...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品质 相关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大年 刘广田 朱金宝 梁荣奇 苏青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兰涛 姜东 王连臻 戴廷波 曹卫星
在江苏省 6个小麦生态区 ,选用大面积推广的 7个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 ,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特点。结果表明 :除籽粒淀粉含量不受环境主效应的影响外 ,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以及二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 ;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降落值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的影响相近 ,而其余品质指标的基因型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效应。表明在江苏省优质小麦生产中 ,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深入的品质生态区划非常重要。不同品种在各生态点品质性状的表现趋势不同 ,可能导致品质区划结果不同 ,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中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性状 生态环境 基因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文雄 介晓磊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陇春23、高原115×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霍清涛 吕德彬 崔党群 夏百根 张传梅
以6个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及沉淀值等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2)降落值的高值与隐性基因有关,低值与显性基因有关;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性状的高值与显性基因有关,低值与隐性基因有关。(3)除沉淀值的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外,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且平均显性度(H1/D)均小于1,表现为部分显性。(4)除沉淀值外,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表现较高,说明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王国杰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品种)、豫麦49号(中筋品种)和洛麦1号(弱筋品种)灌浆期籽粒中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冬小麦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号在灌浆期上述几个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大部分被研究的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号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类型 淀粉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明辉 黄峰 王世杰 海燕 殷贵鸿 韩玉林
为了探讨黄淮麦区推广小麦品种面条加工品质性状的表现水平、遗传多样性状况并评选优质面条品种,本研究对黄淮麦区4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26项籽粒或面粉品质指标和面条加工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面条总分平均75.3分,最高分为89分,各个单项指标变异幅度均很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通过遗传改良我国黄淮麦区小麦面条品质有一定的潜力。适合做优质面条的品种有花培5号、周18、周13和邯郸6172。
关键词:
小麦 面条加工品质 黄淮流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朋 张鹏 姚金保 吴磊 何漪 李畅 马鸿翔 张旭
【目的】通过分析宁麦系列已育成品种的性状表现,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同时对宁麦系列品种及新选育高代品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重要性状控制位点的分布,为宁麦系列品种的遗传改良、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宁麦系列23个已审定品种及51份高代品系为材料,对产量、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表型进行分析,利用Affymetrix 50K基因芯片筛选品种基因型,并补充检测部分功能基因。【结果】宁麦系列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中弱筋品质及赤霉病抗性优良,白粉病、锈病抗性水平相对较差等特点。经过筛选获得28 253个高质量SNP位点,已审定的23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7—0.964,平均为0.600;51个高代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6—0.985,平均为0.684。宁麦系列品种(系)的春性主要由Vrn-D1的位点变异造成,Ppd-D1位点变异使所有材料均为光周期迟钝型;Rht-B1b变异使株高降低,宁麦系列品种还含有较多的提高千粒重与抗穗发芽基因的优势等位变异。宁麦系列品种(系)中含有赤霉病主效抗病基因Fhb1的材料占比达到48.6%,约30%的高代品系携带白粉病主效抗病基因Pm21。【结论】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有必要加强种质创新,拓宽育种群体遗传背景;宁麦系列品种(系)携带较多的抗赤霉病及提高千粒重、抗穗发芽的基因或QTL位点,可作为亲本应用于小麦品种诸多性状的遗传改良。宁麦系列品种以中弱筋小麦为主,需加强中强筋、强筋品质类型的品种选育,同时注重白粉病、锈病的抗性改良。
关键词:
宁麦 系谱 遗传多样性 分子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延兵 高荣岐 尹燕枰 管延安 张华文
以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下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关系,以及小麦生育期功能叶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及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营养水平下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都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籽粒的蛋白质积累过程品种间存在差异,PH82-2-2一直处于最高水平,而PH97-4一直处于最低水平,PH97-5在籽粒发育后期蛋白质含量超过济南17,低于PH82-2-2,高于PH97-4。籽粒GS活性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籽粒GS活性较高,反之,较低,PH8...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功能叶 蛋白质含量 酶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建敏 王振林 尹燕枰 高荣岐 李圣福 闫素辉 于安玲
