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3)
- 2023(5925)
- 2022(4933)
- 2021(4380)
- 2020(3621)
- 2019(7885)
- 2018(7507)
- 2017(13738)
- 2016(7736)
- 2015(8049)
- 2014(7692)
- 2013(7526)
- 2012(6714)
- 2011(6128)
- 2010(5755)
- 2009(5299)
- 2008(5186)
- 2007(4349)
- 2006(3585)
- 2005(2924)
- 学科
- 济(27119)
- 经济(27088)
- 业(21103)
- 管理(20895)
- 企(15929)
- 企业(15929)
- 方法(13869)
- 数学(12636)
- 数学方法(12528)
- 农(8789)
- 贸(7458)
- 贸易(7458)
- 学(7376)
- 易(7253)
- 财(7229)
- 中国(6506)
- 业经(6193)
- 农业(6094)
- 技术(5359)
- 环境(4721)
- 务(4574)
- 财务(4572)
- 财务管理(4566)
- 企业财务(4356)
- 制(4337)
- 划(4224)
- 地方(4220)
- 产业(4080)
- 出(4029)
- 银(3815)
- 机构
- 大学(110912)
- 学院(110431)
- 济(42455)
- 经济(41796)
- 研究(41661)
- 管理(40449)
- 理学(36601)
- 理学院(36122)
- 农(36090)
- 管理学(35338)
- 管理学院(35177)
- 科学(31167)
- 农业(29709)
- 中国(28065)
- 业大(27722)
- 所(23937)
- 京(22877)
- 研究所(22670)
- 农业大学(19990)
- 中心(18005)
- 财(16481)
- 业(15923)
- 省(15564)
- 江(15279)
- 室(15027)
- 科学院(14932)
- 院(14422)
- 实验(14411)
- 财经(14187)
- 实验室(13768)
- 基金
- 项目(87507)
- 科学(66989)
- 基金(64806)
- 家(62779)
- 国家(62315)
- 研究(51172)
- 科学基金(50777)
- 自然(37210)
- 自然科(36446)
- 自然科学(36432)
- 自然科学基金(35809)
- 基金项目(35026)
- 省(35016)
- 社会(33419)
- 社会科(31799)
- 社会科学(31790)
- 划(30475)
- 资助(25532)
- 教育(22453)
- 计划(21221)
- 重点(20442)
- 科技(19696)
- 创(18847)
- 业(18439)
- 发(18401)
- 部(18110)
- 科研(18079)
- 创新(17758)
- 编号(17246)
- 农(16959)
共检索到144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姜方洪 陈家彬 林纲 王峰 廖宗永 徐富贤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不同密肥组合和施氮方式对优质杂交稻"宜香4245"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杂交中籼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较小。"宜香4245"的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冈优725"相当,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冈优725",胶稠度显著高于冈优725。不同密肥组合对"宜香4245"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以中密中氮较高,平均为7.96 t·hm-2,分别较高密低氮、低密高氮增产5.2%、6.9%;不同密肥组合下"宜香4245"的稻米品质差异较小。综上所述,中密中氮处理下可实现杂交优质稻"宜香4245"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提高。
关键词:
密肥组合 优质稻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陈家彬 姜方洪 赵德明 王峰 廖宗永 林纲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7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组合的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形成特点、氮素吸收规律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冈优725相比,在75 kg N·hm-2下,宜香1108、宜香1577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成熟期干物质及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分别增产0.7%、0.5%和5.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冈优725高;在150 kg N·hm-2下,宜香1577、宜香1979、宜香3003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粒重较高、收获指数较大,分别增产0.8%、0.5%、1.0%、1.4%,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可见,氮肥的适量...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杂交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顾俊荣 孙华 杨代凤 董明辉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乃元
分析了影响杂交稻稻米品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的若干途径:1、重视开发利用两系法杂交稻和新质源杂交稻,可以避免野败型保持系高垩白粒率、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局限,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2、布局高纬度、高海拔、秋季等相对不高的气温条件下抽穗灌浆,有助于提高食用杂交稻稻米外观和食用品质.3、拟用单位面积产值和市场利润衡量杂交稻组合,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杂交稻组合的优劣.4、制定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稻米品质标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邹应斌 李小湘 敖和军 刘武 程兆伟
2004-2005年在长沙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对超级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某些栽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等各施肥量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两年间的差异显著;(2)总干物质重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准两优527为0.9377**,两优293为0.8630**;(3...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肥料用量 产量 群体质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兰金隆 张书标 章清杞 杨蜀岚 杨仁崔
以通过核辐射诱变技术育成的杂交糯稻及其相应的非糯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并比较分析了杂交糯稻和常规糯稻荆糯6号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杂交糯稻粗蛋白含量,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Ca、Cu、Fe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糯稻,而Mg含量比相应的非糯稻低,Na和Mn含量变化没有规律;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与荆糯6号相似.
