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6)
- 2023(14894)
- 2022(12963)
- 2021(12056)
- 2020(10222)
- 2019(23215)
- 2018(23058)
- 2017(43702)
- 2016(24286)
- 2015(27059)
- 2014(27104)
- 2013(26434)
- 2012(24173)
- 2011(21860)
- 2010(21505)
- 2009(19792)
- 2008(19096)
- 2007(16625)
- 2006(14470)
- 2005(12609)
- 学科
- 济(88078)
- 经济(87940)
- 管理(70251)
- 业(63309)
- 企(52448)
- 企业(52448)
- 方法(40838)
- 数学(35200)
- 数学方法(34795)
- 农(24969)
- 学(23801)
- 财(23784)
- 中国(23362)
- 业经(19659)
- 制(19084)
- 环境(17880)
- 地方(17690)
- 贸(16474)
- 贸易(16469)
- 农业(16215)
- 易(15992)
- 理论(15442)
- 和(14858)
- 技术(14669)
- 务(14576)
- 财务(14501)
- 财务管理(14475)
- 划(14376)
- 银(14176)
- 银行(14098)
- 机构
- 大学(342753)
- 学院(340505)
- 管理(131797)
- 济(127581)
- 经济(124675)
- 研究(116921)
- 理学(114973)
- 理学院(113630)
- 管理学(111477)
- 管理学院(110888)
- 中国(84483)
- 科学(77917)
- 京(73267)
- 农(66848)
- 所(60603)
- 业大(59077)
- 财(58299)
- 研究所(55997)
- 农业(53123)
- 中心(52297)
- 江(49204)
- 财经(46915)
- 北京(45790)
- 范(44618)
- 师范(43999)
- 经(42679)
- 院(42617)
- 州(39687)
- 技术(37676)
- 经济学(37419)
- 基金
- 项目(243201)
- 科学(188026)
- 基金(174642)
- 研究(170023)
- 家(156403)
- 国家(155129)
- 科学基金(130516)
- 社会(105054)
- 社会科(99268)
- 社会科学(99241)
- 省(96030)
- 基金项目(93633)
- 自然(88206)
- 自然科(86052)
- 自然科学(86024)
- 自然科学基金(84452)
- 划(81888)
- 教育(77615)
- 资助(71251)
- 编号(68393)
- 重点(54910)
- 成果(54822)
- 部(52216)
- 发(51023)
- 创(50481)
- 课题(47583)
- 科研(47494)
- 计划(47343)
- 创新(47171)
- 大学(44100)
- 期刊
- 济(136018)
- 经济(136018)
- 研究(94045)
- 学报(66485)
- 中国(64679)
- 农(60032)
- 科学(56604)
- 大学(48511)
- 学学(46095)
- 管理(46036)
- 财(43452)
- 农业(40981)
- 教育(36765)
- 技术(26960)
- 融(25588)
- 金融(25588)
- 业经(23128)
- 财经(22252)
- 经济研究(21499)
- 业(21008)
- 经(18865)
- 科技(18604)
- 版(18368)
- 业大(18267)
- 问题(17923)
- 图书(17443)
- 理论(15646)
- 资源(15449)
- 林业(14990)
- 技术经济(14932)
共检索到483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苗骏 柏如法 张彤晴 周刚 朱清顺
在平均水温为 14 8℃、同一鱼池底质的条件下 ,用自来水、养鱼池水作为实验用水进行铜锈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 ,结果 :投放 1kg/m2 铜锈环棱螺 (Bellamyaaeruginosa) ,两水体中的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 :11 2 3%、 33 32 % ;5 0 %、 5 8 33% ;39 79%、 32 2 6 % ;17 14 %、2 4 2 4 % ;投放 2kg/m2 铜锈环棱螺的去除率分别为 :7 82 %、 2 8 38% ;6 5 %、 80 % ;83 5 4 %、 6 0 98% ;17 77%、 30 88%。实验表明 :在...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密度 水体环境 影响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陆宇 温晓蔓 禹娜 陈立侨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标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范围内,两种螺的耗氧率、CO2排放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至30℃达到最大值。从Q10值来看,铜锈环棱螺的代谢水平对水温的响应较中华圆田螺更为敏感。呼吸熵和氧氮比结果表明,25℃时两种螺体内的蛋白质消耗最少,由此初步判断二者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盐度升高至1.8时两种螺的耗氧率等代谢指标显著提高,同时二者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但从动物呼吸熵和氧氮比的测定结果来看,该盐度下机体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溪阳 张敏 于晨 李超 徐军
气候变暖已成为近几十年研究的热点,但是有关温度升高对螺类形态变化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利用中型室外模拟控制系统(MesocosM)模拟百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水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组与升温组两个处理,以此探求水体温度升高对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形态的影响。应用几何形态测量学得到铜锈环棱螺壳高、壳宽、轮廓面积与周长4个形态参数,并分别与质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种处理回归方程的差异,发现螺类周长随温度升高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升温增加了螺类春季个体增补数量。升温对于螺类形态变化影响体现在以下3方面:升温显著增加了铜锈环棱螺的密度,加剧了种群个体间竞争,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可伟 蒋豫 李颖 宋翠萍 邹亮华 龚志军 蔡永久 鲁顺保