【目的】通过对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籽粒形成期旗叶、籽粒氮代谢主要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分析,阐明其源、库氮形态以及相关酶活性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高、中、低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各2个,研究籽粒形成期硝态氮、氨态氮与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蛋白质积累量呈现为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随籽粒发育,3种类型品种籽粒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成熟时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旗叶氨态氮含量与籽粒硝态氮含量呈类似变化趋势,成熟时氨态氮含量因品种而异。...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含量 氮代谢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 75%以上 ;强筋粉品种约占 2 0 % ;弱筋粉品种不足 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 34,4 7,14号 ,宛 798,豫麦 4 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 50 ,6 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 90 2 3、小偃 54、漯育麦、陕优2 2 ...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品质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伯群 余国东 马强 周凤云 廖敦秀 张丕辉 杨明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引进糯小麦种质材料与重庆本地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连续多年的回交转育,已选育出了多个农艺性状优良、适合重庆本地种植的白粒糯小麦新品系。本文以重庆糯小麦品系渝L-3、渝L-1和普通小麦品系渝03062、R210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若干品质性状的差别。结果表明,与供试的普通小麦品系相比较,糯小麦渝L-3和渝L-1具有较低或极低的直链淀粉含量,在峰值时间、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生值等5个参数上均明显低于参试的2个普通小麦品系。还讨论了糯小麦的改良和配粉研究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糯小麦 普通小麦 品质性状 比较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邦发
对88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表明,多抗、丰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的主要性状:基本苗、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与产量存在真实的回归关系。经偏回归和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有效穗对绵阳26产量的贡献和影响最大,而千粒重、有效数、穗粒数之间为负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在所分析资料现有产量的基础上,稳定千粒重,主攻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是发挥绵阳26高产潜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小麦产量,主要性状,绵阳26,回归与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一帆 任毅 程宇坤 王睿 张志辉 时晓磊 耿洪伟
【目的】小麦籽粒品质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挖掘与小麦籽粒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及候选基因,为拓宽对小麦品质性状遗传机理的理解和分子标记辅助优质小麦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来自国内外259份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籽粒硬度等5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结合90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将定位到的显著性关联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5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在不同环境间均表现出丰富的变异,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0.11%—24.42%)。各性状在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间均呈现出极显著差异(P<0.001),广义遗传力为0.77—0.84。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44个与5个性状显著关联(P<0.001)的位点,分布在除1D和3D染色体外的其他19个连锁群。在2个及以上的环境中均稳定存在的位点18个,涉及蛋白质含量(12个)、湿面筋含量(9个)、淀粉含量(11个)、沉降值(12个)和籽粒硬度(7个)等5个性状,能解释遗传变异的4.27%—10.98%。其中13个为多效应位点,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淀粉含量等性状相关联的多效应位点最多(7个)。位于2B、2D和3A染色体的GENE-0762_631、IAAV7742和RAC875_c66845_466位点同时在2个环境和BLUP值下被检测到,表型贡献率的范围为4.32%—7.07%。通过对多环境下存在且表型贡献率高的多效应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在5D染色体的D_GDS7LZN02F4FP5_176位点发掘到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淀粉含量等性状显著相关的Hap1、Hap2、Hap3和Hap4等4个不同单倍型,其中,Hap1是高淀粉含量单倍型(P<0.001),而Hap2和Hap3均为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的单倍型(P北部冬麦区>国外品种>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对稳定遗传的位点进行候选基因的挖掘,筛选到10个可能与小麦籽粒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检测到18个与籽粒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稳定位点,鉴定到4个不同单倍型,筛选出10个与籽粒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 张伯桥 江伟 吕国锋 张晓祥 李曼 高德荣
【目的】明确扬麦系列品种品质基因分布,为遗传育种和生产上应用扬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1份扬麦系列品种的单系纯种为材料。采用SKCS-4100型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测定籽粒硬度。采用功能性标记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对硬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编码直链淀粉合成关键酶的Wx、多酚氧化酶(PPO)、黄色素含量(PSY)和穗发芽抗性(Vp1)基因进行鉴定,利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技术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Wx蛋白亚基进行鉴定分析。【结果】籽粒硬度分析表明21份扬麦系列品种材料中,软麦有16份,频率为76.19%,而硬麦和混合麦仅为19.05%和4.76%。...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品质 基因 分子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