关键词:
杂交糯稻 近等基因系 营养成分 稻米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滕飞 李传友 陈惠哲 朱德峰
为明确适宜的杂交稻机插株距及种植密度,选取中浙优8号及甬优12为材料,设置14、16、18和21cm4个机插株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大,2个水稻品种植株个体虽然均生长健壮,单株茎蘖数增加,但群体总茎蘖数下降,且后期茎蘖消减较快,最终茎蘖成穗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机插株距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其干物质主要转运至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未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机插株距的增大导致田间有效穗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综上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均需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高产,最适株距应调节至14~18cm,种植密度保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张顺堂
为了筛选再生力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稻优良组合 ,对 6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再生特性 ,结果表明 ,生育期较长 ,头季后期干物质生产量高 ,可溶性糖含量高的组合再生力强 ;各组合头季稻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由于各组合再生力不同 ,腋芽萌发有很大差异 ,再生季产量差异显著 ,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 5 0 0再生季产量分别比对照汕优 6 3增产 2 6 .19% ,2 3.81% ,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因而培矮 6 4S/ E32 ,培两优5 0 0可作为湖南地区蓄留再生稻品种 .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稻 特性 产量 腋芽萌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蒋鹏
以优质高产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分别于2009、2010年在西南稻区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施肥方案,研究稻米品质与环境条件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主要受试验地点的制约,施肥对米质影响不大。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在绝大部分地区和一般施肥条件可以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在高海拔地区可达标,胶稠度则在所有试验点及其施肥处理均未达标。通过6项稻米品质指标分别与地理位置、土壤养分及施肥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探明了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可作为大面积水稻优质栽培的科学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新杰 屠乃美 李艳芳 周娟 易镇邪 李淼 王可
采用大田试验,以龙两优072和深优9576为材料,研究再生稻的产量形成及其与头季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各节位再生稻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倒2节最高,倒4节最低;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分蘖盛期、孕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的L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0.896、0.935、0.941;不同杂交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干物质积累量均以乳熟期最大,分蘖盛期最小,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乳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正相关(r=0.451);再生稻根系活力和光合速率较头季稻高,叶绿素含量较头季稻小;再生稻孕穗期和齐穗期的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稻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杨芬 罗龙 罗天刚 刘娜 杨轻松
作者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的实践,对目前稻米香味的类型、化学成分、鉴别方法、遗传表达、基因定位及与栽培环境关系等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报道了云南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在香稻育种中如何利用稻米香味资源的有关问题,指出要育成品质优异的杂交香稻组合,配组双亲均必须优质,最好实现香味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等位;香味性状属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香味基因不仅存在于香稻中,而且还可能以杂合体形式存在于地方非香稻资源中,香稻育种中亲本材料选择,可以从无香味的地方软米水稻种质资源中鉴评筛选。
关键词:
香味 软米 遗传 育种利用 杂交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元华 张洪程 韦还和 赵可 许俊伟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目的】旨在明确稻麦两熟制地区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不同冠层叶形组合产量差异及其形成机理。【方法】2011—2012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常熟、扬州)选用甬优系列冠叶适中型组合A26/F9250、A16/F9250、甬优12、甬优13与冠叶过长型组合A43/F8585、A41/F8585、甬优15、甬优11为试验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二者产量构成因素特征、茎鞘物质积累与转运机制、叶片光合特性和强、弱势粒灌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两年、两点的试验均表明,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冠叶适中型产量明显高于冠叶过长型组合,2011年常熟、2011年扬州、2012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健
本文从加速发展我国杂交稻米经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入手 ,分析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战略意义和基本条件 ,对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 ,实现从杂交稻科技大国、种植大国到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历史跨越 ,提出了确立一个战略、启动一个计划、创建三个体系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