对太湖流域6个水系铜锈环棱螺腹足肌肉团Cu、Zn、Pb、Cr、Cd、As、Hg富集量进行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受污染程度,并分别采用平均每周/每月摄入量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THQ)对其膳食风险进行评估,旨在为居民铜锈环棱螺消费安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洮滆水系的Cu、Zn、Pb、Cr元素富集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12.108、248.625、4.422、7.791 mg/kg,苕溪水系Cd、As、Hg元素富集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0.290、2.943、0.059 mg/kg。THQ评价结果显示各水系铜锈环棱螺除了As外无单一重金属潜在健康风险,但多种重金属复合暴露的健康风险(TTHQ)结果显示各水系铜锈环棱螺重金属TTHQ值均大于1,As的贡献率均超过80%,表明居民长期食用环棱螺具有重金属复合暴露健康风险及As单一重金属潜在健康风险,重金属复合暴露风险来源于As元素的污染。五个水系潜在重金属复合暴露风险排序为:洮滆水系>苕溪水系>沿江水系>黄浦江水系>杭州湾-长江口水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灿灿 张丹丹 王志强 罗福广 文衍红 蒋明 李艳和
以养殖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镜检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胃含物情况。结果显示:铜锈环棱螺的摄食率为86.87%,其胃含物以浮游植物和碎屑为主,其中胃内主要的食物成分是小球藻(Chlorella)和裸藻(Euglena),后肠中则以隐藻和颤藻为主;铜锈环棱螺胃内微生物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23门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等88属组成,其中真菌类群主要由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等5门和马拉色氏霉菌属(Malassezia)、曲霉菌属(Aspergillus)、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50属组成。研究结果可为铜锈环棱螺饵料生物学和生态食物网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开展其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生物学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露洪 谷孝鸿 曾庆飞 毛志刚 高华梅
为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以苦草为对照组,构建环棱螺螺-草生态系统净化池塘养殖尾水,比较不同密度螺-草结构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螺草互作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螺-草组合对养殖尾水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以中密度组(螺密度50ind/m3)的去除效果最优,25d对Chl-a、CODMn、TN、TP、NH4+-N、NO3--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44.2%、86.9%、58.2%、82.3%和91%,其中以17~25d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水质由原来的Ⅳ类、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环棱螺-苦草互作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与苦草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其互利关系不明显;环棱螺-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志辉 马杭柯 张培 徐莞媛 孙金秋 阎斌伦 张庆起 高焕
为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存活以及水体氨氮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梯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对脊尾白虾进行养殖实验,测定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水体氨氮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0.61 mg·L~(-1)、0.85 mg·L~(-1)、1.15 mg·L~(-1)、1.49 mg·L~(-1),即随养殖密度升高氨氮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随养殖周期的延长呈现升高的趋势。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0%、4.55%、4.01%及3.63%,存活率分别为86.11%、86.67%、81.82%及72.22%,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与养殖密度成负相关关系,且两个指标各组之间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脊尾白虾的最适工厂化养殖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养殖密度 生长 氨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琛 闫茂仓 张翔 於俊琦 柴雪良 曾国权
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两种养殖密度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水体中细菌群落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菌群相对丰度变化明显,细菌多样性随时间逐渐提高,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蓝藻丰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变形菌、拟杆菌和浮霉菌丰度逐渐增大,同时养殖前期高密度池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孙云飞 韩文峰 成方舟 褚衍伟 杨志刚 成永旭
为探讨方形环棱螺 (Bellamy aquadrata) 规格对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捕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分析了大[甲宽(38±0.5)mm]、小[甲宽(43±0.5)mm]规格中华绒螯蟹捕食3种规格方形环棱螺 [(壳宽分别为(5.5±0.5)mm、(7.5±0.5)mm、(9.5±0.5)mm]过程中的选择指数、捕食率、捕食行为的差异。结果如下:螺的规格越大,蟹对其选择系数和捕食率越低 (P < 0.05) ;蟹与螺的相遇后捕获概率、捕获后摄食概率与蟹的捕食率的趋势一致,但蟹与螺的相遇概率与蟹的捕食率的趋势相反。螺的规格越小,蟹对螺的捕获后摄食概率越大 (P < 0.05) ;螺的规格显著影响大规格蟹的静止时间比、移动时间比和处理时间比 (P < 0.05) ,但对其搜寻时间比影响不显著 (P > 0.05) ;螺的规格越大其逃逸比例越高 (P < 0.05) ;蟹的规格越大,螺的逃逸比例越低 (P < 0.05) ;蟹对小规格和中规格螺捕食粉碎处理方式比例显著高于大规格螺 (P < 0.05) 。综上,中华绒螯蟹偏爱捕食小规格的方形环棱螺,捕获后能否摄食是影响中华绒螯蟹捕食的重要环节,中华绒螯蟹对方形环棱螺的处理方式随方形环棱螺的规格发生改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博 王欣林 朱龙 张天栋 凌军 刘晓敏 杜宇
烟支重量和密度是卷烟参数的重要部分,对感官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烟支参数设计上对烟支重量和密度做出轻微的改变都能对卷烟香精香料的迁移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加香加料的表达效果。文章以云烟(紫)的叶组为例,选取不同重量梯度的未加香加料样品KBY和加香加料样品DSC,采用微波法测定样品的烟支密度,同时测定不同样品的烟气p H值和主流烟气成分。结果表明,同一重量下的烟支,未加香加料样品和加香加料样品烟支密度会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烟支重量的增加,加香加料整体效果表现呈下降趋势。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加香加料的效果,确定了云烟(紫)的最佳烟支重量为0.91 g/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建军 张清顺 熊邦喜 邹桂伟
为评价Cd2+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镉(Cd2+分别为0、0.05、0.10、0.20和0.5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 d)下对梨形环棱螺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并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螺肝脏和鳃组织中DNA单链断裂程度随暴露的剂量增加而增加;肝脏在暴露的前4 d内,DNA完整性(F比值)一直下降,鳃组织在暴露的第1天时,DNA损伤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宝灵 吕成群 蒙钰钗 张连芬
在桂中象州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833 、1111 、1250 、1429 、1666 、2000 、2500 株/hm2) 对6a 生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生长、产量及木材材性的影响。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气干密度、木材纤维形态、冠幅、枝下高、林分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导管分子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木材气干密度、木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尾叶桉人工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通 张庆阳 马旭洲 王武 王昂
为研究稻蟹共作对水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本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采集不同河蟹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低密度,仔蟹放养密度18 ind/m2;高密度,仔蟹放养密度54 ind/m2)和不养蟹稻田(CK)水体的水样,分析不同稻田的水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周期,不养蟹稻田溶解氧含量高于养蟹稻田,其中扬花期,不养蟹稻田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分蘖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氨氮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显著差异(P<0.05)。灌浆期时,不养蟹稻田总磷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养蟹稻田呈显著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克勤 王百田 王斌瑞 高海平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正光 蒋忻坡
上海地区环棱螺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曹正光,蒋忻坡(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200433)上海地区湖泊、河沟及池塘的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的腹足类隶属于6科6属共9种,以田螺科的环棱螺属的梨形环棱螺。方形环棱螺和铜锈环棱螺种群生物量为多,在河道中尤以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